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帖子 Featured post
Monday, 24 March 2025
达祖丁教授《星洲网》专栏评论: 城市、民族及其神圣的宗教遗址
达祖丁教授《星洲网》专栏评论:
城市、民族及其神圣的宗教遗址
❝宗教建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地标,一直为我们的人民所使用。如果一座宗教建筑是坐落在其社区附近的中心,那么搬迁这座建筑是不合逻辑的。❞
本文是马来学者达祖丁2025-03-24 08:1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城市、民族及其神圣的宗教遗址。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国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先给第二个问题一个满意的答案,然后再决定如何回答第一个问题。
清真寺取代兴都庙, 乃是爆炸性政治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人们停下来思考并理解吉隆坡这座拥有130年历史的老庙的搬迁问题,这座寺庙至今仍受到吉隆坡许多信徒的崇敬。雪上加霜的是,据说那里将建一座清真寺。换句话说,清真寺将取代寺庙。
如果我是个赌徒,我会说这绝对是爆炸性政治。吉隆坡市政局(DBKL)很幸运,因为我不是首相。同意这种工作方式的领导层既不了解大马政治,甚至也不了解这个国家的精神。
如果掌舵人不重视或不尊重这样的问题,比如用没有遗产地位的建筑取代建筑遗址,他们就不应该站在这个位置上为人民服务。
国家必须首先解决人民和谐相处问题
那什么是国家,我们的国家是什么?
它是所有种族和信仰的遗产及尊严。国家由地貌、建筑、水域、地下矿物质和地上的天空及空气组成。但是,国家的生命在于人民的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民的精神呢?首先,是它的历史。什么是我们民族的历史?
有人说,只有一个民族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是很久以前另一个国家的历史。那个国家已不复存在,但存在的是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我们民族的历史。
因此,在所有经济问题之前,在所有环境科学问题之前,必须先解决彼此和谐相处的问题。
和谐相处需要各族人民彼此互相尊重
什么是和谐相处?不是金钱,不是土地,也不是头衔。需要的是我们给予彼此的尊重和尊严。仅此而已。我们不需要一个部门来团结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宗教部来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懂得尊重,那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了解尊重的含义吗?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我们对尊重的理解是肤浅的。事实上,尊重是我们必须告诉自己,我们在社会、经济和精神生活中需要对方。
尊重就是我们告诉对方,没有对方,我们什么都不是。没有对方,我们就是零。
隆市政局是要按人民的意愿来办事的
如果按照上述说法,城市只是道路、建筑物和排水沟。仅此而已。建造和拆除什么是由吉隆坡市政局等特定“当局”决定的。
但是,是谁告诉吉隆坡市政局如何设计城市、拆掉什么、建造什么的?是我们。
我们都必须参与决定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以及生活在什么样的建筑物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有保护和保存法令的原因。这些法令确保我们珍惜我们的历史。
无论是来自北大年、米南加保、爪哇、印度还是中国,我们的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都曾付出汗水与艰辛建设国家。
这些先贤们修建了道路、铺设了铁轨、开采了锡矿,为国家带来了生机。当这些移民到来时,他们被允许建造房屋、学校和宗教建筑,以便在新的土地上生活。
拆除或搬迁这座兴都庙是不合逻辑的
然而,当城市化伴随着新经济到来时,其中一些建筑需要迁移,但也有一些建筑需要保留在原地。
我认为,宗教建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地标,一直为我们的人民所使用。如果一座宗教建筑是坐落在其社区附近的中心,那么搬迁这座建筑是不合逻辑的。
我在许多地方和课堂上都发表过我的伊斯兰城市理论及原则,其中一条原则就是尊重所有宗教建筑。
我在演讲和文章中都说过,市政局必须制定法律和条例,确保这些神圣的遗产保留原地并凸显它们,因为它们构成了城市的心脏。
吉隆坡的心脏并不是耀眼的吉隆坡城中城(KLCC),吉隆坡的心脏在于那些曾作为国家的社会、宗教和政治粘合剂的遗产建筑。
掌舵者永远不要忘记国家建设的重点
如果铲平这些遗址,我们就无法向新一代讲述任何事情,而国家则会因种族和宗教仇恨而崩溃,却不知道是谁打造了这个让他们开始自相残杀的民族与国家。
吉隆坡市政局的角色是先建设国家,其次才是建设城市。掌舵者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
《星洲网》2025-03-23社论: 兴都庙拆迁: 跳出零和思维, 寻找双赢方案
《星洲网》2025-03-23社论:
兴都庙拆迁: 跳出零和思维,
寻找双赢方案
❝当事件涉及宗教、文化、历史、社会等复杂元素,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无法简单一刀切。
………………………………
政府应从这起风波中汲取教训,拟定完善措施和政策,系统性地应对全国各地的类似事件,解决庙宇的土地法律问题,以免引发争议,影响社会和谐。❞
这社论一语中的——解决庙宇的土地法律问题是关键所在。这就得看号称要创建马达尼社会的安华和他领导的团结政府怎么平息这场风波了?老百姓拭目以待。
本文是《星洲日报》/《星洲网》2025-03-23 21:00发表的社论。原标题:兴都庙拆迁:跳出零和思维,寻找双赢方案。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吉隆坡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面临拆迁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一旦处理不慎,可能会升级成种族和宗教课题,影响社会和谐。
简单回顾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理解这起风波,为寻求共识铺垫基础。
吉隆坡兴都女神庙拆迁风波的起因
该兴都庙位于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已有逾百年历史。在2014年,吉隆坡市政局在庙宇委员会不知情下,把包括庙宇土地在内的整个地段出售给一家私人公司,埋下这起风波的伏笔。2016年,政府与私人公司多次试图让庙宇搬迁,谈判持续进行。
相关私人公司提出在该地兴建清真寺的计划,根据庙委会的消息,清真寺动土仪式定于3月27日举行。
庙委会为拯救谕百年文化遗产抗争
眼见动土仪式日益逼近,事态紧急,庙委会于上周四在大马律师公会前主席安美嘉、捍卫自由律师团(LFL)及律师苏仁登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促请团结政府介入斡旋,以拯救这座拥有超过100年历史的宗教和文化遗产。
事件摊开在阳光下,迅速攫取社会的注意。有者认为,应依法行事,以土地拥有者的产权为重,迁移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也有人从文化、社会、历史因素的角度出发,要求保留该兴都庙。
当事件涉及宗教、文化、历史、社会等复杂元素,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无法简单一刀切。
该座兴都庙不只是信仰中心和历史遗迹,更是文化枢纽,据庙委会透露,他们每周都会在庙宇举办印度舞婆罗多舞蹈、Sangeetam南印度音乐、Thevaram舞蹈、诵读课程及瑜伽课,惠及当地人。
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发生拆迁事件,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继续发挥宗教、社会功能,成为吉隆坡多元文化的象征。
政府有责任维护保存文化历史遗迹
遗憾的是,吉隆坡市政局当年把相关土地卖给私人公司,酿成这起风波。而这原本不该发生,毕竟政府有责任维护并保存文化与历史遗迹。
事已至此,虽然应该追究市政局当年售地的决策,但当务之急是妥善解决问题。
基于我国社会的两极化现象日趋严重,种族与宗教课题层出不穷,当局应谨慎处理这起风波,寻求妥当的解决方案,防止政客煽风点火,激化矛盾。
隆市长的承诺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虽然吉隆坡市长麦慕娜承诺,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可正常运作至搬迁工作完成,但这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兴都庙仍可能搬迁。
迁庙难道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有没有其他更适当的替代方案?
