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之友工委会根据本身以往对全国大选和州议会选举的论述,结合团结政府成立后的政治形势,决定对新古毛州议席补选,于2024年5月8日发表声明,供新古毛选民5月11日投票以至全国各族人民今后行动的参考。

赵明福民主促进会与明福家属不满首相安华多次拒见(他们),而决定在即将来临的元宵节(即阳历2月24日)上午11时正,到行动党的半山芭总部,向陆兆福拜年和探问关于明福命案调查的进展。人民之友工委会2024年2月5日(星期一)发表《5点声明》,表达我们对赵明福冤死不能昭雪事件的严正立场和明确态度。

Hindraf.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针对第15届全国大选投票提出 5项建议 和 两个选择

人民之友恭祝各界2024新年进步、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人民之友20周年(2001-2021)纪念,发表对国内政治局势的看法] 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即将在2020年9月9日发表文章,对“喜来登”政变发生后的我国政治局势,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致力于真正民主改革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参考,并愿意与同道们交流、共勉!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Sahabat Rakyat akan mengemukakan pendapat khusus mengenai situasi politik di negara kita selepas "Rampasan kuasa Sheraton" pada 9 September 2020 untuk tatapan rakan semua bangsa dan semua strata yang komited terhadap reformasi demokratik tulen negara kita. Kami bersedia bertukar pendapat dan saling belajar dengan semua rakan-rakan sehaluan.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Bersatu padu, mempertahankan reformasi demokrasi tulen, buangkan khayalan, menghalang pemulihan Mahathirism.

 photo mahathir_PRU14_1.png

人民之友18周年(2001—2019)纪念,举办一场邀请4名专人演讲的政治论坛和自由餐会,希望通过此论坛激发更多的民主党团领导、学者、各阶层人士,共同为我国民主改革运动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photo the-new-phase-of-democratic-reform-reject-state-islamization.jpg

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 / The New Phase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Malaysia / Fasa Baru Reformasi Demokratik di Malaysia

509.png

人民之友根据2017年9月24日发表的《人民之友 对我国第14届大选意见书 》的内容与精神以及半年来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形势,对5月9日投票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选民参考。

Thursday 27 June 2024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安华执政以来最大危机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安华执政以来 最大危机




❝安华坚持支持贝莱德,就是继续和穆斯林民意对抗,巫统也会划清界线,加入群众这一边。安华在马来社会的支持率原本就已偏低,经过这一番冲击,可能要坠入谷底,连带的对团结政府也是打击。

这或许是安华必须打的仗,但是,它是打不赢的战争。❞

本文是郑丁贤2024-06-27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安华执政以来最大危机。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安华被指 "挺以色列", 是"美国养子"

一个星期之前,安华还是挺巴勒斯坦的英雄;然而,如今的他,却被指控支持以色列,还被人讥为“美国养子”,情何以堪!

让安华处境更为艰辛的是,在贝莱德交易事件中,他近乎孤军作战,面对来四面八方的攻击,而盟友却袖手旁观,甚至补上几刀。

反对党以贝莱德为政治课题,特别是土团高调反对,指称贝莱德集团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以及供应以色列军火,大马必须和贝莱德切断关系;国内的穆斯林组织也群情激昂,抨击这项交易。

盟友们没有挺身支持, 有些还反对他

在安华最需要支援的时刻,他的盟友巫统和诚信党,没有挺身而出,反而有些领袖站到了对立面。

巫统署理主席末哈山发表声明,指贝莱德集团(通过附属公司GIP)入股大马机场并不是内阁决定,他表示巫统部长并不支持,并认为政府应该另行计议。

巫青团的阿克马更早质疑让贝莱德入股的决定。他声称大马必须和巴勒斯坦站在一起,拒绝以色列和贝莱德。

而纳吉的儿子,也是巫青团执委的纳兹夫丁加入反对阵营,指这项交易“令人作呕”和“虚伪”。他说,让贝莱德入股,等于打开大门让敌人进来。

末哈山是巫统主流之一,阿克马和纳兹夫丁则分别代表巫青团和纳吉派系。3人的反对声音,显示大部分巫统不同意安华。

党主席阿末扎希没有表明立场,只表示末哈山的谈话是个人意见。在风口浪尖当儿,他也不敢站出来维护安华。

向来听话跟班的诚信党,也有领袖反对贝莱德交易。

安华没有低头, 但他无法为自己解围

到目前为止,安华并没有低头。他表示贝莱德入股有助大马机场公司的发展,而且大马无法拒绝所有和以色列有关系的国际企业,否则,苹果、微软、辉达等跨国公司也会在名单内,因为它们在以色列也有商业利益。

安华也表示,贝莱德集团自90年代起就已经投资大马各领域,至今在我国拥有275亿令吉资产,如今没有理由阻止它投资于大马机场公司。

安华的说法,从经济角度确实站得住脚。大马向来采取经济开放政策,大马也需要外国资金进驻,如果外资能够同时带来管理和技术,更是无任欢迎。

只是,安华提出的道理,并没有获得反对者的接纳,也无法为自己解围。

贝莱德交易, 已不是单纯的经济课题

贝莱德交易,在马来穆斯林社会眼中,不是单纯的经济课题,而是政治加上宗教的斗争。

以哈战争爆发之后,全球穆斯林敌忾同仇,任何和以色列扯上边的事儿,都是敌人仇家。大马穆斯林的反以情绪比许多穆斯林国家更为高昂,不仅以色列,连美国也连带遭殃。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遭到杯葛,反映了大马穆斯林强烈反以反美的姿态。

