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福民主促进会与明福家属不满首相安华多次拒见(他们),而决定在即将来临的元宵节(即阳历2月24日)上午11时正,到行动党的半山芭总部,向陆兆福拜年和探问关于明福命案调查的进展。人民之友工委会2024年2月5日(星期一)发表《5点声明》,表达我们对赵明福冤死不能昭雪事件的严正立场和明确态度。

Hindraf.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针对第15届全国大选投票提出 5项建议 和 两个选择

人民之友恭祝各界2024新年进步、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人民之友20周年(2001-2021)纪念,发表对国内政治局势的看法] 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即将在2020年9月9日发表文章,对“喜来登”政变发生后的我国政治局势,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致力于真正民主改革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参考,并愿意与同道们交流、共勉!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Sahabat Rakyat akan mengemukakan pendapat khusus mengenai situasi politik di negara kita selepas "Rampasan kuasa Sheraton" pada 9 September 2020 untuk tatapan rakan semua bangsa dan semua strata yang komited terhadap reformasi demokratik tulen negara kita. Kami bersedia bertukar pendapat dan saling belajar dengan semua rakan-rakan sehaluan.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Bersatu padu, mempertahankan reformasi demokrasi tulen, buangkan khayalan, menghalang pemulihan Mahathirism.

 photo mahathir_PRU14_1.png

人民之友18周年(2001—2019)纪念,举办一场邀请4名专人演讲的政治论坛和自由餐会,希望通过此论坛激发更多的民主党团领导、学者、各阶层人士,共同为我国民主改革运动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photo the-new-phase-of-democratic-reform-reject-state-islamization.jpg

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 / The New Phase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Malaysia / Fasa Baru Reformasi Demokratik di Malaysia

 photo Banner_WorkReport2016.jpg

人民之友为庆祝15周年(2001—2016)纪念,在2016年9月上旬发表了最近5年(2011—2016)工作报告(华、巫、英3种语文),并在9月25日在新山举办一场主题为“认清斗争敌友,埋葬巫统霸权”的论坛。

509.png

人民之友根据2017年9月24日发表的《人民之友 对我国第14届大选意见书 》的内容与精神以及半年来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形势,对5月9日投票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选民参考。

Saturday 4 May 2024

林瑞源《星洲网》专栏评论: 伊党土团 貌合神离, 国盟胜选有难度

林瑞源《星洲网》专栏评论:
  伊党土团 貌合神离,
国盟胜选有难度



❝ 如果华印裔的投票率和支持率维持去年州选的水平,加上伊党不给力,马来票不集中,希盟有望微差胜出。❞

作者对新古毛补选当下形势的解读,跟行动党雪州财政王建民在这之前发表的见解是相一致的。两者的言论让许多人产生对服务“大局”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补选结果如何?会有什么影响?新古毛以至全国各族人民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是林瑞源2024-05-03 20:0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伊党土团貌合神离,胜选有难度。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新古毛补选目前看来, 希盟胜望较高

新古毛补选竞选期过了一半,团结阵营与国盟展开攻防战,目前看来希盟的胜望较高。

国盟的竞选策略是以马来票为主,印裔票为辅。由于马来票占了将近一半,如果获得逾80%马来票,加上逾30%印裔票,就可以夺下新古毛,在乌雪县拿下4比0的成绩。

国盟在马来票占尽优势,他们除了抨击团结政府糟糕的施政、无法解决生活成本和物价问题,也炮打行动党,希望动摇巫统党员的意志力,比如前雪州巫统主席诺奥玛质疑行动党为国阵巫统做过什么,而需在新古毛补选报答该党的“恩惠”,巫统的行为很可耻。

有人耍弄散播“火箭恐惧症”花招

提名日当天有人高举结合巫统和行动党徽章的画板海报。行动党宣传秘书张念群接受马新社访问的视频,也遭人恶意剪辑;视频中张念群声称,若行动党在新古毛胜出,意味着人民希望行动党继续执政,往后的大马首相会是来自行动党。这些花招旨在散播“火箭恐惧症”,引起乡区马来人的恐慌。

而巫统的应对策略是向基层的党员及支持者作出一系列解释,以稳住基本票。巫统的原住民国会议员,即金马仑高原国会议员兼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南利也陪同火箭候选人彭小桃前往原住民村拉票。

安华在五一劳动节宣布,从12月起各级别公务员调薪超过13%。雪州政府也将跟随联邦政府步伐,一旦通令档案出炉,所有雪州公务员将获调薪至少13%。这有助于团结阵营获得更多公务员选票,即使新古毛的公务员人数不多。

伊党与土团党出现矛盾, 对希盟有利

对希盟的另一利好因素是伊党和土团党似乎出现矛盾,伊党领袖在提名日出席在玻璃市举办的开斋节庆典,没有为土团站台;至今也没有重量级的伊党领袖到来助选。

伊党的冷漠态度不禁让人猜测可能是该党无法争取到上阵权。去年槟城州选,伊党基层曾经抗议民政党主席刘华才以天兵姿态,空降峇六拜州席,杯葛助选活动。

如果土团在补选获胜将助长雪州国盟主席阿兹敏的声势,雪州大臣职在下届州选将是他的囊中物。伊党肯定不希望看到土团主导这一先进州,若伊党党员和支持者不积极投票,土团设定的马来票将无法达标。

如果表态支持首相安华的6名国会议员及1名州议员的土团党党员资格被取消,有关选区必须举行补选,伊党会不会也从中要胁?

安华宣布了雪园丘房屋问题利好消息

至于印裔选民,他们也有很多怨言,特别是不满遭边缘化。根据报道,一些印裔选民对团结政府失望,因此考虑改投国盟或者是不投票,槟州前第二副首长拉玛沙米也呼吁新古毛印裔选民教训希盟和行动党。

首相安华日前特地透过电视访谈,回应印裔的不满,他强调昌明政府并没排挤印裔社群。同时,团结政府将在本月9日针对包括新古毛选区在内的雪州5大印裔园丘房屋问题宣布一劳永逸的方案。

此外,行动党与国大党星期二晚上同台竞选,这场竞选讲座,吸引逾600名印裔民众出席。国大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请求印裔选民理智投票,现在不是表达愤怒的时候。

伊党领袖"倒米"言论让土团倍感无奈

原本华印裔不满希盟未兑现竞选承诺,是土团得以动摇希盟基本盘的良机,可是却被伊党宣传主任阿末法德里破坏了,他炒作彭小桃就读多源流学校的教育背景,挑起了人们对反对党主张关闭华小和淡小的记忆。

阿末法德里的言论遭希盟放大后,伊党没有出面澄清,反而是伊党主席哈迪阿旺的儿子莫哈末卡里尔抨击希盟青年团宣称“哈迪阿旺孙子在华小就读”的言论,是一个诽谤伊党的谎言。

眼看这个课题持续延烧,土团党青年团长袁怀绍不得不出来灭火,他强调,国盟在多源流学校课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既永远不会关闭多源流学校。但袁怀绍并不是一个灭火的适当人选,因为他曾主张为了巩固国家团结,华淡小必须分阶段废除。

