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群与《星洲日报》对话:
马来人倾向民族主义,
"华教路会越走越艰辛"
卸任教总主席王超群说,在关系到华教乃至国家教育的课题上,教总会责无旁贷的站出来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是<星洲网>2021年1月12日刊出的该报高级记者对卸任教总主席王超群的专访报道。
这篇报道内容有以下特点:(1)王超群领导教总26年之后发出了他的由衷感慨和正义呼声——这是值得华教人士和华人社会一致赞许的;(2)他(王超群)委婉地抨击了执政者的单元化教育政策,但他不忘强调“国阵时期教总通过马华解决问题”,而他对马华(26年以来)的表现没有半句微词——这或许是由于他所自述的“多重身份”背景使然;(3)他对希盟推出马哈迪当首相致使广大华裔选民大力支持的行动党无法兑现其“承认统考”的大选承诺感到失望和惋惜的批评,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他在专访中的谈话重点和他本身提供的(个人)历史照片,是“老王卖瓜”?或是“货真价实”?就由读者自行判断和评价吧!
我们认为,如果把过去的林连玉和沈慕羽领导教总的时代,称之为“奋勇抗争”时代,而王超群领导教总的最近26年奉行“有人在朝好办事”路线,不妨称之为“协商祈求”时代。而卸任后的王超群却留言“这条路会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孤单”,教总今后将会进入一个“啥样模式”时代,就让华教与华社人士拭目以待吧!
以下是这篇专访的原文原图内容(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报道:王丽琴
摄影:黄志汉 / 部分照片由王超群提供
王超群(右)接受星洲日报高级记者王丽琴的专访时,对华文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侃侃而谈。 |
作为大马华文教育的中流砥柱,拿督王超群担任教总主席历时26年,这么多年来不断为华教不懈抗争,回想起曾经历过国阵、希盟甚至是当今的国盟执政时期,他不由感叹地说:“即使是不同的朝代,他们对华教的态度始终如一,华校的发展和过去一样,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
他形容,教总是华教的守护者,这条路会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孤单。
华教未来的路,依然是荆棘满途
他不胜慨叹地说,无法在卸任教总主席职前见证统考文凭受到承认,成为了他最大的遗憾。
甫于2020年12月20日宣告卸任教总主席一职的王超群,接受《星洲日报》的独家专访时说,在当前的政治局势和单元化的国家教育政策下,华教未来的路依然是荆棘满途,挑战处处。
他说,华教发展胥视国家政治的稳定状态,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人走的是民族主义,华人政治则走向反对党的局面。尽管行动党能得到华人的广泛支持,但他们却只是标榜马来西亚政党,不能完全代表华裔争取权益。
“在下一届大选,除非还有类似希盟的出现,否则,以马来人组成政府的局势,我不知道谁还能够为华人争取权益?不然就是同情你,给予一些施舍。”
我国走向多元教育之路还很漫长
对王超群而言,我国在国际大趋势下必须走向多元教育,但以目前政治至上的情况来看,此路还很漫长。
他说,很多时候都是政客制造种族及宗教纠纷,甚至使用华淡小不利于国家团结等理由来达到个人目的。
他表示,尽管华教长期在逆境中成长,但他及其他华教组织领导始终坚持走在崎岖不平的华教路上。
他认为,华教的发展需靠民间机构努力和争取,包括通过政治管道反映华社心声。
国阵时期教总通过马华解决问题
王超群回想起国阵时期,有代表华人政党的马华在内阁为涉及华教和华社权益的课题发声,他们尤其重视华社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教总往往都会通过马华传达及反映华社的诉求。
他举例,正如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在位时,内阁成立一个由魏家祥所领导的“解决华小师资委员会”,教育部的官员如师资培训组主任和秘书都出席会议,经过几年的努力,也让原本缺乏逾4000名老师的华小,至今只剩下(缺乏)1000多名。
