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2 September 2018

从取消中资项目到“新殖民主义”, 馬哈蒂尔还是中国的老朋友吗?

从取消中资项目到“新殖民主义”,
馬哈蒂尔 还是中国的老朋友吗?

作者 / 来源:戴仑、 杜晋轩 /<多维新闻>对话第100期


[导语]
当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五年前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作为位居马六甲海峡关键位置的马来西亚,是率先响应的东盟国家。不过2018年5月马来西亚实现了历史上首次通过民主选举的政权轮替,是否会掀起未来“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前景不明的涟漪? 

在不久前结束的马哈蒂尔“第八次”访华之旅,中马两国政府发出了联合声明,马国承诺会与中方加快落实《关于通过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谅解备忘录》,并探讨制定相关规划纲要。 

这意味着马国明确地表达了持续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然而马哈蒂尔在结束访华之际,宣告确定取消中资在马国投资的东海岸铁路计划与两项油气管工程,以及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联合记者会上不点名的称中国是“新殖民主义”,又让各界对于未来中马两国关系发展的想象充满不确定性。 

对此,多维新闻记者专访了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执行所长饶兆斌、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国际事务高级顾问胡逸山博士,以对马国乃至东南亚对“一带一路”的回应以及未来马中关系的发展做出解读。 

多维: 马哈蒂尔成功访中,并见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国重要领导人,以及马云等重要商界领袖,你如何看待马哈蒂尔此次访华的成果? 

饶兆斌: 我先总结我的初步观察,访华的成果是比预期来的低,我本来认为访华会有更好的结果,但我们也要往前看,这也不是完全负面的。 

在双方的身体互动方面,看他们并没有太多“chemistry”(化学反应)的存在,那从双方公布的声明等,并没有太多前瞻性的东西。总的来说,这成果比我当初认为预期的少。 

不过马中两国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至少过去两国之间进行的项目并不是全被推翻,马哈蒂尔还是肯定部分项目的,如跟阿里巴巴集团、吉利宝腾的合作。 

对于宣布取消东铁计划,我觉得马哈蒂尔有点把话讲得太绝。他在北京跟习近平、李克强的会面,似乎没谈到太多前瞻性、战略性的东西,我对这点觉得有点失望。

胡逸山: 要理解马哈蒂尔当下对中国的政策,其实还要理解马哈蒂尔在前一任期时跟中国的交往状况。 

其实马哈蒂尔跟中国的交往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他担任马来西亚的贸易及工业部长。当时刚好也遇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马哈蒂尔对拓展和中国的贸易,也是居功不少。在这情况下,当八十年代马哈蒂尔任首相的时候,就碰上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 

而且马哈蒂尔有个精神,叫“南南合作”。他认为中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携手合作。因此可看到如郭鹤年到大陆的投资也是在马哈蒂尔的鼓励之下去的,当时马哈蒂尔自然认为中国需要帮助就伸出援手。 

多维: 马哈蒂尔声称不反对“一带一路”,不过在执政后接连地终止了东铁项目、喊停马新高铁,你如何看待马哈蒂尔对中资的思维? 

饶兆斌: 马哈蒂尔所说的,都是给中方的“定心丸”。 马方取消东铁这件事,确实是马方财务困难,我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没有反对。所以他一直在放这些讯息,也希望跟中国在“一带一路”上,以及其他新的项目上可以支持,在马方可以做的能力范围会继续配合。但是在这两个项目,马哈蒂尔认为不能够持续下去了。 

马哈蒂尔不想因为自身斩断东铁的行为,被有心人解读为“马来西亚现在是走另外的路线,跟中国抵抗的,不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了”。他想放出的讯息并不是这样。

胡逸山: “一带一路”的“五通”在马哈蒂尔来看,最重要还是贸易的畅通。当马哈蒂尔任第四任首相时候,很多日本及欧美西方国家来马投资,而马哈蒂尔所熟悉的那种投资方式,主要就是设厂制造就业机会,或是设立区域营运总部,还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科技技术转移。

那么同样中国在改革开放时的其中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引进外资的投资方法。但是演变到近几年来,发展模式和以往不同,如“要致富,先造路”,是由官方来建造的大量基础设施。

