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马来西亚选举值得关注?
《多维新闻》盘点出三大要点
作者 / 来源:杜晋轩(多维记者) /《多维新闻》
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两大主角[纳吉(左)与马哈迪(右)]
(漫画)
[<人民之友>编者按语] 本文是<多维新闻>对我国今届全国大选的点评,仅代表<多维新闻>的立场,不代表<人民之友>的立场。<人民之友>转贴此文,目的是方便我国的选民(主要是华裔)和关注我国政治动态的网民阅读参考。上图取自网络,为<人民之友>编者所添加。以下是原文的3张附图与说明。
据维基资料说明,<多维新闻>是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发表转载和原创新闻和评论的网站,读者以海外华裔为主。网站创立于1999年,创办人及主编是何频(Ho Pin),受到美国风险投资的资助,而遭到中国在其境内封锁。
以下是<多维新闻>网4月30日贴出的全文内容——
第一、马国能否实现首次政权轮替
由于已高龄93岁的前首相马哈迪(Mahathir Mohamad)退出执政党巫统(UMNO),转而与在野党联盟——希望联盟(简称“希盟”)合作,并与1998年遭他革职副首相的安华(Anwar Ibrahim)合作,一同对抗现任马国首相纳吉(Najib Razak),以期望扳倒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
国阵的前身为“联盟”,自1957年马国建国后执政至今已61年,联盟是于1973年由时任首相阿都拉萨(Abdul Razak ,也是纳吉父亲)改组为“国阵”,成员党包括马来裔政党——巫统、华裔政党——马华公会、印裔政党——印度国大党及其它10个成员党。
而希盟于2015年9月22日成立,由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土著团结党(《人民之友》编者注:土著团结党是在2017年3月14日加盟)和国家诚信党组成,除了马哈迪成立的“土著团结党”为马来裔政党外,其它成员党以多元族群为党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土著团结党成员多为前巫统党员,是执政党内斗而分裂的产物,有分析认为因巫统的分裂而出现了政权轮替的契机,但土著团结党也因有“巫统的基因”,而未必能让部分在野党支持者与中间选民的支持。因此当希盟宣布若政权轮替,会推举“精神领袖”安华的夫人旺阿芝莎为副首相,而当年将安华革职的马哈迪将“回锅”任过度首相后,有引发一定的争议,民间也不乏投废票的声音。
会否实现政权轮替,各界仍无法从国情复杂的马国得出准确判断。有分析指出国阵政府应会继续执政,虽然首相纳吉因陷入金融贪污丑闻,但因国内经济仍成长,如马国GDP从2016年的4.2%成长至2017年的5.4%,使其政绩仍受一定肯定。同时,纳吉国阵政府在国会解散前通过了选区重划、推出《2018年反假新闻法案》、5月9号投票日定在周三(不利于游子返乡投票)等被视为技术性压制在野党的举措,有利于抬高国阵胜选的机率。
对于相信会实现政权轮替的希盟而言,要实现政权轮替,得靠马来裔选民的选票,由于国阵政府2015年4月起实行6%的消费税后,百货物价上涨让中下阶层的马来族群感到不满,已酝酿对执政党的不满,因此希盟在竞选宣言也宣布若执政就会取消消费税。此外,希盟也认为借助马哈迪的声望,可带动“马来海啸”,形成对国阵的挑战,因中下阶层的马来裔选民会担心若不支持国阵,在野党是否会照顾他们。
图示马国首相纳吉在马国华人团体活动中,呼吁华裔选民支持国阵
(多维记者:杜晋轩/摄)
(多维记者:杜晋轩/摄)
第二、选后是否会出现族群政治加深的困局
马来西亚竞选的国会议席有222个,在上一届选举中,虽然国阵得票率仅有50.27%,在野党有46.75%,但国阵透过选区划分的操作,成功拿下140席,得以继续执政。
今年马国国会解散前,国阵政府3月28日通过了新的选区划分,在国会席次数目不变的情况下,重划了部分选区的范围。在马国的政治环境中,若一个选区中的各种族比例趋近,即为“混合选区”。而此次选区的重划将单一族群大量集中,使混合选区减少,单一族群选区有增加之势,而华人选区有32个。
对已多获华裔选民的希盟而言,虽然华裔选民的增加有利于希盟在该选区胜选,但却可能形成“华人反马来人”的观感,有操弄族群政治的疑虑。如32个华人选区中的26个选区是由行动党上阵,而纳吉在4月25日称此次大选非他与马哈迪之战,而是巫统与希盟成员党——行动党之战。虽然行动党是标榜多元族群政党,但党员与领袖多以华裔为主,是拥有强烈华人色彩的政党,而巫统则是纯以马来裔为党员的种族性政党。因此纳吉的说法让各界不免想到此次选举会被塑造为马来裔与华裔的族群之争。
由于大多数华裔选民在2013年的马国选举中支持在野党,当时纳吉称那是针对国阵的“华人海啸”,而此届选举希盟则寄望“马来海啸”会形成,以撼动国阵。各界分析认为,无论选后希盟是否会成功执政,以族群为划分的选区规划,以及多数华裔选票仍支持在野党的话,会加剧马国各族群、区域间的对立,马国未来将更深陷于族群政治的泥沼中。
已高龄93岁的马哈迪仍活跃于马国政坛,领导希盟试图促成首次政权
轮替(图源:Reuters)
轮替(图源:Reuters)
第三、“中国因素”与东南亚地缘政治版图变动
在马国的历届选举中,其实不乏“中国因素”的影子,但实质性引发争议的是在今届选举。
1974年马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该年也是马国选举年,当时国阵在选战上大打“马中建交”的“中国牌”,成功争取了华裔选民的支持。而在2013年的选举中,马华公会也在当地中文报刊登标题为《马中关系 源远流长 情同手足》的广告,告诉华裔选民马华公会在国阵当中扮演了促进“马中关系”的推手。
“中国因素”之所以在这届选举变得更强烈,除有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疑虑的大环境外,也有近年中资随着“一带一路”大举进军马国的变化。因此马哈迪4月18日接受美联社专访时,才表示若希盟成功执政的话,会以斯里兰卡为前车之鉴,重新检讨与中方的贷款及投资项目。(详情可见< <卷入马来西亚选举的中国因素> 转自多维新闻网dwnews.com...1525229992641)
马国选战激烈,执政成员党马华公会盼促进”一带一路“的政绩可换取选民支持(图源:国会议员候选人刘镇东团队提供)
无可否认,随着中国对东南亚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美国也有意实行“印太战略”,尽管该战略目前看来仍是空壳子,但大国的竞争必然对东南亚地缘政治板块带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多数东盟成员国中,除了采一党专政的寮国、越南及君主专制的汶莱外,其它东盟国家无论是经历了民主选举或政变,多已经历了政权轮替的阶段,未实现政权轮替的国家,就只剩分别已建国61年、53年的马国和新加坡。
因此若希盟成功执政,马国举实现了首次政权轮替,那有民主选举制度的东盟成员国中,就只剩下新加坡未实现政权轮替。牵一发而动全身,马国的政治环境变化会如何影响东南亚地缘政治、宗教与族群关系,值得各界关注。 #
1 comments:
从两个烂苹果中选出一个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