马哈迪把承认统考议题置身度外
至于希盟时期,王超群表示自己不敢批评太多,惟他指出,希盟在509大选后胜出,并标榜多元种族路线,公平对待各民族的理念,但不幸地,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在位的22个月内计划筹组的大联盟,却把承认统考议题置身度外。
“纵使行动党抱着身为马来西亚人的心态,但作为政府的一分子,在这方面(华教课题)必须有所坚持,统考课题也只是一个例子。”
他忆起昔日在芙蓉中华中学出席活动时,曾与时任交通部长陆兆福碰面交流。当时,王超群向对方说出了心底话:“如果你们不趁这个时候兑现承认统考的诺言,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希望了。”
王超群说,这些年来,教总除了延续一贯捍卫华文教育的使命,也针对各项不合理的政策发出不平之鸣,据理力争。 |
对行动党没有发挥作用感到失望
“我告诉他,董教总在这么多年与敦马接触,我们很了解他。你要尽快和(时任财政部长兼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谈,极力向敦马提出及落实。”
王超群的这一席话,充分表达其内心的顾虑和担忧,对方当时也向他表示:“给我们一些时间,会的会的,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敦马出席马来人尊严大会及在国会发表“竞选宣言只是一份指南不是圣经”言论等事件,更加显示华教的前景面临困难重重的危机。
“别说不承认代表华人,行动党在大选中获得的42个席位都是靠华人选票支持,行动党必须去发挥,然而在内阁的华人领袖却失去这个机会,不敢言。”
谈及教总是否对此感到失望透顶时,王超群毫无掩饰地微微苦笑说,即便是成立独中统考特别委员会,政府也不会承认统考,这是难如登天的事。
爪夷文书法风波, 改为3页获缓和
他指出,其他华教课题如在希盟时期引起千层浪的爪夷文书法风波,虽然在今天仍无法完全解决,但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将原本6页的爪夷文书法强制教学,改为3页的介绍爪夷字活动单元,这项课题至少能够获得缓和。
他说,由于之前的内阁已经通过爪夷文教学课题,因此只要没有在下一轮内阁会议作出新议决或被推翻,也代表一切将会按照之前的政策进行。
他指出,教总也多次和现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接洽,并讨论相关课题。然而这项政策必须交由内阁决定和检讨。以现今政府执政的情况来看,大概是难以改变的事情。
我们应该让非华裔亲身了解华教
对于董教总为华教的抗争努力却被标签为种族主义者的行为,王超群强调:“在宪法精神下,我们想要的是被公平对待。”
他指出,我国各源流学校的存在是备受肯定的,如果政府能够公平发展各民族母语教育,董教总在各政策上根本就没有必要争取或做这方面的工作。
他列举数个华教发展的情况,如非华裔学生报读华小日益增加,显示越来越多非华裔对华教的认同,也让非华裔亲身了解华教,这对华小整体发展是正面的现象。
他指出,近年来一些中庸的马来团体及学者也开始和华教团体进行交流,并合作展开活动,以促进彼此的了解。
他认为,主动和与更多非华裔团体及学者交流和进行更多的互动是好的开始,也是教总新领导层今后必须加强的工作。
他认为,只要大家坚持到底,绝不放弃,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华教前景依然乐观。
1995年11月19日,当时还是在职华小校长和公务员的王超群(左二),选择站在最前线反对政府通过《1995年教育法令草案》。 |
拥有多重身分,立场陷入两难
王超群于1994年从已故拿督沈慕羽(沈老)手中接过教总主席职时,他还在芙蓉中华小学担任校长。因此,拥有多重身分的他顿时陷入两难局面。
尽管身为公务员的他和政府立场相左,但他早已有心理准备面对一切,甚至做好被对付的打算,包括有可能步上沈老的后尘(被拘留)。
他说,政府对华教的诸多阻挠,在这数十年间始终未曾间断过。正如政府在提呈《1995年教育法令草案》时,持续贯彻单元教育的精神。
他指出,尽管教总坚决向政府表达反对立场,但该法令最终都在华社的一片反对声浪中在国会通过,并正式定名为《1996年教育法令》。
他表示,虽然该法令依然走向单元化教育政策,但同时也删除了部长有权力关闭华小的第21(2)条文,这其实无形中也是华团争取华教权益的努力成果。