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我们须跳脱零和博弈的框架,致力于达致共识,寻找双赢之道。
哈山卡林等人建议,不失为双赢方案
公正党巴西古当区国会议员哈山卡林、捍卫自由律师团(LFL)总监再益马烈等人都提到另一个解决方案:保留兴都庙,并在旁边的空地兴建清真寺。
这不失为一个双赢的方案,一来无须拆除兴都庙,二来,也落实了在当地兴建清真寺的目标。再者,兴都庙与清真寺比邻而立,反映我国多元文化之际,亦可促进族群融合。一举三得,当局应慎重考虑此方案。
政府应完善解决庙宇土地法律问题
另外,政府也应从这起风波中汲取教训,拟定完善措施和政策,系统性地应对全国各地的类似事件,解决庙宇的土地法律问题,以免引发争议,影响社会和谐。■
江宇舟《观察者网》专栏评论: 李嘉诚"卖港", 从来就 不是"在商言商"
江宇舟《观察者网》专栏评论:
李嘉诚"卖港", 从来就
不是"在商言商"
本文是中国《观察者网》2025-03-21 08:02刊出的江宇舟(国际政经观察者)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李嘉诚“卖港”,从来就不是“在商言商”。全文和插图如下(上图取自)网络图库,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围绕着香港长江和记实业(下文简称“长和”)向贝莱德出售全球港口的事件,舆情愈演愈烈,此时出现了一种观点,觉得提倡“铁骨铮铮”是拿棍子打人,企业经营自有其规律,应当“在商言商”,不要将正常的商业行为泛政治化。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几天我已经看到一系列论证“铁骨铮铮”与“在商言商”关系的文章,我想先从“在商言商”开始说起,借着长和自己多年来的开口,看看这笔交易真的符合“在商言商”吗?
一、出售本就违反了“在商言商”
这些天论证“在商言商”的文章很多,可是很遗憾,除了一小部分引用了长和零星财务数据以外,绝大多数居然对此绕道而行,更不用说结合长和近年的业绩报告与投资者大会信息发布,去完整复盘长和对自家港运业务的理解。
既然是“在商言商”,怎能不先看看这个“商”一直以来是怎么“言”的呢?
如果按长和所说,此次交易是公司全球业务重组的一部分,是一场“纯商业行为”。那么,如此重大的重组,之前是应该有蛛丝马迹的。不说近年全球港口的“买买买”,当年曾奠定长和如今港运业务、以及李老先生“超人”之名的和记黄埔收购案,又曾经历过怎样的一番曲折。
然而,这次,我们没有看到类似的迹象,仿佛真是一场从天而降的并购。
在长和公司官网简介与历年年报上,始终在强调自己是全球港运业务的领导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即使客观现实是随着同业竞争加剧与竞争对手收并购,导致长和在港运业务的规模上排名跌出全球前十,但这只是相对规模的缩小,公司港运业务的效益依然是稳步增长的,尤其是新出炉的2024年业绩报告,势头之良好是近年之最。用长和自己在过往年报中的评价是:“港口部门之贡献稳定。”
▲ 以十年周期去统计长和港运业务,其收入、效益占集团比重(左图),以及泊位数、吞吐量(右图)都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图片来源:根据长和近十年年报自制)
即使在2022-2023年面对疫情干扰和市场需求下滑影响,长和吞吐量出现阶段性下滑(如上图),引发一部分投资者疑虑时,长和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放弃港运业务的姿态,它在2023年主动解释了业务增长承压的原因,并给出了货运量有望回升的乐观预期。
李泽钜先生在连续两年的投资者会议上对此都有过细致的阐述,在2023年他指出长和自己的港口营运“算是挺好的”,虽然吞吐量下跌了,但是“货柜码头的箱停在码头时间长了,仓的租也上升了”,整体增长依然能够保障,且未来还将在墨西哥、埃及、泰国等新兴市场每年稳定释放5%的产能,不同港口的服务还能相辅相成,“物流物业都会增加贡献”。
就在此时,长和刚刚宣布,将斥资7亿美元用于埃及两个港口项目的投资,其中包括了亚历山大港的全新货柜码头。同年,长和还与沙特东部省的萨勒曼国王能源园区签订了经营权协议,计划在那里开发保税国际陆港及物流区。
到2024年,李泽钜又表示,长和的港口多元化网络和地域分布策略,使自己能够平衡不同地区的变化,从而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对于未来的业务布局,尤其是面向高潜力市场,他强调,公司正积极“扩大投资,加速发展”。
长和不仅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实实在在的功夫做到了平时。长和对港口运维能力的可持续提升,付出了大量投入,作业效率在行业是有口皆碑,这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精工出细活”。
不仅一以贯之,而且与时俱进,长和在2023年年报中就承诺:“今后新增之移动及固定机器将全电动化或以其他洁净能源辅助驱动。”2024年中报披露,港口部门的《设备电动化指令》已于2024年1月强制生效,未来“所有新采购或更换之码头设备或卡车均必须以电力驱动”。
做过投资的朋友都知道,重资产企业正在大面积进行基础设施更换的节点,是非常敏感的,贸然抛售可能将导致前期投资都成为“沉没成本”。
可以说,直到2025年3月5日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长和将放弃自己的港运业务。
而且港运业务有没有前途?最近还有个足以交叉验证的案例,就在3月17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增持了日本五家主要贸易公司的股份,这些公司里不乏深度参与港口运维、数字化升级和新型船舶建造的。
此时就有辩护者举证,长和跨国运营太辛苦,卖掉了不赚钱的海外港,专注经营国内。
