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July 2021
洪松坚《星洲网》特约评论: 美国急欲修复中美关系?
洪松坚《星洲网》特约评论:
美国急欲修复中美关系?
根据网上资料,贺锦丽,原名音译为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 )于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拜登的副总统,成为了美国首位女性副总统,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女性民选官员和第一位非裔及亚裔血统的女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1964年10月20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毕业于美国霍华德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汀法学院。
本文是《星洲日报》/《星洲网》2021年7月30日刊出的洪松坚特约评论,原标题:美国急欲修复中美关系?全文如下(上图与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自从拜登总统在今年3月上任以来,中美两国接触了好几次,包括阿拉斯加会议一次、拜登和习近平通电一次、杨洁篪和布林肯通电一次以及刚刚结束的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访问天津,和王毅外长会谈一次。可以说全部以失败告终,没有丝毫进展。
在中国看来,美方向来以世界老大的地位居高临下对中国指手画脚,甚至制造谎言干预中国内政。今天的中国哪能再忍受这样的气?于是直截了当地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美国比中国更加迫切需要和解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比中国更加迫切需要和解,因为后者多年来不断印钞,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世界各国早有警觉——有者减持美债,有者改用数字货币——总之想尽办法,回避美元,不让美国“割韭菜”。正因为这样,美国别无他法,只好苦苦支撑,还“安慰”美国人民:“通货膨胀只是暂时现象。"
有鉴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日益加剧,急需找到纾困方案,谢尔曼只好硬着头皮访华。无功而返乃是预料中事。
欧盟原本是美国的盟友,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不得不另起炉灶,设立自己的欧元区,正合了中国人那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摆脱殖民统治后取得独立的亚洲和非洲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宗主国参加的情况下,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会议,讨论有关亚非人民的切身利益。会议发表《最后公报》,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即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中国一直恪守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十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是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互不干涉内政和尊重领土完整。
中国总理周恩来率领新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主张各国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为万隆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会主席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在致闭幕词中集中表达了亚非国家的心声。他说:“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实行容忍,彼此像友好的邻居一样在和平中一起生活。而这是人类赖以昌盛的唯一可靠的、真实的基础。愿我们在共同采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并愿万隆会议成为指引亚洲和非洲进步的灯塔”。
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万隆会议精神一直是中国外交的的指导思想。中国一直恪守会议十项原则,即使是发生在自己傍边国家,如缅甸和阿富汗的内政,中国也绝不干涉。
美国忙碌于拉拢东南亚国家助阵
各国求同存异是大原则。但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同意这一点,否则不会老是干预他国内政,当世界警察。
既然有求于人,必然要待人以诚,倘若继续态度傲慢,美国势必难以服众。尽管国际政治错综复杂,但是治国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你怎样待人,人就怎样待你。连小孩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偏偏美国做不到?说穿了,大国心理作祟而已!从来习惯仗势欺人的人一夜之间怎样改变态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
不管怎样,美国有求于中国必然要纠正这种霸凌心态,否则日子越久问题越难解决。
本文截稿的时候,看到美国副总统贺锦丽8月要出访东南亚,显然是要拉拢后者站队,替美国助威、壮胆。
一句话,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美国好忙碌呀!▉
张永麒《南洋网》专栏评论:中美博弈的背后思想
张永麒《南洋网》专栏评论:
中美博弈的背后思想
上图右所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过去没有国家敢发出这样的声音。就在今年3月18日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对话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面对美国官员不讲外交礼节,不行待客之道,通过外交部翻译官员精准有力的翻译,做出了以下铿锵有声的发言,给了美方沉痛的打击——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干涉别国内政)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本文是张永麒2021年7月29日发表于《南洋商报》/《南洋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中美博弈的背后思想。作者在这篇短评里,对当今的中美关系指出了关键所在,却抛出语焉不详、含义不清的问题让读者思考,而作者最终没有给出答案。
张氏的短评全文如下(以上插图说明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展开贸易战,然后升级为科技战时,中美关系就进入对抗的新阶段。各种新冷战的呼声和辩论,在媒体中就成为常用的代名词。
各有各说,一些说是文明的冲突,一些说是中国挑战到美国的老大地位。这些都是对的,在大国的博弈中,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现状一定会改变,这是大自然的规则。
从优管看各种讨论中美关系的视频,可以看到中美各方代表在舆论界的角力。双边代表发表谈话,从中看出中美双方代表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傲慢与偏见。
代表美国的舆论:一副"高高在上"姿态
代表美国的舆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断对中国的内部事务指手划脚,各种“教师爷”的语气,要让中国跟随美国的想法去做事,特别是以民主、人权和自由,作为思想的核心表征。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认为,只有西方的制度和模式才是发展的道路。其实,在美国输出“民主、人权和自由”时,就是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而这种文化价值观,却各有诠释。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美国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美国人以一般傲慢的态度,处理国际事务,甚至是对世界的分工,也要以美国的安排来进行。
一些美国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存有莫名的敌意,纠结于马克思和列宁的意识形态,却没有观察到随着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已经从中变革出适合中国现代社会需求的思想。
基辛格对美国当下的对华政策表示担忧
美国在50年前,在时任国务卿基辛格的领导下,开始了美中“和解”之旅。
50年后,基辛格对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表示担忧,认为中美两国对抗,将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他的警示表示中美的50年“和解”已经结束,进入一个拜登总统所言“对抗、竞争、合作”的阶段。
国际政治的发展和演变,时刻处于一个“变”的轨道上。每50至100年,就会发生大变动。
当今的中西博弈是文明冲突还是融合?
