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加 坡 骚 乱
——外籍劳工之殇
(插图来源:guancha.cn/Neighbors/2013_12_09_191426.shtml)
2013年12月8日晚,新加坡中心城区印度族群聚集地“小印度”发生骚乱,一名印度工人被巴士撞死后引发400余名南亚劳工的愤怒,他们打砸、烧毁私家车、警车和救护车,造成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新加坡长期以来社会秩序良好,一直被认为社会平静稳定甚至到了“无聊”的地步。这次骚乱是新加坡近40年来爆发的首次群体性暴乱,让新加坡国内震惊,令世界哗然。
新加坡外籍劳工的无奈与彷徨
为发展经济引进大量劳工
新加坡人口出生率低,要保持经济增长,非常倚赖输入大量外籍劳工来保持竞争力,近年来,新加坡加大了引进外籍劳工的数量。新加坡人力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 至2013年6月,新加坡共有约130万外籍劳工,而2010年新加坡最新统计的公民人口数只有323万,外籍劳工约占到了总人口的24%。这些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南亚、东南亚与中国等,其中南亚劳工占多数,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家。本次发生骚乱的“小印度”就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籍劳工聚集的地方。
工资低、待遇差、压力大
这些数量庞大的外籍劳工,除了一部分具有高学历,就职于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从事薪水和社会地位较低以及新加坡本地人不愿从事的工作,包括初级建筑工人、货车司机、货运码头搬运工、清洁工等,月薪多在1500—2500新元(约合人民币7200-12000)之间,显然在新加坡属于低收入群体。而且大多数外籍劳工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居住条件恶劣,长期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压力较大。
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的缓冲器
外籍劳工不仅工薪远远低于从事同行同种工作的新国本地居民,而且几乎没有升迁及发展的机会,更不可能享有本地居民可以得到的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
新加坡由于发展的是外向型经济,因此经济发展波动极为剧烈。以近年为例,在2009年的GDP负增长2.1%之后,2010年新加坡取得了建国以来GDP增长14.7%的最高纪录。这种剧烈波动必然导致劳动力市场上也会经常产生剧烈的调整,首先和主要的承受者自然是外籍劳工。
对于外籍工人,新加坡的态度正如总理李显龙所坦言的那样:“外籍工人在新加坡是暂时居留,我们需要他们在工厂、银行、医院、造船厂和建筑工地工作,当工作完成之后,他们就要离开。当没有工作可做的时候,他们就要回国……因此,请大家容忍他们。”(引自2010年新加坡国庆大会李显龙总理讲话)换句话说:对于新加坡来说,外籍工人只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缓冲器而已。
外籍劳工受多重歧视 维权难于上青天
雇主压榨 逃避赔偿责任
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劳工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不少人是在家乡卖屋卖地兼借钱来支付高额中介费的农民。以中国籍劳工为例,在还上中介费后,在新加坡务工的前两年几乎都近于是“白打工”。而新加坡的工作准证首次一般最多只批两年期限,以后每年审批续签,而且与原始雇主几乎完全捆绑。这使得客工们为了得到续签,不到实在忍无可忍,都很难下决心抵制雇主。而且万一有工伤,部分雇主逃避赔偿责任,当地还有“遣返公司”协助雇主把工人赶回乡。
根据一些实际调查公布的情况,新加坡雇主违法没收劳工护照、倒收“介绍费”;拖延、扣押工薪发放;巧立名目设立高昂收费项目,此种情况都非常常见。
政府设置层层障碍阻碍维权
如果外籍劳工实在忍耐不住进行反抗,由于新加坡的劳工法律极为严苛,一不小心就会维权还未成功,却已经触法受刑。2012年一批中国籍司机因劳资纠纷,以“集体请假”方式抗议,就被迅速认定为“非法罢工”,最后5人被判入狱,29人被取消工作准证,即时遣送回国。
即使劳工完全依照规定投诉要求维护正当权益,多年来新加坡官方却一直极其麻木拖遢,对劳工提供证据的要求极为严格,但对雇主违法的行为却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当雇主公然拒绝执行仲裁命令时,政府大多数时候都会坐视不理,要求劳工们自行起诉雇主,以取得法庭执行令。而在同时,敢于起诉的劳工多会发现自己已被取消逗留许可,在结清欠薪前就必须自行回国,以后再慢慢打跨国官司讨薪。
受到当地人排挤