这样的观点同样不成立,一是“太辛苦”本身就有待商榷,企业的新陈代谢与人是不一样的,半个多世纪走过来都“不辛苦”,如今反倒“辛苦”了,更何况长和对港运的支持,上文已经充分列举其生机勃勃、雄图远多于疲态。
至于海外港与境内港哪个更赚钱的问题,我们不否认境内港至今效益确实还很突出,但如果从时间轴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其实海外业务的效益在上升,境内港反而在下降。
▲ 2015-2023年长和名下各港口的EBITDA/收入对比。
(图表来源:作者自制)
更何况,境内港的营收和吞吐量分别占全板块的4.3%和15.3%,即使假设和记港口信托所有业务都在境内,相加后也不过10%和40%,一旦境外港运业务消失,整个板块不仅是业务缺失大半,规模效应也将遭受冲击。
这时候,我就看到有人来论证了,说是贝莱德可能许以长和厚利,190亿美元是多么大一笔金额,已经逼近长和自身的市值,相对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则是13倍的估值,已经高于同业好几个点了。
然后我一看他的估值依据:A股、港股……连老外最近都在不断发文,吐槽咱这几个交易市场的资产被严重低估。
此时但凡稍稍睁眼看世界,就能知道西方舆论正在弹冠相庆,美国的主流媒体们引述了行业期刊《基础设施投资者》报道,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正在寻求将英国PD Ports的估值提高到EBITDA的20倍。波兰和加利福尼亚的类似交易市盈率超过16倍。
可以说,即使按照最新的这些案例,贝莱德开给长和的价格也难言竞争力。
综上,无论是从经营逻辑,还是销售逻辑,都很难想象这是“在商言商”原则下能够做出的决策,更何况,如此重大的资产出让,决策周期居然还如此之短。
在相关报道中,西方媒体不约而同称贝莱德取得了“bargain berth”——廉价的、打折的、抄底的泊位,这一个bargain,仿佛让我听到了满屏的嘲笑,也看得到自己的心在滴血。
路透社这样的媒体还毫不顾忌地给出分析:此次贝莱德拿到这样“明显的折扣”,可能是地缘政治压力所致。
紧接着就开始吹嘘:“贝莱德在全球拥有广泛的政府和投资关系,这将使其能够达成其他公司无法完成的基础设施交易。”
该报道的结尾非常露骨:“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一些人将获得战术优势,而另一些人则会成为牺牲品。”已然得意忘形。
好好看看吧,这才是别人家的“在商言商”。
二、来自对手方的“在商言商”
其实,都不用美国媒体报道啥,明眼人都知道,这场交易是怎么回事。
早在去年底,长和正在为旗下港口稳步推进电动化改造的时候,作为候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已经是磨刀霍霍,巴拿马运河“不应由中国或其他任何人”管理、“我们绝不会让它落入坏人之手!”。
2025年1月20日,正当特朗普在自己的就职仪式上公然挑战国际法,叫嚣将会“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时刻,巴拿马的审计机构就已经派员进驻了长和在巴拿马港口的办公室,启动所谓的“调查”。当时还有巴拿马消息人士安抚,说这种审计旨在提供一个稳健框架,以反驳特朗普关于中国控制该航道的说法。
紧接着,2月2日,鲁比奥出访巴拿马,再次宣称必须采取措施,来遏制所谓中国对巴拿马运河“不可接受”的影响力。
仅仅3天以后,彭博社于2月5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巴拿马正在考虑是否取消长和经营运河附近港口的合同。此时距离2021年双方续签的特许经营权到期,还有整整21年。爆料直言不讳,称巴拿马方面的意向转变,来自于特朗普的直接施压。
2月27日,巴拿马总检察长表示,授予香港公司经营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特许权,因为“违宪”应该被取消。
一个存续了近30年的协议,一个中间还续过期的协议,居然到这时候才发现“违宪”,这种荒唐的理由如果能成立,那巴拿马的历任检察机关都应该先组团去吃“渎职罪”的牢饭。
此时,外国投行也开始运作了,摩根大通就在2月5日这一天,正是曝出巴拿马意向松动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预判”:长和可能会退出巴拿马港运业务,它还特别“贴心”地提示,退出对长和国际的影响可能很小。在这份报告中,摩根给出了长和的目标股价:50港币。
而到3月5日,长和宣布将向贝莱德销售港口之后,它的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达到的峰值正是:52.95港币。
此时的特朗普,正兴奋地把巴拿马港口转手形容为美国的“胜利”,并转身就对如此配合的巴拿马继续开刀。
就在那周末,已经每天都要宣传自己“赢麻了”的白宫官网,在题为《美国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的Sunday Show中,引用了一排特朗普总统要将美国带回“黄金时代”的“宣言”,再次叫嚣巴拿马运河是“被无缘无故送走的”,“我们将夺回巴拿马运河”。
▲ 嗯,“黄金水道”妆点的“黄金时代”。
(图片来源:白宫官网)
就在此时,长和拟出售的港口码头,已经从巴拿马航线两端的2个,变成了覆盖23个国家的43个。
这也意味着,一旦交易实现,长和及其旗下的和记港口,将由一个威风凛凛的全球性港运企业,收缩到只能在宁波到惠州这一段海岸活动。
还不止于此,这样的出售,还意味着分布在美欧亚非澳的199个泊位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将会悉数易主。
而且长和的港运业务,80%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即使这样,股价也只涨到了摩根先前预估的50港币。
人家的“预判”确实灵,预言多少,就给多少。
▲ 好好看看吧,这才是别人家的“在商言商”!
