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6 October 2024

马来西亚资源部长聂纳兹米: 大马发展稀土产业需要中国 技术, 却面对美国抵制风险

马来西亚资源部长聂纳兹米:
大马发展稀土产业需要中国
技术, 却面对美国抵制风险




本文是中国《观察者网》2024-10-15 22:45刊出,由杨蓉撰写的专稿。原标题:马来西亚部长:我们需要中国技术来发展稀土产业,但面临美国抵制风险。全文如下(文内小标题为《人民之友》编者所加)——

中美之间"科技战", 给大马带来难题

“拥有近500亿美元稀土储备的马来西亚的开发计划正处于十字路口”,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15日报道,马来西亚天然资源与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Nik Nazmi bin Nik Ahmad)表示,马来西亚需要中国技术发展国内稀土产业供应链,但也因此面临美国抵制的风险。

报道指出,稀土对于推动绿色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智能手机等的制造都需要用到由稀土元素合金所组成的“超级磁铁”。马来西亚去年宣布,该国有高达1620万吨稀土储量尚未开发,矿藏分布在马来西亚半岛面积最大的彭亨州、霹雳州两州,以及北部的吉打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

然而,据报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科技战”给马来西亚带来了难题。“(对我们而言)有一些障碍。”聂纳兹米说,“这(稀土行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开采、加工、交易都很简单,每个人都会互相交流。在这里,情况略有不同。我们对此很敏感,这构成了一些挑战。”

为了扩大价值链,马来西亚希望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稀土产业供应链,在国内完成加工开采,只出口超级磁铁等完整下端产品。去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宣布全面禁止稀土原矿出口,以说服投资者在马来西亚建立稀土加工和制造工厂。

大马的稀土加工和开采需要中国技术

聂纳兹米表示,在稀土加工和开采方面,很多技术都掌握在中国手中,“在许多方面,他们都是最具竞争力的”,但由于“某些国家存在限制措施”,如果使用中国技术开采,马来西亚稀土产品的出口可能面临贸易限制。报道说,这指的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为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对华施加的制裁和关税等。

安瓦尔曾多次公开批评美西方强迫他国选边站队,并表示“试图遏制中国崛起只会加剧中方的不满”。今年3月,安瓦尔在墨尔本出席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时表示,尽管马来西亚也是美国、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等的重要友好国家,但这些国家不应阻碍马来西亚与其重要邻国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即便它们与中国有问题,也不应该把这些问题强加在马来西亚身上,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不存在问题。

中企开采的稀土必须在中国加工规定

不过,聂纳兹米提到,如果只采用中国的技术,也并不代表使马来西亚能更容易与中国进行贸易,因为中国政府要求中国公司进行的所有稀土开采都必须在中国进行加工。他说,马来西亚也在据此调整其政策,以扩大产业利润和市场份额。

据介绍,马来西亚去年与一家中国公司合作,在霹雳州启动了一个试点矿山,并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莱纳斯(Lynas)接洽,建议其加工马来西亚发现的稀土金属,该公司在彭亨州首府关丹有一座稀土精炼厂。除了澳大利亚、美国、中国以外,马来西亚也在与日本、韩国的潜在合作伙伴洽谈稀土开采和加工事宜。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12月,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公告。在禁止出口部分,“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列入其中,具体涉及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备技术和稀土硼酸氧钙制备技术。

对此,聂纳兹米称,他将在2025年年初前往中国南宁,与中国官员讨论是否有可能申请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禁令的豁免,或者允许马来西亚进口加工过的矿物来生产终端产品。

全球90%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与储量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国2023年稀土产量达24万吨,约占全球三分之二,是第二名美国的五倍多;储量达4400万吨,占全球40%。全球约90%的稀土加工产能也集中在中国。

新加坡《海峡时报》此前分析,尽管许多国家都拥有稀土加工技术,但马来西亚地下蕴藏着全部17种稀土元素,而中国是唯一拥有对全部17种稀土有成熟生产能力的生产国,且也已经开始精炼马来西亚矿藏。马来西亚只与其他国家合作无法让所有稀土元素得到提炼,且产生的价值会较低。

中国是否会对大马"破例" 仍有待观察

《海峡时报》认为,考虑到中国在加工矿石上的经验,中国很有可能拥有在马来西亚建厂的最有效解决方案,但中国政府是否会对马来西亚“破例”仍有待观察。

针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回应说,本次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是中国适应技术发展形势变化、完善技术贸易管理的具体举措和例行调整,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基础上,为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创造积极条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