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由撰稿人雁默评论:
台湾《苹果日报》停刊,
哭墓都凑不齐五子
黎智英创办的《苹果日报》于1995年6月20日创刊于香港。2003年创刊的《台湾苹果日报》于今年5月18日停刊(“悲壮”遁入网路)。香港《苹果日报》在本周四(6月24日)出版最后一份报纸,电子版于同日凌晨起暂停更新。黎智英创办并掌控的《苹果日报》算是“寿终正寝”了吗?
《台湾苹果日报》隶属于黎智英(见上图)创办的“壹传媒”。多年来,黎智英一直通过多途径向“壹传媒”注资,总额超过20亿港元,目的就是为维持公司的运作,同时他也是香港反对派的最大金主。其助手Mark Simon则曾是美国共和党的香港支部主席,所以,“壹传媒”的营运基金很可能是得到美国方面的捐助。而今黎智英在香港身系9案11罪(其中两案已被判监禁12个月及8个月而目前身陷囹圄)以及香港保安局冻结了“壹传媒”的资金,美国或许要“望洋兴叹”了。
以上两张插图和说明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以下是台湾自由撰稿人雁默,针对《台湾苹果日报》的创刊和发展直到最后“送终”的全过程,发表在中国《观察者网》的专栏评论,全文内容和原文插图如下——
发表于2021-06-24 08:16:06
更新于2021-06-24 09:37:54
香港《苹果日报》即将“入土”,送终的时候到了。
无论如何,《苹果日报》是横跨港台的知名媒体,总该有些哭腔送行,但江湖上,哀悼致意的多吗?这一点可参考台湾。目前,台湾苹果声明子公司财务独立,运营不受香港状况影响,但在5月18日就已停刊的台苹,已“悲壮”遁入网路,悲鸣者寡。相对于“反送中”那一年的热度,台苹的后事,现在已是热炒不起来的冷灶。
香港苹果高层被捕的新闻,在台湾毫无政治效应,蔡英文一个字不提,倒是国民党妄想讨好年轻人念了几句,批评港府限缩言论自由,但一如既往,基本没人理。至于当初热血撑港的那些所谓“社会精英”,现在或许缺乏当道的撰稿补贴,一片死寂。
毕竟,香港已无利用价值。台苹的“侧翼总值”,估计还不如几个低俗网红。
香港苹果我不熟,在送终行列里,倒可谈谈台湾苹果为何愈来愈毒,一路毒到入土为安,还送行者寡。值得一谈,是因为《苹果日报》在台湾有其历史价值,就像夏娃当初咬下去那一颗。对大陆而言,也有“禁果”的警示作用。
香港市民曾到黎智英大宅外抗议《苹果日报》颠倒黑白。(图片来源:大公报)
“毒苹”的起源与社会条件
2003年,台湾苹果创刊,首创全彩印刷配合低价抢市,首日零售量便超越台湾所有报纸总和。当时引起台湾社会极大震撼,乃因台苹以“小报”风格碾压所有大报,其所讲究的“全商业模式”,与传统大报在报导尺度上的保守矜持,形成强烈对比。
小报风格,指得是源自西方的“狗仔文化”,专事挖掘名流隐私作为盈利手段。在高度商业化与西方做派的香港,狗仔横行是环境使然,但在当时相对保守的台湾,台苹进驻一度引起不适。
不过,由于彼时台湾社会正进行所谓“民主化”运动,崇洋精英集体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新闻自由、阶级重整为由护航狗仔文化,为台苹果开发出一片市场蓝海。很快地,情势逆转,大报反过来适应小报,有样学样,潘多拉的盒子一开,还变本加厉。
狼师、嫩模、浪妻、人魔等等港式咸湿字眼火速占据人们视野,台媒群起仿效,又发明了许多台式咸湿。加上新闻照片的选择,内容的浮夸与精简,一切都经过精密的市场计算。狗仔文化的特征,就是挑战道德尺度,拿社会禁忌当提款机,以满足读者偷窥心理,唯利是图。
狗仔文化起家的壹传媒,封面一片香艳(资料图)
美其名曰“自由多元”,长远影响就是道德红线的不断后退,直到社会失去是非价值,人间只剩立场,再无公道。这样的媒体,若没有自由主义遮羞布,在儒家社会里是没活路的,商业模式既以无良套利,就必须“拜自由”。
但不能不提,台苹也曾经建立了正面口碑,就是帮爆料小民揭发各种社会弊病,也勇于超越蓝绿打权贵。
台苹商业模式的特别之处是,在它创刊后约10年内,相对政治不沾锅,政治版面占比并不高,在当时狂飙的政治浪潮里,反而给了厌恶政治的读者一扇逃生门,尤其是“娱乐至死”的年轻读者。低俗归低俗,但对于喜欢反主流的年轻世代而言,台苹是别开生面的风景线。
想看政治新闻的读者,不会选择台苹,想获得知识的读者,也不会选台苹。由此,早期台苹奠定了“媒体速食”第一品牌的地位。
政治版面虽少,还是得报导政治,因此不可能完全没政治立场,而台苹至少在2013年以前,还是泛蓝色彩稍浓的媒体,主要被台苹瓜分读者的大报是传统被称为“风派”的中国时报。
在政治版面,台苹挑选了一些自由派的政媒名流为其撑场面,蓝绿皆有之,以维持其中间风派的政治路线。大陆读者喜称“黎少康”,台苹专栏作者赵少康就是个风派,也与黎智英一样是个媒体老板,因此以“嘴上满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来形容他们最贴切。当然不能说这种人都没理念,但从利益角度解释他们的言行,出错几率较低。