我们(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人也是一样勤奋,只要有了这些铁路、公路,会想办法做生意,将地方发展起来。 

可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都不是這樣。所以只建公路、铁路、港口等设施,不一定会有人去投资建工厂。 

因此马哈蒂尔对“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他会认为只需要最基本的。马哈蒂尔主张建昆明到新加坡的铁路(泛亚铁路),主要目的是运货,所以他对于中国的项目,如东铁、油气管道,觉得没必要,那不是他所熟悉的投资模式。 

马哈蒂尔所熟悉的是如阿里巴巴在马来西亚设立的区域营运总部,他也强调去中国要去看看阿里巴巴。这就是他所熟悉的传统投资模式。

还有一点,就是马哈蒂尔上台后发现国债相当高,也觉得负担不起。虽然这不是很光彩的一件事,不过可看到他很大方地说出“我们负担不起”。另一方面,当然他认为有前朝贪污腐败的因素在里面,认为前朝在里面有些不法的勾当而不满。 

多维: 由此会说到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马哈蒂尔在北京与李克强召开的记者会上,不点名的说中国“新经济殖民主义”,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饶兆斌: 我觉得这也是有点唐突。我觉得中方在这种场合听到这种话语,会不开心啊,会觉得没有面子,但有时候在这场合刺激中方,会让中方有所反省。 不过我觉得马哈蒂尔在这一点上,的确有点“过头”。他可以更新“新殖民主义”这个词,因为中方也曾是殖民的受害者。像这种用词,马哈蒂尔也知道很容易被西方媒体拿来炒作的,可以用其它类似的词语表达类似的意思。比如说“不带来本国利益的外来投资,是有所防范的”,这样就好了。 

多维: 目前马来西亚对“一带一路”态度的变化,是否会对其它发展中国家带来影响?毕竟马哈蒂尔曾被视为是“第三世界”的代言人。 

饶兆斌: 我认为主要还是看每个国家依自身的需要去审视这些项目,是否能够带来好处。那么风险是肯定有的,那国民是否愿意承担这风险? 

马哈蒂尔的动作是有些指标性的作用,但最终讲到底还是由各国的领导人自行评估这些风险、项目的可行性与否。比如中资在泰国或印尼的遇到的情形,是由他们领导人所谈到的结果,其实跟马来西亚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是他们自己评估的。 

对于这次的访华成果,我认为客观来说,虽然看起来不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访华,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马中关系就会降到谷底,双方还是有努力提升的空间,而且也有这意愿。接下来我们看双方能够有什么互动,也期待这一方面。 

多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五年,在马来西亚变天前,马国被视为是东南亚最支持此倡议的国家之一,包括民间。在变天以后,民间舆论氛围对“一带一路”有何变化? 

饶兆斌: 未来(“一带一路”在马国)步伐会放慢,但没有被拒绝,我认为是这样的状态。 

虽然马哈蒂尔取消了东铁、还有两个油气管项目,但其实我们审视其它重要的“一带一路”项标志性项目,如关丹港的扩建,关丹产业园没有被取消,而皇京港是私人投资,政府并没有太多的主导权,也沒有被取消。 

从各方面来看,不能说是完全是退化的状态,跟马云的合作也在进行,而中车在马来西亚的工厂投资几年了也还在进行。所以看正面的因素还是很多,马来西亚还是比较走在前端的。 

至於民间对“一带一路”看法,基本上没有太大反对的声音,主要是认为有风险。而这主要是听政府的话啦,因为他们是支持希盟上台的嘛,那希盟政府说这些不好,民众也是说不好,而且目前希盟政府没反对一带一路。我觉得这一方面有政府主导的作用。 

多维: “一带一路”提倡“民心相通”,你认为北京在这一点上有何需要检讨之处? 