宗教和政治一旦结合,立场鲜明,情绪汹涌澎湃,至于经济冲击,早就抛诸脑后。更何况,政治和宗教的冲击立竿见影,人们即刻感受得到,至于外资的影响,只有少数精英能够体会,不是一般人可以感同身受。

或许安华必须打一场他打不赢的战争

在穆斯林群情激昂反对以色列的氛围之下,贝莱德集团入股大马机场,被视为以色列的入侵,也是对巴勒斯坦的背叛。

而安华之前挺巴态度强硬,如今支持贝莱德,也被看成是转汰,乃至不公平的被套上“美国养子”的帽子。

安华坚持支持贝莱德,就是继续和穆斯林民意对抗,巫统也会划清界线,加入群众这一边。安华在马来社会的支持率原本就已偏低,经过这一番冲击,可能要坠入谷底,连带的对团结政府也是打击。

这或许是安华必须打的仗,但是,它是打不赢的战争。

Wednesday 26 June 2024

“7•13—7•15正义之行” 为赵明福命案讨公道, 拷问当权者改革诚意! —— 赵明福逝世15周年纪念活动

“7•13—7•15正义之行”
为赵明福命案讨公道,
拷问当权者改革诚意!
——赵明福逝世15周年纪念活动


 

赵明福民主促进会今日宣布,决定发动具有正义感的民众,在7月13日至15日(连续3天)进行为赵明福冤案昭雪的“正义之行”,从莎阿南玛莎南大厦(Plaza Masalam)以接力方式步行,全程近100公里,途经雪州反贪会总部、武吉阿曼警察总部和总检察署,最后抵达布特拉再也首相署,要求团结政府在任内为赵明福伸张正义(即重启调查和揪出真凶)

这项宣布,是由赵明福民主促进会主席黄业华率领其团队(见下图)今日即6月26日(周三)下午2时在隆雪华堂楼下孝恩会议室举行记者会上发出的。

 
"7•13—7•15正义之行"深具意义

黄业华在在发出的记者会邀请函中表示,自2022年11月安华领导希盟组织政府以来,赵明福民主促进会积极要求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针对赵明福案件重启调查和揪出真凶,却换来政府领袖的不闻不问。我们最后到新古毛补选(期间)“寻找首相”,也换来安华的不理不睬。到了今天,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诉求行动。

黄业华在记者会上表示,2024年7月16日是赵明福逝世15周年,而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支持酷刑受害者国际日。因此,赵明福民主促进会决定上述的“7•13—7•15正义之行”为赵明福命案讨公道,拷问当权者改革诚意,作为赵明福逝世15周年的纪念活动是深具意义的——作为民主人权维护者,绝不能让酷刑实施者(也就是赵明福命案凶手)逍遥法外,并应为废除或改变助长酷刑的制度而斗争。

在发布会上向安华提出三大诉求

黄业华在记者会上代表赵明福民主促进会向安华提出三大诉求:
  1. 寻求真相 :根据上诉庭判决,独立且专业地调查赵明福命案的嫌疑人,包括参与调查的所有反贪会官员;
  2. 实现正义:任何人侵犯赵明福的人权,违反《刑事法典》包括第302或304条文,必须受到检控与定罪;
  3. 制度改革立即修订法令,禁止反贪会及其他执法人员滥用职权进而导致扣留所死亡事件,包括修改《反贪会法令》第30条文以限制录供时间,并制定反酷刑法令。

值得维护民主人权者支持和响应

众所周知,赵明福是冤死于反贪会官员的酷刑之下,而联合国一贯强烈谴责酷刑,认定酷刑是人类对同胞犯下的最令人发指的罪行之一。因此,赵明福民主促进会发动的“7•13—7•15正义之行”是为赵明福命案讨公道,也是拷问当权者改革诚意的“正义之举”,是值得所有对维护民主人权具有正义感的各界人士支持和响应的。

"7•13—7•15正义之行"的行程表

详细行程,依照指示,稍后公布

“7•16”傍晚举行两项追思活动

此外,赵明福民主促进会 将於7月16日傍晚6时,与隆雪华青和消除拘留所死亡虐待阵线(EDICT) 在律师公会附近的桥上共同举行扣留所死亡受害者追悼仪式;晚间8时,则在隆雪华堂二楼丹斯里颜清文礼堂举行赵明福逝世15周年追思会。欢迎公众踊跃参加!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兰卡威 "改变定位",还能展翅高飞?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兰卡威 "改变定位",
  还能展翅高飞?

