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福民主促进会与明福家属不满首相安华多次拒见(他们),而决定在即将来临的元宵节(即阳历2月24日)上午11时正,到行动党的半山芭总部,向陆兆福拜年和探问关于明福命案调查的进展。人民之友工委会2024年2月5日(星期一)发表《5点声明》,表达我们对赵明福冤死不能昭雪事件的严正立场和明确态度。

Hindraf.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针对第15届全国大选投票提出 5项建议 和 两个选择

人民之友恭祝各界2024新年进步、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人民之友20周年(2001-2021)纪念,发表对国内政治局势的看法] 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即将在2020年9月9日发表文章,对“喜来登”政变发生后的我国政治局势,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致力于真正民主改革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参考,并愿意与同道们交流、共勉!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Sahabat Rakyat akan mengemukakan pendapat khusus mengenai situasi politik di negara kita selepas "Rampasan kuasa Sheraton" pada 9 September 2020 untuk tatapan rakan semua bangsa dan semua strata yang komited terhadap reformasi demokratik tulen negara kita. Kami bersedia bertukar pendapat dan saling belajar dengan semua rakan-rakan sehaluan.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Bersatu padu, mempertahankan reformasi demokrasi tulen, buangkan khayalan, menghalang pemulihan Mahathirism.

 photo mahathir_PRU14_1.png

人民之友18周年(2001—2019)纪念,举办一场邀请4名专人演讲的政治论坛和自由餐会,希望通过此论坛激发更多的民主党团领导、学者、各阶层人士,共同为我国民主改革运动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photo the-new-phase-of-democratic-reform-reject-state-islamization.jpg

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 / The New Phase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Malaysia / Fasa Baru Reformasi Demokratik di Malaysia

 photo Banner_WorkReport2016.jpg

人民之友为庆祝15周年(2001—2016)纪念,在2016年9月上旬发表了最近5年(2011—2016)工作报告(华、巫、英3种语文),并在9月25日在新山举办一场主题为“认清斗争敌友,埋葬巫统霸权”的论坛。

509.png

人民之友根据2017年9月24日发表的《人民之友 对我国第14届大选意见书 》的内容与精神以及半年来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形势,对5月9日投票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选民参考。

Saturday 26 July 2014

Ex Chief Justice is a disgrace to Malaysians

Ex Chief Justice is a disgrace to Malaysians
waytha cj.jpg

Hindraf is of the opinion there can be no other better term to describe the former chief justice Abdul Hamid Mohamad other than an ignorant idiot who has forsaken all that he studied in law school.

It is a matter of grave concern to know that a man with such a racist and extreme mindset has led the Apex court in Malaysia and delivered countless judgments which remain precedence today.

After 57 years of Merdeka, it is meaningless if perpetuation of historical lies and instigation still exists.

In this case we are shocked how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Judges ever took place in Malaysia.

We now wonder if the judiciary actually comprises more racist judge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ex-chief justice had uttere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1) a former Penang mufti told him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secure allocations for Islamic activities in the state as various religious groups wanted their fair share "If this is not stopped, it will spread to the whole of Malaysia. Maybe Islamic programs will have to be shared with other religion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campuses may be required to not only prepare surau but also churches, gurdwara and temples

2) He cited Prof Shad Saleem Farouqi's book titled 'Document of Destin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 where on page 710 it states that as a result of the 'social contract' between the various races, millions of migrants to British Malaya were bestowed with citizenship.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umber of citizens in Malaya doubled at the stroke of midnight on August 31, 1957 due to the constitutional grant,”

3) Abdul Hamid further said the minority community should not complain about their freedom. “Show me a country which gives rights to the minority?

4) “Show me any country which allows the formation of vernacular schools and also finance it. In Malaysia,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prohibit them to practise their religion.

5) The former CJ warned the minority wanted to get rid of what the Malays have and they have become more daring as a result of the Malays being split and they have managed to influence certain Malay party leaders to work with them.