西方的思想文化伴随科技和经济实力,在世界四处散播。中国说“以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预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要以“实力”的角度,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博弈。这会是文明的冲突还是融合?▉
Friday 30 July 2021
罗汉洲《南洋网》专栏评论:中国比美国民主,美国哪配谈人权?
罗汉洲《南洋网》专栏评论:
中国比美国民主,
美国哪配谈人权?
上图右显示,身着美国国旗的死神依次打开写有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大门,鲜血从门里流出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4月29日晚7时30分左右,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在推特上发布了这张将美国比做死亡之神的照片,并配文“美国带来的‘民主’也不过如此”。对此引来了大量网友热议。
从“中美天津会谈”之后的形势看来,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将会继续沿着标榜“美国第一”的“意图长久独霸天下、支配全球”的老路,更加狂妄地走下去,借口“中国没有人权,没有民主,又对维吾尔族进行种族灭绝”,妄想通过“维护民主人权”号召,纠集所有反动势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从而破坏中国政府和人民朝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本文是我国资深时事评论人罗汉洲昨日(7月29日)发表于《南洋商报》/《南洋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中国比美国民主。全文内容如下(以上插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一些人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反华的狂热分子,谁知道现任总统拜登更狂热。他上任以来,就只见他为反华而工作,但见他马不停蹄,四出拉帮结派与中国作对,不论和哪一个首长见面,他都促请对方一起对付中国,特朗普把中国当作假想敌,拜登则已把中国当作是正处于交战状态的敌人。
美国撒谎,指"中国灭绝维吾尔族"
拜登为什么把中国当作敌人?原来他说中国没有人权,没有民主,又对维吾尔族进行种族灭绝。
先说中国灭绝维吾尔族这点吧,美国有什么证据吗?没有。
我曾说过,如果维族有种族灭绝的危机,他们肯定会往外逃亡,就好像美国一手造成的西亚难民那样四处逃亡,但有维族难民潮吗?没有,他们都在中国安居乐业。
西亚国家都对美国嘶叫置若罔闻
尽管美国及欧盟大事渲染中国屠杀维吾尔族,但西亚没有一个国家随声附和,包括那几个与美国结盟的西亚国家,都对美国的嘶叫置若罔闻,因为作为新疆近邻,它们清楚知道维族没有遭受种族灭绝这回事。
此外,塔利班组织已邀请中国协助重建阿富汗,它也宣布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利用阿富汗土地来攻击中国,这也是中国没有迫害维吾尔族的铁证。如果中国对维族种族灭绝,西亚国家及塔利班早就与中国誓不两立啦。
只是美国相信“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事实”,所以继续撒谎。
中国人信任自己的政府,不行吗?
说到中国没有民主和人权,姑且假设中国没有民主和人权吧,但这完全是中国人的事,关你美国啥事?