三、与其说是“在商言商”,不如说
在酝酿新形态的全方位战争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我至今也没完全想透,分享给朋友们探讨:为什么骤然间,长和要将自己所有的境外港口与泊位悉数出售?除了遭受威逼,还可能有怎样的考量?
▲ 如果我们打开地图,就能知道这次港口出售的规模有多广,涉及了全球多少黄金水道。(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和记港口披露信息整理)
我能想到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合规性审查,为此专门咨询了多位律师朋友,都提到虽然这是特区企业、以境外架构出售境外资产,但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公司条例》《竞争条例》等出手干预,但是后两个条例使用场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可能还需要上位法与更细致的调查取证后,才能达成效力。
此外,因为涉及多国,会触发相关国家的反垄断审查和特许经营权转让许可,客观上延迟交易的进度。但是,也要做好各国无力抵御美国压力、从而流于形式的思想准备。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点,原因正在于从预案设计的角度去推测局中人的操作:我们都能够掌握到的专业信息,长和会不知道吗?贝莱德会不知道吗?为什么还会去争取促成这样的交易?
我能想到的另一个切入点,就是美国政府施压时候近乎于“文盲”的破绽,这在左千户老师的文章里,已经有过详细的论述,他还将码头运营权与运河管理权的区别,比作了公交站和收费站,码头本身的权利就不是所有权,更无法影响到运河与航道的管理,特朗普、鲁比奥的指控,只能反映出他们对港航物流领域的极端无知。
但同样还是这个问题:我们都能够掌握到的专业信息,美国政府会不知道吗?再退一步,就算他们官员都在旋转门里变得不学无术了,供他们决策的智库会这么拉胯么?
所以我也和左老师聊,在正常的法律和行规下,公交站是公交站,收费站是收费站,大家各司其职,不会相互干扰和侵犯。可是如果闯进一个夹枪带棒、无视规则的,把公交站改成了运兵站,威胁收费站交出岗亭,乃至于在霸占收费站后,又把公交站改成了新的收费站,“两道收费”,这种可能性存不存在?
左老师的回复是:那就会是行政凌驾于商业。
那正如前文所勾勒的那样,整起事件本身,难道不就是行政凌驾于商业的最新案例么?
一言以蔽之:当前美国政府的种种做法,正有可能把上文这些脑洞大开的推测一一落实。
现代化的国际社会,基石就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经济秩序遵照各国达成的共约。而如今这两条正被特朗普政府悉数侵犯,连基石都敢触动,遑论大锤砸墙呢?
而且看过我系列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对特朗普政府的基本推测就是政绩兑现压力极强的“批判型政府”。越是内外交困,越有可能狗急跳墙去颠覆国际规则,并以此为政绩去迎合“快乐教育”培养出的、计算机键盘都按不利索的基本盘。这也是美国亲手造成的毒瘤反噬自己的大动脉。
具体到港运业务上,很多朋友都已经将其与美国计划对我赴美船舶与自建船舶征收高额费用相联系看待,这会成为打击国内物流和造船业的“连环杀招”。
此外,如果美国将该规定延伸至其和其盟友所有的全部港口,成熟港口往往地段配套都更为健全,届时一旦限制乃至禁止我船入港驻泊,将会进一步压缩相关行业的生存空间。
有一位业内朋友说:“如果真做到这一步,那和宣战没什么两样了。”
但是,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这么多“战”结合起来,战争是不是早已开始?
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四五百年前的英国,为了争夺和维护自己的海上霸权,公然以议会立法、王室训令等形式,纵容本国海盗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商船的劫夺,德雷克之流还抢出了“生前身后名”。
到17世纪,英国更是以《航海法案》规定,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进口到英国的产品只准使用规定产地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
历史和现实似乎正在重叠,我相信这一届的美国政客,完全有动力把“在商言商”变成“再伤盐伤”。
这不仅是霸凌,也是一种虚弱和惊慌,包括左老师在内,很多航运从业者与军事观察者在一件事上是有共识的,这也是我在《选举正酣,扒一扒美国两党都在回避的军费问题》里曾经展现过的:美国海空军规模的断崖式下滑,可能就在未来的5-10年内发生。
军事霸权及配套技术霸权的“皮”之不存,所谓的金融霸权以及背后的全球霸权,“毛”又将焉附?
越是吹嘘昭昭天命的,到这时候越是不会安于天命,反而越会穷凶极恶,需要我们做好底线思维。
也许这也恰恰是长和这次会如此迅速出手的原因之一。
我相信他们比我更理解,这样一个国家,面对赶超者一贯的作风。
四、“在商言商”,更需要共商
这次风波有一个意义,那就是让大家都重视起了我们自己的港口航运业务,不仅相关股票开始修复,还由此带动到对本国海外投资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关注。
▲ 自去年国庆节后至今年3月20日中午,港运板块的走势。正如前文已经说过的,金融恐怕会成为美国霸权三根支柱里最为坚挺的一根,不只是实力问题,还有个思想钢印的问题。
笔者亲历过无数次“投融之争”,与融资视角关注稳定不同,从事投资的朋友更关注资产本身的爆发性,这也让很多细水长流的基础行业显得“五大三粗”,反而很多板块哪怕仍在亏损,但只要在概念上、甚至PPT上能够表现出足够的“想象力”,估值还能远超前面这些“现金奶牛”。
我很理解投资界对爆发性和预期的追求,但我也希望能从脱虚向实的角度,对此有更好的完善。这不仅是一种观念问题,也关乎到我们的资产定价模式,以及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世界,形成新的标准。
这才是金融界在新时代该有的引领。
写到这里,我是很感慨的,回想2017、2018年贸易战渐起时,面对风云变幻、一日三惊的市场,很多机构在推“防守策略”,主张配置现金流稳定的基础行业资产,其中头部机构力推的企业里就有长和。
这里我想原文照抄下某篇研报的推介,及其对贸易战走向的评价:
“中美贸易战中,只有国内进口征税产品会有较大影响,整体对贸易市场的情绪影响稍小。中美贸易结构为互补型,中国进口低端‘粗、大、笨’产品在吞吐量上会受关税影响较大;而高科技领域运输成本较小,受关税影响也较小。
与其他港口运营商相比,和记港口盈利更加多元化。与中美贸易相关的码头有和记港口信托旗下码头和其他中国地区码头,2017年合计吞吐量约3900万TEU,但由于长和对这些港口资产实际持股比例较小,大多为30%,最高基本不超过50%,合计盈利占码头业务约20%,其中与中美贸易战有关的业务更是少数,所以整体影响不大。”
看看如今的贸易战,看看如今中国企业的遭遇,我们总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把它们想象得太好了。
怎么破阵?一定是一起破!
