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运动是华族的抗争运动,
新论述切莫抛弃林连玉精神!
——"社运跨世代看华教运动"对谈会纲要
作者/来源:朱信杰/<人民之友>
本文是朱信杰(上图左)应董教总华教新论述工作小组邀约,为参与今日[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上午10时开始]举行的一场主题为“社运跨世代看华教运动”的视频对谈会,根据主办方所拟定的4个对谈提纲,而准备的谈话重点内容。
根据主办方发出的讯息,今日这场对谈会是以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主持人是董总执行长梁胜义,对谈人是:陈亚才、叶瑞生、黄康伟和朱信杰(4人)。配合报道的媒体是<南洋商报>。
根据作者的反映,他之所以受到邀约参与这场对话会,是因为他曾撰文回应陈亚才对华教的看法;主办方认为对谈会可以有不同的声音,相互交流和激荡。作者也因主办方的诚意和包容而欣然答应参与对谈。
以下是朱信杰的发言重点内容——
1. 在国家民主转型的关键时刻,华教运动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们先谈谈对华教运动本质的认识,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华教运动的角色。
早在2009年,正当董总时任主席叶新田等人成功迫使莫泰熙离开董总行政处后,又再掀起旨在清除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及其培养的专业队伍)的“伐柯行动”的时候,人民之友在2009年9月26日于新山举办了一项题为“新纪元•董教总•华教运动”的讲座会。讲座会得出的其中一项共识就是:华教运动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求政府放弃排他性的同化教育政策,实行包容性的多元融合教育政策。杜乾焕表示“董教总一直站在我国多元文化和多元语文运动的最前线对抗巫统……因为巫统企图把马来语言与文化霸权和主导权强加在非马来人身上。”潘永强则认为“华教运动的本质乃是一种文化扺抗……目的是让各族群的文化和语言都不会受到歧视与排斥”。莫泰熙也提出“在马来西亚或东南亚华教运动深入民间、深得民心……因为民族受到歧视和压迫,受到不公平、不合理对待。”总之一句话,我国华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反对单元教育、反对民族同化的民间抗争运动。
华教抗争运动是由种族主义政权对华教的制度性压迫造成的产物。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出现反抗;哪里有反抗,说明那里存在压迫。华教运动的本质是群众针对种族主义同化教育被迫形成的民间抗争运动。接下来华教抗争运动怎么变化,扮演什么角色。我的回答是,我们先问今天是否已经实现抗争运动的目的,也就是是否已经消除压迫。
各位,如今华教抗争运动的核心目的达成了吗?民族母语教育面对的根本问题已经改变了吗?马来霸权统治集团放弃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文”的“最终目标”了吗?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联盟和国阵统治时代就无须赘述了。在希盟短短22个月的执政期,我们见证了马哈迪动用其首相的特权,将教育部长的职位牢牢掌控在其土著团结党的亲信手里、政府举办明显具有马哈迪特色种族主义的“2018土著与国家未来大会”、政府默许甚至支持“马来人尊严大会”,多位政府首脑,包括首相马哈迪都出席并发表讲话、政府拒绝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承认统考遥遥无期、拉曼大学学院拨款风波、强制华淡小学生学习爪夷文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已经足以证明,希望联盟政府同样置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强烈要求民主改革的愿望于不顾,顽固的继承了独尊马来语文教育,排斥其他少数民族教育的同化政策。连行动党籍副教育部长张念群在希望联盟政府垮台前两个月,列举出希盟政府为华社带来的“12大华文教育改革”,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民粹措施,真正从根本上解除民族母语教育危难的改革如放弃“最终目标”、废除《1996年教育法令》17(1)和纠正《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变质华淡小那是全然付诸东流了。只要种族主义压迫制度依然存在,无关乎掌权的叫国阵或者希盟,华教抗争运动就会存在,那不是任何华教运动论述能够转移的,仅仅是压迫决定反抗这么个道理。事实上,同一个道理也反映在许多人向往的所谓西方民主国家老大 ——美国,无论谁入住白宫,只要制度性种族主义压迫依然存在,弗洛伊德遭警方暴力执法致死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美国黑人为主的抗争运动就会继续存在。
反之,一旦没有了压迫,自然也不存在反抗。母语教育受到压迫,自然就出现华教抗争运动,一旦没有受到压迫,自然也不存在华教抗争运动。或许主办方或个别主讲人认为我们的国家当前是处在“民主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我认为,眼下我们的国家并不是朝向民主化或民主转型,而是面临马来霸权统治集团因利益冲突而分化、改组的过程,民主势力衰弱造成君权复辟并扩大影响,在来临的全国大选以后很可能出现一个由马来种族主义政客和伊斯兰极端势力联合组成的统治集团。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在朝的以慕尤丁为代表的土团党派系和从公正党分离出来的阿兹敏派系,以及巫统和伊斯兰党的领袖,都在竞相争夺那些胜选机会大的政治地盘,尤其是马来选票居多的选区的控制权,他们都在竞相装扮自己成为维护马来主权和穆斯林利益的最适当代表,从而出来竞选当议员、进而当大哥主导新的马来霸权统治集团掌握政权。
我认为华教遭受压迫的处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都不会结束,华教运动今后怎么走?看来就是两条主要选择:一、逆水行舟坚持抗争,二、缴械投降接受同化。
面对压迫,华教运动只能迎难而上,联合其他族群壮大抗争力量。若是缴械投降接受同化,必然遭受华裔和其他同样被压迫族群唾弃,必将成为历史罪人!
