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September 2021

中国学者刘中民对《观察者网》访谈: "9•11"事件20周年, 美国输在了文化上

中国学者刘中民对《观察者网》访谈:
  "9•11"事件20周年,
美国输在了文化上



阿富汗塔利班新政府成立,外界对其安全形势仍然存在担忧。

适逢“9•11”事件20周年,美国撤军阿富汗后,阿富汗恐怖势力仍旧严峻,地区反恐压力激增。

美国的反恐战争为何“越反越恐”,为什么基地组织、巴塔将是阿富汗塔利班的一道难题?

对此,《观察者网》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见上图)作了一次访谈。刘中民认为“反恐战争20年,美国输是输在了文化上,美国不理解伊斯兰世界和伊斯兰文明,反而因错误的操作让文明逐渐走向冲突。

以下为《观察者网》2021年9月10日刊出由刘惠撰写的采访全文——

(一)阿塔和基地组织、巴塔的关系是
一道难题

观察者网:8月26日,喀布尔机场发生恐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分支机构“呼罗珊省”(ISIS-K)已经宣布对此次事件负责。阿富汗境内恐怖势力复杂,您之前也说“基地组织和巴塔是阿富汗塔利班的一道难题”,如何理解他们与阿塔关系的复杂性?

刘中民:基于国际社会的估计,现在阿富汗大概有20多个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而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之前是个位数。这反映了美国“越反越恐”的局面,是对美国反恐战争的讽刺。美国进入阿富汗20年,由反恐开始,在撤离之际仍遭到恐怖组织的袭击,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恐怖组织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是美国没有搞好伊拉克,之后又影响阿富汗“ISIS-K”的产生。

▲当地时间8月26日,喀布尔机场外发生爆炸事件。图片来源:环球网

今年10月,美国也要从伊拉克彻底撤军,“伊斯兰国”的出现跟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失败有很大关系。目前阿富汗的经济政治安全困境,塔利班仅仅是其中的角色之一,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方之一。

不同的恐怖组织跟塔利班的关系类型不一样,塔利班可能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

首先,塔利班跟“伊斯兰国”的关系,尤其是跟“ISIS-K”,塔利班肯定是要尽全力打击的。“伊斯兰国”也不认可塔利班,因为他们认为塔利班是投降派,已经跟美国谈判,已经向西方投降,已经放弃了“圣战”。

这两个组织的目标上也不一样。“伊斯兰国”2014年建立“哈里发国家”,意味着要统一所有的穆斯林和伊斯兰世界。而塔利班说自己是酋长国,意味着它认为“伊斯兰国”建立“哈里发国家”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况且阿富汗塔利班是一个有普什图传统的伊斯兰主义组织,所以它没有那么宏大的理想,塔利班的思路是结合普什图部族传统和伊斯兰主义实现对阿富汗的控制。随着塔利班跟美国谈判,“伊斯兰国”对塔利班转向彻底否定态度,与此同时“伊斯兰国”在人员、地盘上与阿塔产生了竞争。

塔利班跟“伊斯兰国”,从发展目标、对待美国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显然“ISIS-K”在美国撤军之际发动这次恐怖袭击,是对美国的羞辱,也是对阿富汗塔利班的羞辱,表明他们就是要把阿富汗搞乱,所以在打击“ISIS-K”这方面,塔利班和西方以及地区国家都有共同利益的。

对塔利班来说,打击“伊斯兰国”,他们的思想负担比较轻;但我们也看到“ISIS-K”是非常残忍的,所以塔利班面临的军事负担和安全负担是比较重的。

其次,塔利班跟“基地”组织的关系。“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在意识形态上相近,过去也是互相支持的关系。阿塔是一个本土的带有部落主义色彩的伊斯兰主义组织。“基地”组织产生于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1979年到1989年发生阿富汗战争,本拉登他们组织阿拉伯世界的“圣战”分子到巴基斯坦建立营地,就是先在巴基斯坦先培训,然后送到阿富汗反苏,当时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阿塔之所以在2001年被美国消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跟“基地”组织有关。美国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塔利班表示拒绝,美国才发动阿富汗战争。

从目标上看,“基地”组织的目标应该是介于阿塔跟“伊斯兰国”之间,阿塔基本上关心的就是阿富汗的事情,“基地”组织还关心全世界的事情。“基地”组织有很多分支,塔利班在国外除了巴基斯坦塔利班,就没有什么分支组织了。而基地组织有阿拉伯半岛分支、北非马格里布分支,甚至还有一些国别的分支。

“基地”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恐怖组织和极端组织,但“基地”组织跟“伊斯兰国”也有分歧:“基地”组织认为现在建立“哈里发国家”是蛮干,只有死路一条,只会被美国和西方国家消灭掉,可行的就是建立塔利班这样的伊斯兰酋长国。现在“基地”组织在阿拉伯半岛、非洲的一些地区建立的地方性政权也叫什么酋长国,当然这些政权目前并不合法。

