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良陈定远两博士撰文
谈假博士、假教授有所指
何启良(左)与陈定远(右) |
[《人民之友》编者按语] 在本月上、中旬,何启良和陈定远(不久前从南方大学学院先后离职的两名博士)先后在《星洲日报》的言论版上发表文章,针对学术界出现争用“虚假头衔”(如假博士、假教授等等)以欺世盗名谋利以及在大学里出现“薪水倒掛”(如讲座教授的薪水比正教授低,而正教授的薪水又比副教授低,等等)引起诸多质疑和不满的现象,各自抒发他们的感受和见解。
如果联系何启良在其声讨祝家华的文告(其中第6项恶行——通过巧诈手段,企图升等教授职)所言:他(指祝家华)曾企图通过欺蒙手段,在没有一般严格学术内审、外审的程序下,操弄非正常管道,企图从“副教授”提升自己为“教授”职,如果联系陈定远在离职前撰文批评南院管理层(指董事会、理事会和祝校长)把教职员薪金级别表“藏起來不公佈”,就不难理解何、陈的这两篇文章是“有的放矢”,其矛头指向是不言而喻的。
以下是《星洲日报》6月8日刊出的何启良文章和6月12日刊出的陈定远文章的全文内容——
假拿督丶假博士丶假教授
作者/来源:何启良/《星洲日报》言路
假拿督与假博士已经是旧议题,谈论了十多年,还是历久尤新。今年初的报道估计有假“拿督”和“拿督斯里”勋衔者可能有成千上万人,数据令人咋舌。马来西亚拿督勋衔之多,以柔佛州苏丹的调侃最为形象:“如今走在街上丢一颗石头,不但会轻易砸到一名`拿督’,反弹的石头还会再砸中另一名`拿督’!”殿下指的应该是真拿督,如果连“假拿督”也包括在里面,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此为笑谈。
假博士以数据论,应该比假拿督少,但是横行有年,教育部曾说要管制,但是至今为止还是没有什么效应。所谓“假”,应该有几种,靠函授者获得学位是其一;单靠社会“业绩”获得是其二,两者大多数是名不经传或不受承认的大学销售,甚至也有“假大学”,不用上堂,无须考试,论文可以有人帮写(或不需论文)。还有一些拥有几个博士头衔的,一看就叫人生疑。再来就是“荣誉博士”之流。
当然也真真有名副其实的“荣誉博士”,世界名校因某人对社会贡献极大,可授予荣誉博士。但是这些人一般来说并不会常用此“博士”学位显示于人,像比 尔.盖茨丶李光耀等。但是也有许多名不经传或不受承认的“野鸡”大学所授予的荣誉博士,此类“假”博士常出现在马来西亚高等学府,招摇撞骗。假博士形式尽 管不同,沽名钓誉之实却无异。国会议员潘俭伟曾发布过一份“假博士”名单,但是公开后还是不能阻止这种文化在马来西亚华社泛滥。
还有一个学术界的现象:“假教授”。此议题虽不常被舆论关注,但是却事关学术尊严。真正的教授的提升需要经得起考验的学术着 作,要经历严格的丶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同行内审和外审,难之又难,许多学者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副教授。说正教授一职就像中国科举制度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举” 一样是毫不夸张的。所以举报丶拆穿“假教授”就是我辈学术读书人的天责了。与假博士一样,假教授林林总总,有自封的丶有国外友情聘用的丶有偷换的丶有巧骗的。最常见的,莫过于现在马来西亚高等学府自荐的“副教授”丶“正教授”职位。许多是没有通过严格的审核(内审丶外审)而自动提升,蒙混而过,没有学术标准,唯一的考量是“人有我有”,应该视为学术骗局。何国忠当高教部副部长时曾经有注意到此弊端,说要遏制,但是人去事忘,也让这一批什么“讲座教授”丶 “讲学教授”唾手可得。
华社高等学府要提升学术地位有许多途径,但是滥竿充数地提升副教授丶教授丶讲学教授绝对不可为。建立一个健全丶严格的学术评审与升迁制度是第一步。 而聘用掌校人时,必须考虑到他是否拥有学者人格的修养与品质,是否能体现科研诚信与学术操守,是否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与伦理。这些都是一位高等学府掌校人的必备条件。
也谈假博士和假教授
作者/来源:陈定远/《星洲日报》言路
读完何启良博士撰写的〈假拿督、假博士、假教授〉一文 (6月8日《言路》版),笔者感到大快人心,该文言之有物,铿锵有声,鞭挞了那些持有假拿督、假博士、假教授的一群人,他们沽名钓誉,招摇过市,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颇为常见。