阿末法德里助选变“倒米”,让土团倍感无奈,希望在未来数天的竞选期,可以利用其他课题来转移华印裔选民的视线。

新古毛这次补选, 希盟有望微差胜出

如果华印裔的投票率和支持率维持去年州选的水平,加上伊党不给力,马来票不集中,希盟有望微差胜出。■

吴健南《星洲网》专栏评论: 公务员加薪比私人界跑得快, 而臃肿机构精简化才是上策

 吴健南《星洲网》专栏评论:
 公务员加薪比私人界跑得快,
而臃肿机构精简化才是上策



❝ 当局当前更迫切的改革,理应是精简化公共服务体系过于臃肿的结构,并制定更严谨标准作业程序监督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本文是执业律师兼时评人吴健南2024-05-03 07:5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大马雇员福利:公务员比私人界跑得快?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今年劳动节主题是 "薪酬为了活着"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应大马电召车联盟(Gabungan E-hailing Malaysia)之邀,作为该会法律顾问的我委派了律所2名年轻律师,确保他们当天在吉隆坡独立广场所进行的和平游行和集会顺利进行.集会一如既往的由五一工委会举办,今年的主题是“薪酬为了活着”(Gaji Untuk Hidup)

也许很多国人会认为他们的主题似乎有点危言耸听或夸大其词,甚至不少雇主会对他们针对国内最低薪金数额的予取予求感到不厌其烦。

若仔细阅读他们的宣言,所谓的提高最低薪金至2000令吉的建议,其实并非信口开河,也并非特意仇恨雇主,主要针对我国日趋严重失控的通货膨胀和生活压力。

若根据最低薪金条规的计算程序,该会认为当前在我国城市地区的最低薪金理应是2568令吉,而郊区则是1884令吉,并得出平均2444令吉的全国标准。

简单而言,该会的忧虑是,虽然我国的最低薪金数额已不断稳健上调犹如马拉松慢跑,但却始终跟不上通货膨胀犹如百米快跑的惊人速度。

1500令吉最低薪金已难以养家糊口

换个角度来看,坦白说,目前的1500令吉最低薪金,真的足够劳工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吗?别说体面生活,就连养家糊口基本需要,也成问题。尤其在消费指数高企,生活成本倍增的城市地区,真的连生存也成问题。

无论如何,我始终认为,要应对这种不断高涨的通胀压力或马币贬值,要求提高最低薪金数额就像经济部长拉菲兹所提的渐进式薪金制奖掖一样,是个治标不治本的片面方案。

如果大马的整个经济大环境依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依然停留在数十年如一日的传统领域而缺乏创意和创新,肯定无法吸引更多有素质外资,更无法提高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和制造工作机会给人民。

安华宣布了公务员逾13% 的加薪

而在这方面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公务员体系,可说影响大马经济竞争力的其中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拥有超过百万大军,许多单位和程序也已从线下提升到线上。但令人遗憾的,整体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依然松散和缺乏效率,不但拖慢了许多私企的效率,也导致许多外资纷纷对大马产生了对商家不友善的第一印象。

当然,首相安华在劳动节这一天宣布了各级别公务员超过13%的调薪,并将公务员的最低薪金从1700令吉上调至超过2000令吉。那是符合时宜的,尤其有利于提高那些比较低级别公务员的整体生活素质。

逾100亿令吉加薪, 幅度太大否?

问题是,在这个普遍各行各业的业者和雇员皆感到整体经济发展放慢的当前时局下,当局动用超过100亿令吉的公款给公务员加薪,幅度是否太大了?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健全和开放竞争的经济环境里,公共服务体系是带领一个国家私人界发展的火车头,后者的薪金往往也比前者远来得高。但问题是,近年来非常显而易见的,国内公共服务领域的整体待遇,已普遍逐渐超越国内的私人领域。公共服务的最低薪金比私人界来得高,即是最好例子。

当前迫切的改革应是精简政府机构

因此,我认为当局当前更迫切的改革,理应是精简化公共服务体系过于臃肿的结构,并制定更严谨标准作业程序监督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还有,政府在维护劳工福利方面,其中一个矛盾举措,就是在传统的农业,和新兴的零工经济领域。虽然这两个重大领域,皆在早前冠病肆虐全球期间彰显了本身的重要性,而如今也是许多国家其中一个重大的经济支柱。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马政府还是在施政方面,缺乏关注和关怀有关弱势群体的诚意和决心。

例如在我本身最近处理的一系列来自霹雳州开垦农民,被一些外来私企驱逐的个案即可清楚看到,州政府并没有珍惜这批开荒功臣的心血,或表达出任何协助这批农民进一步推动州内农业发展的决心。反之,当要发出地契或租赁合约时,当局却特意漠视这批开荒农民的存在和贡献,并把有关农耕地交给一些完全不在行的公司管理。结果最终不是通过挖沙、挖矿等活动,摧毁有关珍贵农业地。就是延续我们日复一日的阿里巴巴文化,迫使当地农民们付出更大代价,才能继续留在当地耕种。

政府更应照顾特定蓝领或零工群体

零工经济领域更是不用说了。虽然加入此行业的国人近年来已迅速膨胀,而大马也换了不同的联邦政府。但唯一不变的立场,依然维护业者多于工作者的利益。对后者年复一年的诉求,听而不闻,没有下文。

事实上,当局若真有诚意维护国内成千上万零工经济工作者的基本权益,别说遥远的制定新法如保护大马零工经济工作者法令。更直接和有效的改革举措,理应是在现有的劳工法令底下,通过人力资源部长特别权限,把特定蓝领或零工群体如电召车司机和送餐员,犹如罗里司机般纳入法令的图表即可。

即然这些零工群体每天都穿梭在高风险的公路上,为其零工业者卖命打拼和赚取巨大盈利。为何只是穿上一层非常抽象的零工外衣,却能让其业者有异于其它行业业者享有特别待遇,无需为其雇员缴付任何公积金和社险?甚至还能获得政府的特别眷顾,动用人民的公款来为其雇员的社险金埋单!这从任何经商原理而言,都是说不通的。

尽速落实员工集中宿舍(CLQ)计划

当然也别忘了国内现有的百万外劳大军。不管认不认同他们的贡献,或争辩他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他们即然已经来了,基本的福利和权益还是必需获得保障和尊重。

而在这方面,我最期许看到的,就是当局必须迫切履行承诺尽速落实员工集中宿舍(CLQ)计划,而切勿像过去一样一再延迟落实这项早已于2019在国会通过的相关法令。这除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市容,改善城乡规划以外,也能确保在我国打拼的外劳至少能够拥有较为体面和至少符合基本卫生标准的生活环境。■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安华宣布史上公务员最高加薪, 大马掉入财政深坑….. 俺不愁!

郑丁贤《星洲网》专栏评论:
 安华宣布史上公务员最高加薪,
大马掉入财政深坑….. 俺不愁!


 ❝ 这一阵子拉菲兹还高唱PADU,绞尽脑汁想要砍津贴,目的是要减少政府负担,或许还可以降低债务。

只是,PADU十划还没一撇,这一边安华又宣布公务员加薪13%,政府支出也将增加100亿令吉。

这100亿令吉是从何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行公债,借更多的钱,这也是过去和现任政府的手法,不怕债多,就怕选票不够多。❞

作者一语中的!前朝今朝,手法都是一样的:不怕债多,就怕选票不够多——这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真实体验和领悟呀!

