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谦《星洲网》专栏评论:
昔日的成堆名牌包包,
今日的1.7亿现金
❝
回顾这些年来的政治案件,逻辑似乎变得清晰:当政治需要时,就逮捕、起诉,营造罪恶昭彰的形象;当政治局势变化,又可以悄然放手,甚至洗白翻盘。罗斯玛是这样,纳吉也是这样,如今的依斯迈沙比利,会不会也是如此?
视觉冲击固然能左右舆论,但最终的定罪或脱罪,究竟是司法说了算,还是看当事人的政治价值?❞
本文是陈绍谦(执业律师兼时评人)2025-03-09
07:2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昔日的名牌包包,今日的1.7亿。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视觉震撼。
2018年成堆的名牌包包的视觉震撼
2018年5月,警方搜查柏威年公寓等6个地点,起获纳吉及其夫人罗斯玛的大量奢侈品。媒体曝光的画面令人咋舌,成堆的名牌包包、警方费尽气力才能扛起的箱子、6卡车才能装满的奢侈品。这场搜查行动不仅让全国和世界哗然,也让许多人大开眼界,甚至首次认识到爱马仕(Hermès)和陛尚(Bijan)等顶级奢侈品牌。
当时,许多人看到罗斯玛的奢侈品被充公,纷纷拍手叫好,直呼“罪有应得”,“终于等到这一天”。
然而,虽然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但其实,政治才是最终的仲裁者。
2022年11月,高庭裁决警方充公失败,驳回政府欲没收珠宝、豪华手表和名牌包包的申请。去年12月19日,高庭更撤销对罗斯玛的17项洗钱和逃税指控,并判她无罪释放。
从被查抄家产到昂首走出法庭,罗斯玛的命运戏剧性地反转。6卡车装载的奢侈品,是否已悄然回到她的身边?政治说明一切。
罗斯玛案的翻转,难免令人联想到其中的政治操作。正因如此,从律师公会到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才会不断强调维护司法独立的重要性。
今日1.7亿令吉现金等的视觉震撼
而就在几天前,另一场熟悉的“视觉震撼”再次上演。
反贪会展开行动,扣查4名与前首相依斯迈沙比利有关联的官员,并搜出约1亿7000万令吉现金及16公斤金条。媒体曝光的画面同样具有冲击力,反贪会主席阿占巴基亲手捧起一整托约百万令吉的现金,身后堆满真钞和金条,还有荷枪实弹的执法人员。
但与罗斯玛案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依斯迈沙比利本人至今未公开发声,只是在媒体上留下一张躺在病床上的照片。这一幕,更添几分戏剧性,也让人不禁思考背后的政治动机。
众所周知,依斯迈沙比利是巫统内挑战副首相兼巫统主席阿末扎希的潜在威胁者。那么,他是否正因为这个身份,而遭遇类似罗斯玛当年的待遇?
回顾这些年来的政治案件,逻辑似乎变得清晰:当政治需要时,就逮捕、起诉,营造罪恶昭彰的形象;当政治局势变化,又可以悄然放手,甚至洗白翻盘。罗斯玛是这样,纳吉也是这样,如今的依斯迈沙比利,会不会也是如此?
定罪或脱罪, 取决于当事人政治价值?
视觉冲击固然能左右舆论,但最终的定罪或脱罪,究竟是司法说了算,还是看当事人的政治价值?
这一切,或许早已有了答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