在这个世上,很多人做事,不是为了利,就是为了名。那些假拿督、假博士、假教授之流,既为利又为名,不过相信为名者居多。没想到这些名衔的诱惑力竟然如此之大,居然敢於公开用上与他们资历并不相符的名衔,而且这些人之中,很多是饱学之士和高级知识分子,例如在新加坡,有位曾经担任过高官兼国会议员的有学之士,退休後突然用上博士名衔,让人感到愕然,被人责其晚节不保。
博士的英文简称为Dr.在马来西亚,有人在网上看到,曾经问我,甚麽是Drs?是不是这个人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因为人们都称呼他为博士。我解释说:Drs是以前荷兰的学位制度,印尼因为被荷兰 殖民政府统治过,曾经沿用过这个学位制度,现在 已经弃之不用。在这个制度下,不管是本科普通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统统简称为Drs。如果这 个Drs真的是博士学位,现在大可公开简称为Dr, 不必继续沿用Drs,这种长年默认人称其为博士的 做法,实有出来解释澄清的必要。记得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曾经默认其美国大学学位多年,事实是他曾在美国大学读书,但并没有完成学业,李泽楷後来不得不出来公开为此承认错误,并为所犯错误致 歉。
在新马,假教授的数目也许比假博士来得多, 这点也许可从我收集到的名片看出端倪。很多人, 只是曾经在某大学担任过教学,有些甚至只在中医学院教过课,便在名片上公然印上教授的职称;有个书法团体,经常在报章刊登贺词或启事,赫然被人发现该团体的理事会成员多是教授和副教授,这些名衔都是他们自封的,其实他们只不过是曾经在 中国的大学做过访问罢了,不曾在任何大学担任教授职位。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博士是个人的学历成就,是个人的资产,终身都可自称博士,而教授则不然,教授是职称,当一个人离开教授这个职位後,就不能再自称教授。
更有人,不曾在大学教过书,全无大学经验, 加入大学任职,一开始便是副教授;也有人,只曾在大学教过4年书,在学术期刊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加入大学後便立刻成为正教授,你能说他们是真的教授副教授吗?而有多年教学经验,又有多篇 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却不能从助理教授升职到副教授,这又公平吗。在新马,大学的学术教学人员一般分为四等,即讲座教授、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在现有的一所大学里,有个怪现象,讲座教授的薪水比正教授低,而正教授的薪水又比副教授低,出现这种荒唐的薪水倒掛的现象,你说可笑不可笑?公正不公正?薪水需要量身定做那是对的,但一个体格壮大的人,总不能给他裁一件窄小的衣服吧?而一个身躯瘦小的人,总不能给他裁一 件宽大的衣服吧?这样的裁缝未免过於低能了。
其实,今天要在正统的科班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要比以前容易的多了,今天的博士学位的学术 要求已经比以前降低很多了,原因是许多水平较低的大学,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增加收入,也推出 博士等诸多课程,甚至让条件不符的学生也攻读博士课程。君不见,现在很多没有大学学位的人,只要肯花钱,就能报读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即MBA), 以致MBA现在被人笑称为More Buxxshxt Again!对 不起,这个B字头的英文词彙是不便出现在文章里的。
有的大学,才设立没几年,师资严重不足,且 现有师资毫无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本身不做学术研究,也没有做学术研究的能力,学校领导便急著 要开设博士班,要如何去指导博士生进行研究?这 未免是急於求成,好高骛远吧?说穿了,办学人员根本就不知道甚麽是博士班,学校须要具备甚麽条件才能开设博士班。难怪现在的博士水平低落,假博士假教授为数不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