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大马国人个人资料已泄漏,
请快挂断"请君入瓮"来电
点击箭头聆听内容: |
❝人人心中都有这个角落,要避免被骗,不在于你多么聪明,而是要有自觉,不要给诈骗集团一丝机会。❞
本文是郑丁贤针对我国个人资料外泄与电话诈骗事件,在2022年5月19日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活在今日大马,请快挂断来电。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他们有你的电话号码,知道你的名字,你的身分证号码,甚至银行户头和信用卡号码,下一步,就是请君入瓮。
接到“请君入瓮”的来电
三天两头的,我都会接到这种电话:“请问是Mr
Xxx吗,我这里是XXX银行打来的,我想和你确认,你的信用卡最后4个号码是不是xxxx,刚才你是否有用卡支付465.40令吉,如果没有,请你……”
通常听到这里,我会直接挂断电话。
安全起见,我开始时会致电相关银行的信用卡部门,询问他们是否曾经拨电给我,或者有没有该笔交易纪录,这是提防信用卡真的被盗用。
银行都答复我,他们没有致电给我,也没有该项交易。
答案很明显,我的电话、名字和信用卡号码落入诈骗集团手中,他们放下鱼饵,等着水鱼上钩。
每一天,可能有几万个,或是几十万个类似的鱼饵,撒向人海,不怕没有收获。
或许,你以为只有教育水平不高,涉世未深的人们,才会上当。
不然也!
连银行经理、大亨也上当
两个月前,一名银行女经理被接获“保险公司”来电询问她是否正在申请车祸保险索赔。当她否认后,电话转到“警察局”
,一名“警官”告诉她,她涉及洗黑钱活动。
接下来的情节,已经是样板。对方要她把银行存款都转存到另一个指定的银行户头,以免被充公。女经理依照吩咐,双手奉上毕生储蓄60万令吉。
类似情节发生在一名本地身家过亿的大亨身上。他接获来电,指他的信用卡涉嫌被盗用,电话之后转到“国家银行”,官员指他涉及非法金钱交易,经过一番游花园过程,他给了对方银行的验证密码(TAC)。瞬间,银行户头内的2100万令吉,在电子转账系统之下消失无踪。
相信这是国内历来最大宗的澳门骗局。
我要说的是,被骗的并不是读书不多的三叔公,或是未曾踏入社会的六姨婆,而是熟悉银行转账和交易的银行经理,以及商场上长袖善舞的企业家。
骗子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
这两个个案告诉大家,即使是专业人士,商业精英,也会坠入骗局,更何况其他一般人。
原因有点复杂,主要是骗子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加上对“警察”、“国家银行官员”等权威角色下,不由自主的跟随依从,有如被下了咒一般,失去了警戒,也没有自觉,一步一步的走入陷阱。
多数人看了这些报道,在同情之余,也会讪笑这些被骗者太笨。其实,被骗者并不是大家想像中那么笨,而是人们内心中普遍存在的恐惧角落,正好被骗子敲开了。
人人心中都有这个角落,要避免被骗,不在于你多么聪明,而是要有自觉,不要给诈骗集团一丝机会。
譬如,接到来路不明的电话,不要给予对方铺陈故事的机会,必须当机立断的挂断。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促销优惠,也不要真的相信,为了贪图折扣或礼物,把个人的资料都送上。
个资怎么竟落入骗徒手中?
回到源头,国人的个人资料,从姓名、电话、户头和信用卡号码等等,为什么会落入诈骗集团手中?
相信很多个资是从银行系统中流出,也有许多是自己在网络世界中主动提供。
而政府是否也是其中最大的泄漏者?
这个不能排除。网上有卖家,宣称拥有国民登记局和选举委员会的国人的资料库,只要花1万美元,就可以得到2250万人的个资。
为了取信于人,卖家还展示了内政部长韩沙的个资。
韩沙否认资料外泄出自国民登记局,但他也表示,可能是登记局提供其它单位这些个资,之后才泄漏出去。
个资外泄事件待调查厘清
大家的疑问是,登记局为什么会提供这些个资给其它单位?这种做法是否违反了法令和规定?这些单位又何以把个资泄漏出去,是否涉及金钱交易?
这些都等待调查和厘清。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接到更多“请问是Mr Xxx吗……”
的来电。▉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