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参考消息》报道:
中企竞争马新高铁胜算几何
作者/来源:林昊《参考消息》驻吉隆坡记者
在马来西亚,舆论普遍认为中方在马新高铁项目上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但与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高铁项目不同,马新高铁涉及两个国家,需等待双方达成一致,然后才进入公开招标乃至施工。马新高铁花落谁家,答案揭晓尚需时日。
马新仍在协商细节
规划中的马新高铁全场350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是东南亚地区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现阶段,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公路方面,受道路通行能力限制,在节假日以及交通高峰期极易出现交通拥堵。航空方面,吉隆坡至新加坡航线航班降落的两个主要机场距离吉隆坡市中心均有一段距离,增加了往来交通的时间和开支。
马来西亚陆路交通局方面估计,马新高铁可以将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通勤时间减少至2.5个小时,其中列车运行时间为90分钟。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领导人于2013年2月宣布将兴建马新高铁,但迄今双方仍在就项目细节进行协商。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近日表示,马新高铁将按计划实施,两国预计将在今年年中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在年底前签署双边协议。
按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的说法,马新高铁是双边合作项目,因此技术、采购、安全、运营等许多细节需要马新两国共同决定。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将进行公开招标。
马新高铁项目原定于2015年开工建设,并于2020年开始运营。去年时间表推迟,预计2007年才会确认合作细节,2018年动工,2022年开通。近日有马来西亚媒体报道称开通时间可能进一步推迟。
廖中莱24日会见盛光祖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后表示,马新两国针对高铁项目的细则已经达成共识,最后必须由双方领导人,即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敲定。他预计,两国签署细则后,一直到进行招标,最少需要一年时间准备。
多方有意参加竞标
马新项目本身预计花费上百亿美元,还有大量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车辆采购等,从宣布建设伊始便吸引了拥有高铁技术国家的兴趣。
去年10月,马新两国对外发出信息征询书,征询市场对马新高铁的意见和兴趣,以及收集业界对有关商业和技术方面的看法,为马新两国下一阶段的双边会谈和招 投标提供参考。共98家企业和联合体提交意见。马新两国已经邀请其中部分企业或联合体具体介绍相关意见,其中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除中方 外,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日本由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住友集团、日立、三菱重工组成的联合体,以及韩国的KTX集团均表示将参与招标。
虽然马新高铁项目尚未开始招标,但是各方已经开始发力。
韩国的KTX集团在吉隆坡市区一个大型商场专门租下一个店面,展示其高铁技术。
4月29日,日本方面与马来西亚陆路交通局联合举办一场高铁讨论会。日方表示与马陆路交通局方面达成协议,将为马来西亚提供铁路方面的培训。与此同时,日方也在吉隆坡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商场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高铁展。
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主办的中国高速铁路展也在去年12月在吉隆坡举行,展会以“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速铁路”为主题,全面展示中国高铁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展览期间还举办了高铁技术研讨交流会,中马双方有关人员就高铁建设、装备制造及运营维护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代表团大力推介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廖中莱24日会见盛光祖率领的铁总代表团后表示,中方就马新高铁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技术转移、安全课题、融资条件、沿线城市开发等。
廖中莱表示,马来西亚交通部非常重视中方所给予的各种建议和看法,特别是这项工程将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交通部方面会进一步与中方沟通,了解中方的技术以及如何协助本地发展等。
日方在宣传自身的高铁技术时,总是强调其安全性,隐含对中方高铁技术的质疑。对此,盛光祖2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中方极为重视高铁的安全性,中国高铁的安全没有问题。
盛光祖表示,中国铁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好,建造速度快。中方希望可以通过投标,凭借技术和经验优势中标马新高铁项目。
日本或成最大对手
马来西亚本地知名交通规划顾问吴木炎认为,各国的高铁技术差距并不大,中方技术的安全性有保障。只是在一般公众印象中,日本高铁更显得安全。
近年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中国对马投资持续增长,加上两国之间不断深化的政治互信,为中方竞标马新高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全方位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马来西亚作为投资和“走出去”的东南亚首选地。据中方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在马非金融类投资4.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铁参股的大马城项目,集区域交通枢纽、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总部中心和旅游文化中心为一体,是规划中马新高铁的马方终点站。
吴木炎今年4月在接受马来西亚英文媒体《星报》采访时表示,中方的另外一项优势在于,中方参与提供马来西亚现有城际和城市轨道项目所使用的机车和动车组,多数在马来西亚本土生产,双方有成熟的合作经验。
吴木炎认为,在形象和媒体关系上,日本较中国有优势。
一个潜在不确定因素来自新加坡方面。新加坡《海峡时报》先前报道称,新加坡方面对在车辆和信号系统方面经验丰富的日本企业抱有好感。对马来西亚而言,由于大部分路线位于其境内且需要承担巨额费用,马来西亚更关注性价比更高且在资金筹措方面更便利的中国方案。
整体而言,在马新高铁项目上,各方都处于暗自较劲的阶段。等马新两国最终就高铁项目的各方面达成一致并开始公开招标,真正的竞争将开始。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