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 April 2014

中国开挖泰国克拉运河 给新加坡和美国“致命一击”

中国开挖泰国克拉运河
 给新加坡和美国“致命一击”

作者/来源:张炎夏/《第一财经资讯》徽头条

【人民之友部落格编辑部按语】本部落格传贴了商丘羊在南大站发表的《克拉运河开凿对新加坡的影响》一文,引起新加坡和马来(亚)半岛网民的特别关注和广泛议论。本文是一名关注新、中两国商业关系和未来动向的新加坡网友从中国网络下载的一篇针对相同议题的分析文章,它清楚明白地反映中国民间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协助泰国开挖克拉运河项目计划的心声。

若要知道,为什么开挖泰国的运河,会对中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上海自贸区为何会乘势崛起?又为什么是对新加坡和美国的“致命一击”?读完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着的中国人所写的这篇专题文章,就能清楚明白个中道理。以下是《中国开挖泰国克拉运河,给新加坡和美国“致命一击”》全文内容——

刚看完李克强的新闻发布会,就见腾讯发布新闻:“中国确定投资开挖泰国的克拉运河”。

的确好激动,一个被延误了十年的会对中国有不可估量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项目,终于尘埃落地。

那为什么开挖泰国的运河,会对中国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上

现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港澳台与欧洲、非洲的的大宗货物都必须绕道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而新加坡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空基地,尤其是根据美新协议,新加坡机场的一半归美国空军单独使用,新加坡的所有港口美军舰艇都可以无须事前告知地停泊。

目前,美国在新加坡部署了其所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濒海战斗舰、五代战斗机F35)。

国际上一旦发生意外,比如中日开战、朝韩战争、台湾危机、日韩摩擦、越柬冲突,美国只要封锁马六甲海峡,这些危机几乎都可以按照美国的意图“化解”。

十二年前我在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工作,才知道我们的战略石油储备只够7天。

所以如果我们贸然去“解放台湾”,美国不用直接参战,只要不让你的石油过(我们大部分石油要经由马六甲),你就坚持不了几天。因为现在的时代,老百姓长期没有油用是容易造反的。

那美国有没有权利封锁马六甲海峡呢?当然是没有这个权利的,问题是马六甲海峡的深水航道在新加坡一侧,有美国撑腰,新加坡宣布不让你过,你就过不了。

不仅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连港澳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新加坡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痛”。

因为新加坡为了自身安全利益,它只是信上帝的城市,却与世界上最大的二个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

所以,新加坡自然要选择同样信上帝的美国做靠山。而且这还不是狐假虎威,因为那只美国老虎在亚洲的利益与马六甲休戚相关。

甚至,对美国而言,新加坡的利益受到侵犯比日本韩国受到侵犯还严重,他比新加坡还清楚必须保护新加坡的道理。新加坡也正因为有美国的撑腰才在东盟有话语权。

可以这么说,东盟做出的种种对中国不利的举动,多数与新加坡在背后的小动作有关。因为从利害关系上,新加坡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那么为什么新加坡会视中国为最强的对手呢,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经济根本不是新加坡人自夸的来自他们的勤劳,百分之百是依靠马六甲海峡的港口。

十几年前,新加坡因为地处马六甲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的年吞吐量超过1千万标准集装箱。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众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又一定会派生出贸易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

统计部门的人也知道,物流GDP每增加1元可以拉动其它行业的4元GDP。新加坡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大船的运费大大低于小船的运费,货主都希望用大船装运;另一方面,大船因为太大,船上货物的目的地往往不单一。

比如,船既装了韩国的货又装了日本和中国的货是不方便轮流去这3个国家卸货的。因为你在韩国卸了货以后装上韩国回程的货就会影响中国和日本的货物卸船。

所以,大船装了多个目的港的货以后一般必须在第一个港口一次卸完,去其它港口的货由另外的小船续运。这就是中转港的概念。铁路上叫“编组”。

显然,新加坡是最天然的转船港口。首先,因为新加坡是深水港,可以停靠大船。其次,新加坡与上面那些目的港的距离都差不多。最重要地是新加坡是自由贸易港,转船无须手续和税费。

当你成为物流的中转港以后,你就会成为大宗货物的交易地。比如,中国大陆的许多期货交易虽然在国内,但是货物的交割地点多在新加坡。

尤其是中国期交所挂牌的大宗货物的交货地(比如小麦大豆等)多数都在新加坡。十年前,新加坡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中国全年的GDP。

所以,新加坡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因为为了处理自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有几百家,在银行就业的员工就是几十万,为银行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新加坡想不发达都做不到。