实际上,每个国家对民主及人权的要求都不相同,人民才是最佳评判者。英国《每日邮报》去年10月报道美国和西班牙联合调查的结果,中国人最满意国家的防疫工作;去年12月,《纽约时报》中文版报道,由于成功战胜疫情,中国民族主义高涨,并认为中国体制远胜西方体制;加拿大一位教授今年5日在《华盛顿邮报》宣布其调查发现,98%中国人信任他们的政府,欧美诸国望尘莫及。
"中国比美国民主"皆欧美人民调
《亚洲周刊》日前报道,加拿大卑诗省参议员胡元豹援引丹麦机构的调查显示,70%中国人认为中国是民主国家,他们有民主,加拿大的比例为65%,但只有50%美国人认为美国是民主国家。70%对50%,说明中国比美国更民主,而且只有半数国民认为有民主的国家还算得上是一个民主国家吗?
以上这些研究调查都是欧美人做的,并非是中国人自吹自擂,美国,你怎么说?
美国到处滥杀无辜, 哪配谈人权?
12年前,恐怖组织在中国各地滥杀无辜,引起人心惶惶,中国政府对这些恐怖分子再教育后,新疆及全国已连续多年无恐怖爆炸,所以新疆政府很自豪地说:唯有正确的反恐政策才能保护人民有生存的人权。
反观美国的反恐行动,在叙利亚造成数十万目前仍在流离失所的难民,在阿富汗反恐除了杀人还是杀人,所杀的平民百姓比敌人多数十倍,与种族灭绝相去不远,美国的下场是重演越战历史,一走了之,丢下大批昂贵军需品,弃甲曳兵而逃,留下烂摊子给阿富汗收拾,你美国哪配谈人权?▉
Thursday 29 July 2021
胡锡进时评("胡侃视频"):美国搞对华"全场紧逼"战略!中国必须针锋相对威慑美军!
胡锡进时评("胡侃视频"):
美国搞对华"全场紧逼"战略!
中国必须针锋相对威慑美军!
本文是《环球时报》总编辑7月28日发表于中国主要媒体的时事评论,原标题:美国总统、国务卿、防长对华齐出动,这是要搞“全场紧逼”战略!(以下是视频讲话)——
以下是各个媒体刊出的评论内容(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老胡认为,拜登的话严重降低了大国之间进行战争威胁的门槛,让人担心美国的战争机器在由一个极不负责任的团队掌控。
也是在星期二,美国防长奥斯汀在新加坡发表了一个演讲,他在全方位攻击中国之后表示,美国并不寻求对抗,他作为防长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稳定的关系,包括加强与人民解放军的危机沟通。星期三,正在印度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新德里会见达赖的代表。
美国显然在对中国实施"全场紧逼"
美国很显然在对中国实施战略性“全场紧逼”,这让美方近来“不寻求与中国对抗”的表态显得十分虚伪。奥斯汀的演讲实际上把地区内所有国家分成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美国嘴上说不要求东盟国家选边站队,那是因为它眼下不具备这一能力,中国是东盟几乎所有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孤立、遏制中国。
老胡认为,加快扩大中国经济和市场规模是我们打破美国围堵的关键着力方向。它与中国的长期改革开放政策一脉相承,只需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顺理成章实现。我们现在需要加强意识的是,发展好经济已是中国对美斗争的主战场,是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中国的所有县市、所有行业事实上已经连接到对美斗争的大战略上,中国的GDP每接近美国一步,就是敲响一声美国霸权主义的丧钟。
光是经济远远不够,中国的国防实力是对美竞争最具直接威慑力的杠杆。无论台海还是南海博弈,中国都必须剥夺美方能够战胜中国的把握。我们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已经让这个目标变得十分现实。
中国必须形成威慑美军的可信能力
事实上,美军在台海战胜解放军的信心已经垮掉了,中国大陆的台海军事斗争准备对美台产生了不断扩大的真实威慑力。美国在南海仍试图展现优势,中国须全力促成该地区军事力量对比的可信扭转。
美国海军的水面力量优势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除了奋起直追,更要加强部署在陆上但能在战时打击美军南海水面大型舰只的导弹力量。我们可以大规模扩充这一力量,一旦美国挑起南海军事对抗,让它在南海的所有大型舰只同时被中国陆上导弹瞄准。
美国前高官去年在《外交》杂志上撰文,鼓吹美国需拥有72小时消灭中国南海海军的可信能力,威慑中国。中国需反过来形成迅速消灭美军南海力量和附近军事设施的可信能力,针锋相对地威慑美军。
中国不与美国全面军备竞赛,但在中国近海,我们需要坚决做到在军事能力上压倒美国。中国的国防预算只占GDP的1.3%左右,美国是3.5%左右。中国有充足的后劲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在不远的将来让全世界都相信,中国不去世界上挑衅美国,但美国如果来台海或南海同中国作战,解放军一定能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Wednesday 28 July 2021
《观察者网》新闻分析:美媒淡化中方两份清单,他们甚至没勇气面对它!
