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两会”后,最高领导层动员经济恢复的指令渐次在各地落地,尤其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三“站台”的“地摊经济”更是得到追捧,在全国成百城市遍地开花。然而,6月6日,“地摊经济”遭到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的公开抵制,令人大感不解。
《北京日报》刊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署名“京平”的《北京日报》公开宣称,称“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在《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一文中,《北京日报》先是列举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几大理由,包括:
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特别是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本身环境脆弱、商业集中、人员稠密,治理难度本就很大,游商地摊给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文承认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保就业保民生,北京有自己的一系列招和法”能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一明确拒绝发展地摊经济的姿态得到了印证——这显然不是一家官方媒体的姿态,更是北京市政府的态度。
的确,地摊经济得到最高层推动后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火爆景象”,早前消失已久的城市管理矛盾重新出现,该降温当然要适当降温,但一方面这种“降温”正如《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那样不能一刀切式管理,另一方面这本身是一个市场化选择的过程,难道疫情高潮刚刚褪去不久,“政府之手”又要迫不及待伸出来了扼杀市场活力了?
《人民日报》呼吁"降温",还有一层深意
6月7日《人民日报》也加入论战。刊发《人民锐评: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一文虽然主基调类同《北京日报》呼吁“降温”地摊经济,但是该文还有一层深意,即“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别一见地摊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言之谆谆。
市政府不能罔顾普通民众的民生艰辛
事实上,北京作为国家的“脸面”,要不要市容整洁?当然要。但是,作为城市管理者,不能只顾面子不要里子,只要自己的脸面而罔顾普通民众的民生艰辛。更何况,未知《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作者是否离开过案桌,哪怕去坊间询问一两个普通人,不妨问问他们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不要随意代表民意。事实上,早在2017年冬天北京那场大火刺激北京市政府强力清理群租房,已经迫使那些从事所谓低端产业的外来人员纷纷逃离,而没有低端产业支撑的市民生活成本也大为上升,其结果是北京市容干净了,街面上的人流也干净。
正如《北京日报》所言,城以盛民,假如民都没有了,城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城市的本质是经济活动,不是进行政绩炫耀的工具。奉劝为政者不要本末倒置。
...........................................................................................................................................
《北京日报》公开唱反调:
"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来源:<多维新闻> dwnews.com/中国/60181286/
作者:江流
(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受到中南海站台的地摊经济政策在中国全国火热之际突然遭到地方官媒质疑。北京时间6月6日,《北京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断然指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作为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的发声不仅把地摊经济推入舆论风口,更让中南海的政策决策陷入尴尬。
《北京日报》刊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该评论文章称城市的定位发展不能盲目跟风,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因此北京的城市定位是以“首善”(意为最优秀的,起表率作用的)标准进行城市治理的,必须注重保持城市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文章还提到北京此前针对游商摊贩等进行过整治,并表示如果“地摊经济”在北京重新回归可能会让之前的治理成果付诸东流。且不利于树立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该文章称,关于“地摊经济”针对的保就业民生问题,北京有自己的一系列招和法。
地摊经济是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中共执政历史中,“地摊经济”多象征市场经济低端的边缘化的经济形式,“保民生、促就业”才是其基本功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尤其是伴随着近年城市形象的评比,地摊经济在地方得到整治。
其中曾最为舆论争议的是2017年北京以违建拆除防止火灾发生为由的清除低端人口事件。
李克强在两会后,为"地摊经济"站台
此番地摊经济再次得到“松绑”是在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上,该项提议经中国人大体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曾在两会闭幕后的答记者问上专门向外界作过解释。其在两会结束之后火速赶到山东考察,期间就鼓励了地摊经济的发展。
外界都认为,“地摊经济”再次得到官方“绿灯”是因为在中美对抗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就业民生面临不小的压力。
在中国两会之后的过去一段时间之内,地摊经济是中国国内最为火热的舆论话题,中国网民在调侃政策转变之余大多怀着欢迎的态度,不仅是网络上,中国各地已经快速掀起了一场全民摆地摊的浪潮。不过,舆论反应关于地摊经济的推行,目前已出现不少问题,网络上流传摆摊后垃圾遍地的照片,还有高价炒作摊位费的现象。此外,有声音指,地摊经济会冲击实体店铺的铺展。
《人民日报》: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而在《北京日报》发声后,中共党媒《人民日报》随即也刊发评论文章《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目前,中国已经有27个城市明确将设立更多摆摊点。与此同时,一张所谓的北京“地摊地图”也在网上流传,但《北京日报》报道称北京市城管委否认了关于北京摆摊地图的网传。#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