本文是 郑丁贤2024-05-2 20:00 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史上最高加薪,大马掉入财政深坑。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安华宣布,大马公务员获得史上最高的加薪,高达13%;政府将拨出100亿令吉作为预算。

消息传来,全马百万公务员大军,喜出望外,眉开眼笑不在话下。不过,是否会感恩安华,情投团结政府,这是另外一回事。

哦,这和政治无关,更和新古毛补选没有一毛钱关系,纯粹是时间上的巧合,嗯……你我都懂。

加薪给公务员以提高公共服务是好事

当然,我也为全国公务员同胞感到高兴,他们的服务和努力得到了回报。正如大家所知,大部分公务员都是诚心诚意,尽忠职守,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只有小部分,我的意思是,很小很小部分,偶尔会迟到早退,失踪于柜台,不接电话,或是摆出一副让你产生惶恐,深深以为自己做错事的姿态。

安华的宣传人员宣称,史上最高加薪将提高公务员士气,公共服务的表现会更好,这对全国百姓都好。

没什么不好,如果国库充裕,油水充足,别说13%,就是加足20%,又算什么!

但经济萎缩债台高筑, 国家已近破产

只是,今天的大马,经济成长未如预期,出口成长萎缩,外资还只是美丽的数字。

更严重的是,国库空虚,举债如山;大马国债已经高达1.5兆,也就是1万5千亿令吉。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记得,2017年的反对党,即是现在的政府,就已经高喊国家面临破产了。

2017年的经济成长率是5.8%,国债是6870亿;2023年成长率只有3.7%,国债是1万5千亿令吉。是当年危险,还是现在更危险?

债务快速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务员薪水和退休金的重担。2024财政预算案的公务员薪资拨款超过900亿令吉,占了营运开支的31.5%。相对而言,对国家前途极关重要的发展开支,也只有900亿令吉。

为了应付这些开支,财政预算案年年赤字。钱不够用,只好借钱,于是国债高筑,难以为继。

PADU未立, 又增加100亿令吉开支

这一阵子拉菲兹还高唱PADU,绞尽脑汁想要砍津贴,目的是要减少政府负担,或许还可以降低债务。

只是,PADU十划还没一撇,这一边安华又宣布公务员加薪13%,政府支出也将增加100亿令吉。

这100亿令吉是从何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行公债,借更多的钱,这也是过去和现任政府的手法,不怕债多,就怕选票不够多。

只是,庞大的债务,彷佛是一个黑洞,侵蚀了大马的经济,也会吞食大马的未来。

有人美言这次公务员加薪有诸多好处

有人美言,这一次的公务员加薪,是政府准备取消未来新进公务员的退休金,改用公积金制度而铺路。

只是,安华并没有同时作如此宣布,而且,加薪是现有公务员和退休公务员(和他们的家属)享受好处,这和未来新进公务员有什么瓜葛?

也有人称,加薪可以提升公务员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市场活力。只是,经济学家更加重视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担心缺乏生产力的加薪,只会刺激物价上涨,生活负担更重。

当然,不能说加薪没有丝毫好处。若是可以提高公务员士气,提升服务素质,那也算是一种投资。

政府怎么把财政大洞挖得更深往里跳

只是,基础的管理学教导说,不能期望只靠加薪就可以提升员工的表现,而必须在薪资之外,给予更多的训练,更有绩效的管理,更强的心理建设,更公平的迁升制度,才足以提升员工表现。

而以上这一些条件,也是政府所缺乏的。

政府之前声言要改革公务员体制,要降低政府财政负担,难道就是把财政的大洞挖得更深,往坑里跳下去?■



Friday 3 May 2024

学者范鸿达对观网的访谈: 在现场观察高校学生抗议, 和美国媒体报道不太一样

学者范鸿达对观网的访谈:
 在现场观察高校学生抗议,
和美国媒体报道不太一样


本文是中国观察者网2024-05-02 08:26刊出与中国旅美访问学者范鸿达(上图右)的访谈,由郭涵整理、编辑的报导。原标题: 在现场观察高校学生抗议,和美国媒体报道不太一样。全文如下——

自警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美国高校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战抗议游行迎来激烈升级。《华盛顿邮报》统计,截至目前,全美各地校园已发生1000多起逮捕事件。

美国进入2024大选年,结合巴以冲突这个美国无法轻易置身事外的议题,为本轮学生抗议活动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底色。当着一群抗议学生的面,美国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约翰逊公开喊话哥大校长,称校园内的“反犹主义”令他感到震惊。

美国这一轮学生反战抗议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各地大学情况有何差异?美国政客如何利用学生们表达诉求、呼吁和平的平台,推进自身的政治议程?就相关话题,观察者网连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范鸿达,带来他在美国校园的一线观察与思考。

观察者网:您在美国多所高校实地走访数月,近距离观察了大学校园内愈演愈烈的支持巴勒斯坦学生抗议活动。能否聊聊目前的感受?学生们有哪些诉求?抗议活动发展到了什么状态?

范鸿达:
由于交战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去年10月7日以来爆发的新一轮加沙-以色列战争基本没有对抗性。以色列军方对加沙的战争已造成超过3.5万人死亡,绝大部分是包括婴儿、妇女在内的平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加沙的悲剧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而人道主义危机的蔓延与伤亡攀升,导致全世界范围内都兴起了比较广泛的声援巴勒斯坦活动。很大程度来说,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声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良知与对公平正义认识的标尺,这是美国也普遍存在的情况。
 
▲当地时间4月29日,哥伦比亚大学教职员工在大学西草坪的“加沙团结营地”保护学生   (图源:视觉中国)

我从去年年底来美国访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园里,也观察到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绝大部分参与者支持巴勒斯坦,但有少部分支持以色列立场的抗议者。后者主要是犹太裔学生,人数较少,无法同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相提并论。直到今天,在美国发生抗议活动的各所大学中,支持巴勒斯坦的人群占绝对主流,而支持以色列的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社会人士,都处于少数地位。

刚才你提到了最近学生抗议活动的升级,确实如此,其实美国校园里的挺巴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集会、张贴海报与演讲等等。至于最近事态的升级,一方面有各所学校特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共性的原因。

比如,南加州大学之前选定了一位穆斯林裔学生作为毕业典礼的发言代表,结果有人举报她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反犹言论”,导致校方取消她的演讲资格。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群体认为这是在针对他们,所以南加州大学那边闹得比较厉害。

又比如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最近也闹得厉害。得州历来在政治上偏右,社会层面对以色列的支持相对多一点。当校园里发生亲巴勒斯坦学生的抗议时,当地警方立即介入,因此冲突较为频繁。

当然,这一次抗议学生同警方冲突的中心还是在美国东北部地区,这里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与纽约大学等,学生同警方爆发激烈对抗。这并不难理解,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也逐渐浮出水面。

关于抗议活动突然升级,纽约大学的说法是,某一天校园内突然来了很多人,冲破了之前限定的抗议活动范围,引发混乱和不安定。校方称抗议活动中出现了“反犹主义”行为,有许多社会人士进入校园。为了维持秩序,大学赶紧报警,警察随后用强力措施对付学生。这就导致了麻烦。美国社会里认为他有法律赋予自己表达合法诉求的权利,而美国人尤其认为,大学校园应该是比社会上更自由、更有表达权利的地方。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在校内搭起帐篷,声援巴勒斯坦 (受访者供图 下同)