《观察者网》新闻分析:
美媒淡化中方两份清单,
他们甚至没勇气面对它!
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经《人民之友》编者略加调整)——
【文/《观察者网》 王慧】7月26日的中美“天津会谈”备受世界瞩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的会谈中先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王毅外长紧接着在会见舍曼时明确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
“中方的这一举动史无前例,”香港《南华早报》26日称,这是中方首次为中美关系划下“红线”,并明确向美方提出修复关系的补救措施。
然而,《观察者网》注意到,美媒在报道中在尽量淡化中方的严厉批评,甚至有报道中用文字游戏回避中方提出的两份“清单”。
“两份清单”打得美方“措手不及”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这次“天津会谈”某种程度上是中美关系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这两份清单打的美国媒体和政府“措手不及”,就目前美方以及欧美媒体的反应看,大概率在此之前,他们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准备。
沈逸认为,多数美主流媒体,以《纽约时报》为典型,有在报道中淡化“中国对美国划线”的倾向,因为他们在心理上不接受,他们在抗拒,从用词,清单的选择性翻译来看,似乎“他们没有勇气面对这个现实,就是现在中国的底气已经可以向美国提出纠错清单了。他们连把这个事实说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舍曼会后接受美媒采访,避重就轻
舍曼在26日的会谈后接受了美媒的电话采访。从《美联社》和《纽约时报》的报道来看,舍曼在电话采访中似乎避重就轻,未特别提及“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
舍曼称:“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们对双方进行的这些对话,没有期待任何具体的结果。”
她称,美国欢迎和中国进行激烈的经济竞争,但并不希望这种竞争转向冲突。“事实上,我们想看看是否会有后续行动,我们是否能够再迈出一步。在建立这种关系的早期阶段,我们无法知道能否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舍曼表态称,“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很复杂,所以我们的政策也很复杂。我们相信,我们的关系(中美关系)可以容忍这种细微的差别。”
“在那些存在巨大分歧的领域,我们彼此非常直接。在我们有共同利益和重大全球利益的领域,我们进行了非常实质性的讨论,分享了一些想法。”
同样回避中方“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的还有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普莱斯称,舍曼和王毅的会面是一次“坦诚而开放的讨论”,“双方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显示出两国之间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的重要性”。
《纽约时报》等媒体玩“文字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次“天津会谈”的报道和舍曼、普莱斯等美国政客如出一辙,尽量淡化中国对美国的指责和划线。
从美联社、《纽约时报》、《国会山报》的标题中可见一斑。
为了回避中方提出的“两份清单”,《纽约时报》直接在行文中写成谢锋副部长向舍曼提出两套所谓“要求”(demands)。
对此,沈逸评论称,这两份清单显示美国政府和媒体,应对这种意料之外变化的应变能力有限,似乎准备采取“装糊涂“的方式,拖延一下。
他认为,心理上的抗拒和调试,可能是影响相关报道和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都是我(美国)给你划线的,什么时候我(美国)沦落到你们给我划线的地步了。他们没有勇气面对一个现实,就是现在中国的底气已经可以向美国提出纠错清单了。他们连把这个事实说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纽约时报》并没有一一列举两份清单上的具体内容,只是模糊地写道,“内容包括撤销对中共党员的签证限制、取消对中方官员的制裁,以及撤销将主要的中国新闻机构登记为‘外国代理’等等”。
暴露西方政治与知识精英的傲慢
沈逸表示,这里的“清单”内容翻译含糊不清,只挑选了其中意识形态的部分,没有提关于停止打压企业的部分,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其他部分内容。“这反应了美国在中美关系上表现出来的错误政策和举动,在整个美西方世界是有深层的心理和思想认知原因的。”
“他们不是由于被错误信息误导而导致错误行动,他们的这些举动是基于一种陈旧的认知结构和过时的知识体系,其中隐含的是‘白人至上、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沈逸补充道。
“这次如果是美国来给中国划线,那么欧美媒体肯定会压倒性的报道这个消息。但是现在反过来了,他们就不敢报道,甚至没有勇气去列清楚这些要求的细节。从新闻价值来看,有什么比中国给美国列清单更具轰动效应的新闻呢?美媒为啥不报呢,不就是他们在心理上比美国政府更受不了嘛,反映了西方媒体精英和知识精英对整个世界居高临下的傲慢。”
谢锋提出“两份清单”的具体内容
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向记者表示,会谈中,中方还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在纠错清单里,中方敦促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停止滋扰中国留学生,停止打压孔子学院,撤销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或“外国使团”,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等。
在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里,中方主要就中国部分留学生赴美签证遭拒,中国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美不法分子滋扰、冲撞我驻美使领馆,美国国内仇亚、反华情绪滋长,中国公民遭暴力袭击等个案向美方表达严重关切,要求美方尽快解决,切实尊重、保护中国公民和机构在美的合法权益。
