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对峙, 不会爆发战争
——英媒FT中文网对国际问题专家克劳德的专访
原标题:中印之间,必有一战?
作者 / 来源:克劳德•萨马加 / FT中文网
更新于2017年8月8日 06:21 FT中文网策划编辑 戈扬
中印不会爆发战争,因为两国有太多的共同利益,一旦爆发战争,对两国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上面的组合图片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中国和印度双方在洞朗地区对峙已经七周,两国外交官员在各自场合态度非常强硬,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这也是继1962年以来,中印两个邻国之间最严重的一次摩擦。中国和印度为何在此时爆发如此严重的冲突?背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洞朗对峙还会持续多久?会和平解决还是引发更严重的冲突乃至战争?如何看待中印两国敏感又影响深远的地缘关系?以及这个关系对世界的未来产生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FT中文网专访国际问题专家克劳德•萨马加(Claude Smadja)。
克劳德•萨马加,此前长期担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总经理,对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尤为关注。卸任之后,萨马加担任了包括Infosys在内的多个印度跨国公司的独立董事,与印度高层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他长期往来中国,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有长达四十年的观察。
FT中文网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即接受访问者)观点。
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
------------------------------------------------------------
中印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信任危机(Credit Deficit)
FT中文网:从国际视角,如何看待中印之间的这次边境对峙?
克劳德•萨马加:这次对峙地点在洞朗地区,位于中国、不丹和印度三国的敏感交接地。中国在边境之内修公路,印度方面“越境”来阻止中国施工,双方因此发生对峙。为什么印度这么在意这条路呢?因为这条路所在的洞朗地区,扼守着印度通往自己东部领土和藏南地区的狭长地段,如果中国在这个区域修筑公路,势必对印度具备更进一步的军事和政治优势,这是印度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这只是印度出兵的直接原因。
我想这次对峙更深层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历史原因。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就是导火索。战争结束、胜负已定,但是国界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成为中印两国长期以来矛盾的导火索。双方各执一词,吵了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中印之间的摩擦冲突时有发生,只不过这次的洞朗对峙是目前时间最长的。
第二是现实的原因。“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就是问题的根源。印度并没有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长期以来印度方面认为新德里和北京应该是可以平起平坐的,所以印度方面并不愿意加入一个北京领导下的全球新框架。同时,“一带一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国实现在亚洲,尤其是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实现影响力,这也让印度很反感。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合力打造的“中巴经济走廊”刺痛了印度最敏感的神经。印巴之间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打得不可开交,中国还要在这里建一条经济走廊,新德里方面自然会不舒服。
第三是心理的原因。过去三十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速度之快可谓全球之最,这就让中国人带着一种优越的情绪看待正在缓慢发展的印度,这也导致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印度最近二十年的变化,也没有耐心处理和印度的关系,这也是两国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现实和心理的原因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今天中印两国矛盾的根源:信任危机。中国不相信印度,印度也不相信中国,所以稍有风吹草动,两国就会秣兵厉马,边境也会风声鹤唳。
FT中文网:就你的观察,两国的信任危机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克劳德•萨马加:我想从两个现象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是媒体,两国的媒体都做得不够好。我在中国读到关于印度的文章,大部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探讨印度是一个多么不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对女性不安全;第二是印度威胁论,如果中国不怎么样,印度就要赶超。那么印度也一样,对峙的这些天以来,印度的媒体连篇累牍,探讨中国威胁论。
姑且先不讨论这些报道的观点正确与否,就问一下写这些报道的人有没有去过对方的国家,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北京遇到过一位专家,他写过好几本关于印度的研究著作,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去过印度,一次都没有。在印度,这样的人也不少。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观点,究竟可信度有多高,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第二是中印之间的民间交流的频次,简直少得让人不敢相信。知道每天有几趟直飞航班从中国首都北京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吗?这个数字让人吃惊:只有一趟!北京直飞孟买,还居然是隔一天才有一趟。相比之下,北京飞曼谷每天还有8趟直飞的航班。要知道,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他们的距离也不是从南极到北极那么遥远,每天才一趟航班,这是什么概念。你不去我的国家,我也不来你的国家,那么怎么交流呢?哪有怎么谈信任呢?
中印之间,必有一战?
FT中文网:中国和印度的交流沟通的确非常少,那么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吗?比如洞朗对峙在信任危机的作用下,演变成为战争?
克劳德•萨马加:不可能,我认为中印之间,绝无战争的可能。当然,像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印双方在边境对峙的摩擦是肯定无法避免的,但是某些人士所鼓吹的战争,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印两国有太多的共同利益,这两国的精英人士都非常清楚,一旦爆发战争,两国都不可能从中占便宜,而且对两国本身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另外,今天的全球环境和50年前、甚至更早之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全球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个趋势不可逆转。战争,绝对不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我刚才的确提到,中国和印度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但是两国拥有共同的利益远大于信任危机所引发的危害,就这点而言,就不会爆发战争。
FT中文网:中印两国有哪些共同利益?