因此,随着警方的介入,包括对一些抗议学生的逮捕与登记,导致部分大学校园里面闹得比较凶,好像亲巴勒斯坦的势力和亲以色列的势力正在对抗。

但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在警方介入后,事态已经演变成包括亲巴勒斯坦的一方势力与其他人(如犹太学生、老师等等)在内,他们一同与校方之间爆发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校方站到了师生的对立面。

为什么?因为不管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师生还是其他人,都十分反感学校请求警方进校园这件事。自上世纪60年代的学生反战运动以来,美国都没有警察以这种方式进入哥大校园。他们认为这是对自身权利的侵犯,更不用说警察进来抓人。所以在目前发生激烈冲突的校园里,其实是存在关于自由民主与表达的一种情绪。

我们在观察美国学生抗议事件时,也要注意到它的前后发展与变化。比如,最开始学生的诉求都很简单,就是加沙立即停战、恢复人道主义援助,这是非常明确的。

然而,一旦局势演进到警察进校,校方开始惩罚一部分学生,比如强制停课、禁止他们入校之类的,到这个时候,学生也包括老师就提出了另外的诉求,即取消对部分学生的处分,要求学校不再追究参加抗议学生的责任,恢复他们的权利。他们觉得这是法律赋予的表达自由,自己并没有做错。

首先,全美国大学众多,但是迄今出现扎帐篷的学校并不多。其中,像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这种产生肢体或暴力冲突的又不多。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4月24日称,全美有200处校园发生了抗议活动,即使这个数字同整个美国的高校数量相比也不算非常高。

此外,美国大学的特点是比较注重校园安全。不管是校内还是所在的社区,凡是发生了安全相关的报警事件,学校会立即向全体师生发邮件,也就是安全警报。我们在这边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所以哪怕是一点点安全隐患,美国大学也要公布出来。

最后,美国媒体绝大多数是私有,且大部分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加上他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对大众关注议题非常详细地,甚至是刨根问底式的报道方式,这些再结合大学的特点,导致如果你仅仅看他们的媒体报道就会认为,情况十分糟糕,但现实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


我再说下自己所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所学校当然非常知名,在一些大学排名榜单上都能进前十名。而伯克利另一个出名的地方就是它的抗争精神,这所学校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反战运动的先锋,也是美国搞言论自由运动的发起地之一。直到今天,伯克利校园里面还有一个咖啡馆是纪念当年的运动。过去几个月我在美国东部学校走访与交流时,接触的人们都会聊起伯克利大学的这个传统。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所大学,最近一段时间也非常平静。这里有学生抗议,我每天会去现场观察半个小时,看看他们的动向。抗议活动是在校园内一个固定的场所,也摆了一些帐篷,而且每天都有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喊喊口号、邀请几个人来演讲。显然是有一批组织者和骨干的。4月27日他们就邀请了一个专业团体搞舞蹈表演,带着鼓、又唱又跳的,一直表演了快一个小时,最后还邀请在场的观众一起参与跳舞,这很像咱们国内藏族同胞们跳的锅庄舞,许多人围成一个圈慢慢跳,然后聚到一起。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抗议活动现场,学生们围起来跳舞

所以,除了一部分骨干成员是固定出现的,其他的参与抗议学生则是来来往往,周末人会相对多一点,因为有些人喜欢周末来学校里散步,而且校园是完全开放的,有些人路过抗议地点也就跟着喊两嗓子,比如“Free Palestine”等口号。等到某个环节结束,大家安静下来,然后下面放着来自加沙的音乐,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下一场节目。

因此,整体来说,尽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抗争精神在美国都排的上号,但是这一次的校内抗议活动表现的非常理性。校方也支持学生的意见表达,只是提出要遵守法律和校规。负责任地讲,迄今伯克利这边的情况是一个有序的意见表达,我相信绝大部分出现了抗议活动的美国大学校园也都是这样的情况。至于哥大、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那样发生激烈冲突的情况是少数。

观察者网:众所周知,美国警方只有在校方发出请求后才能进入校园。前段时间,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卷入“反犹风波”,两位校长在国会接受质询后辞职。美国保守派对大学所谓“反犹主义”的施压是否与这次学生抗议升级有关?

范鸿达:
这是有道理的,除了那两位被迫辞职的校长外,目前哥大校长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4月24日,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进入哥大校园发表演讲时直接公开喊话,如果哥大校长不能平息混乱,就应该辞职。

约翰逊在表态前见了一些犹太学生,还表示对美国高校校园目前存在的所谓“反犹主义”感到十分震惊,要反对这种现象。

在美国社会中,反犹确实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目前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中经常听到一句口号,“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终将自由”,连这句话都已经被美国国会众议院认为是“反犹主义”。

前面说过,美国东北地区的政治敏感性非常高,今年又是大选年,美国不仅要选总统,也要选国会议员。因此对于任何一位候选人,他都不敢得罪亲以色列金主。

除了来自政界的压力,美国大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许多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都需要捐款,很多捐款人其实同以色列有很深的关系,或者有犹太裔背景。如果大学拿不出一个明确的态度,捐款会受影响。站在校长的位置上,他/她要考虑学校的发展,何况还有前车之鉴,如果不采取行动,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在美国东北地区这个犹太势力存在感比较强的地方,他们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校长职位,这是个比较为难的问题。

当然,最近哥大的校委会已经通过一项决议,批评校方决策不当,认为不应该暴力对待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表达。所以在面对社会公认的准则时,校方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观察者网:美国调查新闻网站《拦截》(The Intercept)4月中旬爆料,《纽约时报》的内部备忘录要求记者报道巴以冲突时避免使用“大屠杀”、“种族清洗”等不利于以色列的词汇。抗议学生提出的诉求也包括反对和揭露犹太游说集团对美国政界、新闻界与文化界的渗透与压力。美国社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范鸿达:
美国国内对于美以特殊关系、美国的对以色列政策问题,实际上已经“脱敏”了。这是一个之前比较敏感、不让讨论的问题,但近年来在美国已经可以公开讨论。而目前的趋势是,批评美以特殊关系、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虽然美国官方的政策依然是强烈支持以色列,但是从学界到社会甚至是政府内部,批评声日益强烈。特别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后,随着伤亡加重、人道主义危机升级,美国内部对以色列的批评与谴责声非常多。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不仅仅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也蔓延到社会面与学术界。我联系过的一些美国学术界朋友,经常会在讲座、会议等学术活动中公开大声地表达这种意见。

我看到《纽约时报》那份内部会议的备忘录在社交媒体上曝光后,也挺感慨。这某种程度上说明,去年10月7日以来,美国社会对以色列在加沙行为的批评十分强烈,已经到了《纽约时报》不得不采取抑制措施的程度。毕竟这样的美国私有媒体同美国政界的联系比较多,也会受到一些势力的影响。

此外,我个人感觉,包括这次的学生抗议活动所体现出来,“反犹主义”这个词在美国被过度滥用了。

我和以色列朋友交流时也一直讲,你们“反犹主义”的使用频率太高、范围太广。就像两个人聊天,我批评以色列政府的政策,认为它们有待商榷,不利于你们的国家。但是按照对方的观点,我就是在宣扬“反犹主义”。这也是我在美国学界一些朋友所强调的,不要动不动给人扣上“反犹主义”的帽子。

众所周知,“反犹主义”在部分欧洲国家有特殊地位,一旦你被扣上这顶帽子,就面临违法。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美国社会也有人被这件事困扰,或者是表达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在反对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不是反对某个身份或整个民族。

观察者网:佛罗里达州一位共和党众议员在媒体上宣称,中国“资助”了美国大学里的“挺巴”抗议。美国东北大学校方也表示,学生抗议背后有“外国(部)势力”。作为中国的吃瓜群众,我们该以什么心态看待这个问题?