The above utterances of the Ex CJ is nauseating and degrading to all Malaysians and intended to instigate ill feelings amongst the Malay community. Hindraf is of the view that the Police should investigate the Ex CJ for inciting racial hatred under the sedition act.

The Police must be impartial in their duties and be seen to apply the law equally. If politicians and reform minded advocates and activists can be charged with sedition on the filmiest grounds, we see no reason why such a gross statement and incitement especially by the ex CJ should be let off easily.

Hindraf wishes to remind the Ex CJ and all immature and shallow thinking extremists that this country was made out of various races for the benefit of all and the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of country.

They have to remember that the Chinese and Indians were the backbone of Malaya’s economy and were almost 90% of the source of labour pre and post-independence.

Had they left Malaya on 31st August 1957, Malaya would collapse as a country without labour force and a crippled economy.

It is wrong to say millions of British migrants were bestowed citizenship at the stroke of midnight on 31st August .

The ex - CJ should look at historical documents where clearly the Malay Rulers had encouraged the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of Indians and Chinese into Malaya.

They also agreed to provide land and places of worships to them so that the Indians and Chinese would make Malaya their permanent hom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Penang had always been a straits settlement like Melaka,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A separate consideration was given to Penang and Melaka during merdeka negotiations. There were neither special privileges nor rulers in these states. Freedom of religion was an absolute freedom as was practiced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ence upon Tunku’s assurances of fundamental rights and equality to all races, Melaka and Penang were made part of Malaya. Hindraf is appalled that time again extreme leaders and irresponsible individuals issue statements inciting racial hatred when we should move on to be a united nation with peace and harmony.

It is a sin to deny Chinese and Indians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fter contributing to this country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when recent migrants from Indonesia, Bangladesh and Pakistan enjoy the status of special privileges and some have even been Prime Ministers and Ministers.

P.Waytha Moorthy
Chair HINDRAF.

Friday 25 July 2014

担忧它成为另一个新加坡?/ Transformasi Johor Bahru

担忧它成为另一个新加坡?

作者/来源:马哈迪 / http://chedet.cc/?p=1413#more-1413

【本文是我国前首相马哈迪在其部落格以马来文发表的一篇针对新山的转型(Transformasi Johor Bahru)的感言,由人民之友工委会成员方佩芬翻译的华文(全文)。马哈迪在这这简短贴文中重点表达了他对新山转型的担忧。】

上图为新山富力公主湾 (R&F Princess Cove)发展项目的设想图。随着许多豪华高楼的建立,新山市容将经历巨大变化。 图片来源:http://princess-cove.com/

1、新山市将会改变他的形象。建议中的数十栋华丽的高楼大厦发展项目,其中以最高摩天楼为地标,将使新山比起纽约更具吸引力、让人神往。

2、“崭新的新山”将引领马来西亚迈入新时代,这句话并没有错。它仍然反映马来西亚的现代性和进步性。新山和吉隆坡一样,将比其他地区更早实现2020年的宏愿。

3、无论如何,我们关注的问题是,究竟是谁将在这数十栋的摩天高楼内居住或者工作?他们来自哪里?是新山吗?是马来西亚吗?

4、这些建筑物不是价格相宜的住宅。其建筑材料一定使用很多大理石以及花岗岩。这些建筑物也一定提供充足的电梯及手扶梯方便访客上下。在大概第 30或40层楼那里,也一定有月租上万零吉的豪华公寓。

5、来自马芝地抑或振林山的公司有可能使用这些豪华的办公室吗?至于来自新山及附近乡村的马来人有可能入住这些公寓吗?答案恐怕是 “不”吧。

6、1819年,(柔佛)天猛公以6万西班牙银元把新加坡岛屿卖给英国人。那时侯,岛上只居住着几户渔民。

7、接着外来人士开始涌入新加坡,以致原有居民淹没在兴起的大城市中。当英国人放弃对新加坡岛的殖民统治的时候,数目众多的外来移民导致新加坡变成另一个国家而无法回归于柔佛版图。