 


❝浮罗交怡停滞,乃至衰退的真正原因,在于旅游资源缺乏更新,加上物价昂贵,环境肮脏,导致吸引力日减。

而大马政治和社会的宗教化,让旅游环境受到牵制,趋向保守和单调,缺乏乐趣,进而阻止浮罗交怡的发展,逐渐和国际旅游市场脱钩。❞

本文是郑丁贤2024-06-25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定位穆斯林首选,兰卡威还能展翅高飞?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你到浮罗交怡度假,兀然发现,岛上禁止穿短裤(着泳装罪加一等),不能喝啤酒(更不要期望买免税酒),限制娱乐活动,不能吃猪肉,不准和异性牵手,海滩也严格区分为男滩和女滩,违例者捉。

然后你发现,象征浮罗交怡的大老鹰──兰卡威(Langkawi)雕像,可能也不见了。

旅游副部长改变浮罗交怡定位声明

请不必太过惊奇,因为旅游部副部长凯鲁预先声明,浮罗交怡可以改变定位,成为穆斯林首选旅游胜地,朝着亲子和精神追求的旅游方向发展。

要成为穆斯林首选之胜地,当然要配合伊斯兰教义之要求;衣着饮食清真化,行为举止宗教化;至于那只巨鹰,早有宗教司建议将之拆除,因为老鹰是动物型态,不被教义允许塑立雕像。

浮罗交怡将成为一个净化的禁化之岛,来到这里,吹吹海风,晒晒太阳(但记得要衣着端庄),让心灵获得洗涤,精神修炼全面提升。想要满足吃喝玩乐的欲望,找别地方去吧,浮罗交怡拒绝你。

理想很神圣,只是,不知今后还有没有旅客会到浮罗交怡?世界的旅游地图,还会不会有浮罗交怡,或是兰卡威这个名字?

改变定位未必获得广大穆民的青睐

浮罗交怡在西方国家和中港台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本国的非穆斯林也热衷前往,在阳光沙滩之外,也在于吃喝玩乐的多样化,包括便宜的酒类。一旦定位成为穆斯林旅游胜地,各种限制和要求随之而来,大大影响了非穆斯林前来度假的意愿。

即使是穆斯林,也喜欢交怡岛的丰富和多元。毕竟,旅行度假的目的,就是轻松写意,多姿多彩,自由自在。中东许多穆斯林喜欢到大马旅游,就是享受我国相对比较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氛围。一旦定位为穆斯林首选,市场趋向狭窄化,未必获得广大穆斯林的青睐

它从此可能成为人烟罕至的半荒岛

一旦旅客减少,很快会冲击岛上生态。可以预期,岛上靠旅游业生存的商家,从免税商店、酒店民宿、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租车乘船等行业,门可罗雀,排队歇业。

不需要多时,岛上的经济活动衰退,旅游设施老旧和关闭,旅游资源枯竭。浮罗交怡可以成为清真之岛,但也可能成为人烟罕至的半荒岛。

40年来交怡岛的投入的资金和努力,可能毁于一个错误的政策。


或许有人认为,那是旅游部副部长凯鲁的个人意见,不是政府的政策。但是,副部长在国会的发言,就是代表政府,绝对不是个人意见。更不用说的是,副部长和部长在国会的答复内容,多数是高级官员拟定的报告,代表了部会的决策。

凯鲁若不代表政府, 旅游部应澄清

如果凯鲁的言论不是旅游部的政策,旅游部应该出面澄清。

而浮罗交怡趋向宗教化,并非始于凯鲁这一番说辞。之前就有执法人员取缔游客穿短裤,禁止一些商家售酒;还引发了部长张庆信和伊党的争执。

或许凯鲁和旅游部官员以为,浮罗交怡不复当年盛况,是无法和邻国竞争,特别是泰国普吉岛等海岛,因此要另辟途径,朝向穆斯林市场发展。

但是,浮罗交怡停滞,乃至衰退的真正原因,在于旅游资源缺乏更新,加上物价昂贵,环境肮脏,导致吸引力日减。

而大马政治和社会的宗教化,让旅游环境受到牵制,趋向保守和单调,缺乏乐趣,进而阻止浮罗交怡的发展,逐渐和国际旅游市场脱钩。

一旦定位改变, 老鹰还飞得起来吗?

兰卡威(Langkawi)的意思是老鹰,过去40年的开放,让这只老鹰展翅高飞;一旦定位改变,市场窄化,老鹰还飞得起来吗?

Tuesday 25 June 2024

陈经《观察者网》撰文: 全球汽车"大战"开打,形势如何?

陈经《观察者网》撰文:
全球汽车"大战"开打,
形势如何?

 


本文是中国《观察者网》2024-06-25 07:57刊出,由专栏作者陈经撰写的特稿。原标题:全球汽车“大战”开打,形势如何?陈氏是中国风云学会会员,著有《中国的官办经济》。这篇特稿全文如下——

从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关税从25%升至100%,到土耳其宣布对中国汽车加征40%额外关税,再到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7.4%至38.1%的临时关税,一个月内,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频频遭遇“围堵”。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汽车产业凭借电动汽车,眼看着就要超过老牌汽车工业大国。这些汽车关税事件也恰恰说明,原来的汽车产业格局要解体了,全球汽车产业大战已经开打。本文即通过观察全球汽车产业整体格局,分析下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


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8918万辆,前10名车企销量为5818万辆,占比65.2%,前20名7825万辆,占比87.7%。中国车企在前20中有五个,但位次靠后。更为明显的区别是,排名前九的车企集团都是知名度相当高的“全球车企”,而中国车企主要还是靠本土市场。即使出口占一半销量的奇瑞集团,主要的生产还是在中国的。

销量前20的车企集团中,大众、斯泰兰蒂斯(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宝马、梅赛德斯奔驰、雷诺这五家是欧洲的。日本有五家,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美国有三家、通用、福特、特斯拉。韩国现代起亚合并成一家,另外一家是印度塔塔汽车。

在6月初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华为余承东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将有六到七家来自中国,而蔚来李斌称“五家”。如果实现了,即使是保守的五家,对全球汽车格局都是极大的冲击。