就在写作本文时,我的眼前总会闪过如下画面:
一是在乍暖还寒时节,和左老师探讨美国海空军规模时,他曾提到一句,霸权也有霸权的意义,以航运领域为例,搭建起了一整套跨海贸易和交通的公共秩序,一旦霸权衰退了,谁来维护这个秩序?又能不能迅速填补上权力的真空?
二是在过往交流中,从高精尖客户到田间地头的乡镇企业,凡是外贸占比较大的,都会紧张于贸易战的走向,关切我们顶层设计的决心和技巧,能不能动态设置好一套相应的机制,在兼顾对外开放的同时,维护好这些关乎产业、就业、民生、并扎根于这片乡土的企业利益。对外横遭设卡与博弈周旋已经足够辛苦,能否形成合力,将侵犯者打狠打疼,而非一根根单打独斗的“红缨枪去扎坦克车”?
这都是新的现实带给我们的新的课题,而且由于对方正在蓄意颠覆规则和秩序,可能会导致要求我们交卷的时间被大大压缩。
加速,一切都在加速。
在一个加速的时代,回顾往昔,我总会有点恍惚。
我会回想起35年前,那个我们尊称“李超人”的时代,那时候我就有个心愿,相信也是很多同时代朋友共同的企盼:让那位一手促成香港回归的老人,能够如他所说的那样,在1997年的7月1日,踏上回归后的香港——到这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还记得那天李先生对老人讲:我敢买保险,您一定能实现。
这一幕发生在1990年1月,但在我眼中,还恍若昨天的故事。
当年同为盼春者,玉兰今已绽,人安在?
真的是拿棍子打人、误伤朋友吗?
再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批评真的是拿棍子打人、误伤朋友吗?
一个基本常识,“团结—批评—团结”本就是我们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未来风高浪急,会有很多新现象、出现大量新挑战,乃至汇集成一场新形态的总体战。更需要我们关注这桩桩件件的具体事务,析其机理、握其源流、推广标准、亮明原则、共绘前景。
对方越是不讲武德,越是试图营造动荡、冲突的不确定性,我们越是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主动出击、协同作战。
我相信,这样的防守反击,这样的众志成城,朋友非但不会越来越少,反而只会越来越多。
反之,西方刮来的寒潮之下,没有几个“小我”能真正独善其身,反而更要形成“大我”并肩作战、抱团取暖。
从狮子山到新的长城,中国人的奇迹不都是在“共”的精神和指引上,干出来的吗?
黄台太小,我们的舞台在星辰大海,要摘的是前人所未有的丰美硕果,莫问何堪,愿别掉队。■
《当今大马》分析: 搞懂兴都庙 "迁让" 清真寺争议
《当今大马》分析:
搞懂兴都庙 "迁让" 清真寺争议
▲具有逾百年历史的兴都女神庙
(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
本文是《当今大马》(华文版)2025-03-21 12:22 刊出(翌日11:44更新)针对近期引起巨大风波的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的斯里帕特卡丽安曼女神庙(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上图)拆迁课题的分析。原标题:一文搞懂兴都庙“迁让”清真寺争议。全文和插图如下——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兴都庙的支持者深感忧虑,特别是有报道称,首相安华可能于3月27日到庙宇所在地出席动土仪式后。
本篇《今分析》将梳理该庙宇的历史和最新发展。
庙宇位于何处?
该兴都庙位于印度清真寺附近的布努斯6路(Jalan Bunus Enam),第40区的第328号地段。
其最初的建筑物可追溯至1893年,坐落于临近另一块土地,且一直留存至2008年。
庙宇供奉的主神为卡莉女神(Kaliamman),神像高达六尺。
庙宇管理委员会透露,庙宇最初是应隆市政厅(DBKL)要求搬迁,并在地方当局协助下,举行了庙宇奉献仪式(Kumbhabhishekam)。
土地状况如何?
根据联邦直辖区土地与矿业局的土地查询文件,第328号地段(第40区)仅被指定用于商业用途。
这块面积占1128平方公尺,拥有永久地契的地段未被划定作为其他用途,包括用于兴建宗教场所。
谁是地主?
尽管Dewi Sri Pathrakaliamman兴都庙管理委员会主张有权使用这片土,但从法律角度来看,他们不拥有该土地的合法产权。
《当今大马》查阅的一份文件显示,庙宇管理委员会曾于2012 年11月15日向联邦直辖区土地管理局申请,依据 《国家土地法典》第14条文,把该地段划为非穆斯林宗教场所保留地。
然而,根据土地查询文件,隆市政厅在2010年7月19日已注册成为该地的正式地主。
同一份文件还显示,隆市政厅于2014年10月23日将该土地的所有权,转让给Jakel Trading有限公司(下称Jakel集团)——即位于庙宇对面的Jakel Mall业主兼运营商。
至于隆市政厅售地给Jakel集团的具体过程,则仍不明朗。
问题是如何浮现的?