“天津会谈”VS“阿拉斯加会谈”
“天津会谈”结束后,不少媒体将这次会谈和中美3月份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的会谈做对比。
《纽约时报》称,“天津会谈”和“阿拉斯加会谈”如出一辙。但美联社和路透社的看法和《纽约时报》并不十分一致。
美联社认为,“天津会谈”中双方尽管凸显出巨大分歧,但总体基调似乎没有上次会谈那么有争议。路透社则称,“天津会谈”没有“阿拉斯加会谈”那么剑拔弩张,但双方似乎没有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进行谈判,而是继续坚持既定要求。
谈及这两次会谈的对比,沈逸提到了会谈前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普莱斯于7月21日表态。从普莱斯的表态来看,他认为舍曼这次来天津和上次布林肯等人在安克雷奇会见杨洁篪一行中方代表是一样的。“当时普莱斯用了一个词not unlike,双重否定表肯定”。
当时,普莱斯说,舍曼将“从实力的地位出发”(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飞往中国会谈,就像国务卿布林肯从印太地区回来的路上在安克雷奇会见杨洁篪和其他中方代表一样。
沈逸认为,“美方这次让舍曼来,或许多少有一点幻想,认为可以在天津找回阿拉斯加失去的分数。从舍曼和王毅谈完之后美国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来看,美国政府仍然在自我催眠。”
“他们在描述一个被建构出来的、并不准确的天津之行,上来第一句就是,舍曼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与王毅和中国其他官员进行了会谈。事实上,舍曼就是和谢锋副部长谈的,王毅外长对她只是礼仪性的会见,他们在扭曲概念,甚至在美国国务院的官方新闻稿当中根本没有提他们拿到的两张清单,只是在讲舍曼跟王毅说了些什么话。”
沈逸补充道,这就说明了美国继续沉浸在这种错误的思维和认识当中,就跟安克雷奇一样。但是相比安克雷奇,中方表现的更加坦率、直白、明确。而且中方对中美关系的思考,对于中美之间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明显比美国思考的更加周全。而美国则在继续玩弄它的文字游戏,在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情感需求和傲慢与偏见之间为自己找补。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美国拒绝直面中美之间已经出现的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还没有在思想上做好中国外交风格变得更加自信的准备,拒绝以一种正确的、相互尊重的方法跟中国谈话。”
沈逸: 现在是美国更需要跟中国谈
路透社在27日的报道中分析称,周一中美的高层外交会谈没有宣布任何成果,中美关系似乎处于“停滞”状态,双方都坚持认为对方必须做出让步以改善关系。
来自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亚洲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说,双方保持某种形式的接触非常重要。然而“天津会谈”似乎没有就后续会议或正在进行的对话机制达成任何协议。
“这可能会让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感到不安,他们希望美中关系更加稳定且可预测,”葛来仪补充道,如果都希望对方先让步,那么双方都可能会感到失望。
针对中美关系现状,沈逸在采访中对《观察者网》表示,现在是美国更需要跟中国谈,因为美国客观上更有求于中国。
“第一,美国政府需要通过和中国谈,来为拜登在国内政治上加分。第二,美国需要通过和中国的会谈,让美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和金融问题上得到中国的配合。第三,美国需要中国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和缅甸问题上配合并支持美国的政策和立场。”
“天津会谈”对中国3点标志性意义
沈逸指出,这次“天津会谈”某种程度上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 第一,这是中方第一次向美方列出任务“清单”,是历史性的。美方这次来之前说要给中美关系建立护栏,某种程度上,两份“清单”就是中方所说的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健康发展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说,这些“清单”上的事情不解决,或者不开始解决,要让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健康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 第二,中方在这次会谈中非常坦率地向美方阐述了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现阶段状态的看法,对于美方不惜恶化中美关系来转移和转嫁国内矛盾、用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实现自己有效变革等深层的机制性问题、影响中美发展的结构性的问题,都做了系统的阐述。这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不多见的,或者说是第一次。中方用这种坦诚的方式指明了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中方的看法,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这也反应了中国对于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的诚意。
- 第三,王毅外长在会见舍曼时第一次中方清晰向美方指出了中方的三条底线。我认为这是十分合理的,既表现出中国坚持和平崛起、不谋求霸权,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以改善本国民众生活福祉为核心任务的新型大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善意。
不过,王毅外长也提到了,中美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将是一场大灾难。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如果美国坚持要是核心利益上试探中国,那出了问题美国负责,我们把底线和红线都比较清晰地向美方划清楚了。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会出现改变吗?
