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光 耀 之 死
李光耀终于死了,而且是真的死了,几天前的所谓谣言,全数不攻自破。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自然不好,可是有根据的谣言并非是造谣。就以此次李光耀之死来说,那些“智者”在他弥留之际大骂别人造谣,没过几天李光耀真的死了,说明“智者”有时也很不“智”。这些“智者”都希望李光耀不死,日祈夜祷,甚至还有报馆总编辑放话李光耀昏迷中还能作出提醒。某个网站还群情沸腾,喊出“巨人永在”这样的糊涂话,大家把平时的含蓄委婉都抛掷脑后,一下子都露出不是本来面目的面目。这情形就如当年“六四”天安门事件一样,一下子跳出许多不是本来面目的面目,又要声讨,又要百日祭,煞是热闹。说到谣言,最可笑的是一个不到十六岁的孩童在网上冒充总理办公室告示,说李光耀死了。“智者”们因此大发雷霆,通过文字语言,中文英文,交相抨击,几乎失控成为谩骂。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原来是一个毛头小子所为。这个有点网络天才的孩童也因此被抓,更高级的“智者”恐吓说,除了罚款还可能监禁十年。没有人替这个孩童说话,没有因为这个孩童的天才而说出应该因势利导,使他日后好好发挥它的才能。九十一岁的李光耀之死,引出一个不到十六岁孩童的官司,李光耀地下有知,应作何感想?李显龙地上有知,应作何处理?不过因为有鄞义林毁谤案在先,对这个孩童是否也要控告他毁谤?
李光耀已死,棒子完全交到李显龙手中,今后事无巨细,李显龙都要自家打理。没有李光耀的李显龙是否还能顺利的管理新加坡,外交内政,民生经济,还有那日益增加的年轻人反对力量,以及准备大张旗鼓的反对党,都是没有了李光耀这颗大树所要面对的的现实。
不过李显龙丧父之余,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对新加坡有利的现象,那就是在李光耀弥留之际和逝世后这段期间,中国对新加坡的态度有着很大的改变。中国领导人似乎对这个失去父母的会说汉语的李显龙深表同情,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都发来唁电,表示慰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报纸,都详细报道李光耀之死。李显龙今后是否还是继承李光耀的反华、反共,亲美、媚日的政策,这就要凭他的政治智慧了。
李显龙方寸已乱
作者 / 来源:殷素素 /《大马华人网站》
“李光耀凭什么配享国葬?”——相信此话一出,必定有人飙粗话骂我:“肖查某,他不配还有谁配!?”我也承认,这样的提法有点儿荒唐,然而,你们认为的他配…… 是凭什么认为呢?是不是“你懂得”(understood)这句话呢?李光耀作为一名剑桥出身的法律系精英,他所留下来的legacy不就是法治吗?怎么最后他得到的,却是李显龙的欲心(韩国人依照佛家的说法来形容贪心),希望风光大葬自己的老爸,什么根据也不必,就凭人治他就配了呢?
这时必然有个冬烘大叔出来说:“哎呀,他不就是建国总理、国父之辈,难道还不配吗?”这里素素要严正指出,所谓“建国总理”、“国父”是官媒近几年自己在瞎闹的,执政党从没正式承认过这些称呼,所以通常使用的时候还不得不加引号。即便昨早李显龙的全国广播,也仅仅在华语演讲里用了这个字眼,而英文则是为较为平淡的“founding fathers”。最后一句:“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请您安息吧!”英文稿也仅仅是:May Mr Lee Kuan Yew rest in peace.
李显龙公私不分,就恰恰出现在他的全国广播里:“今 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敬爱的领袖,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李先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与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深受人民的爱戴。在李先生住院期间,各阶层人士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大家的关怀和慰问。这给了李先生和我家人莫大的安慰。我谨代表家属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即处处称呼他为“李光耀先生”,就是要尝试有所区别/切割,那么作为家属的声明,应该另找机会/场合发表,怎么可以混成一篇,怕人家不知道他们是“家天下”吗?
记得王鼎昌夫人朱秀梅在总统任期内仙逝,当时人们就期望葬礼方面“政府”会有些VIP的安排,结果什么也没有。素素犹记得当时总理公署作出的解释是:“总统夫人”是个称谓而不是官衔,因此不会有特别待遇。好!本姑娘豪气一来,也是拍桌子称爽,这才像法治,谁都没面子讲。可是多年以后,内阁资政夫人柯玉芝仙逝, 虽然在私家(总统府)办的丧事,“但新加坡政府为表扬她对国家的贡献,以军用拖曳炮架,以运送阵亡军人或已故国家领导人灵柩的礼仪,护送她走完最后一程。”就开始有些奇怪,现在李光耀先生剩下的唯一政治职衔是国会议员,怎么会是国葬,且长达七天的哀悼期呢?
这时也许有人会说:“他是总理的老爸嘛。”哦,总理老爸配享国葬,谁说的!“那,他不就是前资政咯。”前资政也配国葬,为什么王鼎昌前总统都不配?看来“国葬”这份殊荣在新加坡还真是千奇百怪:有些有、有些没有、有些不要也硬硬给、有些求也求不来……
按照李光耀早年独尊儒家来看,君子最重要就是守得住“高风亮节”,这才是真正的“廉”。所以“国葬礼”本不应该由李显龙“黑箱作业”,一切安排妥当,反而首先应该去翡珑山定个亭子,昭告国人:自己很低调,无意铺张浪费。另一边厢则应该去请托“长者”(比如说荣誉资政)出面要求“正名”——马上封个“国父”、 “建国总理”的正式称号给逝者,然后顺理成章地“国葬”,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不会留话柄供人诟病。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从过去的案例,我们知道已经“苟”了很多次,然而最“苟”的要算这次了。
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办得妥妥贴贴,一心只想做得很grand,一不小心就让全国人民看到他们的私心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