汽车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况比较复杂。具体的生产销售,是由车企集团完成的,数据体系复杂,理解不易。但整理之后,就能看出清晰的脉络。

一、全球车企数据

1、大众(Volkswagen)集团

大众集团2023年汽车销量为936.2万辆,营收3222.84亿欧元(全球500强第15名),利润225.76亿欧元。细看销量与营收,可以对全球车企的经营版图有较清楚的了解。由于中国合资企业较为特殊,还需要一些解释。
 

大众集团汽车销量分为核心品牌、豪华品牌、豪华运动车品牌、商用车、中国合资几块,由于有重合(如出口到中国的),要减去48.4万辆。大众中国销量306.5万辆,加上进口的在中国销售的,中国市场占集团总销量超过三分之一。大众中国的营收和利润是单独结算的。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有途观、波罗、帕萨特、高尔夫等燃油车型,以及ID.3、ID.4、ID.5、ID.6、ID.7等电动车型。同一车型,不同地区经常会小改一下换名,如波罗在其它地区会叫Polo、Virtus、Nivus、Taigo。大众品牌的乘用车,2023年有15款销量超过10万辆,还有8种销量1-10万辆。大众品牌乘用车2023年产量485.9万辆,这包含中国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这些车型的产量。交付量是486.7万辆,由大众负责的销量是301.6万辆,销售额863.82亿欧元。交付与销量差值不小,是因为有185.1万辆由中国合资企业负责销售,特别结算。

大众集团核心品牌还有别的,如收购的斯科达、SEAT(西雅特),分别是捷克和西班牙的最大汽车公司。这些品牌不属于大众汽车,但属于大众集团。2023年斯柯达品牌销量105.6万辆,销售额265.36亿欧元,也是不小的数字。SEAT品牌销量是60.2万辆,销售额143.33亿欧元。

可以看出,由大众负责销售的大众、斯柯达、SEAT品牌的乘用车,每辆平均营收分别是2.86万、2.51万、2.38万欧元。但是在中国市场,这些品牌已经降得面目全非了。

大众集团核心品牌还包括大众商用车,2023年销量42.3万辆,销售额153.25亿欧元,每辆车平均营收3.62万欧元。在商用车里算便宜的,是轻型商用车。
 

大众说的“Progressive Brand Group”就是几个豪华品牌,奥迪、宾利、兰博基尼,都是收购来的。还有一个Ducati是豪华摩托车。2023年奥迪生产了193.3万辆,宾利12.9万辆,兰博基尼约1万辆。大众集团负责销售了128.2万辆豪华品牌车,销售额686.65亿欧元,每辆平均营收5.45万欧元,价格是要高些。其它销售是中国合资企业负责的,主要是约60多万辆在中国生产的奥迪。也有进口来中国销售的奥迪、宾利,要在总销量中扣除。


大众说的“Sports Luxury Brand Group”就是保时捷。在中国被小米SU7对标,销量大跌了。2023年保时捷品牌销量33.4万辆,销售额373.49亿欧元,每辆平均营收11.18万欧元,比奥迪还要贵一倍。保时捷利润69.38亿欧元,比多卖了几倍车的奥迪利润还高。
 

大众集团旗下的TRATON商用车板块,是Scania、MAN这些著名商用车品牌。2023年TRATON商用车销量33.9万辆,销售额457.31亿欧元,每辆均价13.49万欧元。主要是重卡,每辆车要贵得多。
 

还有就是比较复杂的大众中国了。2023年全球经济有所恢复,汽车供应链问题得到化解,汽车销量增长较多,大众集团销量也上涨了10.4%。但中国市场在打激烈价格战,有超过100家竞争者。大众中国销量306.5万辆,下跌了1.8%,加上进口的,大众集团中国销量是323.6万辆,增长了1.6%,其中奥迪销量72.9万辆增13.5%,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主体是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大众的众多车型品牌分在两个企业,奥迪的也是。上汽、一汽也和通用、丰田等其它全球车企合资,也做自主车型。合资车是大众主导的,收技术服务费,靠零部件赚钱,比表面上合资分的利润多。中企负责生产,在过程中学习技术和设计。

大众是中国车企以外最积极转型电动车的传统车企,2023年在中国销售了19万辆电动车,增长23%,主要是ID.3、ID.4和奥迪e-tron,在合资外企里成绩最好。

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口号是“In China for China”,是扎根中国做得较好的外企。除了合资生产汽车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还有做汽车研发的大众安徽,11亿欧元投了电池企业国轩高科成为最大股东,与小鹏汽车有电动车技术合作协议。

大众在欧洲企业中,是属于对中国态度较为正面的,愿意投入资源参与竞争。和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关系也较好,有不少本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这里再多说一句,其实欧洲车企和中国关系普遍不错,不是外界所想的那样剑拔弩张。
 

大众集团分区域销量,2023年北美区是107.8万辆,南美区51.3万辆,亚太区360.3万辆,欧洲与其它区是416.9万辆。在亚太区除去中国,大众只有不到40万辆的销量,不是优势区域。大众主要市场是欧洲、中国,北美就不算多了。大众在德国本国的销量是51.9万辆,中国是销量大幅领先的单一市场。全球200个国家与地区,单一国家能占到汽车集团的三分之一销量,是极为可观的。
 