就像《纽约时报》所说,拜登的对华战略在谈判桌上遭遇阻力。那么,在“天津会谈”之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府会出现改变吗?
对此,沈逸表示,很明显,除非他们改变,否则中美关系很难突破。中方对拜登政府的要求很简单,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是错的,请首先从错误的轨道上走出来,再来讨论如何良性发展。
“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表现出要走出来的做法,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算计。美方把国内政治置于中美关系之上,那就没有办法了,这种做法只能让中美关系经历更多的风波和挑战。责任一定在美方。”沈逸补充道。
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如何评价舍曼的天津之行时称,舍曼常务副国务卿此次天津之行是继安克雷奇对话后中美间又一次重要外交沟通。尽管舍曼女士只停留了24个小时,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其会见、谢锋副部长与其会谈的时间加起来有6个小时。应当说,双方谈得很深很透增进了相互了解。
赵立坚指出,在会见会谈中,中方清晰地表明了对当前中美关系的看法,认为中美关系目前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下步是走向冲突对抗还是得到改善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美方需要认真思考和作出正确选择。▉
新华社新闻分析:中美天津互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华社新闻分析:
中 美 天 津 互 动
释放了什么信号?
❶美国霸权集团若不改弦易辙,中国唯有“以猎枪打豺狼”方式来应对;
❷鉴于美方对华态度尚未见根本性变化,中美关系重回正轨需要“久久为功”。
(新华社记者 温馨)
7月26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此前,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与舍曼举行会谈。作为继安克雷奇对话后中美之间又一次重要面对面沟通,此次天津互动受到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美天津互动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会谈、会见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方面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给美方补上尊重和平等相待这一课
舍曼此访系美方主动提出、经双方商定进行的。然而,美方不仅在舍曼来华前继续声称所谓“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方打交道,还不断在一系列问题上加大对中国遏制打压,试图挑战中方底线。
对此,王毅曾明确指出:“如果美国到今天还没有学会如何以平等的态度同其他国家相处,那么,我们有责任和国际社会一道,好好给美国补上这一课。”
分析人士表示,美方主动要求来访却又摆出咄咄逼人架势的矛盾做法,体现出其对自身霸权优势消减的焦虑感;相反,中国以平视世界的心态处理中美关系,展示出积极开放的自信心胸和稳固强大的战略定力。
谢锋在会谈中指出,中美关系目前陷入僵局,面临严重困难,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就此表示,中方态度鲜明地指出中美之间问题的症结所在,要求美方改变其对华认知偏差,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对于美方一些政客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中方在天津清晰、明确地告诉美方,中国的发展不是要挑战美国,也不是为了取代美国。中国从来没有兴趣赌美国的输赢,中国的发展也不建立在美国衰落的前提之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说,只有美国也学会“平视”中国,改变其一贯霸凌态度,以健康、正常心态与中国互动,中美关系才可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通过正确方式重塑中美关系走向
中方在天津互动过程中和结束后,第一时间对外释放一系列信息。其中,“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打压遏制中国的‘障眼法’”“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胁迫外交的发明权、专利权、知识产权都非美国人莫属”等表态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中方此举反映出中方在同美方打交道时,不是被动回应美方设置的话题,而是从中美关系大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主动发声,敦促美方改弦易辙,引导谈判进程。
“在过去中美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美国经常刻意误导舆论。包括这次舍曼访华前,美方也发布了一些误导信息,试图借此向中国施压。”苏晓晖说,为此,中方精准有力发声,必要而关键。
会谈中,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苏晓晖认为,不论是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还是强调中美关系设立“护栏”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以维护双方利益为导向,都体现中方在着力通过正确方式重塑中美关系走向。
“两份清单列举了美方一系列具体的错误言行,是中国开出的合作条件。”在阮宗泽看来,下阶段中美关系要改善发展,需要美方从两份清单的具体议题入手,向中方展现改善关系的诚意。