8、这个正在发展中的美丽又豪华的城市有没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新加坡呢?根据马来西亚的制度,任何人只要在过去12年里在马来西亚曾经居住长达10年便有权利获得公民身份。而且我们并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看看现在周遭发生什么事吧。

9、这些即将建设的地区,必然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组成部分。日后它将被划分成数个选区。即使和其他的选区结合,(该选区的)大多数居民将会是新公民。

10、现在我们不可以提及“马来人”因为那是种族主义的表现。只要选民和人民代议士都是马来西亚公民,纵使其中完全没有一个马来人的后裔也无所谓。

11、我欢迎在新山的转型正如我欢迎在其他地方的转型。即使好处都让外人领走、本地人受苦也不打紧,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成为先进国。


原文——

Transformasi Johor Bahru
Oleh: Mahathir Mohamad

1. Johor Bahru akan bertukar wajah secara radikal. Pembangunan yang dicadangkan, dengan berpuluh bangunan pencakar langit yang tinggi dan indah, dengan mercu tanda yang berbentuk ‘sky scraper’ tertinggi akan menjadikan Johor Bahru lebih menarik dan mengagumkan dari New York.

2. Tidaklah salah jika JBB (Johor Bahru Baru) ini akan mengheret Malaysia ke era baru. Ia tetap mencerminkan kemodenan dan kemajuan Malaysia. Seperti dengan Kuala Lumpur, Johor Bahru akan sampai Wawasan 2020 lebih awal dari wilayah lain di Malaysia.

3. Walau bagaimanapu n soalan yang timbul ialah siapa yang akan tinggal dan bekerja dalam puluhan pencakar langit ini. Dari manakah mereka akan datang. Dari Johor Bahru? Dari Malaysia?

4. Bangunan-bangunan ini bukanlah rumah murah. Tentulah bahan yang diguna ialah daripada marmar dan granit. Lif dan escalator memudahkan pelawat naik-turun. Di tingkat atas yang mungkin 30 atau 40 tingkat tingginya, tentulah disedia flat mewah dengan sewa puluh ribuan ringgit sebulan.

5. Mungkinkah yang akan isi pejabat mewah ini syarikat dari Majidee atau Gelang Patah? Dan Penduduk terdiri dari orang Melayu Johor Bahru dan kampung-kampung di sekitar. Di khuatir bukan.

6. Pada 1819 Singapura dijual kepada British oleh Temenggong dengan harga Dolar Sepanyol 60,000. Terdapat beberapa nelayan yang tinggal di pulau itu, pada ketika itu.

7. Pendatang asing membanjiri Singapura sehingga penduduk asalnya tenggelam dalam bandar besar yang didirikan. Demikianlah besarnya jumlah pendatang asing ini sehingga Singapura menjadi negara asing yang tidak dikembalikan kepada Johor apabila British bebaskan pulau itu daripada penjajahannya.

8. Apakah mungkin bandar indah dan mewah yang sedang didirikan tidak akan jadi satu lagi Singapura. Dalam sistem Malaysia sesiapa yang tinggal di negara ini selama 10 tahun dari 12 tahun yang lepas berhak mendapat kerakyatan. Dan kita tak pandai tolak permintaan orang. Lihat sahaja apa yang sedang berlaku sekarang.

9. Kawasan yang akan dibangunkan ini tentu akan menjadi sebahagian dari Malaysia. Ia akan memiliki beberapa kawasan pilihanraya. Kalau pun dicantum dengan kawasan lain majoriti penduduk akan terdiri daripada warga baru ini.

10. Sekarang kita tidak boleh sebut Melayu. Ia rasis. Tak apalah jika tidak ada seorang pun warga keturunan Melayu, asalkan yang akan mengundi dan memilih wakil rakyat terdiri dari warganegara Malaysia.

