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良不获南院续约
与其批马华言论有关
作者:陈成兴(人民之友工委)
2013年10月,南方大学学院(因尚未成为正式大学,以下我仍旧称它“学院”或简称“南院”)为了做好升格为大学的准备,迎来了一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何启良博士,担任副校长,主要是负责“研究与发展”方面的工作。当时担任校长的祝家华还公开表示,“这一次何启良教授能够到来南方大学就职,实为大学之幸。以他丰富的行政经验、资深的学历、以及学界的知名度,对南方大学在学术研究的提升,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全体董事、师生对何教授的加入亦感到欢迎和鼓舞。”(见“亚洲新大学•南方新典范”国际学术研讨会)
根据何启良在其脸书贴文反映,2015年10月31日南院董事会派出董事会秘书在风高夜黑晚上大约10点半,递送一张两个月(11月、12月)薪水支票和一封大概是董事会决定不再续约的通知书,要何启良签收,何启良拒绝收下。何启良在12月22日举行记者会发表文告和讲话,隔天只有三两家报章报道,摘录内容都是以“南院正副校长翻脸”或“何启良数落祝家华”为重点,似乎只想要告诉读者这是何祝两人之间的“个人恩怨”或”权力斗争“的风波。何启良预防这种不利情况的恶化,遂在其个人的脸书上表明”报导都不是重点“,而且重申”为了南院前途计,为了千位学生与教职员计,为了正学术之名、醒大学之魂,我在此揭发祝家华的10大恶行(注:第10项指控留待以后若有机会再述,暂时是“9大恶行”)。这才是重点。“(见《何启良:南院苦祝无能校政久矣》)
南院董理事会(即指董事会与理事会)2015年12月26发表文告称“何启良对祝家华的9大恶行的指控与事实不符,如果何启良能提呈確凿的证据,董理事会属下纪律委员会,將即刻开会討论。”南院董理事会在文告中宣布“校方决定于明年(即2016年)1月初,邀请教职员联谊会与学总代表,举行內部汇报交流会,以厘清某些不必要的疑虑,”拒绝了何启良所提的“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严正深入调查祝校长的一切所为”的建议。文告还称“若当事人继续进行不正確的指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董事会將保留採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两天后(即28日)何启良发表题为《证据在南院•以生命来捍卫学术尊严》的第二篇文告,宣称所有证据都在该校,若校方真有诚意调查,並非难事。他促请校长祝家华正面回应所有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批评南院董理事会恫言采用法律途径对付一名讲真话的学术人员,有失高等学府领导者的风范。面对着何启良的穷追不舍,祝家华除了交代何启良不获续约是南院董理事会的决定之外,始终默不作声。即使面对国外、国内广传、所述内容或许是虚假的《祝家华:我的自白书》,还是装聋作哑,公开上一点表示也没有,这或许是由于祝家华有其难言之苦或身不由己所致。
因此,从整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我个人初步断定————
(1) | 何启良与祝家华两人之间的“个人恩怨“或“权力斗争”,绝对不是导致南院目前出现“何启良不获续约而揭发祝家华9大恶行”的事件的主要因素,充其量只能说是次要因素——这是因为南院董理事会才是整个事件的决定性的重要因素,何启良与祝家华两人只是南院的雇员,他们怎么会变成整个事件的决定性因素? |
(2) | 何启良目前在南院的遭遇,主要是跟他批判马华的直率言论有关。何启良向来都有批评马华(希望马华发展得更好)的习惯,但是,他在“308”和“505”大选之后对马华的批判,已经越过了马华领导集团所能容忍的界限——这使得马华必须对他(何启良)进行打压,以杜绝和排除何启良言论对马华造成的政治困扰。 |
我可以轻易举出以下3个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来证明我所作的“何启良不获续约是跟他大胆批判马华的言论有关“的判断的合理性。
上图显示,"9.16大集会"当天,“红衫军”三番四次图闯入吉隆坡茨厂街,不过,警方全力守住,不让越雷池半步。但是,茨厂街的商店和摊贩绝大部分没有营业,是为了避免遭受红衫军的扰乱和破坏,是为了避免跟种族主义者发生正面冲突。 |