代表管理委员会的捍卫自由律师团(LFL)联合创始人苏仁德兰(N Surendran)指控,该土地是在庙宇委员会毫不知情下脱售,他们直到两年后的2016年才得知此事。
《当今大马》获取的一封日期2016年3月25日的信函显示,隆市政厅曾通知庙宇管理委员会,已于2014年5月12日与Jakel集团签署买卖协议。
在得知土地被出售后,庙宇委员会开始接洽政府内的印裔领袖,包括时任部长兼国大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M Saravanan),以及时任联邦直辖区副部长罗加(Loga Bala Mohan),以了解其土地保留申请的最新进展。
他们接洽了多任政府,包括去年6月和12月通过首相署(联邦直辖区事务)部长扎丽哈(Zaliha Mustafa),向现任政府寻求解决方案。
然而,有关申请的状态至今仍不明朗。
去年(2024年)还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当今大马》获取的文件,Jakel集团去年3月21日致函庙宇委员会,告知其已获得隆市政厅的发展准证(Development Order)和建筑图测批准(Building Plan Approval)。
Jakel集团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两个月内启动发展项目,并要求庙宇委员会在30天内腾空土地。
然而,庙宇委员会坚持留在原址。
去年8月,庙宇委员会在包括峇都国会议员巴拉卡兰(P Prabakaran)在内的多方协助下,跟联邦直辖区土地局官员一起实地考察了该地区的多个替代地点。
“替代”新址在哪里?
据《当今大马》了解,实地考察涉及三个地点。它们分别是:
1) 东姑阿都拉曼巷(Lorong Tunku Abdul Rahman)的第316地段(Lot 316);
2) 位于Joyalukkas金店旁的PT 5005地段;
3) 双溪布努斯(Sungai Bunus)黎德禄一巷(Lorong Lai Tet Loke 1)的73号。
隆市政厅于今年3月20日表示,已鉴定一处新地点用于安置庙宇,但未公布具体位置。
在另一场记者会上,Jakel集团法律与企业通讯主管艾曼(Aiman Dazuki)表示,隆市政厅曾提议两三个搬迁地点,但庙宇委员会“拒绝”。
同一天,庙宇委员会副主席拉兹莫汉(Raj Mohan Pillai)与捍卫自由律师团召开记者会时解释,双溪布努斯地点存在水灾风险,不适合作为庙宇新址。
捍卫自由律师团总监再益玛立(Zaid Malek)和前律师公会主席安美嘉(Ambiga Sreenevasan)提议,让庙宇留在现址,清真寺则可建在Jakel集团拥有的相邻两块地皮上。
针对现有庙宇(委员会)的批评
根据公众回应媒体报道的评论,许多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庙宇占据他者的土地。而在这个案例上,土地原本是属于隆市政厅,随后被Jakel集团收购。
批评者认为,庙宇委员会及其支持者(包括捍卫自由律师团等团体)无权决定“合法地主”应如何行事。
他们进一步质疑,庙宇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为何没筹集资金向隆市政厅购地,而是坚持免费留在原址,或寻求搬迁补偿。
此外,外界也对兴建兴都庙或兴都教礼拜场所的做法,提出更广泛的“非法占地”指控。
庙宇会被拆除吗?
截至3月20日,Jakel集团和隆市政厅均重申,不会强行拆除这间兴都庙,仅会在与寺庙委员会达成迁址协议后,才启动工程。
Jakel集团强调,自从确认要使用该地段来实现公司创始人贾乔阿末(Mohamed Jakel Ahmad),捐赠清真寺给当地群体的愿望后,公司在过去10年间已跟寺庙委员会进行接洽。
该集团还表示,原定于3月27日举行,且首相安华预料将出席的动土仪式,仅是“象征性”活动,他们不会在未达成一致迁址方案前施工。
根据企业和合作社发展部副部长拉玛南(R Ramanan),安华希望此事能够妥善解决。
其他发声保证寺庙不会立即被拆除的执政党成员,包括数码部长哥宾星和武吉免登国会议员方贵伦。
随着外界将目光聚焦于安华,目前尚不清楚首相会否如期于3月27日主持清真寺动土仪式,亦或相关活动会否照跑。■
黄泉安《星洲网》专栏评论: 内政部后院失火太久了, 安华须定夺赛夫丁去留
黄泉安《星洲网》专栏评论:
内政部后院失火太久了,
安华须定夺赛夫丁去留
❝内政部长赛夫丁是安华烈火莫熄的忠贞追随者,也是安华内阁的软肋,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一旦内阁重组,必须对他的去留做个明确的定夺。❞
本文是网络科技人兼时评人黄泉安2025-03-22 07:3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内政部后院失火太久了。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上周本栏重点是专注于肩挑我国经济转型与招资重任的4大部长,他们若想继续刷存在感,就看他们如何解除高企不跌的1.2兆令吉外债、处理出口经济与招资吸资的恶性国际竞争,同时在工业转型政策下,何时斩断依赖廉价外劳价值链的营运模式。
安华掌权两年内政部长年痼疾犹存
本周本栏是转看国内施政隐忧,第一个管理出问题的是内政部,过去两年已是安华新政权,竟然涉及公民权修宪争议,姑息孟加拉、巴基斯坦外劳进口集团及中介抽佣制所隐藏的贪污管道。
当然,内政部无故捍卫印度籍逃犯传教士扎基尔续为本国永久居民,让他公然破坏本国人民团结,也是昌明政府必须正视的课题,姑且暂时不谈。
上述的长年痼疾,有些是巫统和前朝积留下来的毒瘤,有些是安华掌权的固步自封,大象仍在室内打鼾。
安华如今须明确定夺赛夫丁的去留
内政部长赛夫丁是安华烈火莫熄的忠贞追随者,也是安华内阁的软肋,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一旦内阁重组,必须对他的去留做个明确的定夺。
他最令人忧心的举动,是他对公民权修宪纷争的立场和处理手法。
最近,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揭露内阁秘辛,针对去年赛夫丁欲在国会进行1套8项的公民权修宪,判定弃婴不能自动获得大马公民权,引起众多非政府组织及民权律师团的大力反对,将之列为“残忍”的侵犯民权。
我们不知陆兆福究竟是私下沟通还是在内阁里协商,安华虽已指示赛夫丁“暂时”撤回议案,但不知日后是否死灰复燃。
赛夫丁所提公民权修宪案是大弊端
人民反对这套公民权修宪,关键是内政部长无法区分非法移民和无国籍人士,却将获取公民权的方式从“法律规定下自动获得”改为“须进行登记”。
