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丁贤评论马六甲州选 :
国阵怎么赢?希盟为何输?
本文是郑丁贤2021年11月21日针对甲州选举结果,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国阵怎么赢?希盟为何输?全文如下——
一、谁是赢家和输家?
马六甲选战,和14届大选同样是三角战的格局,不过,结局彻底扭转,国阵成为三角战的赢家,巫统是赢家中的大赢家;希盟是三角战的输家,公正党则是输家中的大输家。
国阵的议席从之前的13席,狂飙到21席,以超过三分之二执政,巫统几乎完胜;希盟则从之前赢15席的原执政党,锐减至5席,不见了10席,公正党更是全军覆没。
国盟在不受看好之下,能够拿下2席,维持了土团在上届的议席数目,不算惨败。
国阵拥有的议席,足以组成稳定的州政府。它证明可以不需要和土团、伊党结盟,就可以击败希盟;同时也显示巫统在马来社会的支持率,超越土团和伊党的组合。
马华和国大党各得2席和1席,算是有所斩获,大致维持国阵结构,但是,马华和国大党必须取得更多华印选民回流,才能让国阵恢复原有模式运作下去。
希盟原本以为寄望州选可以一雪前耻,重新获得选民委托,拿回州执政权。只是,州选结果对它是沉重打击,不但未能回朝,反而沦为弱势反对党,而且也暴露了它外强中乾的体质,尤其是在马来主流社会已经被边缘化。
而国盟赢了2席,这让土团取得立足点,在马来社会有一个容身之地,让它在大马政治生存下去。
二、怎么赢?如何输?
国阵赢在它在马六甲深植的基础,以及它的组织力量;乡区和半城乡选区原本就是国阵的地盘,而过去3年半的政治动荡,政权不断更迭,更让很多传统选民怀念国阵时代的稳定。
支持国阵的选民,也认为国阵有能力为经济注入活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这种想法在乡区尤为普遍。
国阵的竞选活动也比较具有亲和力,能够和选民连接在一起。在策划和组织层面,有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的运筹帷幄,在执行上有纳吉带领深入民间,建立口碑。
希盟的惨败,主要是失去了马来票源。公正党和诚信党几乎输了所有的混合选区和马来选区(诚信党靠前首长阿德里赢了一席),在于它在14届大选赢得的马来票,绝大部分都吐回,不但奉还给国阵,还有一大部分送给国盟。
表现最糟的公正党,不能排除吸收政治青蛙,而遭到选民的加重惩罚。跳槽公正党的前首长依德里斯,在他的家乡阿沙汉得票只有约25%,对公正党只有连累,没有帮助;而公正党和诚信党一再为政治青蛙开解,也污染了希盟的招牌。
行动党从8席缩减到4席,这4席皆是城市华人选区,而且是以大比数获胜。这显示城市华人的政治认同没有多大改变,不过,它可能流失了半城乡选区的部分华人选票。
希盟固然可以归咎于低投票率,特别是游子没有返乡投票,不过,即使城市游子踊跃返乡投票,大概只能增加它在获胜议席的票数,而不能改变它在混合选区和马来选区的命运。
三、赢和输之后
掌握21席的国阵州政府,无法撼动,不会再有青蛙现象,这倒是抽掉了池塘的水,断了青蛙后路。加上青蛙双双阵亡,会让蛙族不敢现身。
而一旦巫统落实它原先的意愿,修宪额外委任5名官委议员,则更形成垄断。或者,国阵已经没有必要修改州宪法;否则,也应该考量马六甲的特殊背景,委任少数族群,如欧亚裔(葡萄牙后裔)、娘惹峇峇、杰迪、原住民代表进入议会。
马六甲市的模式,也可能成为全国大选的前奏。国阵大胜,加强了信心,可以不惧三角战,一边对希盟,一边打国盟。
然而,伊党在尝到全军覆没的滋味,也可能寻求和巫统和好,携手重建全民共识。
希盟失去马来人市场,未来要如何成为全民联盟,也是一个大问题;非马来人的政治市场太小,只能让希盟苟且生存,无法壮大,已是隐忧。
在联邦政府方面,随着国阵大胜,土团和伊党不能抽后腿,首相依斯迈已经没有后顾之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