11. Saya mengalu-alukan transformasi di Johor Bahru seperti saya alu-alukan transformasi di lain-lain tempat. Yang penting ialah Malaysia menjadi negara maju walaupun ayam dikepok mati kelaparan dan itik di air mati kehausan.

Thursday 24 July 2014

关于马航MH17坠毁乌克兰,西方媒体不会告诉你的几件事 / What The Press Isn't Reporting About Malaysia Airline Attack

 关于 马航MH17坠毁乌克兰,
西方媒体不会告诉你的几件事

作者/来源:罗恩•保罗/《观察者网》


[原文刊于http://www.fitsnews.com/2014/07/20/ron-paul-press-isnt-reporting-malaysia-airline-attack/,由中国观察者网朱新伟译为华文。

作者罗恩•保罗(Ron Paul)系美国前资深共和党参议员,曾参选美国总统,其子兰德•保罗(Rand Paul)现为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是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


马航客机坠毁乌克兰东部,这一悲剧发生几天以来,西方政客和媒体一齐从灾难中积极榨取宣传价值。 “必须是俄罗斯!必须是普京!”——他们说。奥巴马总统举行记者发布会,宣称——虽然还没展开调查——这是该地区亲俄武装所为。他的驻联合国大使鲍威尔在 安理会紧急会议上的表态如出一辙——坠机事件才过了一天!

西方媒体急忙落实政府的宣传口径,但有几件事媒体不会报道。

他们不会报:乌克兰危机是从去年年底美国和欧盟联手推翻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开始的。要是没有美国赞助的“政权更迭”,数以百计的普通民众不可能因为动乱局势而遇害。而马航事件也不会发生。

西方媒体报道的是:飞机被俄军或者俄罗斯资助的叛军武装击落,因为导弹是俄罗斯制造。但他们不会报:乌克兰政府也有同样的俄制武器。

他们不会报:据欧安组织观察员统计,政变后的基辅政权自今年6月以来在卢甘斯克地区杀了250人,马航客机坠毁第二天,政府军就轰炸了市中心!被炸 死的大多是平民,要知道这一死难数字已接近马航事件。与此相反,俄罗斯在乌克兰没杀过哪怕一个人,分离武装打击的对象也主要是政府军,而非平民。

他们不会报:美国强烈支持乌克兰政府军袭击平民,美国务院发言人将其称之为“克制、有分寸的”行为。

他们不会报:对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东部叛军而言,击毁一架民航客机毫无益处。

他们不会报:把罪名扣在俄罗斯头上,乌克兰政府会有很大好处,并且,乌克兰总理已经对俄罗斯的危难处境表示满意。

他们不会报:被推断为击毁客机的导弹来自于一套复杂的地对空发射系统,需要高难度的训练使用,而乌克兰叛军不具备这种军事素养。

他们不会报:乌克兰东部的叛军已经在马航事件一周前重创政府军。

他们不会报:这和美国去年夏天指责阿萨德政府对平民使用毒气弹的做法如出一辙。阿萨德在与美国支持的叛军斗争中也占据上风,而美国却宣称叙利亚政府 军使用化学武器。然后,美国让我们想到中东地区即将爆发另一场战争。民众的反战呼声在最后一刻阻止了奥巴马——然后我们得知,美国的化武指责子虚乌有。

当然,这一次奥巴马和美国媒体说的可能完全正确,俄罗斯或乌克兰叛军有意、无意击落了客机。但问题关键是,大家都忙着搞宣传,普通人就很难获得真实信息。现在很难说这事是俄罗斯人干的、乌克兰政府军干的或者叛军干的。

实实在在地去展开调查,这很难吗?


原文——

What The Press Isn’t Reporting About Malaysia Airline Attack

“IS IT SO HARD TO DEMAND A REAL INVESTIGATION?”