董教总、华教抗争运动以及全国各民族人民必须重新确认和深刻理解, 只有丢掉对马来霸权统治集团的幻想,各民族母语教育才能起死回生!华教抗争运动作为数十年来捍卫民族母语教育权利平等的桥头堡,应该大力参与到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要求民主改革的洪流中去。面对新的马来霸权统治集团带来的步步进逼,华教抗争运动尤其必须积极主动的团结同样遭遇严重歧视和压迫的淡米尔族、卡达山杜顺族、伊班达雅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开明的马来领袖,共同争取早日在我国实现各民族基本平等。为了实现这一工作任务,华教抗争运动必须将联合淡米尔族群在全国范围共同争取改善华小和淡小待遇列为短期重要的工作。举个例子,董教总积极发动各州华小董联会接触州内的淡小方面,在反对强制华淡小学生学习爪夷文事件的问题上,进行交流、尽可能共同进行宣传、动员、诉求、抗议的工作。华教抗争运动更长期的工作是在巩固华淡族共同维护母语教育权利的协同合作基础上,发展抗争运动组织到国内其他各族群里去。
2. 华教运动要如何看待和应对,国內日益复杂的族群关系?
我认为,我国的族群关系的形成和复杂主要是由英国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和马来统治集团实施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制度的结果。国内族群关系特征,主要表现在在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猜忌的隔阂,两者之间仿佛存在一座阻扰着真正民族融合的中央山脉。影响族群关系的形成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诸如种族刻板印象、沟通语文能力不足、文化宗教差异等等。但是这些因素相对简单,不至于促使族群关系紧张而发生如“5•13事件”,给各族人民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只有一个因素,是决定性的,那就是马来霸权统治对族群关系的分离破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马来霸权统治为维护和巩固它们的地位,不断加强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在“马来主权”掩护下,实施对少数民族强制同化的国民教育,甚至把原是世俗的国家伊斯兰化,动辄针对非马来族群进行种族讹诈,严重破坏国内的族群关系,造成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之间无法融合。所以各族人民必须认识到,现阶段的民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废除马来霸权的统治压迫;只有废除了马来霸权的统治压迫,族群关系才得以修复。华教抗争运动理所当然必须融合到国家民主改革运动中来,当然有些人不这么看待。
随着马哈迪为了解除“交棒给安华”的承诺的制肘而丧心病狂、不顾后果的默许“喜来登政变”,最终导致公正党和土著团结党四分五裂,希望联盟执政不到两年就倒台了,中央政权落入以巫统、伊斯兰党和希盟叛将为主,马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国盟政府手中。为了巩固其执政地位,国盟除了大搞金钱政治外,必将更激进的推动国家朝向马来化和伊斯兰化发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必将面对越来越深重的种族主义歧视和压迫。民族关系无可避免的将会越来越紧张。
而我国华社有一些知识分子以及华教团体面对马来穆斯林霸权高涨的气焰,以及专横跋扈的种族主义讹诈,提出了两个引起关注但令人疑惑的观点,即一、教育回归教育,以及二、华教告别悲情。这两个观点都企图切割华教遭遇问题跟马来霸权统治的政治关系,都是片面和孤立地看待我国华教运动。且看2018年,马哈迪当回锅首相之初就想兼任教育部长,就会明白上述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
我们固然同意要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华文教育,保障和提升教育素质是不可避免的挑战,尤其是在独中教育改革、统考质量保证以及高专办学特色方面,更是需要靠一大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完成。然而,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提高教育专业化和教学素质,而忽略了政府在各个阶段出台的旨在消灭华校的各个教育报告书和教育法令以及形形色色的单元化措施,终究无法真正解除《1996年教育法令》17(1)(即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这把悬在民族母语教育头上的利剑。
华教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反对《1951年巴恩报告书》开始,我国华教抗争运动就是在反对各项教育报告书教育法令、反对3M课程制度、反对华小集会用语事件、反对综合学校、反对华小高职不谙华语、反对宏愿学校、反对英语教数理、反对强制华淡小生学习爪夷文等坚定不移的抗争中茁壮成长起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观念的进展,华教抗争运动结合当下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维护母语教育的斗争是我国民主运动不可或缺的一环”的思想和主张,标志着华教运动从此将和更广泛的民主人权运动相结合,成为我国民主改革运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我国华教运动在长期反对单一语文教育制度、抗拒种族主义压迫政策的实践中,不仅继承了先贤们坚定不移维护华文教育的立场,更能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发展了华教运动的内涵和论述。华教论述从早期的“教育是民族的根”,到1980年代发展为“民族母语教育是各民族的基本人权”,这一个新论述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也符合我国社会改革工作者更好处理民族关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来说,华教运动的诉求早就已经从单一族群的诉求跳跃到或者说提升为基本人权的诉求,至少在理论上跨越了种族藩篱,做好了跨越族群(涵盖其他族群)的初步工作。现在有人却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华教论述的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变。