“基地”组织跟塔利班既有意识形态上的联系,又有不同;过去在阿塔反对苏联夺取阿富汗政权的过程中得到了“基地”组织的支持,反过来它又袒护基地组织,这是阿塔、“基地”组织、美国三方复杂的关系。2011年美国清除了“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等于反恐任务基本完成,有交代了,所以大概从2011年以后,美国在无法消灭塔利班的情况下,才开始被迫跟阿塔改变关系,开始谈判。

回到阿塔跟“基地”组织的关系,现在阿塔面临一个困境,到底是“割袍断义”还是“藕断丝连”,阿塔跟“基地”组织等于是有种亲缘关系,把“基地”组织从阿富汗彻底清除出去,意味着跟“基地”组织割裂,这有道义上的复杂性,毕竟是几十年的关系了,所以在“基地”组织的问题上,现在我们还不好判断。

大概有几个可能选择,一种是塔利班要求“基地”组织离开阿富汗,另一种是双方彻底掰了,但“基地”组织还不走,那可能就会引发冲突。

塔利班内部有亲“基地”组织的力量,未来塔利班跟“基地”组织的关系,我觉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甚至“基地”组织对塔利班的考验比“伊斯兰国”更严峻,毕竟和“伊斯兰国”死打硬磕就可以了,但对“基地”组织硬也不是软也不是,很难完全切割。

如果跟“基地”组织切割太严重或者双方发生大规模冲突,阿塔用军事力量去剿灭“基地”组织,就有可能把“基地”组织推向“伊斯兰国”,使自己面临更多敌人。实际上,现在“基地”组织的一些分支在“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之间不断转换,有时候投靠“基地”组织,有时候投靠“伊斯兰国”。

第三是阿塔跟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关系。巴基斯坦塔利班出现在2007年,是受阿富汗塔利班影响而建立的一个极端组织。阿塔的主要成员来自普什图族;普什图族是跨越阿富汗跟巴基斯坦的,大概1/3在阿富汗,2/3在巴基斯坦。

2001年阿富汗战争,阿塔政权被美国打散以后,退到阿富汗部落地区,之后又躲到巴基斯坦。阿塔在巴基斯坦得到了一些同情者和支持者,这些同情者跟支持者有其两面性,一方面跟阿塔接近,同情并支持他们跟美国作战;另一方面,巴塔的目标是推翻巴基斯坦政权,但这不是阿塔的目标,因为阿塔与巴基斯坦政府关系复杂,曾经得到过巴基斯坦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等到2007年巴塔自立门户以后,阿塔跟巴塔在性质、目标、人员来源和手段上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来说,巴塔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彻头彻尾的恐怖组织,阿塔则是一个政治军事组织。从目标上,巴塔要推翻巴基斯坦政权,但阿塔并不谋求推翻巴基斯坦政权。

在人员来源上,过去有过一些交叉,但是巴塔的人员来源比阿塔更加复杂,阿塔主要是阿富汗人,绝大部分是普什图族,以及少数阿富汗其他民族,但巴塔跟“伊斯兰国”、“基地”组织比较相近,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圣战”分子加入。

在手段上,巴塔比阿塔更加残忍,会毫不犹豫地对平民制造恐怖袭击。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阿塔在意识形态上和组织上同巴塔切割干净是相对容易的,甚至比“基地”组织还容易。难点在于巴塔目前是跨界活动的状态,可以给阿塔制造麻烦。

观察者网:巴塔跟阿塔做切割的话,也会有一些内部的纠纷,比如说奥马尔的儿子是亲巴塔派,一旦做彻底切割,阿富汗塔利班内部也会发生动荡。

刘中民:对。这种情况也是阿塔面临的一个难题,比如中亚国家和俄罗斯都希望阿塔能够打压那些极端组织,中国也提出了这种要求。阿塔如果要想在重建问题上得到俄罗斯、中亚国家、中国支持的话,那么就应该信守承诺来打击这些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

观察者网:未来如果阿富汗出现问题,巴基斯坦能否成为阿富汗和阿塔问题斡旋的一个关键点,比如中国也有中巴阿三方会谈,如何看待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局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刘中民:目前阿富汗的变化对巴基斯坦来说是有利有弊。先说利的一面,阿塔跟巴基斯坦渊源很深,过去巴基斯坦和沙特都扶持阿富汗塔利班,背后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当时,沙特和巴基斯坦共同的敌人都是苏联,巴基斯坦在“9•11”事件发生以后,就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美国跟“基地”组织的关系发生变化了,苏联解体以后“基地”组织的作用不断下降,“基地”组织也变成了美国的敌人,尤其是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大兵驻扎沙特,本拉登认为这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