By Ron Paul || Just days after the tragic crash of a Malaysian Airlines flight over eastern Ukraine, Western politicians and media joined together to gain the maximum propaganda value from the disaster. It had to be Russia; it had to be Putin, they said.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to claim – even before an investigation – that it was pro-Russian rebels in the region who were responsible. His ambassador to the UN, Samantha Power, did the same a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 just one day after the crash!

While western media outlets rush to repeat government propaganda on the even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they will not report.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crisis in Ukraine started late last year, wh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United States overthrew the elected Ukrainian president, Viktor Yanukovych. Without U.S.-sponsored “regime change,” it is unlikely that hundreds would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unrest that followed. Nor would the Malaysian Airlines crash have happened.

The media has reported that the plane must have been shot down by Russian forces or Russian-backed separatists, because the missile that reportedly brought down the plane was Russian made. But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also uses the exact same Russian-made weapons.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post-coup government in Kiev has, according to OSCE monitors, killed 250 people in the breakaway Lugansk region since June, including 20 killed as government forces bombed the city center the day after the plane crash! Most of these are civilians and together they roughly equal the number killed in the plane crash. By contrast, Russia has killed no one in Ukraine, and the separatists have struck largely military, not civilian, targets.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US has strongly backed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in these attacks on civilians, which a State Department spokeswoman called “measured and moderate.”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neither Russia nor the separatists in eastern Ukraine have anything to gain but everything to lose by shooting down a passenger liner full of civilians.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has much to gain by pinning the attack on Russia, and that the Ukrainian prime minister has already expressed his pleasure that Russia is being blamed for the attack.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missile that apparently shot down the plane was from a sophisticat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 that requires a good deal of training that the separatists do not have.

They will not report that the separatists in eastern Ukraine have inflicted considerable losses on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in the week before the plane was downed.

They will not report how similar this is to last summer’s U.S. claim that the Assad government in Syria had used poison gas against civilians in Ghouta. Assad was also gaining the upper hand in his struggle with U.S.-backed rebels and the U.S. claimed that the attack came from Syrian government positions. Then, U.S. claims led us to the brink of another war in the Middle East. At the last minute public opposition forced Obama to back down – and we have learned since then that U.S. claims about the gas attack were false.

Of course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hat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the U.S. media has it right this time, and Russia or the separatists in eastern Ukraine either purposely or inadvertently shot down this aircraft. The real point is, it’s very difficult to get accurate information so everybody engages in propaganda. At this point it would be unwise to say the Russians did it,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did it, or the rebels did it.

Is it so hard to simply demand a real investigation?

马航悲剧舆论战

马航悲剧舆论战

作者/来源:宋鲁郑/ 《观察者网》


马航四个月接连发生两起机毁人亡的惨案,举世罕见。如果说第一起令人不可思议,第二起带来的则是十足的震惊。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究竟谁是直接责任人恐怕又将成为千古迷案:所有各方都在否认,也都有貌似充足的理由。所谓的黑匣子也同样无法证明导弹来自何方。就算有了调查结果,在当前混乱和对立的形势下,恐怕也会是“一个调查,两种解读”。

一场舆论战在事发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舆论战西方“大获全胜”

西方占有舆论高地,居高临下倾泻“火力”。白宫发言人第一时间就表示:“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所有的真相,但众所周知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俄罗斯支持的武装分子所在的乌克兰东部。是俄罗斯的武器弹药、物资和训练支持导致了局势的恶化。”可乌克兰东部也有政府军,不然两边怎么打得起来?西方对乌克兰政府的支援怎么被抛到脑后了?五角大楼的一名高官甚至抛开就在乌东部作战的政府军,直接猜测是乌克兰东部边境外的俄罗斯军队。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许是为了日后竞选总统做打算,退休后仍忧心国事,很快跳出来表态:若俄罗斯涉及马航坠机,那么欧洲应加入到与美国共同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欧洲国家不应摇摆不定”。她甚至说:“至少,装备是俄国造的。”可是乌克兰的导弹也来自俄罗斯,她怎么就这样信心满满地排除乌克兰政府军呢?要知道2001年乌克兰政府击落过一架民航飞机。

她不可能不知道,美国也是军火出口大国,2009年至2013年出口占全球总数29%,“力压”俄罗斯两个百分点,美式武器在世界各地伤人性命无算,是不是也要经受点制裁才好?经验如此丰富的外交人士,说出“俄国造”这样无厘头的理由,是不是太心急了些?