2024年1-5月,一汽大众中国销量63.8万辆,同比降3.3%,上汽大众42.8万辆,降1.4%。与2023年类似,算是降得少的,在合资里相对不错。但是5月大众品牌销量14.96万辆,同比降13.9%,奥迪4.7万辆,降14.8%,面临的压力都不小。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凶猛对手要增加市场份额,合资车企顶不住就得让出一些。

大众也在积极行动保住中国的巨大销量。中国车企已经战略性放弃美国市场了,和大众没有冲突。其它市场占大众销量的比例不大,另一个要和中国竞争的是欧洲市场。

2023年中国车企出口欧洲最多的是上汽有24万辆,主要靠MG品牌,排第二的吉利只有2.2万辆,第三比亚迪1.6万辆,之后都不到1万辆。但即使是上汽,在欧洲市占率也不到2%,谈不上太大威胁。只是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快速上升,占比达到8%,两年翻倍的节奏,这有一些威胁。其实就是MG的纯电车MG4 EV,2023年欧洲销量10.9万辆,是纯电紧凑车型销冠。

所以,欧盟暂时没有对中国燃油车额外加征关税,只是对电动车加税,税率最高的是上汽,与市场份额分析能对上。

从大众的角度看,与中国车企的竞争主要是在中国市场,是百万销量级别的大战。欧洲是次要战场,或者说还没开战,至少现在还没有太大冲击。所以,大众发了声明,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也是因为市场不成比例。如果在中国激起了购车人群对欧洲品牌的反感,那就亏大了。

大众是中国市场长期的销量第一,深知中国汽车蕴含的能量。大众显然会加大投入,这不仅是要在中国占据较大份额,还要近距离参与全球汽车业的最前沿竞争,带动技术成长。2022年4月28日,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公布中国战略,成立CARIAD中国子公司,开发“软件定义汽车”,是德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就是举措之一。

2、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

斯泰兰蒂斯集团2023年汽车销量639万辆,排名全球第四。但是这家公司被业界称为“失败者联盟”,是法国标致雪铁龙、意大利菲亚特、美国克莱斯勒经几次合并而来,在中国存在感不多。集团还有阿尔法·罗密欧、道奇、吉普、玛莎拉蒂等品牌。2023年集团营收1895亿欧元。
 

斯泰兰蒂斯集团在欧洲、北美、南美三地销量较多,在中国、印度和亚太只有约20万辆,占比很小。2023年它在欧洲和中东的销量比大众少约70万辆,但在北美多约80万辆,南美也多了40万辆,看上去不差。

从销量上来说,斯泰兰蒂斯和大众的区别就是,在中国市场完全不行。标致雪铁龙和东风汽车合资,菲亚特克莱斯勒和广汽合资,也有销量还行的时候。但竞争太激烈,就几乎没有了销量。中国市场有全球标杆的意思,在中国做得不好,全球也好不到哪里去。斯泰兰蒂斯表面上销量和大众接近,但它是原来三家大车企合并的,每家都有些份额带过来,实际上是走下坡路了。

对于中国车企的竞争,斯泰兰蒂斯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它自感实力不行,果断放弃了在欧洲自主生产电池和纯电汽车,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提升技术。对于欧盟加关税,CEO卡洛斯·塔瓦雷斯(唐唯实)说:“我并不认为通过关税能纠正欧洲与中国厂商之间的差距”、“配合中国企业的攻势,与中国企业一起进攻”。
 

2023年10月,斯特兰蒂斯出资15亿欧元,获得了零跑21%的股权。2024年5月14日,唐唯实到了杭州,斯特兰蒂斯和零跑汽车一起宣布“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成立。零跑国际是中国第一家“反向合资”企业,这家公司在欧洲营销,零跑出的是技术和产品研发,斯特兰蒂斯出资金和市场销售。斯特兰蒂斯能放下身段,和中国车企一起打欧洲市场,感觉是不错的选择。

唐唯实表示,9月开始,将在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德国、希腊等9个欧洲国家引入零跑车型,借助200个销售网点进行销售。而且不止欧洲市场,2024年底要在中美以外的全球上市。斯泰兰蒂斯官方表示,零跑国际的目标是2030年在中国市场以外,销售50万辆汽车。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称,希望2024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前,实现人员到位、网点到位、产品到位。

虽然斯特兰蒂斯集团在中国业务做得不行,但和中国关系还不错,有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意思。
 

美国是斯特兰蒂斯第二大销售市场,但市占率从2021年的11.5%跌到了9.6%。目前在美国市场排前四是通用、丰田、福特、现代起亚。
 

斯特兰蒂斯主力销售是在欧洲区,法国与意大利最多。但市占率逐年下滑,跌到了18.3%。

 
欧洲份额最高的是大众,2021年和斯特兰蒂斯差不多的,2023年就大幅领先了。中国车企还没有份额可言,从销售数据来看,欧洲车企在本地还不至于害怕中国汽车。
 

中东地区的市占率也可以看一下,丰田最多,斯特兰蒂斯做得还行,市占率上升了。中东的Other有27.8%,不少就是中国车企。
 

巴西市场斯特兰蒂斯是第一,相当于大众和通用的总和。与此同时,中国车企正在巴西急剧扩大份额。
 

斯特兰蒂斯在中国、印度和亚太非常失败,没有一个国家超过10万辆的,市场份额超过1%都不容易。2021年在中国卖了12.4万辆,到2023年就又跌了一半。

3、雷诺(Renault)集团

雷诺和日产、三菱组成了联盟,一定程度上共享技术平台、销售网络,互相持股,一起应对竞争,但不算正式合并。
 

雷诺的前15大销售市场,法国占55.1万辆明显最大,以欧洲市场为主,有几个国家市场份额不低,如罗马尼亚、摩洛哥。在罗马尼亚份额高,是因为雷诺收购了当地车企达契亚。雷诺在印度都卖了4.8万辆,在中国却几乎消失了。