一旦实行,将导致弃儿、被遗弃的儿童、被领养的无国籍孩子、父母未婚生下的孩子等不再自动享有公民权。
此外,修宪法案也建议将无国籍孩子可申请公民权的年龄从21岁降至18岁,这意味着无国籍孩子若到了18岁仍无法成功获得大马公民权,就不能再提出申请,只能自生自灭。
其实,这起“弃婴不能自动获得大马公民权”议题,早在2023年11月就掀起纷争,安华内阁选择让它酝酿逾年,直到行动党发出最后通牒才暂时搁置。
另一弊端是让有力人操盘外劳进口
内政部另一弊端,是姑息外劳进口这盘大生意,被“有影响力”的人士在权力走廊操盘。
安华政权期间,国会公账委员会已针对孟加拉外劳进口与中介抽佣制的违规行为提出两轮警示(去年7月3日及今年2月3日),内阁反而弯道超车。
此外,反贪会也曾高调追捕涉及在吉隆坡机场航站楼暗中设置特殊走道,让巴基斯坦外劳行贿潜进我国的移民局高管。反贪会追查半年多及逮捕50多人,现在竟然冷了下来。
移民局是内政部长权限,但公账会与反贪会的高调查办竟然毫无下文,赛夫丁又显得束手无策,公正党部长的表现,非常难看。
2018授予Bestinet的合约乃违规
针对孟加拉外劳专案,根据今年3月TheEdge财经报道,关键是一家名为Bestinet的公司,负责人正被孟加拉国追缉并对我国申请引渡,但该公司王牌是与前朝政府订有引进孟加拉外劳的系统合约(FWCMS),2017年尾敲定并在2018年生效,时任内政部长为巫统主席阿末扎希。
公账会的查审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因为该合约2018年生效直至今年5月底逾期截止,竟从没正式签署。无论如何,Bestinet在安华政权期间的首21个月,先斩后奏之下却享有不曾停歇的报酬。
公账会也证实,该份Bestinet引进孟加拉外劳的系统合约的官方录取通知书(LOA),是在2018年由内政部发出,但时任内政部秘书长阿威依布拉欣却对公账会声称,他被绕权而不知前后始末。
去年8月,在内政部长赛夫丁监督下,安华政府议定将此未曾签署的合约正式追溯至2024年6月1日,有效期也延至2031年1月31日才终止。
这份为期6年的衍生合同,也导致政府在每次签发在线临时工作许可证或电子通行证条款下,须大幅度增加支付给Bestinet的费用,从100令吉增至215令吉,涨幅115%。
阿末扎希始终没被公账会招去供证
今年3月6日,公账委员会发布报告,正式指责该份2018授予Bestinet的合约存有违规行为。但公账会也在今年2月的案件跟进审核中,证实时任内政部长扎希,由始至终都没被公账会招请来供证。
浮世绘官官相惜,莫非如此?你说呢,尊敬的内政部长赛夫丁! ■
Sunday, 23 March 2025
事关兴都女神庙的课题 哈山卡林致安华公开信 [华文翻译与原文(巫文)全文] / SURAT TERBUKA HASSAN ABDUL KARIM KEPADA DATO' SERI ANWAR IBRAHIM
事关兴都女神庙的课题
哈山卡林致安华公开信
华文翻译与原文(巫文)全文]
来源:人民之友部落格
公正党巴西古当国会议员哈山卡林(上图右)今日(2025-03-23)在其面子书贴出一封以马来文书写的针对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的兴都女神庙拆除课题,致給首相安华的公开信。以下是《人民之友》编辑部派员翻译的华文译稿:——
致马来西亚首相 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
事关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兴都庙课题
1. 让我首先表示,敬爱的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愿阁下安康。
2. 我以公正党(希望联盟)穆斯林国会议员的身份,同时也是“昌明大马”政府的支持者,以及长期以来个人坚定支持阁下的立场,致这封公开信给阁下。
3. 作为昌明政府的一员,我们秉持以伊斯兰公正与仁爱的哲学治国,因此,我恳请首相阁下英明处理位于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的斯里帕特卡丽安曼女神庙(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课题。我相信以阁下的领导智慧,必能找到一个公正且合适的解决方案。
4. 2019年,我曾在卡塔尔多哈的一所著名大学,亲耳聆听您作为一名民主派穆斯林,发表关于伊斯兰文艺复兴(Islamic Renaissance)的演讲,您的观点深具前瞻性,展现出包容与开明的精神。而今,您作为我国首相,更应在本土落实您的理念,妥善处理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兴都庙与即将兴建的清真寺之间的课题,树立典范。
5. 在深入探讨此事之前,我们必须回顾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3(1)条款,其中明确指出:“伊斯兰是联邦宗教,但其他宗教亦可在全国各地和平自由地实践。”
6. 我国的兴都教徒及其他宗教信徒皆承认伊斯兰在宪法中的特殊地位,但他们也希望能够自由、和平地信仰与实践自己的宗教,而不受到干扰。
7. 斯里帕特卡丽安曼女神庙历史悠久,已有超过100年之久,远在马来亚独立前便已建立。当时,英殖民政府允许印度裔劳工在此地建庙,以作为他们的信仰中心。印度裔劳工曾在该地区生活,并肩参与国家建设,如铺设铁路、修建道路等,至今仍遗留下许多他们努力的成果。此庙一直以来和平运作,供当地兴都教徒礼拜,未曾引发任何纷争。
8. 因此,我怀着谦卑之心呼吁首相阁下,以已广受马来西亚各宗教群体的认可和接受的昌明理念为基础,采取公正且明智的解决方案。
9. 我建议采取以下合理方案:首先,绝不可拆除斯里帕特卡丽安曼女神庙。作为穆斯林,我深信伊斯兰教义教导我们要尊重少数族群的信仰自由。因此,首相阁下应以身作则,向国内外展现穆斯林领导人应有的宽容与风范,以保障我国兴都教徒的信仰权利。
10. 其次,另择适当地点建设新的清真寺。既然政府有意在该区建造清真寺,我们可选择一个该庙宇附近的合适地点兴建,如此一来,清真寺与兴都庙可并存,而非互相取代。
11. 倘若此方案得以落实,各族各宗教群体皆可受益:
—— 兴都教徒的信仰场所得以保留,穆斯林也能拥有新的礼拜场所,双方皆不受影响;
——可避免因宗教课题引发的误解和对立,进一步巩固种族和谐;
——此外,值此神圣的斋戒月,若首相阁下能以公正、宽容、仁爱的态度处理此事,无疑将树立典范,让马来西亚成为世界穆斯林国家学习的榜样。
感谢首相阁下拨冗阅读,愿阁下一切顺遂。 此致
敬礼!
