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网 2024-10-15 社论:
华文教育的无尽困扰
❝
长期以来,华文学校一直面对教育政策或法令的困扰与打圧,师资的不足与调配的偏差,又兼课程或教学措施等方面的不合理待遇,华文学校总是焦头烂额地在应付形形式式的指令。事情一旦发生,教育部高官就现身澄清或化解,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操作。
………………………………
政府经常宣称会与热爱华教人士全面配合,聆听意见作为决策时的重要指标。但政府的决策,是否真正纳入华教界的意见,大家心里有数!❞
本文是《南洋商报》/《南洋网》2024-10-15
社论,原标题:华文教育的无尽困扰。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这边廂拨款维修华校,那边廂却在政策方面诸多为难,马来西亚教育部葫芦到底里在卖什么膏药?
黄家和副教长 宣扬"昌明政府的仁政"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柔佛州华教董教联合会庆宴上说,昌明政府迄今的已拨出逾2200万令吉给柔佛州华小、独中及国民型中学。
柔佛州128所半津华小获得教育部拨出1460万令吉拨款,作为常年的维修用途。柔州99所全津华小则获得逾400万令吉拨款展开大小工程,今年通过企业家“公益金”为全柔有需要的全津华小带来85万令吉捐款。
“全柔10所独中也获得联邦政府拨出各30万令吉拨款,总额300万令吉,由于大家的支持,昌明政府才能为华教带来更多资源。”
黄家和说,其他解决的课题包括大马教育文凭(SPM)的1193名10A优秀生,不分种族全数被录取进大学预科班;2024年教师学士课程(PISMP)华小组784个名额100%填满;巴西古当教育局大规模调动124名华小老师的行政偏差也获协调展缓。
其实,政府学校获得款项修葺硬体建设,让学生有更理想的学习校园,这本就是政府应该负起的责任,无需大事宣传做文章。
教育部官员歌功颂德,宣扬昌明政府开明的仁政,似乎在暗示受惠的学校必须感恩戴德。
而令我国华教界心惊胆战事件不时发生
匪夷所思的是,政府拨款不足,华社自行筹措,与啤酒公司长期合作举办演唱会筹款的义举,突然间也会犯上大忌掀起轩然大波。在高官的斡旋之下,事情一轮鸡飞狗跳之后“获得解决”。
从过去到现在,这种原本不应该发生的事,却总是三不五时“离奇”发生,我国华教界心惊胆战,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长期以来,华文学校一直面对教育政策或法令的困扰与打圧,师资的不足与调配的偏差,又兼课程或教学措施等方面的不合理待遇,华文学校总是焦头烂额地在应付形形式式的指令。事情一旦发生,教育部高官就现身澄清或化解,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操作。
华社绝不会忘记族魂林连玉的悲壮事迹
教育是立国之本,语文是沟通的桥梁,像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的国家,掌握多一种语文就是多一点竞争的优势。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我国的多元文化和教育可以作为本区域的典范,培训出许许多多的多语人力资源,迎合职场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值得鼓舞的好事。然而,政府教育政策的摇摆与短视,却一直在打击这个经营不易的多元语境。
1960年代,印尼苏哈多当政时期实施全面封杀令,华文教育在印尼断根近40载。
瓦希德上台执政,采取开放政策,华文教育在印尼才得以浴火重生,但是,一场封禁,毁掉的不是一代人的华文教育,而是几乎摧毁印尼华教的根基,
重生是举步维艰的上坡路。
马来西亚华人维护华教的抗争,同样是血泪的故事,族魂林连玉“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的悲壮事迹,是渗入华社血脉的记忆,华社绝不敢也不会忘记。
政府经常宣称会与热爱华教人士全面配合,聆听意见作为决策时的重要指标。但政府的决策,是否真正纳入华教界的意见,大家心里有数!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