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3 April 2018

《东方日报》专题报道:废票的"价值"与意义

 《东方日报》专题报道:
废票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来源:杨倩妮(报道)/《东方日报》专题


今年3月,来自安顺港口的76岁的老翁陈明,手里握著申请了30年方或批准的公民权通知函,虽然身躯孱弱斜坐在轮椅上,但仍掩不住上扬的嘴角,眼泛泪光表示,在得到大马卡后,最希望能够在大选中投下一票,履行其“公民责任”。

而陈明並非单一例子,同样在今年3月,来自太平的101岁人瑞陈锦清获得內政部批准公民权申请,家人也表示將帮她登记为选民,满足其多年来的心愿。只要上网搜寻,不少居住在大马几十年的居民,大半辈子的心愿是拿到公民权,以履行其公民责任,在大选时投下一票。

但现今,一些拥有投票权的大马公民却发起了投废票/不投票运动,撇除个人因为政治取向,也让一些年轻选民在犹豫,投票除了是5年一次的“选政府”之外,作为公民,这是个人权利与自由,还是公民应当履行的责任?

2013年马来西亚第13届大选被形容为最激烈的一次竞选,创下史上最高投票率达84.84%。而在2018年第14届大选来临之际,號召选民投废票以表达不满的运动在网络掀起热议,除了正反双方互辩,也令不少人產生疑惑。

玛丽安李强调人民有投废票的选择

投票、不投票或投废票,在民主社会中应该是公民义务还是公民权利?发起废票运动的社运人士玛丽安李(Maryam Lee)表示,投票是公民的义务,人们应该投票,只是当你无法抉择时,有废票这一选择。

玛丽安李:无论是投给哪一方、即便是不投票,都不需要去证明你的理由。
她表示,投废票並非破坏民主或是不文明的,因公民仍投票,只是不投给任何一方。投票是公民义务,但选权却是个人自由。无论是投给哪一方、即便是不投票,都不需要去证明你的理由。因政治人物才需给理由人民,让人们投选他们。

独立民调中心研究经理陈承杰(见下图)则认为,投票既是义务也是权利。“如果说投废票违反民主,但这其实也是民主的选择之一。问题是,放弃选择的权利没有问题,要不要投废票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然后呢?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他说,选举权是民主化的过程,从有產阶级才能投票,到男人、女人、有色人种的平等选举权,是在两三百年间演变而来,从没有到有所爭取下来的权利。对大马而言,选举则是二战后去殖民化的过程。

谁可以投票?歷史上曾有多群的人不获选举权,不可投票也无法成为候选人。时至今日,大多数民主国家已不因族裔、性別、信仰、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限制选举权,基本上凡达到法定年龄之公民即可投票。因此想要参与並在选举中做出决定,首要条件是“公民权”,没有公民身份,连放弃的机会也没有。

珍惜或放弃投票,胥视公民“自觉性”

既然拥有公民身份,投票便是公民义务与责任中的一部分吗?以缴税、守法等公民义务为例,不履行则是触犯法律,但我们不投票是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我国並没有如新加坡与澳洲等国实施“强制投票”制。在新国没有在大选中投票的选民將被除名;在澳洲没有投票的选民,无法给与充分理需被罚20澳幣。若在一定期限內不提出说明又不付罚金,面临出庭或因此留下前科。

当国家对公民实施“强制投票”,投票成了义务。大马没有强制选民必须履行公民投票的义务,从人们可以放弃投票权的角度而言,投票是单纯的权利而非义务。

陈承杰指出,澳洲规定“强制投票”,目的是提高政治参与,他们明白若自愿投票,很多选民可能不去投票。他们预见,如果主流社会放弃投票,少数的激进团体將主导整个政治方向,如控制某些选区,把自己选上臺。

陈承杰:放弃选择的权利没有问题, 要不要投废票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然后呢?解决方案是什么?

因此,他表示,放弃选择权利是个人自由,只是需要去思考,最后將促成什么样的结果。公民在选举中投票,即是权利也是义务,在权利上是公民对民主政治参与、督政的具体形式;在义务上则是民主制度中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如果没有积极参与,选举又怎么算是“民主”的?

投票权,可珍惜可放弃,这当中需要的是公民的“自觉性”,是否有履行其义务性质的意愿,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

上届大选废票1.8% 可左右11席胜败

上一届大选废票佔了1.8%,智库政改研究所执行总监王维兴表示,虽然1.8%看似不多,但却令全国11个议席有著废票多过多数票的局面。

“虽然这些废票与今主动性质的废票不同,但当中有8席本来可让民联胜出,有2席可让国阵贏得。”

前提为,这些废票本是投给票数第二高的政党。


大马选举制度为“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在选区中获得多数选票则贏得下议院议席,而贏得相对多数席位的的政党得以组成联邦政府。当中所採用的“领先者当先制”即是不论票数是否过半,在候选人里得票最多便可当选。有的时候,因支持者在各选区分佈的情况,一个政党在总贏得的选票比对手少,但仍然会贏得多数席位。

若发生多角战,情况將更加明显。譬如A党获40%选票,B党38%,C党17%与废票5%,A党以40%支持,从而代表该选区100%的民意。60%的人包括废票支持者的意见將不会进入议会。

