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5 September 2018

时事评论人 孙和声 简要介绍 邱武德对'马哈迪主义'的解读

时事评论人 孙和声 简要介绍
邱武德对'马哈迪主义'的解读

作者 / 来源:孙和声 /<东方网>名家专栏


[<人民之友>编者按语] 本会于9月9日针对我国的政治局势,提出了“联合起来,坚持真正的民主改革!丢掉幻想,阻止马哈迪主义复辟!”的见解和主张,引起了许许多多热衷于推动我国民主改革的人士的关注和议论。

时事评论人孙和声所介绍的我国政治学者邱武德关于“马哈迪主义就是马来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伊斯兰、民粹主义与威权主义的五位一体主义”的解读,是对?是错?或者是,其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留待读者去思考和判断。

在我们看来,马哈迪本质上就是一个主张马来霸权主义的野心巨大的政治枭雄,在他首次掌政时期(1981年—2003年)所实施的,根本就是以“民族压迫”掩盖“阶级压迫”的种族主义霸权统治。所谓“马哈迪主义”就是马哈迪以“马来主权至上”思想治国的主义。

“509”之后,这个压迫国内少数民族、充满种族歧视的“马哈迪主义”,又再操控了我国政治的发展局势。作者(孙和声)在本文中的结语,却有意淡化了“马哈迪主义”的本色,让人产生脱离现实的幻想,让人感觉后期的(或者说复辟的)马哈迪主义会有美好的一面。作者在文中的说辞就难免让有识之士认为,他(孙和声)简直就是在为马哈迪主义复辟摇旗呐喊、拉抬声势罢了。



原标题:解读马哈迪主义
(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马哈迪以少数党领袖身份重掌眾相之道的首相地位,且还给人一种强势首相,甚而至于是霸道的声势掌权,確是耐人寻思。或者原因在于其他盟党觉得,在这个阶段,只有他一人才撑得起这个执政政局,也就只好儘量迁就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读老马便成了关键。

老马是个怎样的人?不同人自有不同的解读,这里想介绍一下邱武德1995年出版的《马哈迪主义的悖论:马哈迪思想传》(Paradoxes of Mahathirism)一书的看法。这里用到主义用语,表示老马有其一套一贯的政治意识形態,既然是一套具有一贯性的意识形態,怎么又有悖论这个提法?

马哈迪主义是五位一体主义

我想,只能说,人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生灵,如即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善恶兼备。就马哈迪而言,邱武德认为马哈迪主义有5个方面,即马来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伊斯兰、民粹主义与威权主义的五位一体主义。

马来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 可见之于《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书中提出马来人是马来半岛的原住民,也是本岛界定性民族(Definitive Race),即这个国家的性质应由马来人来界定与决定,其他民族不能在政治、文化或语言上与马来性平起平坐;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马来民族又在经济上落后于非马来人,对此,政府就有义务用其权力来“建设性”地保护马来人,以便马来人最终能与非马来人在经济上平起平坐,要不然,爭取到独立又有何意义?

只是,隨著时间流逝,这个马来本位主义也有扩展到马来西亚国族主义的一面。此点,最明显地见之于1991年提出的大马国族(Bangsa Malaysia)的理念中。易言之,曾被视为马来极端主义者的马哈迪也有可塑的一面。这个演变应与1980年代的多事多端有一定的因果关係,如巫统的內斗、紧张的种族关係、低迷的经济状况、高失业率等,迫使马哈迪重视、思考与检討一贯的主张与政策。这里时势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资本主义

就资本主义一面,关键因素应是,马哈迪的医生背景。在他那个时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社会达尔文的思想颇盛行。这多少使他具有一定的竞爭意识;只是由于他是马来人,且当时马来人经济上被视为落后民族,这就產生了一个矛盾,即如何使马来人適存于这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难堪局面。

社会达尔文主义使他倾向于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强调自由竞爭与强者出头,可形势又逼得他不得不为马来人的生存发展谋出路。在这种条件下,一定期间的建设性保护,如新经济政策,便成了最终选择。

按马哈迪思想,新经济政策这种扶弱政策应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策略,只要马来人肯求上进,努力学习,在一定时间內,马来人应能与非马来人(主要为华人)爭锋,一爭高下;只是扶弱政策也养成了马来人对政权的依赖性,使老马產生了对马来人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此点可在其《医生当家》一书中体会到。

就工商业方面言,马哈迪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政府虽给马来人种种援助,可就是失败的居多,成功的少。这使他决定扶持成功的马来人。我想或许这就是朋党泛滥的思想起源之一。它也应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种扭曲。

现代派穆斯林

就伊斯兰言,我想也应从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强烈的富强思想著手来理解。由于老马是个迫不急待的现代化主义者,也急著为马来人与穆斯林富强起来。所以,他对伊斯兰的理解,也有其明显的选择性註解的特点,就是强调伊斯兰价值中积极一面,如学习、节俭等,他也责备马来宗教师没有尽责,与时並进地教导马来人上进,反而教导一些如重视来世的消极价值。此点可从马哈迪的《挑战》(TheChallenge)一书里一窥究竟。约言之,马哈迪是位现代派的穆斯林。

马哈迪这种富强思想也见之于他对马来性(Malayness)的理解上,对他来说,重要的是马来人要有实用知识与技能,为此即便失去一些消极的传统价值与信仰,如宿命观,也是值得的。因此,他敢提出英文教数理的教育政策,这与其崇洋与否无关,因为他认为西方正走向没落,而日本在崛起,向日本学习好过向西方学习。可以说这也是种选择性的詮释,而这也与他的反殖民主义有关。

民粹主义与威权主义

老马是反西方反殖民主义, 但並不反资本主义,也不“仇富”,他认为致富是好事,因此他对社会主义没有好感,这可从他推行民营政策一窥究竟。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便表现出颇强亲商亲富倾向,这也是何以他不反土著暴发户(Boomiputra)主因。这是种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建设性保护主义奇妙结合的思想產品。老马也承认,偏向土著的政策是不公平的,惟这也是个过渡性的必要手段。

老马的民粹主义或威权民粹主义是有点另类,另类之处在于他不是位善于表达丰富感情的人,给人的印象反而是像严父的家长作用。他的所谓民粹主要指他是马来人、大马穆斯林以及第三世界的代言人,当然在必要时,他也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如削王权。

马哈迪依然马来本位意识较强

至于要如何治理大马,老马一贯爱说没有任何种族可以得至100%满足,因此如何平衡各族需要,就要看领导人的智慧与技巧。我想他的一个特点是,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老马是比较全民取向的,惟本质上依然马来本位意识较强。

要治理好大马这个多元种族国,若一味强调阶级而不顾种族因素,可以说是不得要领,可若一味著重种族而不顾及阶级,也是走不远的,如何在种族与阶级公平与效率、生產与分配间取得综合平衡,才是较合宜的出路。但愿今后的政策会平衡对待这对悖论,也就是从公民本位出发,即要超越种族,也要超越阶级,当然这是说易行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