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总比美式骚乱好:
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 / 来源:吴欢 /<多维新闻>
5月末,在中国“两会”和李克强纷纷将保就业作为后疫情时代头等大事的背景下,中央文明办宣布,“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
这意味着在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中国经济和劳动就业后,一度被抛弃和废止的“地摊经济”重新获得机会。但是,正如当初对“地摊经济”围追堵截所触发的“低端人口”大争论那样,今天中共大张旗鼓地站台“地摊经济”也不可避免地触发了另一场争论:
- 其一,作为“穷人经济”模式,从发展“中国制造”到回归原始方式,中国经济在走向“倒退”吗?
- 其二,地摊经济能“救中国”吗?
- 其三,从“夜间经济”到“地摊经济”,谁是背后最大的鼓吹手?
中南海为“地摊经济”站台,中央文明办迅速动作,为各地“松绑”,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着实让“地摊经济”跻身当下中国最热门话题。一时之间,似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期待的“大众创业”在新冠疫情压抑数月后重新变得踊跃起来。
新冠疫情冲击后,"脱贫的任务更重了"
事实上,正如李克强在中国全国“两会”结束后所说,在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背后,在中国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人民币3万元(1元人民币约合0.145美元)背后,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人民币)1,000元”。李克强还说,“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而受疫情冲击,可能会有一些人返贫,“脱贫的任务更重了”。
而据称,李克强所引述还是不完整的数据,根据北师大收入研究院课题组分层抽样调查结果:低于2,000元每月的人口9.64亿,占人口总数的68.85%,近70%。其中1,090元至2,000元占26%有3.6亿;低于1,090占42.85%有6亿人。500元至800元每月有2亿人;低于500元每月有2.2亿人;无收入人口546万人。
而即使中国政府七年以来大规模推动脱贫计划,其脱贫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现行标准”,而这个“现行标准”指的是2010年不标价是2010年的不变价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测算的,按中国官方所说,2020年按照物价等指数会提高至4,000元,也就是每人每天1.589美元,仍然略低于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1.9美元略多的标准。
这所说明的不仅仅是中国所谓“充分就业”背景下的贫富收入差距,也反映了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背景下,中国有效就业的复杂性。
"就业不牢地动山摇"从来都不是"戏言"
不要以为就业问题是一个拥有多大弹性可操控空间的不急之务,它也许在短期内不会像其他突发事件那样急迫,但是一旦恶化的迹象显现,其对社会秩序的冲击甚至破坏将是系统性的。“就业不牢地动山摇”从来都不是一句戏言,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
自1949年以来,中共多次重大的人口政策无不与之有莫大关系。始于196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计划在支援地方建设的原因之外,更现实的背景是城市无法供应和消化偌大的城市人口消费需求。1980年代中国个体工商户和流动商贩的盛行在于生产力的释放导致富余劳动力被“解放”,而既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吸纳这么多人口,这一矛盾实际上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涌现和市场经济转型、1990年代国企改革下的“下岗潮”而更趋于恶化。
中南海着急并抛出"地摊经济"的原因
坦率讲,近二三十年,中国就业水平基本在波动中保持了大体稳定,直到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期才出现失业率的居高不下,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飙升到6%以上。工厂开工不足、就业不足,收入必然大受影响。这就是今次中南海着急,并抛出“地摊经济”这一就业救命稻草的原因;否则的话,难保不会出现当年“下岗潮”式的系统性社会危机。
看看美国当下面对的困局就知道前路可能就是“万丈深渊”了。一般来说,烧遍美国全境的示威骚乱当然是偶然事件,当然也许包括各种政治操作,但是最根本的是,当下美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急剧恶化,走上街头似乎成为必不可免的最终选项。#
"地摊经济"是否解救中国
国内当下失业危机方案?
作者 /来源:杨洋 /<多维新闻>
6月1日,中国两会结束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离北京赴山东考察,期间他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当马来西亚有媒体把上述讯息,刻意以“中国救经济,号召全民摆摊”或类似含义的显著标题刊出以后,一些明里暗里的“颜色革命”份子和混在华人社会的“精神美国人”也就联想“中国已经衰败”而兴奋起来,企图在“反中仇华”活动中显露自己的身手。
作者在文末就明确指出,从2020年起中共高层就频繁提及的“新基建”和被喻为“人间的烟火”的地摊经济与小店经济,只是中国政府政策篮子里的众多举措之二罢了。
中国发展经济的能力,是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任何人妄想抹黑中国、丑化中国,终究是要失败的!
原标题:”地摊经济”救中国?
作者:杨洋
一夜之间,“地摊经济”成为全民热议话题,而仅仅在4月份,新基建才刚刚成为中国“新宠”,不到2月时间中国官民焦点从“高大上”的新基建回落到“低”端的地摊经济,这是否意味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处境艰难,已经在被迫“让步”?有人调侃中国经济“将一夜回到解放前”。
通过"地摊经济",解决目前的失业困境
“地摊经济”,是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中共执政历史中,“地摊经济”多象征市场经济低端的边缘化的经济形式,“保民生、促就业”才是其基本功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共高层再提“地摊经济”,无疑是想通过“地摊经济”解决中国目前的失业困境。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1月至4月的失业率分别为5.3%、6.2%、5.9%、6%,而这个数据只是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人口,还要大量未登记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失业人口。除此之外,中国第一季度经济下降6.8%,尽管中国疫情受控后经济开始慢慢回温,但是境内疫情防控工作尚未完全放开、境外疫情持续蔓延的现实,让中国2020年的经济状况依然堪忧,中国政府也因此破天荒的没有设置2020年GDP目标。
"成都试点"成功,增强了中国高层信心
因此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经济、促进就业,包括再启用“地摊经济”。除了地摊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国企改制时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功绩”,四川成都3月以来的地摊试点也为中国高层增加了信心。3月15日成都市政府首开先河,印发《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对商家和经营者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政策。就此释放了复苏地摊经济的信号。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可见,地摊经济的启用对处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来说是有裨益的。而地摊经济的重启当然代替不了规模经济。但正如李克强所述,地摊经济和“高大上”的新基建一样,都是中国生机。
新基建和"地摊经济", 都是解救
当下国内就业危机有效方剂
随着传统基建走向饱和,新基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受到中共关注。以5G 为例,根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404美元)和10.6万亿元,如果加上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信新基建带来的经济效益会非常可观。除此之外,新基建的出现能推动传统基建在数字化、信息化浪潮下的转型,进而推动中国整体经济结构转型。
因此2020年起中共高层就频繁提及“新基建”,从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4日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到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23日的中共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3月24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到4月1日的习近平浙江讲话,三个月之内六次提出加快新基建发展,不仅如此,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估算,仅2020年中国新基建投入将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共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的经济萧条背景下,如何守住经济底盘并顺利渡过疫情是中国政府2020年的政府目标,“高大上”新基建和“人间烟火”地摊经济作为中国政府政策篮子里的众多举措之二,虽然体量相距甚远,却可能是解决当下就业危机的有效方剂。#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