当年,本拉登向沙特政府建议,解放伊拉克、解放科威特用不着美国来动手,采用阿富汗模式就行,让“基地”组织来组织全球“圣战”分子干掉萨达姆,但是沙特政府没有采纳,而是允许美国驻军。1990年到1991年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使得“基地”组织跟美国关系发生变化,甚至是“9•11”事件的根源之一。

▲1991年撤出科威特期间,伊拉克部队受到的袭击破坏 。图自美联社

“9•11”事件以后,美国因反恐打击“基地”组织,塔利班却是“基地”组织的庇护者,而且阿富汗塔利班跟“基地”组织都曾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巴基斯坦转换角色就比较困难了。

巴基斯坦过去是支持阿富汗塔利班、“基地”组织的,在美国压力下面临着一个困境,因为美国确实跟阿富汗塔利班、“基地”组织变成了死对头,但是阿塔和“基地”组织都在巴基斯坦身边,巴基斯坦跟他们走向敌对,就会给自己带来安全威胁,同时巴基斯坦也没有能力完全消灭“基地”组织。但在美国持续施压下,2002年,巴基斯坦不得不跟阿富汗塔利班断绝关系,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

这个过程中,巴基斯坦始终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要发动反恐战争,巴基斯坦惹不起,不得不支持,但又要面对塔利班。包括基辛格也认为,巴基斯坦打“基地”组织可能还好办一些,但打击阿塔可就不好说了。

为什么阿塔能够活下来,为什么没有被美国反恐战争打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逃到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巴基斯坦政府从情感上很难理直气壮地打击他们,另外部落地区的复杂环境,巴基斯坦政府也无能为力。

下一步,如何处理和阿富汗塔利班、美国的关系是巴基斯坦现政府面临的问题。美国跟塔利班关系坏的时候,巴基斯坦得被迫跟着美国走,切断和阿塔的关系;现在美国跟阿塔关系好转,他也得转换立场,得跟着好。这就是巴基斯坦的尴尬处境。

此外,巴基斯坦跟阿塔的关系也有打击印度的因素在里面。印度过去大力支持加尼政府,因为加尼政府是相对世俗的、反塔利班的,现在塔利班上台对印度极为不利。当然这里面跟中国的关联性就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被称为“巴铁”的中巴传统友好关系。

(二)目前国际反恐局势趋于功利化、
政治化、阵营化

观察者网:目前的国际反恐形势如何?在阿富汗反恐局势恶化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怎么来应对阿富汗的反恐压力?

刘中民:国际反恐的基本情况是美国主导的“9•11”事件以后的全球反恐战争。目前美国也不愿意再扛反恐的大旗,两场反恐战争让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现在的国际反恐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反恐的功利化、政治化、阵营化。

反恐呈现功利化,很多国家是通过反恐去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比如在打“伊斯兰国”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着眼于自身利益。再如,美国反恐标准存在很大随意性,包括美国把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定性为恐怖组织。比如也门胡塞武装,特朗普下台的时候把它定性为恐怖组织,拜登上台就给摘帽了。这就反映出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是一个非常功利的态度。

另一个是反恐的政治化。政治化往往跟功利化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也门,沙特跟伊朗对胡塞武装的不同态度。沙特不断讲胡塞武装是恐怖组织,并对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而伊朗是支持胡塞武装,背后是两者在政治上对也门的争夺。下一步,阿富汗也有这个问题。究竟哪些是恐怖组织,哪些是哪个国家想打击的恐怖组织,这些都跟政治联系在一起。

▲特朗普下台前,将也门胡塞武装定性为恐怖组织。

反恐也面临着阵营化的情况,现在反恐都是组建自己的反恐阵营。比如打击“伊斯兰国”,美国、俄罗斯、伊朗、沙特有各自的联盟,出现了多个阵营。为什么最初的时候打不掉,因为谁也不认真打。反恐阵营甚至成为不同国家政治对抗的手段。

目前阿富汗的情况有几个层面,一个是阿富汗塔利班面临很多选择,但是综合来看,阿塔要有一个持续反恐的意识,最起码从主观上兑现对其他国家的承诺。

第二点就是地区合作组织的问题,现在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安全组织,还有上海合作组织应该更能发挥作用。从地区层面来说,既需要这些地区组织发挥作用,也需要地区国家在反恐问题上进行合作,尤其是刚才说的那些问题。比如在巴塔问题上,印度可能就不愿意打击,印度跟巴基斯坦在恐怖组织的认定上存在巨大差别,这恐怕是未来的一个困难。

现在我们看得更清楚的是,阿富汗面临印度跟巴基斯坦的争夺,未来可能面临沙特跟伊朗的争夺。阿富汗塔利班是一个逊尼派组织,过去实际上是反伊朗的,这些年跟伊朗关系有所改善。土耳其、沙特也是逊尼派,他们争夺的是泛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逊尼派世界的领导权。这些斗争都会折射到阿富汗的反恐斗争和反恐合作中。

从全球层面,联合国也曾经出台了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计划,但现在联合国领导的反恐合作,越来越看不到它本应发挥的作用。

(三)从冷战结束30年看“9•11”
事件的历史意义

观察者网:这次美国撤军使其备受指责,国内民意非常低沉。“9•11”事件对美国的影响非常大的,不仅影响了拜登的支持率,可能也会影响这几届政府的评价,后续的印太战略都会受到影响,您如何看待“9•11”事件20周年?