哈山阿都卡林
巴西古当国会议员
2025年3月23日
哈山卡林致安华公开信原文(马来文)
5小时 ·
SURAT TERBUKA
HASSAN ABDUL KARIM
AHLI PARLIMEN PASIR GUDANG
KEPADA PERDANA MENTERI MALAYSIA
DATO' SERI ANWAR IBRAHIM
--‐------------------------------------------------------
Kepada YAB Dato' Seri Anwar Ibrahim
Perdana Menteri Malaysia,
Putrajaya.
23 Mac 2025
PERKARA: ISU KUIL DI JALAN MESJID INDIA, KUALA LUMPUR
Semoga YAB Dato' Seri Anwar Ibrahim berada dalam keadaan sehat walafiat.
2. Saya menulis surat terbuka ini sebagai seorang ahli parlimen Muslim dari Parti Keadilan Rakyat (Pakatan Harapan) yang menjadi penyokong Kerajaan Madani dan secara peribadi penyokong Dato Seri Anwar Ibrahim (DSAI) sejak sekian lama.
3. Demi prinsip Kerajaan Madani yang bersumberkan falsafah Islam yang berteraskan keadilan dan keehsanan saya menyeru DSAI supaya menyelesaikan isu 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 di Jalan Masjid India, Kuala Lumpur dengan adil dan bijaksana.Saya percaya YAB DSAI berkeupayaan melakukan itu.
4. Saya pernah menyaksikan sendiri di sebuah universiti terkemuka di Doha, Qatar pada tahun 2019 di mana DSAI sebagai seorang Muslim demokrat berucap mengenai Renaissance dari perspective Islam yang luhur dan progresif.Maka kini di tanahair kita sendiri pada tahun 2025 ketika DSAI adalah seorang Perdana Menteri berpeluang untuk menunjukkan jalan penyelesaian kepada permasalahan yang berkaitan dengan isu sebuah kuil yang sedia ada dan sebuah mesjid yang akan dibina di Jalan Mesjid India, Kuala Lumpur itu.
5. Sebelum pergi lebih jauh ada eloknya kita meneliti Fasal 1 Perkara 3 Perlembagaan Persekutuan Malaysia yang menyatakan bahawa Islam ialah agama bagi Persekutuan; tetapi agama-agama lain boleh diamalkan dengan aman dan damai di mana-mana bahagian Persekutuan.
6. Masyarakat Hindu di Malaysia seperti penganut agama lain menerima tentang kedudukan istimewa Islam di negara ini.Mereka hanya ingin secara aman untuk mengamalkan agama mereka tanpa ganggu-gugat.
7. 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 di Jalan Mesjid India, Kuala Lumpur telah lama dibina, melebihi 100 tahun sejak sekian lama sebelum Semenanjung Tanah Melayu merdeka.Negara kita masih dijajah Inggeris ketika itu.Kuil tersebut telah dibina dengan izin pihak berkuasa pemerintah ketika itu sebagai tempat beribadat kaum buruh India beragama Hindu yang dibawa masuk oleh penjajah Inggeris ke negara ini, termasuk ke Kuala Lumpur untuk membina jalan-jalanraya, landasan keretapi dan lain-lain pembinaan infrastruktur yang sesetengahnya kekal wujud sampai sekarang.Kuil tersebut telah berperanan secara aman untuk kepentingan masyarakat Hindu di kawasan berkenaan untuk menjalani amalan agama mereka secara aman damai hinggalah sampai sekarang.
8. Jadi dengan rendah hati saya menyeru kepada YAB DSAI supaya mengambil jalan penyelesaian yang adil dan bijaksana berasaskan prinsip Madani yang kini telah diterima baik oleh masyarakat pelbagai agama di Malaysia.
9. Ada dua perkara yang wajar dilakukan.Pertama janganlah Kuil Dewi Sri Pathrakaliamman itu dirobohkan.Sebagai seorang Muslim saya menyeru Perdana Menteri DSAI juga seorang pemimpin Muslim yang dihormati di dalam negeri dan di dunia antarabangsa, maka kita sama-sama tunjukkanlah budi dan adab seorang Muslim yang diseru oleh ajaran Islam untuk kita menghormati hak rakyat beragama Hindu di Malaysia ini.
10. Jalan penyelesaian yang kedua ialah YAB DSAI sebagai Perdana Menteri mengemukakan cadangan supaya sebuah mesjid baru yang hendak dibina itu kita sama-sama dirikan di atas tapak lain bersebelahan atau berdekatan Kuil tersebut.Ini bermakna Mesjid dapat dibina dan kuil yang ada di situ kekal di tapak yang sedia ada seperti sekarang tanpa dirobohkan.
11. Jika jalan penyelesaian seperti ini dapat dicapai maka banyak kebaikan dapat diperolehi.Antaranya, tiada hati dan perasaan mana-mana kaum dan agama terluka.Selain itu perpecahan kaum dan agama dapat dielakkan.Tidak kurang pentingnya dalam bulan Ramadhan yang mulia ini selaku Perdana Menteri Malaysia bagi semua rakyatnya yang pelbagai kaum dan agama dapat menunjukkan contoh sebagai pemimpin perpaduan yang adil dan penuh ehsan.
Terima kasih
Yang benar,
Hassan Abdul Karim
Ahli Parlimen Pasir Gudang
23 Mac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