——图片来源:光华日报 http://www.kwongwah.com.my/?p=16798 |
第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发生在2015年9月28日(距离他接到不获南院续约的通知的10月31日那天,只有32天的时间罢了)何启良针对震撼华人社会的“9•16”茨厂街红衫军骚乱事件,在《东方网》和平面媒体《东方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对种族主义的呵责》的专栏文章。他在文中表示“我们目睹一个败坏国家(failed state)快速演变成无赖政权(rogue state)。”之后,在脸书上转贴的上述文章加添了以下内容:“马来西亚的独立,各民族都有贡献的。但是,谁出卖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这你不可不知道。”“至今华人沒有地位,就是被那华社代表出卖民族利益。”文中列举历史事实证明,马华的陈东海、陈修信和梁宇皋,是分别名列“头号”、“二号”、“三号”华社败类的出卖华族利益的汉奸人物。
“在陈修信,陈东海和梁宇皋这三大汉奸为巫统护航,里应外合,软硬兼施之下,华文中学被强制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华文小学教育从此受到无理 欺凌打压,无法自由发展。而令梁宇皋和陈修信吃尽苦头的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也被马华在幕后怂恿策划之下,被联盟政府递夺公民权,取消所有教师津贴和恩俸 金,意图令林老先生生活陷入困境,最后郁郁而终。”
“华裔公民权益被剥夺;华裔沦为三等公民;华文教育被无理打压;大学学额受到固打制限制,许多优秀华裔子弟无法进入国民大学门槛;华裔公民在各个 领域都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这些种种,血泪斑斑,华社必须永远铭记在心。更加要让年轻的华裔子弟了解这些丑陋的历史真相,时刻勿忘。”
“今天,马华还有脸面要求华裔选民将选票投给他们的候选人。林祥才前两天在沙登还开口求华裔选民不要让马华在大选中全军覆没。这样厚脸皮的话都说得出口,以为年轻一代不懂马华出卖华人的历史,以为老一辈华人已经忘记了历史的伤痛和教训?”
任何人发表上述言论,无异于对马华敲起了丧钟。当下马华当权人物都在期待首相纳吉面临风暴后站稳脚跟,准备跟随纳吉趁搭中国开向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列车,竞相争夺最好的地位和最大的利益,岂能容许像何启良这样的学者任意破坏他们的春秋梦想。南院的当权人物是唯国阵马华马首是瞻的,锋芒毕露而又猛批马华的何启良不获续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图为参与2008年7月7日马华主办的“单元种族政党是否能走多元族群路线?”辩论会的辩论者与工作人员合照。前排左起,依次为郭义民(终身学习执行主任)、何启良、翁诗杰、谢诗坚、郑丁贤和吴健南5名辩论者,其余为辩论会工作人员。 |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news.sinchew.com.my/node/73365 |
第二个典型事例,就是何启良曾在7年多前的2008年7月7日,在受邀参加马华终身学习运动属下的时事论坛在马华大厦三楼视听室举办的”单元种族政党是否能走多元族群路线”的一场辩论会中提出以下见解:
(1) | 马华目前共有4个抉择:第一,留在国阵,保持单一种族政党;第二,留在国阵,转型为多元种族政党;第三,退出国阵,保持单一种族政党;第四,退出国阵,转型为多元种族政党。 |
(2) | 马华能否转走多元种族路线,胥视国阵最大的成员党——巫统是否也有转型的心态来决定。摆在马华领导人眼前的更加严峻的选择,就是退出国阵,而能否作出这个严峻的抉择,则考验马华领导人的智慧和能力。 |
(3) | 巫统若是坚持走单一种族路线,马华转型成为多元种族政党将不会成功;马华领导人必须具备“玉石俱焚”的政治决心,退出国阵而让巫统下台,这样马华才能浴火重生。 |