所以,新加坡的发达,根本不是新加坡人所说的他们勤劳,说的实在点,就是它是抢了上海的饭碗。

因为亚洲过去的物流、金融、贸易的中心是中国的上海。上海解放前就是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后来船越造越大,上海的大陆架地形导致大船进不了港,再加之毛主席的计划经济导致上海失去了自由贸易港的身份,于是上海就失去了物流中心和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就拣了个大便宜。

所以,新加坡的发展几乎就是与上海港的衰败相拌的。

克拉运河不仅将有利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对香港台湾,尤其是柬埔寨和越南都更是有利,亚洲的新发展热点就剩印度支那三国了,开挖克拉运河肯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必然将使他们不敢一边倒地支持美国。

至于有人说美国和泰国也不错,问题克拉运河起码20年内是由中国控股的,虽然具体协议我还没看到,否则我们凭什么为你去挖?

如果泰国以后发生暴乱怎么办,大家已经忘记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了,泰国无论谁在台上都不敢!


二、 新加坡为什么要视中国为敌人?

如果克拉运河通航,上海再建成深水港,新加坡的世界航运中心的地位就将不复存在了,因为货物中转量起码减少80%,即使去日、朝、韩的货物都不会再选择新加坡中转而会选择上海。

因为上海距离日、朝、韩不仅是等距离,而且比新加坡近得多,意味着大船可以走更远的距离,运费就会进一步降低。

于是,新加坡就将失去美国控制中、日、朝、韩甚至港、澳、台的战略地位。一旦失去美国的保护,新加坡很可能会成为异教徒的羔羊。所以它必然会拼死抵抗。

新加坡在中国有很强的“院外”势力,过去一段时期规定中国“后备干部”基本上都要经过新加坡的“培训”,所以现在这些被新加坡“洗脑”过的干部几乎都在国家的重要岗位上。

所以你可以发现,过去一段时期的重大举措或信息,不少都是新加坡先发布的。

由于新加坡“培养”的大批“后备干部”几乎都已经转正进入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关键岗位,这些人深受新加坡的思想影响,或多或少地认为新加坡是在帮助中国的发展。

因此在行动上不自觉地配合了新加坡,反对在上海建设深水港、自贸区,反对开挖克拉运河,以至于这么好的项目延滞了十年。

如果新加坡只是说说,问题也许没那么严重。可是新加坡绝对没有只是停留嘴上而是落实在了行动上:

十年前,为了能充分利用西部的炼油设备,中国计划修建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铁路。

因为中国新疆的石油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几尽枯竭,大量炼油设备即将闲置,如果开辟瓜达尔港到喀什的铁路,中东和欧洲非洲到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的石油和其它货物就不必再绕道马六甲的新加坡和上海,可以节约80%的路程。

可是新加坡知道后居然和中国竞争瓜达尔港的经营权,在以高得离谱的价格中标后,竟然闲置了十年!其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十年后,巴基斯坦终于看穿了新加坡投标的恶意,从新加坡手里收回了的瓜达尔港交给中国,可是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

而且新加坡在还没交出瓜达尔港的时候,就先去印度挑拨,说中国经营瓜达尔港是为了建军港,威胁印度。希望印度阻止瓜达尔港的建设。

当俄罗斯提出要开辟北冰洋航线缩短东亚航程的建议后又是新加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甚至当中国人大批去西伯利亚种地,新加坡的李光耀都会出来教育俄罗斯:当心中国的扩张。

凡是去新加坡学习考察甚至旅游的中国人,新加坡人都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你“路过”连新加坡人自己都不相信的"XX功"的宣传地,领受反中国政府的教育。

甚至中国发生非典,也是新加坡第一个要求全世界禁止中国航班进出。

新加坡还是世界上唯一建议中国不应该搞民主而应该像他们那样搞专制,也只有新加坡在国际上支持重庆的“唱红”,支持文革。说到底,新加坡就是惟恐中国不乱。

最可恶的是,中国很可能就是接受了新加坡人的建议向温总理的家乡投天津投去4千亿发展什么新港。

而这个4千亿,可以同时开挖克拉运河、铺设渤海隧道、发展瓜达尔港、建设上海深水港。那今天的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是,这个4千亿却用在了连不冻港都不是的天津,而且天津根本不具备中转港的条件,因为日韩的货物是不可能绕道去天津中转的。

新加坡建议中国发展天津而不是发展上海的目的就是天津不可能对新加坡构成竞争。无论天津怎么样,新加坡都会一切照旧。


三、克拉运河对上海的意义

2012年,上海的港口吞吐量已经是十年前的三倍:超过3千万标箱,也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可是,新加坡的发展虽然没有上海快,但是2012年的吞吐量也接近3千万标箱。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没有自贸区,新加坡是自由港,所以期货的交割中心只能设在新加坡而无法设在上海,这也导致世界原油的交易中心、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的交易中心都还只能在新加坡;

