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琴《星洲网》专栏评论:
马哈迪和达因的 "惺惺相惜"
❝
敦马向来自负,但他愿意让达因出谋划策,因为达因常有过人见解。如果不是实力相当,两人也不会惺惺相惜,相互倚重至今。
如今,达因先行一步离开,对敦马而言,肯定是一大打击,战斗力打了折扣,但他老人家必会永不言弃,奋战到底,为自己和达因讨回‘公道’。❞
作者在文末为马哈迪的霸权主义和他的霸权统治时代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本文是时评人杨丽琴2024-11-18
08:20发表于《星洲日报》/《星洲网》的专栏评论。原标题:敦马和达因的“惺惺相惜”。全文如下(上图和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达因能成为老马知心好友, 有过人之处
曹操都有知心友,关公亦有对头人,说的正是敦马和敦达因。敦马是蝎子本性,喜欢“蜇”伤和他意见相左者。到了晚年,身边不离不弃的,也只剩下老伴和老友。
老友达因走了,敦马除了不舍,还有意难平,认为达因是因为他,才会受到“迫害”。
达因是否受到“迫害”,目前仍无法盖棺论定,不过,能成为敦马的知心好友,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两人为同乡,皆来自吉打,相识于微时。敦马未任相前,已向达因招手,纳入麾下,算是其伯乐。但敦马也曾是其他人的伯乐,如安华,只不过日后闹翻了。
达因与马哈迪"友谊长存", 有4大条件
那么,要和敦马友谊长存,需要什么条件?
条件一:无政治野心,不让敦马感受到威胁。
达因自认是被政治耽误的大企业家。他曾说,倘若不是从政,其身家应该已有500亿。
虽说如此,达因不可能全无政治抱负。两度出任财长,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如果他厌恶政治,又怎么可能在政坛打滚这么多年,并接下财长如此重担?
只不过,他确实没有显露要当首相的野心,这点就足于让敦马卸下心防。
条件二:互惠互利。
所有的当权者都需要金主撑腰。敦马让达因当上财长,达因也不负重任,改革新经济政策,推动私营化政策,重建国家经济,栽培土著富豪,也维护了敦马的政治利益。
而游走于政界和商界的达因,本身亦一样受惠。毕竟,达因的“不从政或有500亿身家论”,只是他本身的推论。
真正的事实是:从政为达因带来声望和权力,对他的商业王国和财富不无裨益。
条件三:眼光独到,站对边。
战国时代的商人吕不韦,在赵国经商时,认识在当地当人资的秦国公子,认为奇货可居,辅助他当上秦王后,自己也获封相。
达因力挺老马共创他俩呼风唤雨时代
1981年,姑里和慕沙希淡争夺巫统署理主席一职。达因力挺敦马属意的慕沙希淡。
1987年,姑里和慕沙联手倒敦马,达因全力为敦马站台。
2016年,敦马发起“倒纳吉”行动,获达因声援。
2018年,敦马和希盟合作,达因也公开呼吁选民投选希盟。
多年来力挺敦马,让达因得到了出任财长和精英顾问团主席的巨大回报。
条件四:旗鼓相当。
无可否认,敦马和达因都是聪明人,出身小康之家,但凭着过人才智,力争上游。
敦马向来自负,但他愿意让达因出谋划策,因为达因常有过人见解。如果不是实力相当,两人也不会惺惺相惜,相互倚重至今。
如今,达因先行一步离开,对敦马而言,肯定是一大打击,战斗力打了折扣,但他老人家必会永不言弃,奋战到底,为自己和达因讨回“公道”。
安华"撒网捉鱼"行动, 不该就此打住
说起来,达因对安华也算有知遇之恩。1991年,达因卸下财长一职,并推荐安华接任,只是没想到,这也埋下了安华日后被革职的前因。
安华在经历几番波折,成功任相后,将昔日恩怨一起结算,当中包括达因。如今随着达因离世,安华“撒网捉鱼”的行动,虽受到一些质疑,但不该就此打住。
总结一生,达因应否功过相抵,充满争议。
无论如何,与其说达因“成也敦马,败也敦马”,倒不如说,在他和敦马呼风唤雨的年代,可能是大马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