2009年以马来文教团体为主的“废除英语教数理联盟”,表示认同由柔州53个团体提出的,应该尊重我国各个民族母语教育权利,并接纳“在废除英文教数理政策以后,国民小学以马来文、华文小学以华文以及淡米尔小学以淡米尔文学习数理科”的诉求,很好的证明了“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主张不但获得华社的广泛认可,也获得其他族群的认同和支持。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理清和深刻认识到,我国族群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就是马来霸权统治的压迫和非马来人非穆斯林被统治被压迫的关系。只有牢牢把握这个这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坚持各族人民团结、各民族权利平等,才能根本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推动民主改革运动向前发展。
3. 新生代如何看待华教运动?
我认为,不少新生代不了解或误解华教运动,主要原因是:
●一、受到国民教育影响,不同意华教抗争运动诉求。
这里谈谈我对国民教育的一些想法。马来霸权统治长期落实的国民教育,深远地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国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维护马来主权、伊斯兰至上的思想;接受上述思想族群关系便和谐;维护上述思想的国民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一旦某个非马来人质疑土著固打制度,种族主义分子就会鼓噪要他离开马来西亚回到他祖先的家乡——只因为他质疑土著政策、质疑马来主权、表现不爱国,自然没有作为这个国家公民的资格。
实践证明:马来霸权统治推行了60多年的国民教育的结果,并没有把国内不同的民族融合起来,而是把国民分成“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两极分化,把原本只是单纯的民族隔阂推向复杂的民族分离的紧张地步。马来霸权统治通过教育制度为主,配合其他宣传管道包括媒体,长期全面向人民灌输上述种族主义的国民教育,结果是,更多马来群众被误导而相信维护马来主权、伊斯兰至上的统治,就是维护马来族群的长远利益。作为马来穆斯林,他们在国内是高人一等的。
另一方面,许多非马来人的普罗大众被驯服不再质疑马来主权、伊斯兰至上的国民教育,仿佛无可奈何地接受本身是这里的二等公民,一些人甚至质疑华教抗争运动争取平等母语教育权利的意义。
我这里引述《透视大马》(Malaysian insight)2008年11月26日报道的人权律师西蒂卡欣 (Siti Kasim) 所表达的类似观点。她将马来西亚的国民学校标签为“对马来族群孩子灌输思想的工厂”( “indoctrinating factories for Malay children”)。她谴责这种造成社会日益两极化的教育体系。她说,“在马来西亚,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将种族主义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制度化。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诸多问题的原因。” (参阅themalaysianinsight.com/s/114058)
●二、在过去叶邹领导董总时期把华教内部问题,当成敌我矛盾,对内清理门户,严重破坏华教抗争运动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2000年华团诉求事件以后,华教抗争运动领导人在1999年以后的每届大选都放弃提出合理诉求,自我降低华教议题在民主改革运动的重要性。
纵观上述三个原因,除了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导因都在华教抗争运动领导人定位的华教工作路线。华教抗争运动能够承先启后,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结合民主改革运动,将促使更多新生代正确认识华教抗争运动。当然,华教工作者是否能够把握华教抗争运动反对种族主义压迫,争取民族权利平等的基本性质,并且将其与新时代观点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还要使用先进的宣教工具和方式对新生代说好华教故事也影响新生代的观感。
4. 当华校愈来愈多非华裔学生,华教要如何看待这些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学生选择到华校就读,这是我国社会存在的多种多样的文化的自然交融,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发展。这个发展说明了:一、华文教育因其特点和优势,除了成为华社的首选,也渐渐获得了各族人民的认同,成为各族家长学生的选择,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华文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都掀起学习华文的热潮,这是我国华教发展的难得机遇。但是,如果这样就认为华教前途已经一帆风顺,对于步步逼近的“最终目标“置若罔闻,对于《1996年教育法令》17(1)的现实威胁掉以轻心,总有一天我们会重蹈华文中学改制的覆辙。只需教育部长一声令下,全马华文小学都将遭遇改制为马来文小学的灭顶之灾,甚至还可能遭遇南洋大学鹊巢鸠占的惨痛经历,众多华社辛苦建设得来的校产,一夜间将被逼上缴政府,到时华社还有能力再次承担创建和运营“独立小学”的庞大开销吗?