雷诺在中国的合资品牌有东风雷诺、江铃雷诺和华晨雷诺,都没做大。雷诺已经退出了东风雷诺,江铃雷诺在做电动车,华晨雷诺做轻型商用车,但几乎没人关注了。
 

2023年雷诺全球的销量为223.5万辆,营收523.76亿欧元。销量集中在欧洲市场154.5万辆,拉美有26.6万辆排第二。奇怪的是,北美市场也没了,这是有过故事。

上世纪80年代,雷诺曾经超过大众,在美国市场上借AMC的网络,成为欧洲品牌第一。但1986年出了意外,能力不错的CEO乔治·贝斯居然在大街上被摩托车枪手暗杀了,据说是推进裁员引发不满。雷诺决定出售AMC退出美国市场,修复劳资关系,高价值的吉普品牌和切诺基被卖给了克莱斯勒。

没有美国与中国市场,雷诺很难被称为全球车企。后来更有名的CEO卡洛斯·戈恩通过和日产的联盟,回归了美国市场,但卖的是日产和英菲尼迪的车。雷诺虽然卖车排名不高,但持有日产44.4%的股份,接近收购了。日产2023年销量还比雷诺高50%,也持有雷诺15%的股份。

在汽车业,收购、合资、联盟这样合纵连横是常有的事,技术、品牌、销售网络都很有价值,有自身的行业特色。
 

欧洲车企纯电市场表现

2023年雷诺电动车销量(都是纯电)只有10.93万辆,仅占集团销量的4.9%。在纯电市场,雷诺表现不如大众、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上图中的极星汽车是吉利子公司,与沃尔沃合资。

雷诺在中国市场竞争失败,美国早退出了,转型电动车也不行,在全球市场上恐怕难言乐观。

4、宝马(BMW)集团
 

宝马集团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还有点豪华摩托车业务。集团特色是卖豪车,但是量又很高,宝马品牌占销量的88.2%。宝马集团2023年汽车销量255.42万辆,营收1554亿欧元,每辆平均营收6万欧元,明显高于大众、斯泰兰蒂斯、雷诺
 

宝马集团的最大市场是中国,2023年卖出了82.63万辆,占总销量的32.4%。美国是第二大市场,销量为39.73万辆。中国市场的魅力是各种车型都有人买,连豪车都是全球遥遥领先的最大市场,宝马中国销量只比整个欧洲少117万辆。

亚洲其它国家人口超过中国两倍,但宝马销量只有中国四分之一多点。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形象,并不是真正的百万级豪车,算是“走量”的好车,理解逐渐与欧洲接近,有大量中产购买。这说明,中国中产阶级与欧美富裕人群生活水平接近,人数规模与整个欧洲可比。

宝马的合资选择比较奇怪,1999年就定了民营企业华晨,即使国家领导人建议与一汽二汽合资,也不改初衷。华晨创始人与辽宁政府发生了股权争议,出走美国打起了国际官司,华晨又变回了国企。由于合资对象较弱,宝马在合资企业中较为强势。

宝马在2018年出资36亿欧元给沈阳金杯汽车,将股权从50%增加到了75%,是合资车企里首家突破持股限制的。由于华晨汽车陷入破产重组,剩余的华晨宝马25%股份很可能也将出售,2024年初传多家中国车企有意出手。
 

宝马也在较为积极地转向电动车,2023年电动车销量为56.58万辆,占总销量的22.15%,其中纯电37.6万辆,混动19万辆。宝马纯电车是转型主力,2023年销量增长92%,成绩较好。

在宝马集团看来,中美欧三大市场就占了销量的84.8%,其它上百个国家都不关键。宝马瞄准的是富裕中产市场,和一般的全球车企打法不一样,面对的挑战也不一样。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在中国市场,新势力和华为发起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每周豪车销量榜上,战况越来越激烈。原来由宝马、奔弛、奥迪统治的榜单,出现了特斯拉、理想、问界这三家销量接近的品牌,极氪、蔚来也上了榜。宝马在中国销量仍然可观,但已经需要大幅降价了。

欧洲车企面对的中国电动车挑战,并非只是由比亚迪、上汽MG代表的性价比车型,高价值的豪车也面对了特斯拉式的冲击。虽然冲击还只发生在中国本土,未来应该会扩散。

5、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集团
 

奔驰集团2023年汽车销量249万辆,营收1532亿欧元,都和宝马接近。它将乘用车和商务车分开来,单独报告。2023年乘用车销量204.4万辆(商务车44.78万辆),有一套车型等级的划分规则,S级、E级、C级、G级、GL级、M级、CL级、GLK级、A级、B级、SL级、SLK级以及SLS级等等,品牌经营意识很强。高端的迈巴赫卖了14.32万辆,同比增长19%。在中国,入门级奔驰20万就行了。

奔驰和宝马类似,乘用车也是中美欧三大市场。2023年中国市场销量73.72万辆占比36%(加上商用车是76.5万辆),欧洲65.96万辆,美国29.8万辆,合计占比82.9%。奔驰在中国销量比在欧洲还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比宝马还高。