范鸿达:
当那个政客讲中国“资助”时,主持人马上追问他是否有证据,结果他说不出来。我想他们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一方面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两党竞争比较激烈。另一方面,过去几年来,包括从上一届大选中能明显观察到,美国总体来说自信心不如从前了。我在与美国学者打交道时,也有比较明显的感受。过去美国长期认为自己强大到不必担心外国的影响;但是近年来,美国对于“外部干预”的敏感性越来越高。

其次,这也体现了美国国内严重的社会与政治分裂。特别是特朗普任期内,他对美国社会、对美国政治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甚至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影响。一些美国人在交流中都表示,尽管过去美国的政客也很虚伪,但还是有底线的。可特朗普总统在位时突破了美国的底线,大家都不知道政客能做到什么程度。

前天晚上和一帮美国朋友聊天时,他们聊到大选的问题,都表示坚决不给特朗普投票,否则会拉低美国的整个“道德水准”。但是美国当前的各种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其实是领先拜登的。

▲被问到是否掌握中国“资助”美国亲巴勒斯坦抗议的证据时,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希门尼斯拒绝明确表态 (视频截图)

此外,美国现在将中国视作头号竞争对手,从美国决策者、政客的角度来说,不管俄乌、巴以冲突要牵涉多少精力,他们始终认为中国是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当美国国内出现一些问题时,他们下意识就要找那个“最大的敌人”来转移视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校方提到的“外部因素”,既可能指来自外国的因素,也可能指学校以外、美国国内的因素。

比如我很清楚地记得,纽约大学包括纽约市市长都在发言中表示,有确凿证据证明来自美国其它地方的人,卷入了纽约大学校园里的抗议。他们强调是纽约州以外的美国人。

去年12月份我刚来美国没几天,正好赶上伯克利校园里举行一场规模比较大的声援巴勒斯坦抗议。我在现场就明显感觉到一些人不是在校学生的模样,于是就和旁边的安保人员聊天。我问他,这些参与者都是学生吗?对方表示,如果都是学生,自己就不用那么紧张了。所以言下之意还是有校外的人来参与。

观察者网: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多位美国大企业CEO要求曝光支持巴勒斯坦学生组织的成员身份,并联名搞“就业抵制”。这次也有抗议组织学生领袖因为“反犹言论”被禁止入校。因为政治观点导致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甚至“社会性死亡”,如何评价这种“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对美国社会的撕裂?

范鸿达:这个问题要结合美国的内部政治来看,它确实是存在的。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学生的抗议、社会上的抗议,包括大企业在内支持以色列方面的回应,这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单一的事件。一谈到这个话题他就要给你定性,按我们国内通俗的话讲,就是大搞“政治正确”。这是美国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非常强调“政治正确”。

比如现在你同美国人聊天,一旦提到2021年1月6日发生的事情,往往会严重刺痛他们。特朗普不承认拜登胜选、支持者冲击国会山的那次事件,即是美国政治与社会分裂的标志,也是进一步分裂的催化剂。它事实上导致许多美国人,特别是精英阶层对本国民主体制产生严重担忧。为什么这次警方进入哥大校园后,出现了激烈的对抗,许多大学老师都和学生站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说,这背后都体现了美国人对于近年来本国民主体制遭到侵蚀,深感必须做出回应的担忧。

至于另一个推动局势的案例,就是几年前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那场运动对非裔美国人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也给其他的少数族裔群体,包括这次抗议涉及到的美国国内巴勒斯坦势力,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前段时间我同马里兰大学政治系的一位教授交流时,和他分享了这个观点。他觉得很有道理,“黑人的命也是命”那场运动,确实对美国少数族裔的政治抗争运动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亲以色列势力也有自己的圈子,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从社会层面来看,尽管大学校园和其它地方有许多亲巴勒斯坦抗议,声势浩大,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放在全美国的范围来说,其实更多的美国人支持以色列。

盖洛普民调机构今年2月的舆论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支持以色列,只有18%的受访者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NA)有好感。一方面前者在人数上占优,另一方面他们的实际影响力远远超出这个调查所体现的比例。尽管在当前的国际大背景下,支持巴勒斯坦的势力受到大量关注、活动频繁,但是这一派势力的实际能量到底有多大,还是值得观察的事情。

观察者网:有人将这次美国高校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抗议同1968年大学生反对越战抗议相比较。不过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今天的抗议人群比较小众,巴以冲突并不涉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60年代的抗议游行深刻影响了美国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导致后来的社会思潮转变。您怎么看当前美国学生抗议活动的各方面影响?

范鸿达: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层面讲,首先它肯定有积极影响,对此我个人十分确信。正如“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给非裔美国人、美国的全体少数族裔带来的影响是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话题;过去半年来,美国社会中接二连三地上演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这一定是个日后会被学者仔细研究的现象。

巴以冲突已经上演了几十年,这是美国第一次围绕该问题出现非常鲜明的社会分裂。在此之前,美国内部从来没有因为巴勒斯坦问题对以色列发出如此猛烈的批评,上演这么多支持、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为什么这次出现了?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这次的抗议一定会产生多层面的影响,而尤其值得研究的是把它放在美国的少数族裔背景下。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族裔的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命运也有差异。移民群体都面临现实的困难,希望实现自己的诉求。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推动。我相信这次的运动会对美国的阿拉伯族裔甚至穆斯林群体的未来处境产生积极影响。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并不认同把目前美国社会上的现象同20世纪60年代的反战运动相提并论,在我看来,这两件事并没有可比性。首先,美国是越南战争的直接交战方,那场战争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直接影响。但美国不是巴以冲突的直接参与方,这场冲突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没有那么深远。

1970年,美国国民警卫队士兵在肯特州立大学校园内驱散抗议学生,造成12人死伤   (图自:视觉中国)

从伯克利一个校园就能清楚地体现出区别,学生们每天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举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附近几十米开外,有学生在参加亚洲文化节、美食节,不远处的校门口还有络绎不绝的学生在拍毕业照。校园里该上课的上课,该喝咖啡的喝咖啡,有人躺在草坪上聊天。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的生活,你的抗议和他喝咖啡、享受美食节活动并不矛盾。可以说,在伯克利,学生抗议对整个校园的影响都不是全面的。

我们虽然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翻阅资料便能知道,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反战运动不是这样的。不过,我认为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传承。比如伯克利学生今天安营扎寨的地点,就是60年代学生反战运动抗议的地点。有些美国学生也能意识到,上世纪60年代曾经发生过反战抗议,因此有思想上的传承。但是从规模和性质来讲,包括美国在其中扮演角色的问题上,我觉得这两场运动没有可比性。目前为止,我还不敢确定今天在美国高校上演的事件能否被称作一场“运动”。所以在表述的时候,我倾向于用“现象”来描述当前的情况。

观察者网:这次的美国高校学生抗议事件是否会对拜登的选情产生不利影响?