中美关系重回正轨需要久久为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以“深入、坦率”评价此次天津互动,美国国务院的消息稿也形容双方会晤“坦诚且开放”。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美方对华态度尚未见根本性变化,两国关系暂时难有实质性“回暖”,重回正轨仍需双方持续努力。
“美方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进行打压的政策,两国之间遏制打压与反遏制反打压之间的矛盾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苏晓晖表示,过去几个月,美国新政府面临国内政治压力、疫情反弹与经济疲软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对华负面政策成为其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选择。
为管控好双方存在的分歧,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下滑乃至失控,中方在此次互动中向美方明确了“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三条底线。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发展振兴是历史的必然,美国需要学习如何同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能否转圜,取决于美方的对华心态和错误言行是否有根本性、实质性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说,中方一方面期待一个良好稳定且不断前进的中美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另一方面,中方绝不会为了改变美方对华态度而屈从于美方压力,对此,美方要有清醒的认识。▉
Tuesday 27 July 2021
◆中美天津会谈◆谢锋言论强硬且火药味浓,舍曼只发与王毅会晤照片
◆中美天津会谈◆
谢锋言论强硬且火药味浓,
舍曼只发与王毅会晤照片
撰写:东坡
发表于2021-07-26 19:28
更于2021-07-27 09:47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7月26日在天津会晤了中国官员,她当天晚些时候在自己的推特上发布了一张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的照片。
舍曼发布与王毅会晤照片
舍曼7月26日在推特上发布了与王毅会晤的照片。她还说,在同王毅会晤时,“我谈到了美国对良性竞争、保护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的承诺,以及美国对加强以规则为基础、使我们所有人受益的国际秩序的承诺。”
根据中国的说法,中国副外长谢锋才是舍曼的主谈对象。但是美方从一开始就认为,谢锋不是舍曼的对等官员,甚至一度因此叫停访问。
虽然舍曼没有发布与谢锋会晤的照片,但是她在推特上也提到谢锋。她在另一篇推文中说:“我与中国副外长谢锋讨论了对美国重要的问题,包括气候危机、新冠肺炎(COVID-19),以及我们对中国在香港、新疆和台湾海峡的行动的严重关切。美国和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将永远捍卫我们的价值观。”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的声明也没有直接提到谢锋。声明称,舍曼7月25日至26日访华期间,同中国外长王毅等官员举行了会晤。舍曼和王毅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这显示了两国保持开放沟通渠道的重要性。
声明指出,他们讨论了如何为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设定条件。舍曼强调,美国欢迎两国之间的激烈竞争,美国打算继续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但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
中美天津会谈内景照片
此外,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高官表示,美国和中国高级外交官7月26日举行了“坦率而直接”的会谈。其间,美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尽管双方未能达成具体协议,也未讨论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
谢锋言论强硬,会晤火药味浓
当天早些时候,舍曼还同中国副外长谢锋举行了会晤。中国外交部公布了这次会晤的内容,谢锋言论强硬,会晤火药味浓。
谢锋说,中美关系目前陷入僵局,面临严重困难,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一些人在渲染中美冲突和美国面临的挑战时提到所谓“珍珠港时刻”和“斯普特尼克时刻”。一些专家学者明言,美方是在把中国比喻成二战时的日本、冷战时的苏联,想通过树立中国这个“假想敌”,重新点燃国家目标感,通过妖魔化中国,转移美民众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满,把美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甩锅到中国身上。美全政府全社会动员,全方位遏制中国,似乎只要遏制住中国的发展,美内外难题就能迎刃而解,美国将重新变得伟大,美国治下的霸权就可以延续。美方动辄拿中方说事,好像不扯上中国,都不会说话做事了。我们敦促美方改变当前这种极其错误的思维和极其危险的对华政策。
他直言,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合作;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为了遏制中国,不惜冲突对抗。只想解决美方关切的问题,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结果,单方面受益,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舍曼入住天津滨海一号酒店
舍曼入住的宾馆曝光,十分雅致:
