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亚洲政策面临巨大失败
作者/来源:克莱门斯•韦京/ 参考消息、独家网
(原文来自德国《世界报》9月7日文章,题:奥巴马在亚洲的巨大失败)
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亚洲之行似乎不太顺利:在抵达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举办地杭州时,美国代表团与当地未能就舷梯一事达成一致,奥巴马的贴身顾问与接待人员之间也发生了口角——这是过去几年里现任超级大国与未来世界政治之星之间紧张关系不断积累的一种表现。
奥巴马的最后一次亚洲之行为他的总统任期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曾经向对手和竞争者伸出手,其中包括北京。2009年,他曾放弃会见达赖喇嘛,以便不惹恼中国人。奥巴马还在他担任总统的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非常新颖。然而与眼下他告别访问一样命运多舛。当时接待人员似乎想控制总统出访的方方面面。总统及其顾问们事后得出结论,中国人显然只懂得实力的语言。
“重返亚洲”收获甚微
著名的转向亚洲战略,即“重返亚洲”,就是这一认识的结果。美国要向北京表明,自己仍是维持亚洲秩序的大国。美国也想向其盟国发出信号,它们能够继续依靠美国的帮助。世界的未来将由亚洲决定,白宫人士相信,那么最有可能发生地缘政治巨变,超级大国必须通过更多的参与遏制这一剧变。
就像奥巴马的其他众多外交政策理念一样,“重返亚洲”战略伴随着很多好高骛远的希望,最终收获甚微。北京的掌权者无论如何不为美国的这一战略所动。 多年来他们通过一种针刺的政策不断侵蚀美国的实力。中国在中国海建立的基地不仅仅是给奥巴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也向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国表明,在保护它们的利益方面,华盛顿可能将没有多少作为。
奥巴马在启程之前再次找到犀利的言辞,抨击中国违反国际法。今年7月12日,海牙仲裁庭判定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扩张行为违背国际法,但充其量不过是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对于中国当局针对在华美国企业有系统的刁难行为,美国同样无计可施。
奥巴马离开中国后,在东盟峰会上称南海仲裁案裁决具有“约束力” |
其他地区出现真空
美国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的权利主张以及将美国的伙伴拉进来的最重要工具是跨太平洋协定。但是该协定在美国国内面临民粹主义的强烈反对,极有可能失败。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无论是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还是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都反对这一协定。
美国新亚洲政策的设计师之一库尔特•坎贝尔在其新书中写道,这“是有意为之,目的是向北京展示美国的坚定不移”。坎贝尔写道,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这一政策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真正的必要条件。TPP失败——目前看似如此,也意味着奥巴马亚洲政策的失败。
在转向亚洲政策成绩平平的同时,其他地方却出现了被恶人加以利用的真空。“伊斯兰国”组织势力的蔓延将美国人拽回中东,普京展示出不惧冲突的新帝国姿态也将美国可以不必过问欧洲事务的愿望打消。眼下谈到的早已是“转回来”——回归欧洲和中东的传统冲突区域。
害怕冲突性格软弱
美国在亚洲的问题一方面源于力量对比朝中国的客观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感受的问题。奥巴马在很多地方都被认为是一位害怕冲突的外交软弱的总统。而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左派和右派都欢迎的孤立主义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美国未来发挥稳定之锚的作用的可信性有多大?
比如特朗普就对美国的整个联盟体系提出质疑。他希望韩国和日本为美国提供的保护伞支付更多酬劳。另一方面,中国是他反自由贸易理论的另一个极佳目标。他甚至可能挑起一场针对北京的贸易战。因此,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或许会导致亚洲地区的剧烈动荡。
相反,希拉里奉行传统的美国秩序政策,但由于脾气秉性的不同,她的行事风格或将比奥巴马更坚决果断。希拉里曾是转向政策的设计师之一,也是TPP的重要支持者。但她现在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地缘战略失误。
如果希拉里成为总统,她如何在不放弃反对TPP的立场下更坚定地构建美国的外交政策,将成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她已经走进一个外交死胡同,恐怕很难走出来。
奥巴马在此次告别访问中以特有的克制姿态回应了美中争端。他对记者说:“不要高估它。”但随后当菲律宾新任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将奥巴马称作“贱种”时,奥巴马也不得不予以强烈回应。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