范鸿达:
目前拜登总统确实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他在对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上,不要说给人带来惊喜,甚至连正常的政策效果似乎都没达到。

比如在加沙冲突的问题上,拜登政府包括总统本人向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提了很多要求,设定了许多所谓的“红线”,却一一被内塔尼亚胡政府给突破了。对于一个美国每年援助几十亿美元的国家,拜登政府在关键时刻却无法发挥影响力。现在大家都知道,美国非常担心以色列不受控制地采取下一步行动,比如进攻拉法和升级同伊朗的冲突,这是拜登政府最恐惧的局面。

在理想状态下,拜登政府当然希望全世界都不要搞出什么“幺蛾子”,包括国内爆发学生抗议,让他能专心应付选举。作为一名政治学学者,面对这次引发媒体广泛关注的学生抗议事件,我总是会关注背后的政治因素。

在警方进入哥大校园前后,陆续有好几批议员到校园里发表讲话,包括我刚才提到的众议院议长约翰逊。他去的时候也带了好几位议员,还见了一些犹太学生。所有这些政治势力都在有意识地利用这次事件,凸显自身的政治倾向。

例如,进入哥大的议员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对犹太学生处境的担忧。拜登政府也持相似的立场,美国政治高层在这件事上思想比较统一,自从哥大、纽约大学出现激烈的对抗后,他们就把学生抗议同“反犹主义”牵扯到一起,这就是大选带来的影响之一。

对美国的政治选举候选人来说,他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表态,因为得罪不起以色列的院外游说势力。但是美国也有穆斯林裔、阿拉伯裔选民,他们的选票也很重要,这是拜登政府面临的两难。毕竟目前的美国大选形势非常焦灼,两位老人家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如果按照目前的民调统计,特朗普还稍微领先一点。

因此,学生抗议活动确实给现任总统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现任总统要为一切混乱负责。至于特朗普,他根本不用进一步讨好犹太人势力,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亲以色列、支持犹太势力。

观察者网:结合前面的分析,可否谈谈您认为这次学生抗议活动可能会如何收场?

范鸿达:
我个人认为,像哥大、纽约大学那种烈度的,引发了肢体冲突的抗议应该会慢慢平息下去。这是由当前的政治气候决定的。

美国大学领导层面临来自政界的压力,要求尽快恢复秩序。而抗议师生要求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就像在伯克利的校园那样。他可以喊口号、请人来跳舞,与观众互动。如果这些要求满足了,他也觉得没必要去做出过激的举动。校方也没有理由拒绝学生的这种表达,没必要让警察进校园了。

我注意到,美国当地时间26号,华盛顿特区警方拒绝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校方的请求,警方没有清理校内的学生帐篷营地,理由是认为没必要去处置和平的抗议活动。所以美国人这边还是觉得,能让他有表达的空间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不过,只要加沙的战争、巴以冲突一天不结束,美国社会中的抗议游行现象也很难消失,尽管烈度会降低。我预计冲突还不会立即结束,所以抗议游行现象还是会持续。此外,美国社会对于自己国家民主自由体制的担忧与捍卫,同样会继续下去,这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 

Wednesday 1 May 2024

陆世敏《星洲网》专栏评论: 新古毛选民, 让朝野颤栗吧!

陆世敏《星洲网》专栏评论:
  新古毛选民,  让朝野颤栗吧!

 


❝以近年的选举成绩来看,行动党能囊括绝大多数华人的选票,但如今民怨四起,基于本次补选不会影响到雪州政权,华人会不会用选票教训执政党,或直接放弃投票,还是个未知数。
…………………………………
与其说这是多元开明与极端保守政治路线的对决,倒不如说人民需要从两颗烂苹果中,不得不择其一的挣扎和无力感。无论如何,选民还是要履行投票的义务,就让朝野在开票那天颤栗吧!

作者委婉表达了对我国政府和朝野政党所实施的代议士选举制度的虚伪性与误导性的见解,并勉励选民“无论如何都要投票,就让朝野在开票那天颤栗吧”——这句话至少清楚表达了她本身和选民们对朝野政党的认知和愤懑。

本文是时评人陆世敏2024-05-01 07:5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新古毛选民,让朝野颤栗吧!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新古毛补选正式开打前夕,国盟主席兼土团党总裁慕尤丁在土团党开斋节开放门户活动上放话:“让布城颤栗吧!”

慕尤丁:国盟将赢得新古毛补选战

他深信,基于政府未能处理好涵盖各族的民生问题,如生活费压力、物价上涨、令吉下跌、税务增加与水电费调涨等,国盟可以跨越种族界限,夺得新古毛这个混合选区。

为此,他希望所有党员和新古毛选民能够给予国盟支持,協助他们在补选中胜出,如此一来团结政府才会感到紧张。

尽管他声称新古毛补选是一场公投,以向政府传达各族人民的心声,不过在提及挑选候选人不分种族时,听起来多少有点言不由衷。

最后,国盟还是挑选巫裔候选人上阵。慕尤丁强调,这是考虑到当地选民的期望所做出的决定,与种族无关。

有逾80%马来人投票国盟就能制胜

话锋一转,他认为只要有超过80%的马来选民出来投票,国盟就会赢得补选,证明国盟依旧需要马来票来制胜。而国盟选举主任沙努西也说,华裔选民一般在补选投票率低下,只要巫裔选票达到所计算的最低门槛,国盟就有胜出的机会。

新古毛是乌雪1国3州议席内,唯一未被绿潮攻陷的议席。随着2018年选区重划,加上18岁自动登记选民政策,巫裔选民和非巫裔选民分别占约50%。


根据去年的数场补选数据显示,柔佛埔莱国席补选投票率仅47.33%,新邦二南州席为60.85%,彭亨柏朗埃州席是72.12%,砂拉越日拔州席48.57%、登州甘马挽国席65.76%,投票率普遍不如选委会预期。

新古毛上周六提名结束,除了希盟和国盟候选人,还有2名独立人士加入战围,上演四角战。这将会如行动党国会领袖倪可敏所说,是多元开明与极端保守政治路线的对决吗?