他还说,美方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就是想把自己和少数西方国家的“家法帮规”包装成国际规则,用来规锁打压别国。美方抛弃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破坏自己曾经参与构建的国际体系,另起炉灶抛出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无非是想耍赖,想篡改规则限制别人、谋利自己,是想施行弱肉强食、以大欺小的“丛林法则”。
他还强调,中方愿与美方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美方应该改弦易辙,选择与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和平共处。
此外,谢锋在会晤之后的记者会上还说,会谈中,中方还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拜登上台后首次中美会晤图片
拜登上台后首次中美会晤不欢而散,杨洁篪与布林肯激烈交锋(参阅下列图片):
他还透露,在纠错清单里,中方敦促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停止滋扰中国留学生,停止打压孔子学院,撤销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或“外国使团”,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等。
谢锋还说,在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里,中方主要就中国部分留学生赴美签证遭拒,中国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美不法分子滋扰、冲撞中国驻美使领馆,美国国内仇亚、反华情绪滋长,中国公民遭暴力袭击等个案向美方表达严重关切,要求美方尽快解决,切实尊重、保护中国公民和机构在美的合法权益。▉
◆中美天津会谈◆中方罕见提两清单三底线,显示越来越主动史无前例
◆中美天津会谈◆
中方罕见提两清单三底线,
显示越来越主动史无前例
本文是《多维新闻》7月27日报道,全文内容和原来插图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撰写:王枫
发表于2021-07-27 09:50
更新于2021-07-27 09:55
中美天津会谈举行,中方罕见地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以及防止中美关系失控的“三条底线”。媒体评论称,中方这一举动“史无前例”,表明中国“已经对美国失去了耐心”,在处理对美关系中越来越主动。
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
中美天津会谈7月26日举行。中方罕见地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在中美天津会谈后中方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副外长谢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
两份清单分别是,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谢锋与舍曼进行会晤图片
谢锋与舍曼进行会晤图片:
▲ 2021年7月26日,中美天津会谈登场。(微博@玉渊谭天)
王毅向舍曼提"3不得"底线
北京时间26日下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见舍曼时也明确提出防止中美关系失控的“三条底线”。
“三条底线”包括:
●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
●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香港《南华早报》26日评论称,“中方的这一举动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中方首次为中美关系划下“红线”,并明确向美方提出修复关系的补救措施。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美在紧张的氛围下就新冠疫情、人权和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官员在中美高级别会谈中将两国关系僵局归咎于美方。
继中美阿拉斯加会晤后,美方紫发翻译再度引关注(参阅下列图片):
▲在特朗普的访华之旅中,钟岚曾担任特朗普妻子梅拉尼娅(Melania Trump)的随行翻译。图为2017年11月9日,彭丽媛(右三)和梅拉尼娅(右四)在北京参观板厂小学,钟岚(左一)在现场进行翻译。(视觉中国)
德国媒体评中美天津会谈
德国新闻电视台26日评论称,“中国已经对美国失去了耐心”。
评论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在对美政策上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中国常常在美国攻击中国后才采取回应。但是这次,中国破天荒直接全方位指责美国,并在美方之前公布中方发言的内容。
德国新闻电视台认为,中国已经对美国的对抗政策失去耐心。这是对美国的一个警告,如果美国依旧采取强硬政策,中国也将“奉陪到底”。
王毅在天津接见舍曼图片
王毅与舍曼在天津会晤图片:
中国学者评论中美天津会谈
据中国官媒《环球时报》27日报道,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认为,中方向美方提出这两份清单,反映出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中越来越主动。
位于中国北京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谈及中美天津会谈时说,中方在这次会谈中不仅占据了主场,更占据了主导。
李海东指出,中方在会谈中采取了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的表达方式,表明中方对与美国打交道态度做出重要调整,中方在对美政策方面将会更加“直来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