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评”:
马中两国除了合作, 应不会有第二选择;
中止合作项目善后, 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环球网>(huanqiu.com)
[<人民之友>编者按语] 马哈迪在访华结束之日(21日)回国之前在北京宣布,取消中国资助的东海岸铁路及沙巴和马六甲天然气管道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迅速在2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这样表示“对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两国友好和双边关系长远发展出发,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环球网>也在当天不同时间(即2018-08-21 00:20 与23:39)对此连续发表以下两篇“社评”,实属罕见。
<环球网>是中国领先的国际资讯门户,是中国政府的重点新闻网站。用我国(马来西亚)国内常用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外(即在国际上)的“喉舌报”。因此,<环球网>的这两篇社评,比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发言,有更多的具体内容,更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马中两国因马国变换新政府而中止中资项目事件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总之,中马两国合作出现一些问题或意见分歧,可以理解;只要抱着诚心诚意和协商处理的态度,双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分歧。
这两篇社评特别指出:
- 1、“马来西亚是施行政党轮替的政体,如何保障中国的投资安全,是中国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我们相信,马方也会高度重视中国人的这一关心。”
- 2、“相关项目虽由两国政府支持,但具体合作是企业之间进行的,我们愿意相信,双方会根据合同精神,为中马今后处理相关问题形成一个范例。”
我们认为,<环球网>社评提出的以上两点愿望,是有其道理的,也是促进马中两国经济正常发展、符合马中两国人民长远利益的美事。
下面转贴<环球网>两篇有关社评的全文,供国人细读思考,以免受到某些蓄意扭曲的政治宣传的误导。
马哈蒂尔访华,中国外交的一次打分
2018-08-21 00:20环球时报[社评]
从两国领导人的会谈要点,到联合声明的内容,再到记者会上的阐述,还有马哈蒂尔总理访问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乘坐高铁时一路上的表达,无不展示了中马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的厚实,尤其表现出马新政府继续欢迎中国企业赴马投资的热情。中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扩大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这次访问再次证明,中马友好合作的基础已经非常牢固,马国政党轮替和双方合作中具体问题都不会对这一基础构成冲击。马哈蒂尔本人就是中马关系的推动者,预言他这次重任总理将对中马合作构成挑战的那些人暴露出了自己的幼稚。
这次中马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双方围绕棕榈油、橡胶、榴莲的合作都有很大经济意义,继续坚持本币互换是金融领域的成果。两国还在联合声明中表达了对南海问题的共同立场。这些都是亮点。
马哈蒂尔明确表示欢迎、支持并将继续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欢迎中国企业赴马投资,对于围绕具体基建项目出现的分歧,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双方愿意通过沟通协商加以解决。
马来西亚是东盟中相对较大的经济体,是南海国家,华人多,它同新中国的关系史在东盟里也比较典型。中国已经连续9年是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马又刚刚经历了政党轮替。中马合作在各种议论中又一次清晰地稳定下来,展现出良好势头,这对人们理解中国与东盟及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原则正,互利共赢的脉络也很清晰。这样的原则和脉络经得起各种变化的考验,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形成共同的耐心。
中国发展起来了,它带给周边共同发展的机会十分真实,很便于其他国家与自己的发展规划对接。与“中国威胁论”制造的那些担心比起来,那些机会的吸引力越来越成为整个地区从中国感受到的主旋律。
马来西亚新政府与前政府在同中国合作的一些具体项目上有不同看法,外界一些舆论很想从地缘政治角度对这一分歧进行定义,引申它的性质。但是马哈蒂尔政府没有接这个茬,吉隆坡坚持就事论事、协商解决的务实态度。
马哈蒂尔总理此次访华期间赞扬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表达了从中国引进技术的愿望。鉴于中国的工业及科技能力更适合发展中国家采用,中马合作的领域有很大拓宽空间。而马方又施行政党轮替的政体,如何保障中国的投资安全,是中国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我们相信,马方也会高度重视中国人的这一关心。
中马只要诚心诚意地开展平等互利合作,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双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双方都获益,这是国际合作的第一定律,也是中马合作需要认真把握的方向。中马除了努力对准那个方向往前走,应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个别项目停,中马合作在总结中前行
2018-08-21 23:39环球时报[社评]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星期二结束访华前在记者会上表示,马来西亚决定暂时取消中国贷款支持的东海岸铁路项目和油气管道项目,并称已得到中方的理解。马哈蒂尔说,马已有高达2500亿美元的国债,无力偿还,而且马目前也不需要那些项目。
据报道,东海岸铁路项目和油气管道项目加起来价值约200亿美元。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估,迄今这些项目的先期投入可能超过了千万美元,“美国之音”报道说,马政府已按进度支付了部分款项。
已经确定的项目被取消,带来经济损失,这令人遗憾,也值得总结。但是需要指出,中马合作经受得起这一次的曲折,两国的战略互信和合作愿望都没有受到动摇,马来西亚支持“一带一路”的基本态度没有变。马哈蒂尔此次访华期间,双方合作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摊开了,两国今后继续加强合作的路径得到认真商讨。
尤其需要指出,有中马合作的具体项目搁置了,这是具体项目的挫折,而非“一带一路”倡议的挫折。“一带一路”作为开放性的倡议,其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符合各国利益,经过处理各种问题的洗礼,这一倡议必将得到更多的信任,相关经验也将更多,今后的推动也会受到更多欢迎,执行得更准确、到位。
做好马来西亚取消双方合作合同的善后工作,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相关项目虽由两国政府支持,但具体合作是企业之间进行的,马方违约有赔偿义务。马哈蒂尔星期二表示,具体赔偿金额将由双方官员进行谈判。我们愿意相信,双方会根据合同精神,为中马今后处理相关问题形成一个范例。
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是长期的任务,马来西亚项目的曲折应当作为推进这一事业的沙盘。中国的很多国际合作项目都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事实证明,那里的不确定性比我们了解得更多,今后的可行性评估还需进一步加强,各种风险都要充分考虑到。
有风险,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不应出去闯了。发展就是与风险共舞。中国人需要很理性地聚焦于应对风险本身,通过克服它们赢得机会,而要避免将这样的问题政治化。将事情政治化的结果或是对风险不管不顾,或是为了不承担责任而惧怕任何风险,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中国企业开创国际合作的应有态度。
西方舆论大多希望中国企业老老实实在国内待着,将国际上绝大部分的商业机会都留给发达国家的公司,它们一时顾不上的地方,宁肯作为处女地闲置着。所以西方舆论对放大中国公司对外合作挫折的意义有着天然兴趣,它们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一些人对相关事情的看法。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方向肯定没有错,对已经形成的决心无须犹豫。我们需要总结的是,如何缩小对外合作的风险成本,做到把决心、热情和实事求是、冷静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增加对各种问题的预见性,不断提高对外合作的成功率,加快自己的成熟、老练。
回头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但总的看,由于我们积极进取,客观求实,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大经济体,也是弯路走得最少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稳妥的国家路线也应是我们处理具体方向上问题的基本态度,这应是我们认识各种重大新问题的起点。#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