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松《东方网》专栏评论:
希盟上台能摆脱华教困境?
上图右所示是甫上任的教育部长法丽娜12月15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教育部将会继续推行现有的政策,同时改进实施过程以确保其效率和有效性。”坐在其旁为副教育部长林慧英(她就是仕途灿烂备受瞩目的行动党元老林吉祥的女儿)。国内各大媒体都有详尽报道。
本文是活跃于我国教育界(主要是高等教育)的文化人陈锦松(上图左)2022年12月20日发表于《东方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希盟上台能摆脱华教困境?针对教长法丽娜回答新政府会否承认统考问题的表态,作者这么感慨:“统考,一项考试,却涵盖政治、种族、文化对抗的因子,这正是国家之大不幸,不是么?”
作者陈锦松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
陈氏这篇评论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马来西亚政治走到今天,或许我们都要感到“欣慰”。巫统一党独大,贪腐文化横行无阻60馀年,终于有“落寞”的一天。不容否认,过去选举,巫统独领风骚,其麾下成员党只是它的附庸。
谁曾想过,曾经贵为我国首相的纳吉从不可一世到蹲进牢房,而曾经受尽折磨的囚犯安华也能反转而成为我国首相。巨大落差都发生在短短今年8月至11月的5个月内,这难道不是“石破天惊”么?
我国华裔不愿轻易放弃本身母语母文
华人生活在马来社会的“海洋里”,曾经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祖辈从中国南来到马来西亚,一代传一代落地生根,准备用自己青春奉献这块土地,不少华裔富商巨贾或凡夫俗子都曾流下汗水,艰苦打拼,每个人几乎都准备为这块土地付出毕生精力,打造美丽家园,这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土地。
如果先辈们只是要追求生活与温饱,随意而安,好好做一个“顺民”,就不至于会与马来政府产生激烈对立与冲突。但因为无法脱逃的民族纽带与情感,华裔自始至终都不愿意轻易放弃本身的母语母文,因此在争取民族教育与文化过程,与马来主导的政治产生激烈矛盾。
今天全世界除了中、港、台,华裔母语发展最好的地方就在马来西亚。在中国,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何以马来西亚华人华文底子相对深厚,以致于大量到中国的留学生中,马来西亚学生广受欢迎,他们也最能适应中国的教育体系。
1302所华文小学与60+2间华文独中的存在,不是政府宽宏大量,也非从天而降,它是历经华裔先辈们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奋战及华社大量捐助的成果。
“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博虎头”
华教斗士林连玉成为最具代表性人物,被称为族魂,其活生生故事就是华社对华教永不言弃的鲜明例子。林连玉祭辰被定为“华教节”,庄重公祭仪式1987年起都在吉隆坡福建义山林连玉墓园举行,华社缅怀林连玉正是其“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博虎头”敢于与政府高压下的反抗精神。
1961年政府褫夺林连玉公民权,华社多年奔走希望林连玉能有一天获得“平反”,恢复其公民权,但60年来却遥遥无期。
70年代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的出现,是政府不让不接受改制华文独中参加公共考试的“反制”,这是华社寻求的一个“解套”。
1973年底,《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的发表为华文独立中学确立了办学路线和方针,进而著手为华文独立中学毕业生办理一项统一考试。
追求承认统考目的‚不应该被"模糊"
走过40多年的一步一脚印,统考终于等到了“春天”。这个春天不是政府承认不承认,而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都接受统考文凭作为入学标准,使得华文独中生升学与出路不在成为“难题”。现在希盟政府执政中央,是否承认统考尽管没有那么迫切,但追求承认的目的却不应该被“模糊”。承认统考更大意义是要政府肯定华教价值,以及认同华教在这片土地的合法权益。
“团结政府”上台,统考再次被挑起,教育部长法丽娜表达这不是“优先”项目,副教育部长林慧英不置可否。为了寻求一个稳定的新政府能更投注心力于整体国家规划与经济战略,统考被暂且搁置变得理所当然,但此理据却不应该视为“永远”的搁置。
承认统考问题延续,是国家之大不幸
统考一开始就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现在从反对党变成执政党的希盟,难免会遭遇身处反对党国盟的挑衅,种族情绪在统考问题上游走,只会使得统考承认问题变得复杂。
统考,一项考试,却涵盖政治、种族、文化对抗的因子,这正是国家之大不幸,不是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