同时,由于外籍劳工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压制了一般技能的新加坡本地居民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也分用了部分公共基础设施,让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对外籍劳工产生了不满情绪,对他们进行排挤,指责他们推高楼价、抢饭碗、拖慢薪金增长、导致公共交通工具拥挤等,形成了相当强烈的民粹主义情绪。
外籍劳工受到的非法剥削不仅得不到新加坡主流社会的同情与帮助,反而愈来愈受到排斥和歧视。“无处说理”感受下怨气的日积月累,和面对以严酷出名的新加坡官方机器的无助感,使得一些劳工对新加坡社会产生仇视,进而做出反社会的行动。
新加坡和谐社会下潜伏暗涌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新加坡贫富悬殊不断加剧,近年来的基尼系数徘徊于0.4的警戒线。过去5年,最高收入的一成人口收入增加了2.3%,而最低收入的一成人口收入却下跌了4.3%。这给新加坡社会埋下了不安定因素。
过度依赖外籍劳工
按人均GDP衡量,根据IMF排名,新加坡在2012年已经成为东亚最富裕的经济体,也是除海湾石油国外,唯一进入世界前十的亚洲国家(地区)。但与大多数遭遇“产业空心化”难题的高度发达经济体不同,新加坡虽然也有极为发达的金融服务业,但它的经济支柱更多是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因此,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模庞大、收入低微的外籍劳工,不但极大的拉平、压低了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报酬,而且提供了充足的合格劳动力,从而大幅提高了新加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际上,现在如果没有外籍劳工,新加坡的许多产业可能就会即时瘫痪。
民众幸福感低
国际民调机构盖洛普去年底公布对148国15万人的调查结果,新加坡人的幸福感最低,只有2%雇员对自己的职务有满足感。
执政党执政根基受挑战
2011年新加坡大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虽然得以保住八成国会议席,实际得票率却降至六成的立国以来最低点。反对党的势力不断增强,影响到了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根基。总理李显龙今年国庆节宣布治国新理念,在房屋、医疗保健和教育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包括让凡有工作的人都有能力买到居屋,希望纾缓社会的不满情绪。
新加坡族群问题历史
移民国家 族裔组成复杂
新加坡本身即是一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岛国。其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在英国殖民时代成为地区的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附近国家的大量人口,成为一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其主要族群有华裔、马来裔以及印度裔。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在2013年发布的最新报告,在新加坡居民(包括永久居民及新加坡公民)中,虽然自1990年以来人口百分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华裔仍占据高达74.2%的绝大多数。第二大族裔马来裔则盘踞在人口的13.3%左右,而印度裔人口自1990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达到9.1%,另外其他族裔人口则约占3.3%。
历史上曾发生两次暴乱
除了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不稳定时期,新加坡在过去40多年来都没有出现暴动事件。但是最大的两起暴乱事件均与族群矛盾有关。最后一次发生暴动是在1969年。当年,马来西亚举行大选,族群间的不满情绪外溢至新加坡,有人开始散播谣言,引发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仇视,当年6月爆发持续近10天的种族暴乱,双方相互攻击对方财产和人员,造成4人死亡80人受伤。而再向前一次的暴乱是在1964年发生的血腥族群事件。亦正是这起事件让当时的马来亚联邦政府决定新马分家,让新加坡走向独立,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正式独立。
结语
一直以来,新加坡经济繁荣,社会秩序稳定,然而突然爆发的骚乱事件令新加坡政府有些措手不及,并反映出新加坡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分析称,如果新加坡的劳工政策不变,整个社会对待劳工的冷漠态度不变,今后类似的事件或许还会发生,甚至会成为社会分裂的隐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