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星洲网》专栏评论:
终须一战,中国有
击败美国 的武器
❝
这场战役比拚的是韧性和耐力。如果美国落败,它将失去全球领导地位、走向没落,虽然中国无法取而代之,但得以瓦解被围堵的困局,超越美国也指日可待。❞
本文是林瑞源2025-04-11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终须一战,中国有击败美国的武器。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中国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采取反制措施,不是一时冲动。中国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反制终究会遭致特朗普加征关税,但中国的策略是“终须一战,不如选择最佳的时机”。
中国已经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很多年
原本特朗普宣布离谱的对等关税,和全世界对着干,是中国反击美国打压的最好机会,不过特朗普临阵退缩,暂停实施新关税90天,欧盟也缩了,这改变了局面,变成中国单独对抗美国。
中国的战略是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时期提出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以战谋和。如果中国一味让步,特朗普会得寸进尺,最终由美国主导游戏规则,加剧被围堵的困境。既然已经选择全面对抗,就不能先举白旗。在这场不见烟硝的战争中,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
中国已经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很多年,虽然有其优势,但也有劣势,毕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有多项“武器”可以抗衡美国
中国有多项“武器”可以抗衡美国。首先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年前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政策,如果“外循环”面对困难,还有“内循环”可以支撑。
中国拥有丰厚资源可以出台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补贴出口领域、刺激国内消费、发出援助金、出口转内销,以应对失掉美国市场的冲击。
其次是中国的制造业遥遥领先。中国制成品不只是价廉物美,还有非常精良的生产技术,而美国制造业普遍上已经落后,生产成本高昂、制造工艺跟不上。
中国是世界工厂,产品包罗万象。美国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很高,估计美国有约36%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无法寻找替代供应商,但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中,仅约10%对美依赖度超过70%。中美贸易脱钩,对美国打击更大,美国人将直接承受中国货从货架上消失、物价高涨的打击。
第三,制度的比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有更强的韧性,中国人可以在民族主义下忍受与敌人作战的痛苦,而美国讲求个人主义,很少人会为国家利益做出牺牲。
如果中美经济都衰退,预期美国的社会动荡会比中国的风险高。而且美国人的储蓄率低、贫富悬殊,若物价飙涨、生活费高涨,低收入群体无法温饱,在枪械泛滥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必须防止社会动乱。
第四,中国可以从美国服务贸易及美债下手。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为265.7亿美元,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4905.2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786.4亿美元的销售额。因此美国的服务业可以成为中国报复的目标;中国也能够减少引进美国电影。
此外,截至1月底,中国持有761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仅次于日本拥有1.08兆美元的第2大外国持有者。一旦中国抛售美债,将严重
冲击金融市场。特朗普就是因为害怕美债崩跌,贷款利率提高,才会急转弯。
第五,美国的衰退机率不会比中国低。摩根大通(小摩)认为即便特朗普暂缓加征关税90天,但美国经济衰退几率仍高达60%。美国前财政部长叶伦及萨默斯也警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已经上升,关税政策可能让美国普通家庭每年的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
如果美国经济衰退,特朗普就会撤销对等关税。
第六,美国已经丧失信誉。特朗普的态度反复,用强权霸凌各国,还维持10%“基准关税”,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如果美国在谈判中提出诸多条件,90天后将是美国被唾弃的日子。
美国如何在90天内,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致协议?谈判破局,对中国有利。
最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因此中国并不缺少朋友。
不过,中国在抗衡美国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包括近年来中国经济低迷、房地产市场面对危机。和美国贸易脱钩,更多公司将会倒闭,失业率也会上升。
美国也会利用强大消费市场绑架更多国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文化和体制的差异也阻碍中国推展合纵连横的策略。
中国得以突围超越美国,指日可待
现在中美领导人都无法放下面子,主动先打电话,这场战役比拚的是韧性和耐力。如果美国落败,它将失去全球领导地位、走向没落,虽然中国无法取而代之,但得以瓦解被围堵的困局,超越美国也指日可待。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