老实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当时为马华的生存发展而提出上述的明智的见解和主张,是非常难得的。马华是在第十二届国州议会选举惨败之后举行上述论坛的。“3•08”国州议会选举就是一场人民要求改革的风暴,国阵就在这场风暴中丧失了5个州(即吉兰丹、吉打、槟城、霹雳和雪兰莪)的政权,作为华基政党的马华也遭遇惨败,角逐40个国会议席和90个州议席,只赢得15国会议席及31州议席。时任马华总会长黄家定领军失败(本身竞选国会议席也落马)之后,其政治声望一落千丈,更因为遭遇涉嫌设立“秘密3人小组”来铲除异己的指控而跌落万丈深渊,他因此被迫挂冠求去,而后继其(总会长)位者恰恰是跟何启良同台辩论而持不同见解和主张的翁诗杰。自命不凡的翁诗杰在2008年10月走马上任之后,自然是按照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领导马华,其后的蔡细历和廖中莱担任总会长,当然也不会去理会何启良所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继续各行其是,使到马华最终遭到绝大部分华裔选民的唾弃,落到马华的国州议席候选人必须受到巫统的保护和马来选民的支持才能中选的下场。
上图为1998年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总会(华总)出版的《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套3册)。由于其中一篇何启良撰写的《独立后西马华人政治演变》,对马华领导人有不客气的批评,这套史册就被当时的马华领导人下令不准推介发行。大约九百多套已经印刷出版的新书,最后没有人看到过它们的踪迹。 |
马华领导人非常在意学者们对马华和他们个人的历史地位的评价。他们阅读了该史册所有内容之后,对何启良所撰写的《独立后西马华人政治演变》一文,尤其光火。他们直指何文“与史实有出入,观点有偏见”,他们担心“后代子孙对马华有错误印象,反对党也可以加以利用。”据说,他们还把时任华总会长吴德芳召去“修理”一番。时任马华总会长兼交通部长林良实对吴德芳说,”我们向来支持你,华总不应抽我们的后腿。”、“马华公会认为,责任不在作者,而是华总把关不严。”结果是马华领导人责令吴德芳指示有关作者对“与史实有出入,观点有偏见”的论文加以修改,并毁掉已印刷出版的第一次版新书,迅速印刷出版第二次版新书。
4名编者基于不容干涉学术自由与独立,不齿时任华总会长吴德芳屈服于马华压力的作为。他们4人采取了共同的立场:全套史书的编撰工作已经完成;修改问题不存在。此外,华总一些领导人认为,“毁掉第一次版新书的问题不存在。”,吴德芳对外宣布,“第一次版新书将寄送作者每人一套,其余九百多套已被订购,市面上将买不到。我打算正式举行推介礼以推出第二次版新书。”结果是:华总并没有出版第二次版新书,那余下的九百多套第一次版史册,就神秘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我当时有幸获得一名供稿史册的南洋大学出身的学者将他获赠的两套史册的其中一套转送给我,至今我还珍贵地保存着它。至于何文内容,由于篇幅颇长(近4万字)就不在这里阐述了,以后若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最后,我还得说明,第三个典型事例所述的有关讯息,主要根据祝家华1998年4月13日发表于《亚洲周刊》的一篇题为《新编史书,旧日恩怨》的文章内容。从这篇文章,我看到17年前作为《亚洲周刊》驻马特派员的祝家华,敢为何启良遭遇打压仗义执言,多么有正义感。从南院风波,我看到今已攀上高位的祝家华似乎变成了另外一种人,甘愿充当政治权贵驾驭和压制大众的工具。
相关链接:
1、《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第一册)
2、《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第二册)
3、《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第三册)
4、我国华社必须严正对待 何启良对祝家华的指控
相关链接:
1、《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第一册)
2、《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第二册)
3、《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第三册)
4、我国华社必须严正对待 何启良对祝家华的指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