1997年6月11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冯镇安(右)移交设立新纪元学院正式批准信予王超群(左)及时任董总主席郭全强。 |
王超群领导下的教总斗争方式
“先接受然后再争取更多”
王超群认为,在解决华教的课题上,不管是争取承认统考,或是增建独中乃至其他课题,可以采取“先适度接受,然后再慢慢争取更多权益”的“智取”方式。
他说,董教总成功争取到新纪元学院的成立,是采取上述方法的其中一个成果。
当时,他和时任董总主席郭全强一同极力推动华文高等教育发展的工作,并成功于1997年5月28日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办新纪元学院。
尽管当时董教总要求课程以全华文进行,但那个时候是双语并重的时代,董教总最终同意接受以双语为授课媒介语。王超群认为,“先适度接受,然后再慢慢争取更多权益”,这可说是教总为华教课题奋斗的一种方式。
2019年1月16日,王超群(中)率领教总代表与教育部承认统考特别委员会交流。左二起为教总政策与研究组执行主任余裕忠、执行长叶翰杰及全国校长职工会前总会长彭忠良;右二起为委员会成员莫哈末莱米、时任教总秘书长陈清顺及委员会主席邱武英。 |
互相让步,才能争取到更多
他指出,在争取华教权益当中,很多时候是需要有互相让步,才能争取到更多东西。
他以关丹中华中学为例,表示虽然当时关中在获得批准建立后引发华社内部不同的声音,但教总一如既往地给予关中支持,因为他们从各个角度全面考虑,懂得智取。既然已经得到这所独中,为何不要承认?
他说,如今关中和其他独中一样都是采用双轨制,这也意味东海岸地区多了一所华文高等学府,东海岸的学生也无需特地奔波到其他州属报读独中。
“实际上,很多独中并没有阐明是独中,但更重要的是该校的内涵,如今关中发展得很好。试想想,如果当时抱著坚持的心态而不愿做出改变,今天就不会有关中。”
认为对的,就应该果敢去做
王超群表示,作为一名领袖,只要认为是对的就应该果敢去做。对他而言,如果决定错误,大不了就引咎辞职。
他说,从担任教总主席直到卸任已超过20年,令他深感不忿的是,马来西亚是一个很好的国家,教总也没有试图做出任何破坏的行为,但却频频遭遇许多麻烦,使他感到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王超群感慨新一代对董教总陌生
已故沈慕羽曾有一句名言:“我们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傻瓜”。这句话让王超群很感慨,他说:“在这个时代,像我们这样的傻瓜已经不多”。
“新一代华教工作者和教师并没有深入认识华教斗争的历史,对董教总也感到陌生,而华小能够保存到今天实属不容易且并非理所当然的事,这一切都是华社做出很大的努力及坚持才能达到。”
所以王超群说,捍卫华教这条路越来越艰辛,越走越孤单。
“可能有人会想,教总是否还有需要存在的价值,这对教总或者是华教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隐忧。”
在他卸任之后,这些工作是需要新届理事去坚持和关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王超群一路走来所坚持的信念。在全心投入领导教总和投身华教运动中,他始终坚守岗位、鞠躬尽瘁。
他说,华文教育是民族的根,是文化传承的基础;若没有华文教育的存在,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延续。
他表示,作为知识分子,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必须执著,并加以弘扬与传承,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如果我们今天不坚持,董教总、老师、任何华社都觉得华教不重要的话,民族的根就会消失,我们也会被同化。”
"我最大心愿是建立华教历史馆"
王超群指出,他最大的心愿是要建立华教历史馆,记载华教斗争的大事记,让教师能够了解先辈在过去为维护华教所做出的抗争及努力。
他说,教总是属于一个团队精神,能上下一心、互助合作及团结一致。
2012年5月20日,王超群(左四)出席争取复办关丹独中和平集会。 |
2015年7月25日,教总召开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汇报会,列出教育部官员的问题,全力争取华教的权益。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