无论是希盟候选人彭小桃,还是国盟候选人凯鲁阿兹哈利,在被圈定出战后,都有点出师不利。彭小桃走访选区的首站遇到“拦路虎”,一名华裔居民激动痛批团结政府让人民失望;而凯鲁阿兹哈利则被质疑学历造假(后来已澄清),还未向选民阐述竞选理念就节外生枝。

未知华人会否教训希盟或放弃投票

以近年的选举成绩来看,行动党能囊括绝大多数华人的选票,但如今民怨四起,基于本次补选不会影响到雪州政权,华人会不会用选票教训执政党,或直接放弃投票,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受巫裔社区欢迎的国盟来说,若只是在马来选区无往不利,卻无法争取非巫裔选民支持,日后要入主布城亦不容易。

希盟誓要捍卫新古毛,不容许反对党有再进入雪州的任何机会;而国盟想要乌雪完全“绿化”,让新古毛补选踏出夺下雪州政权的第一步。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选举,擅于分析选举的王建民就预测,行动党或只会以少于1000张的选票,惊险保住这个自2013年开始拿下的州席。

他是以巫裔支持率20%,华裔支持率90%,印裔支持率80%,做出上述分析。不过若华印裔投票率不高,加上巫裔支持率进一步下降,那行动党就会输掉有关议席。

撇开华裔不谈,从6州选举来看,印裔对希盟的支持率有下降的趋势。有政治分析员就认为,这种趋势会延续到新古毛补选。

选民就让朝野在开票那天颤栗吧!

与其说这是多元开明与极端保守政治路线的对决,倒不如说人民需要从两颗烂苹果中,不得不择其一的挣扎和无力感。无论如何,选民还是要履行投票的义务,就让朝野在开票那天颤栗吧!■ 



曾志涛《南洋网》时事点评: 官爷们不懂物价涨成什么样, 会否建议人民用开水泡白饭?

曾志涛《南洋网》时事点评:
官爷们不懂物价涨成什么样,
 会否建议人民用开水泡白饭?

  


❝ 拉菲兹或许太久没亲自下厨,不晓得柴、米、油、盐、酱、蒜、葱都涨成什么样子了。这也难怪高官们,每月领着数万令吉的俸禄,食材数令吉的涨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本文是时评人曾志涛2024年4月30日发表于《南洋商报》/《南洋网》言论版的时事点评,主要针砭经济部长拉菲兹发表的“国人在旧政策下养成‘外出用餐成瘾’因开销大而钱不够用”的谬论。原标题:白开水拌白米饭。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下议院议长佐哈里建议人民常吃木薯

日前,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表示,为了减少对白米的过度依赖,人民应该考虑多样化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把木薯纳入日常饮食。

大家都知道,白米是国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很多人对白米有着深厚的情感。

佐哈里的建议,或许是知道白米供应问题难以解决,所以突发奇想。然而,从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层面来看,白米比起木薯都来得好。

再从成本角度分析,木薯的价格为每公斤3至4令吉,本地白米的价格每公斤为2令吉60仙,进口白米售价则为每公斤3令吉50仙至4令吉20仙之间,可见木薯没有想象中便宜。况且木薯的储存期限也不如白米耐久。

马夫兹建议"以罂粟籽取代洋葱调味"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由于洋葱价格高涨,农民组织局主席拿督马夫兹建议民众,尝试使用罂粟籽(poppy seed)来调味。

马夫兹还用心良苦地提醒民众,必须控制罂粟籽的使用量,以免对健康带来影响。

不得不佩服马夫兹学识渊博。在某些区域,罂粟籽确实被用作调味料。

马夫兹应该也晓得,未经清洗的罂粟籽含有类似吗啡的鸦片类生物碱,而其含量足以让食用者出现鸦片类药物依赖和失调等症状,所以才吩咐民众不可多食。

官爷的建议与"何不食肉糜"异曲同工

佐哈里与马夫兹的建议,和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饥荒延年,百姓被迫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人活活饿死。“仁慈”的晋惠帝听闻后,很想为子民做点事情,苦思多日后终于悟出了办法,曰: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经济部长拉菲兹的言论。去年9月,拉菲兹表示,虽然国内通货膨胀率下降,但是民间却感觉不到,以致每月钱不够用。部长认为,问题的根源必定是因为大马人“外食成瘾”。

部长的言下之意,就是自煮比外食来得便宜,比较节省。

拉菲兹不知柴米油盐酱蒜葱涨成啥样

拉菲兹或许太久没亲自下厨,不晓得柴、米、油、盐、酱、蒜、葱都涨成什么样子了。这也难怪高官们,每月领着数万令吉的俸禄,食材数令吉的涨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去年9月,新山巫裔小贩与小型商家协会会员莫哈末沙烈指出,由于食材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新山区饮食业者蒙受亏损,预计约8000名饮食业者将面临倒闭。

此外,食材成本增加也导致今年斋戒月市集的食物应声上涨。

据《南洋商报》的消息,雀巢旗下销售的一些饮料将调整售价。其中,大包装3.2公斤美禄,发票价格将从7月1日起调涨6令吉15仙(约10%),售价从61令吉50仙涨至67令吉65仙。

是否会建议人民用开水泡白饭呢?

看到食品和饮料价格不断水涨船高,“体贴入微,以民为本”的高官们是否会建议人民用开水泡白饭呢?听起来,还真的让人津津有味啊!■ 

Tuesday 30 April 2024

林瑞源《星洲网》专栏评论: 扎希离不开安华, 对希盟是灾难

林瑞源《星洲网》专栏评论:
扎希 离不开 安华,
对希盟 是灾难  

 


❝ 在与巫统一起执政一年半后,相信一些希盟领袖已经看清巫统是阻扰改革的障碍,因为巫统仍然奉行种族主义,思维相对保守,比如反对恢复地方政府选举。即使是提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华人新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也杯弓蛇影的担忧马来人和土著的地位会受影响。
……………………………………………
对希盟粉丝来说,与巫统一起执政是痛苦的日子,难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延续下去吗?❞

本文是林瑞源2024年4月29日20:00时分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扎希离不开安华,对希盟是灾难。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安华想再度任相, 扎希愿意让步支持

公正党已经计划让安华在下届大选继续任相,巫统主席阿末扎希的回应是“巫统将支持所有在第16届全国大选延续团结政府的倡议,以确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繁荣”,这显示扎希愿意为合作关系,让步支持安华再度任相。

巫统在2018年大选输掉政权,虽然后来透过喜来登政变成为执政党,以及现在和希盟组成联合政府,但终究不是掌控大权,只有夺回首相职、占据主导位子,才算是恢复昔日光辉和霸主地位。对于扎希决定在下届大选与希盟合作,甚至让出首相职,巫统最高理事会及基层能够接受吗?

如果政治局势没有改变,巫统仍然无法挽回马来票、扎希持续在位,那么巫统就只能与希盟结盟,才能够抗衡野心勃勃的国盟。若国阵在下届大选不与希盟合作,在年轻马来选民倾向国盟的情况下,于三角战中,国阵将是输家,国盟有可能夺取政权。

扎希离不开安华, 安华需要扎希支撑

所以,为了政治生存及分享权力,巫统在扎希的推动下,只能够继续寻求希盟的基本盘的“庇护”。

在个人情感方面,扎希在90年代已经是安华的追随者,他曾经代表安华向马哈迪发难。在公务上,安华也厚待扎希,这包括安华任相后委任他为副首相,虽然巫统仅赢得26个议席,却获得7个部长职;总检察署于去年9月4日停止对扎希47项失信、贪污和洗黑钱控状的检控,让他摆脱了官司。

至于党务,安华也协助扎希巩固领导地位,包括允许扎希以巫统主席身分签署宣誓书,为前首相纳吉申请居家服刑背书,从而消除了党员质疑扎希没有争取释放纳吉的不满。那些指扎希签署宣誓书将会导致团结政府分裂的说法,是不了解他们俩的深厚交情。