直到2012年,还不算太政治的台苹开始质变,该年,网路广告量在台湾正式超越报纸,趋势飞快不回头。当然不是只有台湾,全球报业赖以维生的广告量与读者群,都受到跨国网路平台的致命瓜分。
跨国网路平台主要抢走的,就是台苹的生命线,年轻读者。
"太阳花"+"雨伞", 造反也是生意
经过“壹电视”投资失利与整体环境的不利,大失血的黎智英于2012年在台湾求售“壹传媒”,但交易案并不成功,黎智英只好咬牙苦撑。不得不追随的数位转型也未成功,壹传媒持续亏损。2017年,求售台港“壹周刊”,又是弄得一身腥,也没卖出,隔年停刊。
广告量与读者的破碎化,逼着还有媒体影响力的台苹急寻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或生意接手对象。毫无意外,政治方为媒体归处,经营失利的商业媒体最终要向当道腼颜求助。因此善观风向的台苹,开始与亲绿的网路媒体合作布局。
2014年,台港接连上演大规模抗议运动,春季“太阳花学运”,秋冬“雨伞占中”,港台苹果在其中扮演添柴火的角色,美其名曰“公民抗命”,实则是发“造反财”,至此,台苹正式成为以政治新闻为主的媒体。
在许多时候,“新闻自由”大旗所掩护的,是媒体靠社会冲突大发利市的嗜血习性,在市场利益的引诱下,无良媒体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盈利手段不外乎“在抗议人群里造神”,“妖魔化维持秩序的警方”,将“造反”形塑成“圣战”,合理化所有非法行动。
该年台港社会运动的共同点就是以年轻世代为主力,“民主运动”为表,“反中运动”为里,而这族群正是苹果的主力读者。
长期作为煽情媒体,苹果自然娴熟各种煽动年轻人的手法,诸如激情的语汇,正义的叙事,暴力血腥的照片,当然,绝少不了擦脂涂粉与阴间滤镜精美包装下的“受害者”虚假叙事。
新闻即故事,真相不见得好卖钱,但好故事绝对卖座,而好故事必须内含虚构成分,务必将冲突的戏剧化张力撑到极限,这便是西方媒体长期信守的商界逻辑,再以新闻自由,多元视角等概念,掩护造假套利的本质,游走法律边缘。
台湾漫画家老培讽刺台媒不实报道
历史虚无主义与新闻虚构主义,是同一件事,因为今日的虚构新闻,就是明日虚无历史的编篡材料。
重点是,随着时间流逝,真相浮现的时候,彼时发造反财的共犯结构,早已赚得满盆满钵,现在他们正在编新故事,不会留多少版面给老黄历,而历史,是胜者的叙事。
这一年,国民党地方选举惨败,年轻的自主选民抬头,不同程度的“反中”成了台港年轻世代的显著特征,并互相分享造反经验与崇洋情怀,直到2016年蔡英文胜选,与2019年的“反送中”。
由商业利益驱动,台苹扩大政治版面并彻底绿化的走向就回不了头,而如果不做个造反参与者,将本求利地创造最大利润,苹果没有生路。只有沿着这样的媒体“心路历程”检查,才能较好地解释苹果的自我毒化。
至此,原本站在小民立场爆料,对抗名流权贵的机制瓦解,来自民众的爆料若是得站在当道的对立面,台苹开始自我节制,民进党的重大政策失误,台苹也轻描淡写,甚至反向监督在野党,因而快速流失累积10年的公信力,不堪地侧翼化。
台苹自我毒化的过程,其背景也是台湾政党竞争模式固化的过程,政党侧翼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形成固定模式与有形无形的“价码”,以供各方打手换取各种实质利益。
美国全面抗中,黎智英奋力一搏
然而,社会事件与选举总会落幕,营商大环境仍对传统媒体不利,这时候,意外的商机来了——美国全面抗中。
在美国举起反华大旗后,外在政治大环境不但使得台苹更极端,还使得黎智英企图从“反中”操作里救自己的屁股。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即便黎智英在这场运动里置身事外,他的事业一样岌岌可危,逃不过被跨国网路平台踩死的命运。
换言之,“反中”或有商机,不反死路一条,恐怕才是黎智英咬下致命毒苹果的主因,虽然他一向崇洋“反中”,但若生意还好,红光满面,尚不至于如此挺而走险,毕竟他也挺过马英九的中间路线。因此说他为“港独”理想不惜散尽其财,鬼信。
2019年,苹果与西方反华势力联手在香港煽动反送中,并以此事件为杠杆,与蔡英文联手在台湾剿灭韩国瑜。直到蔡英文胜选,新冠病毒来了,这场台港“政治疫情”才消退。
现在回头看,黎智英的奋力一搏,不但错估了华盛顿和“台独”,还错估了北京与港府,这几年从商业到政治,黎智英是一步错,步步错,直到一生努力最后“全送终”。
香港“修例风波”期间,黎智英参加非法集会
告 别 式
江湖盛传,民进党高层要求若干绿媒“接手”台苹,但从停刊纸媒并大裁员后,有人粗估台苹价值不到3亿台币,老板们兴致不高。若我是媒体老板也不敢接,因为台湾的网路媒体已趋饱和,能损益两平的也是少之又少。由于跨国网路平台的新闻总汇机制,加上台苹近几年的自我毒化与窄化,已拿不出什么特别的商业价值与盈利手段。
就是过气了,台苹现在连五子哭墓,恐怕都找不齐五子。
也算一个历史时刻,因为今天的台媒或多或少都已“苹果化”,而始祖台湾苹果日报,于2021年5月18日,18岁,卒。
香港苹果日报,2021年6月24日,26岁,卒。▉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