现行的选举制度下,小党没有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制度下,政党更在乎的是贏得多一张选票,让选举更像一场豪赌,要么大胜,要么一无所获;同时更倾向策划產生2党制,小党没有生存空间。

此外,该制度的前提为“票票等值”,当不同选区的选民人数並不相等,最终就会造成得票率与席次不对称。大马1962年修改最少选区的人数差距,从不可超过15%改为不可超过50%,1972年更將此差距上限也去掉。最终出现的,是如2013年的大选,国阵以仅有47%选票,却掌握60%(133个)国会议席而继续执政的结果。

废票並非完全没有效果,但当数据里无法分辨出主动与非主动性质的废票,是否真正传达了对选择“以上皆非”的讯息?即便废票率再高,都不会进入国会里发声,欲对政党施加的“道德压力”是不具体的。

增“以上皆非”选项,给更多选择机会

陈承杰指出,人们不满所提供的选择时,实际上是制度造成的。当今的制度没有第三政党的生存之地,人们要如何摆脱二选一的状况?

陈承杰、智库政改研究所执行总监王维兴的看法与前净选盟2.0主席玛利亚陈相似,她在《废票要强大?请先投票推动选改》文里提出3项选举体制改革,包括採用德国的联立式单一选区两票制(以下简称联立制)、增加“以上皆非”,以及“自填”的选票选项。

她表示,真正的民主体制须允许选民通过选票积极正面地拒斥所有的候选人。“以上皆非”与“自填”选项可解决废票支持者不满意候选人的状况,而为了让抗议选票有效,她建议“以上皆非”获得最高票时,该选区就必须重新选举。

“联立制”是当前“领先者当选制”,再与“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的结合。

简单而言,政党將列出一份候选人名单,选民手上將有2张票,1张投给代表自己选区的“选区议员”,另1张投给政党名单里的“不分区议员”。最终结果將根据各党总得票率,直接分配议位,但先得扣除该党在“选区议员”所得的议席。

“联立制”里选民能够为选区挑选A党候选人,再另外投给支持的B政党名单。她表示,这能让选民拥有投选不同政党和政纲的更大空间,根除选区分配不均,以及保护政党免于多角战“一无所获”的风险,並让立法机构更多元化。

陈承杰指出,只要符合最低门槛,所贏得的票数最终都可转变为议席。如小党的支持者或数散佈不同选区,仍可获得议席资格,让不同社会阶级族群、妇女、弱势群体的声音能够出来,选民因此有更多选择机会。

不投票是政治冷感,投废票可表达讯息

“马来西亚拒绝贪腐与独裁领袖”发言人林奕慧在“废票运动:尊重民主或破坏民主?”的讲座中梳理废票运动现象,阐明废票运动推动者並非是“组织型”,並可分为3种:第一,以种族主义为本的华人本位出发;第二,马哈迪成为希盟首相人选后,从原本华人社交媒体圈子延伸至马来圈子才被关注;第三,对希盟过去表现不理想而展开。

智库政改研究所执行总监王维兴(左1)与“马来西亚拒绝贪腐与独裁领袖”发言人林奕慧(右1),在“废票运动:尊重民主或破坏民主?”讲座会上討论废票运动。
林奕慧指出,反对废票论者所提出的理由有4种,分別为:投票是公民义务,废票破坏民主;废票对现况无济于事;政党轮替无法实现;执政党將重夺2/3议席。“然而后3者理由是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认为废票属于希盟,认定是比国阵更好的选择,所以‘人们应该投票给希盟’所以反对。”

投废票实质效果有多大,仍有待观察

她续而分析,“不投票与废票是不一样的,废票是积极的,而不投票则是政治冷漠。”这与玛丽安李的看法一致,不投票是不想参与选举、政治,但投废票是在参与与关心的:“他们的確投了,只是不喜欢所提供的选择。当有很大群人去投票,却不是投给你,这是一种讯息表达。”

陈承杰则认为,现今的废票运动是2013年大选留下的政治变化,包括当年“改朝换代”的口號喊很热烈最后的失落,伊斯兰党退出民联,到行动党与马哈迪的合作引起反弹等,在种种背景与因素下有人发起了废票运动。

不过,他认为,虽然废票运动因政治人物回应不当、支持者遭网络攻击等,从中文圈子延伸到说英文的马来圈子,成功在推特製造效应,但实质效果有多大仍有待观察。

论者预测第14届大选投票率会降低

有人认为,推动投废票的目標更多是针对中间选民,惟陈承杰表示,根据独立民调中心的数据,中间游离选民不多,大概佔了总选民人数的10%左右,投选哪一方或弃权,许多人早有了决定,除非竞选期间发生“大事”改变投票倾向。

他预测,大选时放弃投票的人,將比投废票的人还多。真正会千辛万苦从外地回来投一张废票的人不多,但更多人会放弃投票,虽然两者背后的原因一样。

对于第14届大选投票率会降低,智库政改研究所执行总监王维兴看法一致,2013大选热潮是飆到最高的,这届因马哈迪成希盟首相人选和废票运动才有一些,但现在只是开始,如今无论是大选、助选或换政府的热潮都不如上届大选。#

0 comments:

通告 Notification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