希拉里称:“至少,装备是俄国造的。”

美国的盟友争先恐后。之前因奇葩言论遭致国内外抨击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表示:“他们(乌东部武装)本质上是俄罗斯的代理人,这件事情的发生完全是俄罗斯想兴风作浪”。

加拿大总理哈珀说:“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谁对此事负有责任,但我们继续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为以及对克里米亚的非法占领,这导致了该区域源源不断的斗争。”看看,这就是西方政客的逻辑。也难怪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西方逻辑。

政客们不仅自己表态,立即开动媒体机器把矛头全都指向俄罗斯,其标题极为耸人听闻。英国销量最大的《太阳报》标题是:普京的导弹。小标题是普京面对全球的愤怒、乌克兰反派力量被俄罗斯武装。

虽然事发后各方互相指责,但英国的《卫报》在封面只指出亲俄力量被指责击落飞机。甚至英国知名的娱乐大报《每日星报》也用巨大的封面标题声称是俄罗斯的恐怖导弹击落。

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缄言报》18日发挥推理能力:“肯定是俄罗斯人自己干的,因为俄军根本不可能将如此先进的导弹交给民间武装。俄罗斯可能给民间武装坦克、战车和轻武器,但肯定会在防空武器上画红线,比如说,他们肯定不愿意让民间武装拥有能打下万米高空民航客机的中远程导弹。”

《华盛顿邮报》则附和希拉里对欧施压,称MH17坠毁前,欧洲国家对制裁俄罗斯还显得很犹豫,但如果事件最终证实是俄罗斯支持的亲俄武装所为,国际社会的观点将出现根本性改变。

英国《金融时报》直接瞄准普京:“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还是普京。他需要在尚有支配事态发展的权力的时候行动起来。乌克兰冲突正灾难性地陷入失控状态。要想改弦易辙,普京手中的宝贵时间可所剩不多了。”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异曲同工,称“只有一个人能终结这场战争——普京”。

就是相对远离英美立场的法国,其主要媒体如费加罗报和解放报也都先入为主的把责任推到普京身上,还认为他没有为恢复乌克兰的和平做努力。可是难道他们忘了,现在积极进攻的正是在西方支持下的政府军?

这两天,西方又巧妙地转向事故现场的安全问题,甚至称有人破坏现场、偷盗遗物。最终的责任人呢?自然又是普京。但首先,事发现场如何混乱,几乎只有西方媒体在报道,有多少是夸大,有多少是实情,尚不得而知。其次,东部民兵即使真的阻挠欧安组织的调查,鉴于欧洲与乌克兰的关系,乌东部对欧洲的信任程度,恐怕这也是情有可原。

最重要的是,东部民兵成分的复杂性,恐怕并不亚于乌克兰“国民卫队”,普京真有那么大的控制力吗?另一方面,西方一直支持着乌克兰政府,但对其出格言行,又负过什么责任呢?

短短几天内,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指责就已“汗牛充栋”,受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赘述。

再看舆论战的另一方,俄罗斯媒体当然极力澄清。俄罗斯击落说基本是无稽之谈;即使东部民兵有山毛榉,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俄罗斯提供的,更大的可能是从原来的乌军接收或缴获而来的。

普京昨天分别与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领导人通电话,表示俄方愿为马航MH17客机空难调查提供必要帮助,强调在调查结束前应避免发表政治化声明。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则在18日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采访,指出一些西方政客就马航客机坠机发表的言论是针对俄罗斯的信息战的延续,并以“十问乌克兰”进行反驳。

