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发长文挺"科兴疫苗"
是批王乙康, 挺李显龙吗?
上图所示是一条广泛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流传和议论的新加坡总理夫人挺“科兴疫苗”的讯息。这条讯息的出现,或许是跟新加坡最近爆发的两个事件有关:
◆其一是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的宣布:因为他们没有所需的完整医学证明及数据来确定科兴疫苗在预防感染和重症方面的效果如何,科兴疫苗并未被纳入新加坡全国疫苗接种计划中;想要接种科兴疫苗的民众需要自费接种,新加坡政府不为这类疫苗的接种提供津贴。这就是说新加坡政府不承认中国科兴疫苗的有效性。
◆其二是中国媒体关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称在中美之间不站队的报道。有关报道指出,随着中美关系恶化,新加坡经济明显下滑之后以及在2020年发生的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形势下,李显龙有了对国际政治的新认知和对中美关系的新构想——从完全的亲美派转为不站队的“中立派”。报道还指出,李显龙的做法完全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不受侵害,其心虽没有和中国保持一致,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为新加坡政府投资机构淡马锡首席执行官和李显龙总理夫人的何晶,此时此刻发表“挺科兴疫苗”这样的贴文,自然是有其动机和用意的。这样的一件“大事”发生在新加坡,引起其国人和世人关注和揣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据我们所看到的讯息,新加坡政府和媒体迄今都还没有针对“新加坡政府排斥科兴疫苗”和“何晶发文挺科兴疫苗的报道”的怪现象做出任何反应——在新加坡,这是非常罕见的事!
我国民间有些人问,何晶是在批王乙康、挺李显龙吗?李显龙究竟会不会从一个完全的亲美派转变为在中美之间不站队的“中立派”,从而带领新加坡政府和人民摆脱备受美国支配和束缚的衰败窘境,走上独立自主谋取更美好生活的光辉大道?
以下是中国网易2021年7月1日发表在其“新加坡椰子”栏目下的一篇报道,原标题是《何晶转发文章挺科兴?最新:在新加坡接种辉瑞/莫德纳后,仍有重症!》
全文内容和原文插图如下——
最近科兴在新加坡可以说是处于风口浪尖。
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的facebook昨天转发了一篇关于科兴的文章。
新加坡总理夫人转发
科兴疫苗的正面新闻
《临床试验显示中国的科兴疫苗对儿童和青少年是安全的》
两剂疫苗是安全的,并产生强烈的抗体反应。
这次的研究共有552名3到17岁的健康儿童跟青少年。疫苗接种间隔为28天。
这对科兴来说是个好消息,进一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
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因为前段时间青少年接种mRNA疫苗可能产生心肌炎副作用的问题闹得沸沸扬扬。
只可惜,现在科兴疫苗在新加坡,并未纳入全民接种计划,而且还有个不好的消息。
新加坡重症患者中有接种过疫苗的
昨天卫生部透露,接种科兴等非“全民接种计划”下的疫苗,以后参加5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还要检测。
如果接种新加坡科学卫生局批准的辉瑞(复必康)/莫德纳就不用检测。
很多网友认为槽点在于,应该对疫苗一视同仁,接种了辉瑞(复必康)/莫德纳参加活动,未必不会感染。
昨晚6月30日新加坡卫生部公布了一组数据。
在全岛活跃病患中,目前有133个确诊病例还在住院治疗治疗。
但其中八人情况严重需要氧气供给,还有4人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
需要输氧病患(按年龄分)
- 60岁以上,4人
- 40-60岁,3人
- 19-39岁,1人
加护病房病患
- 60岁以上,4人
还有一组数据显示,接种疫苗有助于缓解感染新冠后的症状,但并非100%防止重症。
在这24人中,20个人没有接种疫苗,3人接种了1剂疫苗,1人完成了两剂接种,但是感染前已有慢性病。
按照时间推算,几个确诊的患者接种的应该是辉瑞/莫德纳疫苗。
没有完美的疫苗
德尔塔病毒让这些国家疫情反弹
事实上没有哪一种疫苗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防护力也不能达到100%。
尤其在面对变种病毒德尔塔的时候,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最近有一些国家,从4月起疫情反弹厉害。
这些国家都有一定程度上接种疫苗,而且使用的都是不同种类的疫苗,但他们依然疫情反弹了。
目前完全接种的为3270万人,已经占到了人口的一半,还有不少人已经接种第一剂,这个疫苗接种率算是不错。
目前英国全境内一共有超过11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德尔塔变种,其中1320人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患者中,902人年龄在50岁以下,而这些人当中33%是接种过新冠疫苗的。
在418位5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中,39%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但还是感染了德尔塔病毒。
和英国类似,以色列也是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速度较快的国家,但是依然逃不过疫情反弹。
不过俄罗斯人的疫苗接种计划不顺利,在将近六个月的时间里,只有1000万俄罗斯人接种了人造卫星五号的疫苗,接种率仅占总人口的12%左右。
新加坡目前正在加速接种,早前定下了“国庆节”目标:
8月9日之前为三分之二,即67%的人口全面接种疫苗。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新加坡将需要在之后的日子为大约170多万人进行第二次接种,或平均每天4万人。
你觉得这个速度如何?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