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行动党当前尴尬处境由于:
根基在华社, 却"去华人化"
本文是<星洲日报>副总编郑丁贤今日(3月15日)在其星期天专栏发表的评论文章。原标题:行动党的尴尬,华人还是非华人。
原来,我们并不需要学爪夷文。
这是我从马哈迪最新发表的谈话,得到的结论。
马老爷子接受马来文《阳光日报》访问,直截了当的说:“只有穆斯林学生才需要学爪夷文,这是因为要看懂可兰经。希盟执政时要华人也学爪夷文,当华人反对时,却遭到指责。”
争论了超过半年,原来,马哈迪的想法,竟然和华社多数人是一样的。
当然,我还是想提醒马哈迪,当时他是希盟政府的首相。遗憾的是,他没有及时纠正他的教育部长马智礼的错误,也没有指正他的盟党领袖,包括行动党高层急切的为爪夷文课程护航的姿态。
我特别提出行动党的角色,是因为当星洲日报报道教育部要在华小4年纪推行爪夷文课程时,这个政党指媒体在炒作;当华社群起反对时,这个政党说是惊弓之鸟;当教育强行落实时,它的副教长说,学爪夷文和学甲骨文的概念是一样的。
其实,我没有兴趣这个时候再数行动党的错误,它已经下野,而正如坊间很多的人共同意见,它做反对党会更加胜任。
这是我从马哈迪最新发表的谈话,得到的结论。
马老爷子接受马来文《阳光日报》访问,直截了当的说:“只有穆斯林学生才需要学爪夷文,这是因为要看懂可兰经。希盟执政时要华人也学爪夷文,当华人反对时,却遭到指责。”
争论了超过半年,原来,马哈迪的想法,竟然和华社多数人是一样的。
当然,我还是想提醒马哈迪,当时他是希盟政府的首相。遗憾的是,他没有及时纠正他的教育部长马智礼的错误,也没有指正他的盟党领袖,包括行动党高层急切的为爪夷文课程护航的姿态。
我特别提出行动党的角色,是因为当星洲日报报道教育部要在华小4年纪推行爪夷文课程时,这个政党指媒体在炒作;当华社群起反对时,这个政党说是惊弓之鸟;当教育强行落实时,它的副教长说,学爪夷文和学甲骨文的概念是一样的。
其实,我没有兴趣这个时候再数行动党的错误,它已经下野,而正如坊间很多的人共同意见,它做反对党会更加胜任。
行动党的华人支持率跌得灰头土脸
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行动党从反对党到执政党,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它的声望一落数十丈,从原本的赞好和期盼,沦为谩骂失望;而它的华人支持率,从大选时的辉煌95扒,到丹绒比艾补选时,跌得灰头土脸。
问题出在哪里?
1. 极力想要摆脱华人影子
行动党是靠华人和印人选票生存的政党,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它的高层领袖和基层领袖,也是以华人和部分印人组成,而马来领袖和干部只有点缀的作用。
执政之后,它发现自己进入了大马政治的一个新领域,这是它前所未有的经验,而它的华人色彩,让它产生尴尬,格格不入。
财政部长林冠英初上任,突显了这种窘态。面对记者的问题,他回答说,我不是代表华人,我是代表马来西亚人。
原则上,这个说法没有错。但是,对行动党很多华裔支持者而言,这不是他们对行动党的想像。
支持者认为,你们是靠华人选票上台,在政府中是代表华人的政党,为什么当了官就不是代表华人?
大马华裔人民的长久以来的共同感受,就是认为少数族群在政治上被忽略,遭受不公平对待,如今终于选出了一个华裔财政部长,能够为华人争取一些权益。
“不是代表华人”形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如果当时林冠英能够说一句:“我代表华人,也代表马来西亚人”,或许比较符合他的支持者的期望,也更加符合大马希盟政府的结构。
此刻的执政表现,也可以处处看到行动党要“去华人化”的痕迹。
现实中,大马依然一个族群分化的社会,政治和政策还是依族群和肤色来运作。当行动党一厢情愿的去华人化时,华裔面对的行政偏差和政治不公,没有受到重视,也未获改善。
华裔人民对行动党的支持,逐渐的转变为失望和不满;爪夷文课题是行动党“去华人化”的具体表现,也让许多华人和行动党划清界线。
2. 未能获得马来主流社会接受
行动党的“去华人化”做法,原意是要讨好马来主流社会,希望获得马来人的接纳,甚至期望可以将政治影响力扩大进入马来社会。
但是,马来社会对行动党的成见太深,认为行动党反马来人,是一个华人沙文主义政党。
当然,一部分原因是行动党的对手──巫统和伊斯兰党的政治操作,但是,行动党长期以来的激进操作手法,诉诸于族群情绪的竞选手法,也成为因果。
譬如,竞选时的“骑马杀鸡”,“用马来人来x马来人”,以及很多侵犯性的语言,都引起马来社会的反感和厌恶。
执政近两年,行动党的马来社会的印象,没有获得改善,反而增加了“幕后掌权者”的恐惧。
行动党想要左右逢源,打进主流政治,但是立场飘忽,太过计较利益而失去原则,导致两头不到岸,埋下了今天的后果。
问题出在哪里?
1. 极力想要摆脱华人影子
行动党是靠华人和印人选票生存的政党,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它的高层领袖和基层领袖,也是以华人和部分印人组成,而马来领袖和干部只有点缀的作用。
执政之后,它发现自己进入了大马政治的一个新领域,这是它前所未有的经验,而它的华人色彩,让它产生尴尬,格格不入。
财政部长林冠英初上任,突显了这种窘态。面对记者的问题,他回答说,我不是代表华人,我是代表马来西亚人。
原则上,这个说法没有错。但是,对行动党很多华裔支持者而言,这不是他们对行动党的想像。
支持者认为,你们是靠华人选票上台,在政府中是代表华人的政党,为什么当了官就不是代表华人?
大马华裔人民的长久以来的共同感受,就是认为少数族群在政治上被忽略,遭受不公平对待,如今终于选出了一个华裔财政部长,能够为华人争取一些权益。
“不是代表华人”形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如果当时林冠英能够说一句:“我代表华人,也代表马来西亚人”,或许比较符合他的支持者的期望,也更加符合大马希盟政府的结构。
此刻的执政表现,也可以处处看到行动党要“去华人化”的痕迹。
现实中,大马依然一个族群分化的社会,政治和政策还是依族群和肤色来运作。当行动党一厢情愿的去华人化时,华裔面对的行政偏差和政治不公,没有受到重视,也未获改善。
华裔人民对行动党的支持,逐渐的转变为失望和不满;爪夷文课题是行动党“去华人化”的具体表现,也让许多华人和行动党划清界线。
2. 未能获得马来主流社会接受
行动党的“去华人化”做法,原意是要讨好马来主流社会,希望获得马来人的接纳,甚至期望可以将政治影响力扩大进入马来社会。
但是,马来社会对行动党的成见太深,认为行动党反马来人,是一个华人沙文主义政党。
当然,一部分原因是行动党的对手──巫统和伊斯兰党的政治操作,但是,行动党长期以来的激进操作手法,诉诸于族群情绪的竞选手法,也成为因果。
譬如,竞选时的“骑马杀鸡”,“用马来人来x马来人”,以及很多侵犯性的语言,都引起马来社会的反感和厌恶。
执政近两年,行动党的马来社会的印象,没有获得改善,反而增加了“幕后掌权者”的恐惧。
行动党想要左右逢源,打进主流政治,但是立场飘忽,太过计较利益而失去原则,导致两头不到岸,埋下了今天的后果。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