黄泉安《星洲网》专栏评论 :
中文牌楼底下, 捡不到第三选票
❝
首相署直辖区部长是公正党的扎丽哈,不是突发巡视茨厂街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他的部长权限,是局限于非直辖区的州属地方政府。❞
作者敏锐而独到地提出吉隆坡茨厂街中文牌楼撤除风波是由于地方政府体制被官委人员占据民权至今逾60年,小拿破仑滥权枉法所引起的。他因而提出,恢复民选地方政府(第三张票)的必要。
本文是时评人黄泉安2025-03-01
08: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中文牌楼底下,捡不到第三选票。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洪细弟对媒体讲话, 带动数个要点
吉隆坡茨厂街中文牌楼风波终于沉淀了,关键人物是吉隆坡小贩商业公会主席洪细弟,政客打完嘴炮闹剧收场后,中文媒体都过去访问他,听他讲话前后始终一致,带动数个要点。
洪细弟德高望重,他确实亲耳听到吉隆坡市政局官员在会议后告诉他,曾有市政局委员在会议前考虑提出移除茨厂街牌楼中文字的建议,但有关建议未获通过。
这显示吉隆坡市政局内部饲养小拿破仑,无时无刻不想要颠覆我国多元性根基,长期姑息下去,必会破坏我国的种族融洽关系。
可惜,这次茨厂街事件后,无人谈及哪个内阁部门和部长必须挺身出来,对症下药,把小拿破仑根除。
洪细弟担心中文字牌楼"突然消失"
洪细弟解说,3月起茨厂街即将展开美化提升工程,他担心工程完毕后中文字牌楼若如官员传讹般“突然消失”,到时候再处理就太迟了,而他个人自知力量太小,就借马华新春团拜要求助力,捍卫茨厂街中文招牌。
我猜,洪细弟刻意点到为止,不提茨厂街存有当年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在此地设立茨粉厂的典故,以免议题再被骑劫,用心良苦。
我们看到,吉隆坡市长麦慕娜即席回应茨厂街中文牌楼没违规,不会被移除。
这里,重点应是市长麦慕娜的“担保”,但官员可来可去,若无白字黑字宪报官文佐证,他们的“担保”能保持多久?
要知道,吉隆坡市政局是在1971年吉隆坡市法令开辟我国首个联邦直辖区时设立,它与其他州属市政厅不同,等级超越各州市政厅,无需24名市议员配合州级市长理政。
难免要重提 "人民第三张神圣选票"
茨厂街处于吉隆坡市政局管辖范围,吉隆坡市政局问责系统是直属布城首相署属下的直辖区部门,而首相署直辖区部长是公正党的扎丽哈,不是突发巡视茨厂街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他的部长权限,是局限于非直辖区的州属地方政府。
谈到地方政府的问责体系,难免要重提人民第三张神圣选票,以及恢复地方政府选举的课题。先进民主的繁华城市如纽约,市长都是人民票选的公仆。
过去,城市选民的政治问责意识深厚,早就先知先觉,上世纪70年代之前地方选举,多数皆由反对党及非土著代表胜出,因而引起土著在地方选举被民主程序边缘化的恐惧感。
历史流程大致可浓缩如下:1963年印尼反对创立马来西亚而展开“对抗”(Konfrontasi),局势不安,联邦政府通过1965年紧急状态(暂停地方政府选举)条例及修正案,暂时搁置地方议会选举。
自那时起,我国就不再执行地方政府民选,国州议会投票权之外的第三张选票,从此被冷冻。
1976年至今地方政府全是官僚委任
1965年,联邦政府设立纳哈班皇家调查委员会,探查地方政府的民意去向,报告书内容是建议政府继续举行地方选举,但报告书在1967年向公众亮相时,地方选举续被冻结至今。
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实施后,我国可说只剩城市与乡区两种地方政府种类,全是官僚委任而非第三票民选。
时至今日,马来西亚共有158个地方政府,其中分为3个市政局(吉隆坡、北古晋、亚庇)、17个市政厅、41个市议会、92个县议会,以及5个特别地方政府。恢复地方选举,可从基础设施发达、交通通讯完善、民意互动高昂的20个市政局/市政厅开始。
恢复地方选举,曾是安华集团的宣言
恢复第三选票与地方选举,曾是安华政治集团人民联盟(2008年成立但从未注册、2015年解散)及希望联盟(2015年成立至今)的政治宣言,前后辗转17年,不但效仿国阵冷落地方选举,反而多般推搪责任。
回想地方政府体制被官委人员占据民权至今逾60年,官僚体系内舞弊滥权丑闻历久不息。
再回到2015年916茨厂街“红衣人”示威事件,据洪细弟说辞,当时大部分议员和政治人物都未出面协助,幸亏时任总警长同意出动镇暴警察采取戒备。
最终,洪细弟转向时任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求助,在“红衣人”示威9天后携同夫人亲临茨厂街,并发表中国政府法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及极端主义的言论,才把纷争平息下来。
茨厂街牌楼底下,捡不到第三选票
若与当朝政客与众喽啰骑劫茨厂街中文牌楼事件的口水战对比,格局是多么难看!■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