饶兆斌: 我觉得中国在民心相通方面,虽然跟高层关系较好,但不太懂得跟当时的反对派,也就是现在的执政党打交道。其实他们也有做出努力,但没有很好的成果。 

其实民心相通所要接触的面,不应该只是上层路线,比较还是要接触社会各个层面,这也是值得去注意的。 

对于现在的朝野两党,我认为中国会两方都经营了,它过去经营国阵,某方面原因是因为国阵不允许中国官方接触当时的反对党。那现在的执政党比较开明,据我了解中方是有接触现在的反对党,希盟也没表示反对,因此接下来会更全面地在朝野两方接触。 

多维: 你如何看待中马关系中的“日本因素”?虽然马哈蒂尔二度拜相后先去出访日本被官方定性为“非正式访问”,但马国是否以亲近日本,来促从成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上有更多谈判筹码?

饶兆斌: 一方面不能完全否定借日本来跟中国作为谈判筹码的姿态,多少有这种考量,但如果我们只是这样解读的话也不对,毕竟之前马来西亚也是跟日本很好的关系。前首相纳吉也邀请日本参与我们的基础建设项目建设。 

其实马哈蒂尔去日本,一来他向来比较亲日,但是他很了解今时今日拉日本无法压倒中国,中国已是日本总体经济的两倍以上,怎么可能只注重日本而忽略中国,这是不可能的想法。所以不用管太多马来西亚是靠日疏远中国,我觉得马哈蒂尔他不会走到这一步。 

胡逸山: 马哈蒂尔对日本是极力欣赏的,他认为日本人做事很认真,最重要的是他去过很多次,认为日本人有羞耻心,也希望马来西亚人可以学习。 

日本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马来西亚的投资,造就了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在马哈蒂尔上台前,马来西亚基本上是个农业国家,到他下台后已是工业化国家,(马国)有很大转变,日本也是居功至伟的。 

因此他再次上台,当然希望日本能够继续重启的投资关系,因为日本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投资也放缓了,让他日本自身的工业也不太行了。 

对于马哈蒂尔要做的第三国产车,因为以前的国产车都是和日本合作的。所以马哈蒂尔对日本的好感是绝对不可以低估的。 

如果说与日本的关系作为谈判筹码,那主要是跟日本贷款,因为日本可以低于1%的利息,而中国的是6%,这太高了。不过这方面也还没谈妥,是需要再观察。 

多维: 在8月初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东盟与中国进一步确立了《南海行为准则》的“单一文本”,未来马中两国在处理南海主权争议上,会秉持怎样的立场去处理?尤其在同一时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已开始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 

饶兆斌: 这就是我所说的有点失望,没有被讨论的重要区域议题。现在整个东南亚区域趋势,正在经历着很大的变化,马哈蒂尔他这么资深的政治家,他应该有这个考量。 

在这南海议题上,有关他过去的讲话,有人已经总结作为一个“马哈蒂尔宣言”,是由刘镇东(现任国防部副部长)和郭清水(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系副教授)所合写的。这是个指标性的总结,我认为这宣言内容跟中国的主张并没有冲突,且跟中国的主张有高度重合之处。从这方面来说,可塑性是很高的。

所以我认为马哈蒂尔这次访华并没有把这大战略的议题讲好。 

胡逸山: 马哈蒂尔是个有强烈主见与胆魄的人,而且他年纪也大了,也没什么私心,所以要做什么就敢来,不会像(前首相)纳吉布那样。  

对于南海方面,马哈蒂尔所秉持的态度,就跟当年邓小平一样,搁置争议,共同开放。他不喜欢看到常有船舰的碰撞等事情发生,希望大家要低调处理这些事情。  

不过以马哈蒂尔的性格,假如对方要高调,他也会不客气地高调,这就是马哈蒂尔。 

多维: 未来马哈蒂尔对南海的态度,是否会影响或主导整个东盟成员国对南海主权争议的态度?同时马哈蒂尔只任首相两年的话,是否会有所局限? 

饶兆斌: 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要是马哈蒂尔能够想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个方案,就是《马哈蒂尔宣言》。 

我认为其实东盟和中国去看《马哈蒂尔宣言》的话,就不会认为是一个侵犯他们的宣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马哈蒂尔的确是有这努力和声望。 

而马哈蒂尔只任两年有可能是他的局限,如果他想要名流青史的话,会为中国、东盟、美国,为南海打出一个稳定的十年、二十年,他功劳可大了,中国、东盟和美国都会感谢他,这会是个很好的战略契机。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