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颖慧《星洲网》专栏评论:
习近平东盟行: 中国能否
习近平东盟行: 中国能否
在动荡时期赢得人心?
❝
习近平今年4月对东南亚的访问不仅仅是外交形式。它代表一场更宏大的经济和战略博弈中精心策划的反击。对北京来说,此行提供了一个深化与东南亚关系的机会,而东南亚关系对于其全球野心至关重要。对东南亚来说,这标志着一个决战时刻——在大国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个维护区域优先事项的机会。❞
作者把习近平这次的东南亚之行喻为“东南亚未来的关键一周”,其言自有其道理。
本文是学者邱颖慧(马来亚大学国际关系与人权副教授)2025-04-13
08: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习近平东盟行:中国能否在动荡时期赢得人心?全文如下: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进入一个新动荡阶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对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的国事访问显得格外紧迫。在全球经济艰难应对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之际,习近平访问东南亚的意义远不止是正式的外交和合照留念。此次访问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面加征全球关税之后,这一举措在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甚至可以说是全面冲击。此次访问的背景不仅仅是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争端,更是一场迅速蔓延的全球对抗,有可能将东南亚卷入更深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漩涡。
越南和柬埔寨均受到美国最高关税的冲击——分别为46%和49%。这两个国家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重新评估其经济依赖和外交关系。马来西亚也面临棕油和电子产品等主要出口产品被征收24%的关税,这促使其对贸易政策进行紧急内部审视。习近平此次出访被广泛视为对美国经济侵略的反击,在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将中国定位为一个更稳定、更愿意合作的经济伙伴。尽管美国随后宣布暂停执行对等关税90天,惟在区域认知方面已经造成了损害。暂停执行或许能带来暂时的缓解,但同时也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华盛顿正在将关税作为一种强制外交手段,旨在迫使各国脱离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习近平此行预计将充满象征意义和战略对话。在首相的领导下,马来西亚一直保持外交政策的平衡-——身为夹在两个相互竞争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区域国家,这种做法正变得越来越微妙。另一方面,柬埔寨已成为北京在本区域最亲密的盟友之一,这为强化中国南南团结和经济伙伴关系的论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访问。从本质上讲,此举是习近平对华盛顿挑衅的回应。在特朗普加强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美国产业之际,习近平正转向东南亚,以安抚盟友并积极塑造下一阶段的亚洲经济架构。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很明确:中国仍然对商业持开放态度,中国对东南亚的拥抱是坚定而具有战略意义的。
关税与震荡:特朗普的经济冲击席卷全球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了一项全面的新关税政策,对一系列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针对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大幅提高了税率。中国毫无悬念地成为最严厉的打击对象,累计关税高达惊人的104%。作为反击,北京从4月10日起将美国商品的关税从34%提高至84%,引发了近代史上最激烈的经济冲突之一。
其影响立即波及全球。整个亚洲股市暴跌,日经指数和恒生指数单日跌幅超过4%。全球供应链仍在从大流行的中断中恢复,面临再次断裂的风险。对于严重依赖中国投资和美国贸易的东南亚来说,这种波动尤其具有破坏性。
马来西亚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政府计划修改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并宣布将派遣代表团前往华盛顿试图控制损失。国家银行承认了这一影响,但强调我国的多元化经济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尽管如此,投资者仍感到不安,本地企业担心,如果马来西亚被认为过于偏向任何一方,可能会遭遇进一步的报复措施。
与此同时,柬埔寨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纠葛——尤其是军事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在未来引起关注。由中国出资扩建的云壤海军基地现已完工,而该项目是美国长期以来的痛处。鉴于这一进展,此项目可能成为习近平访柬期间的焦点,这显然是柬埔寨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一个赌注。
即使美国财政部宣布暂停执行关税90天,作为重新评估和协商的时间,这似乎也更像是一种战术性的延迟,而非实质性的政策转变。特朗普的策略反映了国际关系学者所描述的“经济国策”甚至“强制外交”的模式——不仅将贸易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而且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工具。这种类型的战略脱钩计划旨在通过鼓励第三方国家对其隶属关系做出二元选择来降低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
习近平的大战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影响力
习近平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不只是为了基础设施项目和贸易规模,其核心是一个多极世界的愿景,即区域伙伴关系是抵御西方经济胁迫的堡垒。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战略水道以及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经济体是这一愿景的核心。习近平的2025年之行是追求这一地缘政治的延续,但其背景更为紧迫和坚定。
在马来西亚,我们可以期待习近平重新视察“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其中许多项目在前几届政府执政期间被修改或推迟。以务实著称的安华很可能会谨慎地寻求平衡——在寻求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保留与西方的合作选项。习近平可能会在马来西亚寻求国际合作的领域加大中国投资,如绿色科技、数字基础设施,甚至是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猜测指出,双方将在金融科技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达成新的协议,作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
但在经济姿态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动机。习近平在吉隆坡的活动将受到密切关注,因为这将表明马来西亚在2025年担任东盟主席国时如何定位自己。在中国政府就其在南海的行为和更广泛的战略意图接受越来越多的国际监督之际,北京最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合作的东盟,或者至少是一个中立的东盟。
柬埔寨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中国的影响已根深蒂固。鉴于云壤海军基地目前实际上已具备军民两用功能,习近平此次访问预计将正式签署新的国防和经济协议,进一步巩固柬埔寨作为中国最忠实区域合作伙伴的地位。西方观察员无疑会对此发出警告,但金边已经明确了其战略方针。
在巨石和巨龙之间
东南亚国家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选边站,而是要在动荡且经常矛盾重重的国际格局中前行。特朗普时代关税的回归预示着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交易性的、内向型的,而且日益与多边主义对立。与此相反,中国承诺提供经济稳定和基础设施资金,但附带条件——主要是政治上的合作和战略上的默许。
许多东南亚国家都在寻求分析员们所说的“对冲战略”——加强与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联系,同时避免深陷其中。但这种对冲的空间正在缩小。美国的惩罚性贸易措施越激进,中国的经济援助就越有吸引力。相反,中国在本区域的军事化程度越高,小国就越紧张,从而促使一些国家重新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
对马来西亚来说,挑战是严峻的。作为一个对全球市场有重大影响的中等经济体,它承受不起疏远任何一方的后果。但是,它也不能简单地保持中立。首相安华因其改革派的资历和全球主义的言论而广受认可,但他迄今为止一直避免华盛顿和北京可能喜欢的二元对立框架。安华会晤习近平将受到密切关注,不仅是贸易协议,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合作迹象。
东南亚未来的关键一周
习近平今年4月对东南亚的访问不仅仅是外交形式。它代表一场更宏大的经济和战略博弈中精心策划的反击。对北京来说,此行提供了一个深化与东南亚关系的机会,而东南亚关系对于其全球野心至关重要。对东南亚来说,这标志着一个决战时刻——在大国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个维护区域优先事项的机会。
美国奉行的保护主义政策在全球引起反响,而中国则介入提出合作——尽管是按照自己的条件——本区域被迫重新规划前进的道路。下周将在吉隆坡、金边和河内进行的讨论和做出的选择可能不会完全决定东南亚的未来,但无疑将塑造其发展方向。
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可能不仅因为一次握手和发表声明而被铭记,而是东南亚的平衡之举经不经得起考验的一周——在压力、监督和历史的紧盯下。■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