另一方面,新加坡仍然是亚洲、欧洲、非洲贸易的唯一通道,在新加坡中转或者停靠对于长时间航行的船舶很重要。

如果克拉运河一通,再加上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洋山深水港的设施,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泰国优良的“开放式的人文服务”,新加坡就彻底失去了中转港的优势,而新加坡自身发展有1百万标箱的货物就够了(他们一共才4百多万人口)。

所以,那近3000万标箱的货物最终会选择从中国走,主要会是从上海洋山港走。上海的吞吐量就不会只是3000万标箱,而会是6000千万标箱甚至1亿标箱,上海周边的浙江、江苏都会受益。李克强昨天的讲话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就业第一”。

而这个“超级物流中心”拉动的金融、贸易、仓储、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的将是优质的就业岗位的繁荣,对于大批大学生的就业,下岗公务员的就业,都是利好的消息。


四、经济上

我在发表那篇《上海自贸区砸了谁的饭碗》后见到不少留言和评论,其中最多的抨击就是“挖克拉运河没有必要”。

主要理由是克拉运河投资巨大,节省的运费有限。而且美国在泰国也有基地,新加坡基地的美军一样对中国克拉运河有威胁。

坦率地说,就是在运河通行费上赚不到钱,克拉运河还是可以搞的,因为不仅中国可以掰开卡在自己喉咙上的那只由美国控制的新加坡毒手,而且给中国未来带来的经济发展效益不是几千亿而会是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

对泰国而言,这么巨大的工程所带动的就业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长期的。

可以预见,泰国会通过经营运河两岸的服务业获取巨大的利益。不难想象,经过长期航行的船舶,个把月都见不到个人影,还有谁会再忍三天绕道新加坡去“休整”,要不了多久,克拉地峡的运河区就会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旅游区了。

那么是不是新加坡的美军基地仍然可以威胁克拉运河呢?

应该说全世界都在美国的威胁范围,问题是新加坡宣布禁止中国的船通过其马六甲水域是合法的,而且美国不仅会支持,甚至根本就是美国指使的。

可是克拉运河是中国控股的运河,中国可以宣布禁止美国的船通过,就像当年土耳其禁止中国的辽宁号航母通过其海峡的道理是一样合法的。

所谓的封锁不是武力的而是要以不违反国际法为前提的,无论新加坡、土耳其,在美国的支持下封锁航线都是合法的。

如果美国威胁中国的长江航运、中国控股的克拉运河的航运,就等同于宣战了,不是一个美国总统能够决定的。


相关文章链接:

1、朴槿惠提前向习近平背书 奥巴马访韩之前先输一局
2、奥巴马亚洲行现三大看点 TPP将是重要议题
3、奥巴马亚洲行 目标直指中国
4、克拉运河开凿对新加坡的影响
5、拜登到北京会晤习近平 安倍沦为中美交锋炮灰
6、印度被美国点燃屈辱感 强烈抗议逮捕女外交官
7、《观察者网》评论:美国亚太平衡新措施与对华军事动向, 更值得关注
8、《福布斯》捧普京为 “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 《福布斯》为何看扁奥巴马
9、“文化多元主义”不是替罪羊 李光耀献策治不了美国
10、美媒华盛顿邮报、福布斯杂志 辩论新华社“去美国化”文章
11、新华社社论文章呼吁世界“去美国化” 华盛顿焦虑
12、奥巴马:我缺席APEC峰会,让中国抓住良机
13、乔姆斯基:美国所作所为,完全不像一个民主国家 The U.S. Behaves Nothing Like a                 Democracy
14、美国曾经推翻的七个政府 The 7 Governments the U.S. Has Overthrown
15、"美国梦"变成了虚幻的神话!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梦"
16、美国盲目自大 引导地球走向毁灭 Can The World Survive Washington's Hubris?
17、美前总统卡特:美国人权记录残酷异常 / 从卡特的反思 看美国的人权困境
18、201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全文)
19、Full text of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3
20、201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全文)
21、Full Text of 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2
22、美国利用人权推行霸权—— 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23、Human Rights Recor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
24、美国推动“亚洲疯狂军备竞赛”
25、2013年亚洲将成美国军火倾销地
26、新加坡:美国遏华急先锋
27、“占领华尔街运动” 半周年述评
28、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来龙去脉
29、“占领华尔街”运动 与 美国资本主义的危机
30、“占领华尔街”:美国“民粹主义新时代”?
31、俄印中三国构筑国际秩序新轴心?
32、俄印蒙三国总理同时访华 日本警惕中国与俄印走近
33、中国外交政策起了战略性变化 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