宝马、奔驰、奥迪2023年在中国销量分别82.6万辆、76.5万辆,72.9万辆。合资多方应该都没有想到,中德合资能创造出神话一般的豪车业绩,中国能占到集团三分之一的销量。这是全球车企非常羡慕的成绩。

奔驰与北汽合资设立了北京奔驰,而福建奔驰是做商务车的。奔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母公司戴姆勒有9.69%的股份被吉利集团在2018年90亿美元收购的,而北汽集团2019年也收购了9.98%的戴姆勒公司股份,二者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但只是财务投资,没有进入管理层。

奔驰集团2023年电动车销量40.19万辆,2022年混动还卖得比纯电多,2023年纯电大幅增长。奔驰电动车渗透率20%,和宝马差不多,也是混动转纯电。

为了推进电动车业务,奔驰和宝马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建设运营超级充电网络,计划至2026年底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在美国市场,奔驰表示,到2027年将在美国拥有400座超级充电站,2500根超桩。
 

2023年奔驰与宝马的混动车销量下降,这说明了欧洲车企电动车技术的落后。由于混动技术突破,中国市场上已经进入了混动车销量增长远高于纯电车的阶段。中国市场2022年是“混动元年”,插混车型151.7%的同比增速明显高于纯电车型的84%。2023年,插混增速84.7%,大幅高于纯电的24.6%。到了2024年这个趋势延续,1-5月纯电乘用车的电池需求增长17%,而插混乘用车的电池需求增长90%。

6、丰田(Toyota)集团

再来看下欧洲车企外,全球最大汽车企业丰田集团的情况。

丰田在中国市场卖车不少,但比在美国市场少一些,这是和欧洲车企不太一样的。欧洲车企在中国两极分化,有份额的三分之一销售靠中国,竞争失败的就完全没有份额。
 

丰田集团2023财年销量1055.8万辆,自己销售的是882.2万辆,还有中国合资企业销售的173.6万辆。如2023年,一汽丰田销量80万辆,广汽丰田90万辆。上表的Asia是不含中国合资的。丰田的特色是,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组成的亚洲市场(除中国、日本、中东),销量居然和中国差不多。亚洲区(除中国与中东)是日系车的天下,欧洲车企统计里亚洲区没多少销量。

丰田负责的882.2万辆车辆销售分布是,北美240.7万辆,日本206.9万辆,亚洲175.1万辆,欧洲103万辆,中东55.9万辆,拉美50.9万辆,大洋洲26.5万辆,非洲22.6万辆。有的区域生产和销售差值很大,如日本生产了378.9万辆,销售是206.9万辆,差值是出口了。北美区销售多于生产,是从日本进口了。
 

2024财年(至2024年3月底),丰田没实现1138万辆的销量目标,但1109万辆增长了7%还是不错的。944.3万辆的集团销量,与1109万辆的零售销量有差值,是中国合资企业负责了销售。

中国市场约占丰田集团零售销量的15.3%,亚洲(除日本、中国、中东)占16.2%,中东约5.3%,这就占到了丰田36.8%的销量,都是中国车企能直接竞争的。北美区占25.4%,美国占21.8%,中国车企在这些地方没法和丰田竞争,但墨西哥进去了。总体来说,丰田在面对中国车企在全球多地的竞争,东南亚战况火热。欧洲车企不太一样,主要是在中国市场受到竞争压力。

丰田将HEV(油混,不能充电)也当电动车报告,得出了2024财年284.9万辆的电动车销量,占比高达37.4%,形势一片大好,主要靠HEV销量大增32%。但在中国对手看来,丰田的纯电与插混只有37.35万辆,占比仅3.6%,非常少。中国车企用性能指标要优越得多的真混动,在全球打败丰田的假混动,是一个重要的竞争策略。

二、中国是全球汽车大战的主战场

了解了五家欧洲车企和丰田在各区域的经营数据,对全球汽车市场就明白多了。

虽然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了关税,但欧洲车市并未爆发激烈的份额争夺大战,欧洲车企对本土市场并无太大担忧。6月18日,六家欧洲车企与四家中国车企在商务部闭门协商,全都反对欧盟加征关税。

欧盟是出于政治动机对中国车企下手的,并未顾及欧洲车企的实际利益,这是解读事件的一个关键点。这和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类似,实际影响不大,本来卖车就不多,主要是政治性意图。欧盟调查时,要求中国车企提供远超常规的企业经营数据细节,如电池原材料构成、在各市场的产能目标定价策略、企业客户信息,这根本不合理。

欧洲车企的担心是,中国汽车市场如果对欧洲企业反制,从市场份额来看,它们受到的伤害会大得多。目前来看,中国并不会对车企反制,而是对欧盟一些国家的猪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就事论事地说,即使电动车有不低的关税,全球车企早就有成熟的应对办法。本地建厂、合资、收购、联盟,中国车企各种办法都会试。实在不行就放弃,有的全球车企放弃中国,有的放弃美国,总有适合的市场。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开放的市场,有足够的竞争力。

全球汽车大战的主战场,目前毫无疑问是中国。从市场规模、新能源车渗透率、汽车技术、车企份额变化、市场价格等多方面观察,中国车市正在爆发激烈的大战,这是全球唯一的。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含出口)约3000万辆,占全球34%,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在全球主要市场率先突破。2024年5月,中国新能源车生产92万台,同比增34%,生产渗透率39%,2023全年是31%。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66.8%,合资品牌不到10%的低渗透率拉了后腿。