克劳德•萨马加:经济上的互补是最重要的一块,良好的商业互动是减少政治摩擦的最好润滑剂。
中国和美国也存在着政治上的不信任,但是经济商业的频繁交流、民间的文化和人文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的互信和了解。过去的几任美国总统,总是找机会制裁中国,但是中美两国人民都知道,这是政治家的说辞,老百姓该做生意的去做生意、该旅行的去旅行,两者并没有直接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以商业和文化交流为代表的民间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政治摩擦对中美两国的影响,是两国关系的润滑剂。
中国和印度的商业人士正在努力成为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印度,你大概会对印度大街小巷都是中国的手机广告感到吃惊,从机场到商场,无所不在的中国手机品牌的广告让你宛如身在中国,印度版的移动支付让你跟在中国一样,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付款走人,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带给印度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印度的广大市场,让中国已经竞争白热化的企业寻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莫迪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对于拥有丰富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说,那都是摸得到的机会。就想改革开放初期,进军中国的外资企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这些企业也大获成功。今天的印度,正在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迎接全球的资本,中国的企业家完全可以来到这里尝试一下。
就在中印两军在边界对峙的时候,印度跨国公司的董事会里,企业家们谈论的是未来的商业合作和投资机会。
FT中文网:那么你觉得目前的洞朗对峙,双方会以和平的方式收场?
克劳德•萨马加:我对此无法做具体的预测,但是洞朗对峙应该会以一种双方都能下台阶的办法解决。我想中印双方在这个事件中,最应该吸取的教训不是军事上的,而应该是对两国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我认为目前两国的政治战略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也可能是当局者迷,所以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有两点个人判断:
首先,中国和印度把彼此视为亚洲地缘政治上的敌人,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尽管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邻居,但是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中国的最大目标是美国,它应该把目标放在全球范围内和美国竞争上。中国完全可以不用把印度列上自己的竞争者名单。
我知道,有很多人鼓吹印度的GDP增速世界第一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马上取代中国。简单计算一下:今天印度的GDP差不多是3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差不多是12到13万亿美元之间。如果各方面都达到理想的状态,印度的GDP增速在未来可以达到9%,它目前是7.4%。保持7%的增长率对印度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要从7%上升到9%,那就需要更进一步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在未来的真实GDP增速会保持在5%左右。印度得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今天中国的13万亿的GDP水平。而那个时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准。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应该考虑自己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应该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站在全球的版图上进行统一布局;而印度,也不要觉得中国打造“一带一路”、增强海上综合实力就是针对自己,这样就是反应过度了,印度应该考虑如何提升国内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从而打造一个更强大的经济体。印度的问题根源在国内,而不在中国。
第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分歧,中国跟巴基斯坦走得近,就意味着要疏远印度,这又是一个天大的误区。
美国把握自己和印度、巴基斯坦的这个三角关系就很到位:首先美国跟印度的关系很不错;同时,抛去种种因素,美国认为巴基斯坦也是一个不错的盟友。也就是说美国同时跟印度、巴基斯坦分别保持了不错的关系,这是互不影响的。那么,中国也可以转变观念,同时跟巴基斯坦、印度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的三角关系对于中国来说才是更好的战略布局。
不论是旁观者,还是当局者,都很清楚一件事:中国跟印度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中国和巴基斯坦,所以中国没必要跟利益过不去。当然,巴基斯坦对于中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这无可厚非。但是中巴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中印关系的绊脚石。
我想如果中印两国能够意识到这两个误区的存在,然后对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进行重新的挑战和定位,中印两国的关系会有不一样的发展,对两国的经济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
莫迪和习近平,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FT中文网:那么你觉得未来的中印关系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克劳德•萨马加:我觉得中印两国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位领导人,习近平和莫迪。可以说,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他们俩都有雄心壮志,他们愿意承担为自己的国家打造一个历史性未来的艰巨责任。这个历史性的未来不仅仅是指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这些是这两位领导人的前任们没有想到过的伟大使命。
第二,这两位都是非常大胆的领导人,他们绝对不害怕做出任何大胆的决定,也有勇气承担后果。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他们都是非常强势的领导人,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强势的领导人之间有时候是有矛盾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之间会有某种默契,甚至会比其他人更好地理解对方。
第四,摆在这两位领导人面前的难题都类似。为了能够达成他们设定的伟大目标,他们必须快速行动。因为如果无法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里达成这些愿景,他们很难有机会带领国家走向成功,很难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印之间一旦爆发战争,是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无法承受的。第一,两个人都没办法承受失败,这事关脸面;第二,局部的战争会对全盘的经济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他们实现各自伟大的目标,这也是两人都无法承受的。
就像是我之前提到的:习近平主席的目标并不是要让中国赢过印度,他希望中国能够跟美国在国际地位上一决高下;而莫迪总理也不是要干掉中国,他希望帮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和印度的确在一些方面存在竞争,但是他们不是死敌,他们的目标不是对方。
当然,对于印度来说,它的政治体制会让莫迪的变革实施起来更加缓慢,莫迪要对此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中国来说,你们也要学会适应一个快速发展、甚至不断抢你风头的邻居,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邻居,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