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新闻>8月20日评论:
回国前一天才会晤中国国家领袖,
马哈迪访华之行如意算盘打错了
作者 / 来源:路禾 / <多维新闻>
[<人民之友>编者按语] 93岁的马哈迪在他再次掌握政权之后,为了实现他的更大的政治野心,他就像他在上世纪当权年代里一样,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设想,利用他自持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事先做好各种部署和宣传,期待通过这次中国之行再展威风,然后回国接受万民欢呼。
但事与愿违,马哈迪到了北京,再也听不到“马哈迪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这类亲切话语。马哈迪到了北京之后,应该醒悟:他单方面中止马中两国双方协议落实的项目,不仅没有表达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歉意,尚且振振有词盛气凌人,这种作风是不受欢迎的。
我们看来,本文内容和观点未必是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见解,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大部分中国人对马哈迪中止在马中资项目的意志和态度。转贴此文,希望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这次马哈迪中止中资项目事件的影响和后果,以防止这个事件演变到马中两国的关系与合作遭受破坏。
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以下两张图片与说明为载于<多维新闻>原文所有。
访华结束前一天见习李 马哈蒂尔遭北京冷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0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会谈中,习近平提出,双方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推进新时期中马务实合作。马哈蒂尔则强调,马来西亚支持并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相信这有利于地区发展繁荣。
中国总理李克强8月20日为马哈蒂尔(Mahathir bin Mohamad)举行欢迎仪式。李克强表示,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长期奉行对马友好政策不会改变。马哈蒂尔则强调,新政府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他此次访华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与合作。
马哈迪的行程安排就显示了不同的意味
中国接待外国领导人的惯例一般是第一天或者第二天举行会晤。比如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抵达北京后,就与习近平共游故宫。再比如,马哈蒂尔的前任纳吉布(Najib Razak)2009年6月2日至5日访华,访华第二天就与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会面。2014年5月27日至6月1日纳吉布再次访华,当时,李克强同样是在他到访后第二天与之会晤。而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纳吉布第三次访华,李克强则在11月1日与之会晤。
而马哈蒂尔此次访华为期5天(从17日至21日),在访华结束前一天才见到中国领导人就显示出了不同的意味。
北京的“冷淡”意在敲打。马哈蒂尔多次强调自己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但他的做法是:取消纳吉布时期的中资项目,重新签署与中国的合作协议,他在访问前就明确提出了“将争取取消前任签署的由中国支持实施的数十亿美元的基建项目”。中马如何消化撕毁的协议后续就是关键。如果两国重新签署新协议,旧协议的贷款又该如何偿还?正在清算纳吉布的马哈蒂尔政府能否愿意为之买单?
马哈迪待价而沽,中国避免再被敲竹杠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上重要的一个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马哈蒂尔也是摸准了这一点,认为自己有了可以和北京要价的资本。同样,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重要性也很突出,中国多年来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马来西亚经济面临着高质量地转型升级,马哈蒂尔再次当选总理后,新政府提出了“新马来西亚”计划,而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值得马来西亚借鉴,马哈蒂尔专门到访阿里巴巴、临时改变行程体验中国高铁等都是要学习中国的经验。
中马合作是各取所需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两国免不了讨价还价,马来西亚是在待价而沽。多维新闻在《马哈蒂尔讨价还价 中国如何避免再被敲竹杠》一文中提及马来西亚不是第一个这样和中国要价的国家,中国如何刹住被他国敲竹杠的风气非常有必要。中国领导人赶在马哈蒂尔访问快要结束之际才与之会晤,这样的外事安排是让马来西亚看到,中国不会当冤大头。
再者,马哈蒂尔很精明。8月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到访马来西亚,当时王毅在与马哈蒂尔的会面中称“你把中国作为东盟之外的首个正式出访国家,再次显示了你本人对中国的高度重视和友好情谊”。结果,8月6日,马哈蒂尔对日本的福冈进行了三天的访问。在王毅8月1日到访马来西亚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对马来西亚进行了访问。到访活动是双边安排的结果,马来西亚先后邀请中美两国外交官员的到访恐怕就不是机缘巧合。
马哈蒂尔在中美日之间走平衡路线,这样的外交策略屡见不鲜。中国知晓这些国家在大国之间渔利,但该有的脾气还是要有的,一味地讨好并不现实。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