所以于公于私,扎希要报恩,他也离不开安华。他亲自到新古毛补选助选,就是一种诚意的表现。

扎希这做法将让马华国大党陷入困境

但是,扎希决定延续团结政府的倡议,将让马华和国大党陷入困境,因为根据团结阵营“赢者守土”的分配议席方程式,他们将没有选区可以竞选,除非巫统让出“难啃的骨头”,然而在马来区竞选,他们将沦为炮灰。

而且,马华与行动党势同水火,扎希决定继续与希盟合作,只会迫使马华退出国阵。国大党改变主意,到新古毛协助火箭竞选,显示国大党态度软化,可能最后只剩下马华单打独斗。

若巫统没了实力, 希盟就须壮士断腕

不过,希盟还未决定下届大选是否会与国阵联手。希盟总秘书赛夫丁在上个月表示,希盟目前尚未决定是否与国阵合作,他们需要先评估所有情况。

希盟需要评估的是,巫统是否还有实力,能为希盟带来马来票,而新古毛补选是最好的指标。如果巫统没有号召力,无法发挥1+1=2的效应,或者是影响希盟的基本盘,那么希盟就必须壮士断腕。

在与巫统一起执政一年半后,相信一些希盟领袖已经看清巫统是阻扰改革的障碍,因为巫统仍然奉行种族主义,思维相对保守,比如反对恢复地方政府选举。即使是提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华人新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也杯弓蛇影的担忧马来人和土著的地位会受影响。

虽然已经有国盟的领袖被控贪污,但巫统仍未摘除贪腐的标签,这是争取中间选民的致命伤。

希盟考虑与国阵是否合作的其他因素

此外,不少巫统领袖和党员仍然敌视希盟,特别是行动党,例如,巫青团长阿克马频频出言攻击希盟。扎希只是告诫阿克马必须顾及其身分,在发言时三思,却无法约束阿克马的过激言行。

阿克马在“袜子风波”的煽动言论,伤害希盟支持者的感受,也动摇他们对团结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的信心。阿克马可能存有动机,破坏巫统与希盟的关系,但这也是希盟考虑双方能否继续合作的因素。

纳吉是另外一个考量的因素,因为希盟支持者不想看到纳吉获得释放或居家服刑,然而纳吉会千方百计运用他在巫统的影响力,争取重获自由,他在团结政府内是一枚定时炸弹。

砂盟和沙盟的政治意愿也将影响希盟的抉择,毕竟东马掌控的议席,左右组阁权。

与巫统同床异梦痛苦, 难道还要延续?

对希盟粉丝来说,与巫统一起执政是痛苦的日子,难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延续下去吗?

《当今大马》分析 : 两阵营都想凭借基本盘胜出, 新古毛补选希盟很可能失守

《当今大马》分析 :
两阵营都想凭借基本盘胜出,
新古毛补选希盟很可能失守

 

本文是《当今大马》华文版2024-04-26 13:04刊出,由李伟伦(上图右)针对新古毛补选所作的选前战况分析的报导。原标题:变阵显示朝野回归基本盘,希盟守新古毛挑战大。《当今大马》也伴随这篇文字报道,推出内容更为丰富精彩的以下视频——


李伟伦的这篇报道全文如下(上图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文内小标题经《人民之友》编者作了调整)——

希盟与国盟新古毛补选战将相继出炉,提名日前的最大悬念消散。虽然两阵营一度另有盘算,但最后还是拿出各自最有信心的策略,想要凭借基本盘胜出补选。

此前,希盟传出行动党可能会委派乌鲁雪兰莪市议员莎丽巴(Saripah Bakar)守土,争取马来票。而在国盟这方,民政党则数次公开喊话,要求再次上阵新古毛。

最终,希盟在4月24日晚上宣布委派房地部长倪可敏的新闻秘书彭小桃出战。隔天晚上,国盟则宣布由土著团结党乌雪区部代主席凯鲁阿扎里出战新古毛补选,而不是早前极力争取上阵的民政党。

两个阵营的选前过招与策略考量

虽然距离提名日还有充裕时间,两阵营不算临时换将,但双方不约而同变阵,采用新的候选人,显然经过一番策略考量,嗅出选前过招的味道。
 

国盟弃用民政党,改由团结党出征,反映出国盟放弃争取华裔票,转而全力攻取马来票的选举战略。

希盟把兵符授予彭小桃,而不是早前盛传的莎丽巴,则显示行动党决心巩固华裔基本盘,避免重蹈“蓝海未开,红海先死”的2014年安顺补选覆辙。

这次双方的变阵,攸关新古毛的选民人口变化。新古毛是一个巫裔与非巫裔选民各占一半的混合选区,原本以华裔选民为主,但马来选民在过去10年持续增加,已从2013年大选的32.7%巫裔增长至2023年州选的49.3%。

另一方面,华裔选民则从2013年的42.7%减少至2023年的30.6%。余下有17.9%是印裔,2.1%为其他族裔选民。
 

根据行动党领袖王建民的计算,希盟去年州选在新古毛赢得高达99%的华裔支持,80%的印裔支持,而巫裔支持只有22%。

国盟最强的矛, 攻向希盟最强的盾

换言之,国盟去年州选在新古毛囊获了将近80%的巫裔支持。趁着绿潮之势,国盟也一举拿下22个雪州议席,否决雪州团结政府的三分二多数议席优势。事实上,乌鲁雪兰莪的一国二州席也已落入国盟之手,只剩下新古毛仍属希盟掌控。

这次补选,国盟来势汹汹,全力催谷马来票,犹如拿起最强的矛,攻向希盟。

希盟作为守城的一方,则要稳住华裔基本盘,举起最强的盾来抵抗国盟攻势。

华印裔社会对团结政府的不满情绪

但华裔票还是希盟的强盾吗?

经历KK便利店与纳吉特赦案等事件后,不满情绪笼罩华裔社会。此外,物价物价,尤其是3月服务税调涨后牵一发而动全身,民间怒火指向政府。
 

虽然华裔的不满还不至于成为倒向国盟的反风,但如果新古毛华裔选民没有出来投票,希盟极有可能会败走麦城。

同样的,在发生首相安华为兴都徒主持改教,或更早前安华“以大欺小”质问印裔学生的事件后,印裔社会也弥漫强烈的情绪。内阁去年12月改组,没有印裔部长,进一步加剧印裔社群的不满。

一些前部长、前希盟领袖及非政府组织成员也已到新古毛跑动,号召“刺”安华行动,游说印裔选民杯葛补选来抗议安华政府忽视印裔权益。
 

在印裔占了将近18%选民的新古毛,只要去年支持希盟的印裔没有出来投票,势必会冲击希盟选情。

王建民推测新古毛补选希盟很难赢

王建民此前推算新古毛补选可能会出现的三种情境,其中两种都会造成希盟败选,只有一种可能是希盟守住新古毛,但也只会以少过1000票险胜。

不过,补选明日才提名。希盟还有14天竞选期的时间,变身“超级赛亚人”,或幸运碰上对手犯错,而开低走高,扭转局势,保住雪州北疆这座最后城池。

通告 Notification

安华接受CCTV独家专访 

点击下图,观赏视频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