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雪梅《星洲网》专栏评论:
我国因有华文招牌变成
中国的一部份?
❝
吉隆坡居然有如此特别,让人有“瞬时空转移”错觉的购物中心,当然必须冲着敦马去打卡,去感受他老人家的感受,体验他老人家的体验。❞
作者最后向高龄99岁准人瑞马哈迪怒吼:“(你这人)吃饱撑着扯(人)后腿干嘛呢!”,替百姓出了一口气,真是大快人心!
本文是时评人詹雪梅2024-11-20
07:5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我国因招牌变成中国的一部份?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敦马所谓 招牌“清一色”是中文字,让他感觉置身在中国的购物中心在哪儿?
准人瑞怎会说出让世人笑话的傻话
首先,吉隆坡居然有如此特别,让人有“瞬时空转移”错觉的购物中心,当然必须冲着敦马去打卡,去感受他老人家的感受,体验他老人家的体验。
若能理解他,同理他,或许就不会觉得他的话荒谬可笑。毕竟他曾是倍受敬重且操控了马来西亚22年,在位最久的最高国家领导人。
他一定不是个说话不经大脑的人,而且他在7月份刚过99岁生日,再往前跨一步就是珍贵的人瑞了,活了这么长久,见了那么多世面,怎会说出让世人笑话的傻话。
但刚愎自负,则另当别论。
他为啥要对挂中文招牌的商家发难?
再则,当然是得推荐中国旅客朋友去逛逛这敦马钦点的购物中心。
中国旅客购买力强,文字通、语言通,买卖自然比较通畅,成交额也高。说大话,这叫促进国家经济;说人话,这叫赚钱求生。
如果多挂一个中文招牌,能方便中国客辨识,也有助于商家招客,即有利于自己的荷包,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开门做生意的商家,有必要和“大大”且“突出”的中文字过意不去吗?有头有脸,打个呵欠都掷地有声的人,有必要和挂中文招牌的商家过意不去吗?
许多西马朋友来到砂拉越的第一个反应是:“哇!你们的路牌居然有中文字!”、“哇!你们商店的招牌中文字好大!”。虽然如此,这些西马朋友并没有感觉置身在中国,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下,他们依然明确知道置身在砂拉越。从来没听说哪位西马朋友问:“这里是马来西亚,还是中国的一部份?”如此低级愚蠢的问题。
诗巫的"小福州"名堂没让诗巫吃亏!
国情不同、民风不同,即使有多多的中文字,有大大的中文字,砂拉越还是砂拉越,终究不像中国也不是中国。
尽管诗巫有“小福州”之称,福州话处处可闻、福州菜处处可见,与中国福建省的福州有着乡情和乡音的纽带,但这“福州俩”却有着天壤之别。尤其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进步后,“小福州”和福州差了一大截,更不像了。
除了相似的乡音,以及变了味也变了样,但还保有一些相似度的福州菜和福州传统文化,仍以“小福州”自居的诗巫,是一点儿福州的影子都没有。然而“小福州”却依然是个对诗巫有利的“名堂”。
缺乏景区和旅游条件欠佳的诗巫,一直以来靠着“小福州”迎来了不少中国乡亲。因为共同点和相似点而保有的一条特殊情感纽带,让诗巫有了点小优势。对祖乡亲和友好,没让诗巫吃亏。
老马式的"仇华", 对大马有啥好处?
敦马式的仇华,对马来西亚有什么好处?马中建交以来,马来西亚是获益还是吃亏了?
光是今年首7个月,马中双边贸易额已高达约5056亿2060万令吉,同比增长10.8%;中国对马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则达约55亿688万令吉,同比增长28.8%。难道这会让马来西亚变成中国的一部份?
在迎接建交50周年,国与国层面高调展示友好合作之际,民间层面理应也得跟上政府的步调,友好对华,亲切往来,让马中关系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互惠互利。没事吃饱撑着扯后腿干嘛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