刘中民:在讨论美国之前稍微说两句,美国为什么甘愿如此狼狈不堪地离开阿富汗,为什么如此急迫地离开阿富汗?大的背景就是印太战略,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在撤军阿富汗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的同步紧张。

阿富汗战争确实是美国的军事失败、外交失败、软实力失败。美国离开阿富汗的国际背景,就是从反恐战争转向应对大国崛起,无论是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还是拜登的国家安全战略,都是比较清晰的,所以这方面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在国际战略上是应对大国崛起,在国内要把主要精力转向经济建设。拜登现在确实是非常难堪,支持率大跌,从53%下降到46%又下降到41%。从居安思危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真正摆脱了反恐战争的拖累,并且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复苏,那么是否还会持续衰落?

“9•11事件”20周年可以追溯到冷战结束30年,今年是冷战结束30年。这30年里,美国在中东的每十年可以定为一个阶段。

1991年到2001年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美国在中东确立和巩固霸权的时期。海湾战争确定了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美国提出的政策是“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当时推动巴以和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遏制伊朗和伊拉克也基本成功。当时美国的战略是相对正确的,麻烦的根源就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里。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大兵进驻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引起伊斯兰极端力量和反美主义的盛行。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从过去在阿富汗战争中跟美国合作反对苏联,走向了反美,结果导致“9•11”事件。自此,美国在中东的黄金时期也就结束了。

▲9•11事件/资料图

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到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前,这个阶段美国在中东的主要任务是反恐。美国一方面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一方面加大中东民主改造,阿富汗要改造,伊拉克也要改造,这是美国国力受到影响的原因。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霸权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奥巴马看得比较清楚,所以他上台以后就想从中东抽身,2009年就有了“阿巴新战略”。

奥巴马虽然向阿富汗增兵,但是他想尽快解决阿富汗问题,包括2011年从伊拉克撤军,就是想要结束这两场战争,但是都没有做到。2011年5月,美国完成了清除本拉登的任务,如果那时下决心真正离开中东可能相对好一些,但是美国走不了。2011年,美国大规模从伊拉克撤军,导致“伊斯兰国”的出现。

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到现在,这个阶段美国面临一个困境,美国真的想走但真的走不了。为什么走不了?中东大乱、“阿拉伯之春”爆发、“伊斯兰国”出现,伊朗核问题谈判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都要结束阿富汗战争和从伊拉克撤军。

目前阿富汗撤军完成了,今年年底还会从伊拉克撤军,现在美国还在推动伊核谈判。总的来说,美国的中东战略呈现收缩态势,这是美国加强印太战略的考虑。当然,美国能不能彻底从中东撤出,我始终认为美国想走,但走不掉,也不甘心走掉,也走不干净。

所以“9•11事件”应该放到冷战结束后这30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确实经历了一个从权力顶峰到遭遇恐怖袭击的“9•11”事件,再到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最后遭遇失败的过程。

观察者网:您讲到我们要警惕美国的印太战略,您如何理解美国从中东撤手转移到印太?

刘中民: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印太战略是包含中东的,从印度洋往西走,就是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往西南走就到了非洲东海岸。美国的印太战略里不是没有对中东的安排,我们不应该对美国印太战略进行简单化的认识。

尽管美国这十年如此不堪,尤其是新冠疫情带来的致命冲击,但它的战略能力依然存在。美国现在搞伊核协议,推动沙特跟伊朗缓和关系,推动很多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缓和关系,都是用缓和外交来避免中东大乱,说美国完全放弃中东这是不可能的

从地缘上来说,美国推行印太战略跟中东收缩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美国仍然会保持中东的影响,因为中东从地缘上来说联系欧洲跟亚太,从文化上来说又是伊斯兰世界这一板块。

从文化层面讲,美国在伊斯兰世界是输在文化上,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终究是没有理解伊斯兰社会和伊斯兰文明,美国和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在不断地加剧。

这不是说我们赞成文明的冲突,而是美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做得不好,导致文明不断地走向冲突,也就是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霸道做法,使文明冲突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而不是文明的冲突导致美国跟伊斯兰世界的对立。

0 comments:

通告 Notification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