另外,出口市场也拉了后腿,燃油车增速更高,海外需要新能源基建才能拉动高增长。有的统计是“汽车”包括商用车,新能源车型少,会拉低渗透率。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90万辆,渗透率47%,从4月起,已经有几周过了50%,这是标志性的。

欧洲虽然全球车企多,品牌偏高端,但技术较为落后,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比亚迪2024年5月插混销量184093辆,同比增54%,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电的146395辆。目前市场特征是,插混产品革命性的长续航、低油耗和低价竞争力极强,几家公司都推出了一箱油开2000公里以上的混动车型,燃油车全面落后。

新能源车份额方面,2024年1-4月中国占全球的64%。中国正在发动混动攻击波,混动全球占比高达71%,纯电占比59%。纯电车的续航仍不够长,大电池价格还不够低,但性能不断提升,几年后又会有一次市场变革,充电比加油方便。

还有一个重要技术变革是智能车,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技术大幅进步。鸿蒙智行和新势力车企,对豪车市场发动了多年来最大一波冲击。

中国市场的剧烈变化,外界还不太熟悉,欧洲等全球车市没有直观认识。2023年中国出口了约500万辆汽车,但分散在各国。除了俄罗斯变化极大(2023年中国车企市场份额约50%,目前约70%,一季度前十品牌占九个),其它地区市场份额的变化还不算大。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8900万辆,中国本地销售约2500多万辆,其它国家6400万辆,除去对俄罗斯出口的约100万辆,对其它国家出口约400万辆,只有不到7%的份额,冲击不算大。
 

主要的市场份额冲击发生在中国,自主品牌份额从2020年的35.67%增加到2024年5月的57.6%,多了22个百分点。这大约是500万辆,国产自主汽车多卖了这么多,合资和进口少卖了这么多,是巨大的冲击。日系德系各让出了9个和7个百分点,美系受特斯拉提振,只让出2个点,韩系跌到1%,其余都几乎没了。

相比2020年,自主车企在中国多卖了500万辆,出口多了400万辆,这是900万辆的增量。笔者估计,华系车市场份额扩大了约10个百分点,目前全球市场份额约22%,超过了美系的19%,正在冲击日系德系车全球24%-25%的份额。全球1个点都是价值极高的,超过10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直到2023年全年,中国车企对主要全球车企的份额冲击都不算大,实力不足的先受冲击。前面介绍了大众、宝马、奔驰、丰田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即使没有增长,大致也是稳定的。丰田2020年中国销量是180万辆,2022年增长到了194万辆,2023年跌回170万辆,仍然超过2019年的162万辆。BBA在中国销量基本稳住了,只是二线豪车崩盘的。

情况变化非常快,2024年几家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大众年报说中国市场有上百家车企在竞争,极为激烈,这是真的。5月销量上万的品牌就有37家,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也很多。全球车企都来了,没上榜的是做得不行。中国是全球最开放的汽车市场,并非只是政策开放,而是市场空间足够。即使只排30多名,月销1万辆,全年也超10万辆,在一般国家要很高份额才有。

从5月汽车品牌销量来看,竞争特别激烈,月销量同比下滑20%-50%都不少。外资品牌跌幅不低,大众、丰田都是双位数字跌幅。也有一些销量大幅增长的,机会诱人。

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引发了震撼的价格崩盘,豪车价格也崩了。例如奔驰一些油车车型六折优惠只要20万,有的新能源车型打五折裸车只要17万多。卡罗拉报出了7.98万的跳楼价,优惠4.3万,丰田车、日系车集体大跳水。一些车企只有大降价才保住市场份额没有全崩。

现在不是展望未来,而是在快速实现未来。中国市场竞争已经打到了月榜、周榜。整个市场非常有活力,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对全球汽车大战形势的几点预测

通过本文介绍的各家车企数据,笔者对全球汽车大战形势预测如下:

 ⬤  中国市场激烈大战,如比亚迪王传福预测,3-5年内合资品牌份额从40%降到10%以下,让出700万辆以上的市场空间。仅此一项,华系车全球市场份额再增8%,达到30%,超过日系与欧系没有问题。

   因意外因素,中国车企已经实现了一个市场份额统治的较大市场,俄罗斯有望延续。

 ⬤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和日本车企正面交锋,泰国、印尼、巴西等市场的较量结果有指标意义。如果顺利,日系车将再让出100-200万辆的空间。五年内,比亚迪超过丰田成为全球销量第一,数家中国车企进入前十。

   中国车企在全球全面出击,在欧洲都吃下可观份额,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0%。

 ⬤  中国在全球大建光伏、智能电网,拉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大增,多出一个中国。中国车企与跟上潮流的全球车企,纷纷销量扩张,远期全球年汽车销量超过1.2亿辆。华系车年销量超6000万辆,是目前的3倍。
 

就如国际能源署《Global EV outlook 2024》中的展望,按各国政府的进取发展规划,2030年电动车年销量要超过4500万辆,2035年超7500万辆。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肯定会从2023年的超60%下跌(别国总要发展),但中国车企到全球去销售、建厂、合资生产,在其中占到50%以上的份额可以预期。

在这样一个令人震憾的发展图景面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只是螳臂挡车的小动作,根本改变不了大势。■ 

通告 Notification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