我想对于华校愈来愈多非华裔学生的现象,华教工作者(包括学校董事、教职员等)和支持者(包括家长、学生、校友等)不仅应该感到欣慰,还得在既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工作,让华文教育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正常的发展:
◆一、华小的口碑是华教运动长期抗争、董家教各方面努力建设的结果,在舆论上强调“华教是华文教育”,纠正“华教是华人教育”的观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华校不仅为华人服务,也为华人以外的各族人民服务。
◆二、将华小、独中和华文高等院校的具体情况有系统地向非华裔学生家长、社区领袖解释,(1)联合他们一同向政府争取比现有制度下更合理的拨款,改善华小的原有状况;(2)联合他们促请政府尊重华小董事会的原有地位和自主权力;(3)联合他们促请政府给予独中制度性拨款和承认统考文凭;(4)联合他们促请政府给予华文高等院校应有的拨款以减轻华人社会的负担。
◆三、说好华教故事应包括把更多华教发展史内容纳入独中教育课程,许多独中生都不很清楚或不甚理解,林连玉何以被政府褫夺公民权和取消教师证,而被我国华裔社群誉为族魂,试问我们还要不要传承林连玉精神?
总结:华教运动必须传承族魂林连玉精神
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政权就是要实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文”的“最终目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它实施的阶段性政策,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包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这容易让人民忽视它“温水煮青蛙”的伎俩,更让人民忽略它“强制同化”的政治目的。去年杪,带着“维护马来人尊严”旗号的马哈迪政府要在华小、淡小强制华淡小学生学习爪夷文事件引起非马来族群的强烈反响,华社中竟然有一小撮人认为董总为首的华团对此政策“反应过激”,甚至指责他们的“悲情”反对行动,将会破坏“种族和谐”。
我认为,董总为首的华团对政府实施“温水煮青蛙”的教育(实际上是进行强制同化)政策,进行针锋相对、决不妥协的斗争,是无可厚非的,是值得赞赏的!
上面提过的人权律师西蒂卡欣(Siti Kasim)2019年9月18日接受《中国报》访问,针对马哈迪政府教育部早前宣布,推介爪夷书法单元是要让孩子学校赏析,就一语道破说,“政府只是要循序渐进地钝化学生思维,让国人慢慢接受伊斯兰化。”(参阅《中国报》chinapress.com.my/20190918/)
我以本身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点点政策的改变如何温水煮青蛙,最终可以服务于大政治局面的变化。
小时候我在文莱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就读华文小学(1986 - 1991),一年级开始大家都用华文作为学习媒介语。四年级时候学校进行分班,让家长选择英文班和中文班,它们的差别就是数理教学媒介语的不同。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容易应付六年级以英文作为媒介语出题的升上中学考试。五年级之后学校没有提供中文班,只提供英文班给学生。这个实例,就跟马哈迪在国阵时代推行小学英文教数理,有点相似。
我读五年级时,学校首次来了马来裔校长,五年级的课程多了一堂爪夷文科,我有幸学习听读写一年的爪夷文。学习一年的爪夷文,没有让我变为穆斯林,但是在我的小小心灵里留下了这个国家语文和民族地位有高低之别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今天来看,我说这便是同化教育的真正内容。
文莱国内的主流思想曾经一直推崇单元教育政策。1962年文莱教育政策的内容是参照1959年两位马来西亚人担任顾问,参考马来亚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撰写的报告。学者Seng Piew Loo在2009年撰文指出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教育政策都具有歧视性,更多地偏袒“本土”族群——这些都是参考在网上搜寻到的论文内容。
最终文莱2019年宣布伊斯兰法律和普通法并行,成为区域内主权国家中,在多元社会里第一个这么做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会不会成为像文莱般的伊斯兰国家?这问题曾经在数年前由于巫统和伊斯兰党在国会唱双簧,挑起355法案,已经激烈争议。我相信只有人民群众特别是非穆斯林群众,不分党派团结起来,坚决反对这些像355法案、爪夷文字教学等等法令和政策,才能阻止马来霸权统治集团任意把原是世俗国的马来西亚,改变成伊斯兰国家。
在我们的政府仍然为《1996年教育法令》第17(1)条款、实施的单元教育教育政策护航的任何时期,华教抗争运动必须传承族魂林连玉的“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的精神。只有坚持不断重申我们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揭穿当权者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欺骗伎俩,同时争取更多非华裔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一直到了政府真的废除那些教育恶法、制度化公平对待各源流母语教育学校、甚至是扶持各非马来族群的母语教育的发展之时,我们才告别悲情还不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