其实有利于俄罗斯和反叛军的信息同样很多,比如事发当天,乌克兰有一架军机在附近被击落,高度是6500米,乌克兰说那是俄罗斯军队干的,理由是反政府武装打不了那么高,那么高度升到了10000米,为什么又一口咬定是反政府武装干的呢?难道他们突然进化了?可惜这样的信息根本无法在西方主流媒体上露脸。

如果我们吸取此前失踪的马航教训,那些事发后放出来的信息一而再的被否定被肯定再被否定,这个世界也一而再的被误导,那么面对西方毫无确凿证据之下的猜测和“释放消息”,世人又有什么理由去相信呢?

然而,在英语霸权统治下,国际舆论场内俄罗斯的声音与西方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第二次马航事件并非无头案

可舆论战的胜负再重要,也不等于直接判定了事实真相。当然也不能说马航事件就是一起无头案,直接元凶可能再也无法显形,这场悲剧背后的真正始作俑者还是难逃世人心中的法网。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如果乌克兰土地上有和平,如果不在乌克兰东南部恢复作战行动,“这一悲剧就不会发生”。其实即使是强悍的普京在面对国际现实时,也只是说出了一半。他真正想说的是,乌克兰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他的矛头还是曲线指向西方。

马航惨剧发生后,普京在一次国内经济会议之前为马航遇难者默哀。

不错,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俄罗斯和西方都在争夺乌克兰,这在当今国际秩序和原则下本无可厚非。但西方和俄罗斯不同,它在争取乌克兰的时候并不想付出代价。陷入经济困境中的乌克兰倒向俄罗斯之前,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一直在和欧盟谈判。

然而欧盟一方面提出乌克兰不可能做到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比如乌前总理季莫申科2011年因滥用职权罪被判处7年监禁,欧盟坚持将解决季莫申科问题作为与乌签署准成员国协议的前提条件。再比如要求乌克兰削减天然气补贴——这将导致国内动荡。正如当时的总理乌阿扎罗夫表示,为使各经济部门符合欧盟标准, 乌克兰需要花费1600亿欧元。这对债务累累的乌克兰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另一方面,欧盟对乌克兰的求助漠然以对,仅仅承诺15亿美元的补助——这简直是对乌克兰的羞辱。反观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不但同意乌克兰推迟偿还17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还提供15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以及大幅度降低天然气价格。两相对比,我们应该明白,究竟哪一方才有诚意,哪一方的目的更为光明磊落。

可以说,乌克兰倒向俄罗斯完全是西方一手造成的。可是当这一幕真的发生时,西方却又无法容忍。于是在它们的支持下,亲西方的政治势力走向街头,甚至西部城市利沃夫宣布独立,将中央政府任命的州长驱逐,悬挂欧盟旗帜——但却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站出来谴责并呼吁保持乌克兰的主权完整。

此时,俄罗斯正在举行斥资500亿美元的冬奥会,虽然它明白此时西方挑起事端的用意,但仍然做了巨大的妥协: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答应了反对派一切条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恢复2004年宪法,限制总统权力,将总统部分权利分配给议会,承诺邀请反对派加入政府,组建联合政府。并在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波兰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和解条约。但谁也想不到,和解协定墨迹未干,第二天就被反对派民众暴力推翻。民选的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远走他国。

当克里米亚重返俄罗斯时,西方指责俄罗斯没有遵守当年签订的保障乌克兰主权统一和完整的条约。可是,假如这个世界特别是主导这个世界的西方视条约为儿戏的话,请问,有什么资格来要求俄罗斯呢?冷战后的二十多年,西方违反北约不东扩的承诺,美国也单方面撕毁中导条约。就是中美之间的八一七公报(减少向台湾出售武器),也成了废纸。

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被非法推翻后,东部亲俄城市也和当初的西部城市一样宣布独立。当时,东部虽然分裂,但尚没有真正进入内战状态,还是有斡旋调解机会的。此时,西方的立场却和对待西部城市独立完全不同,并且起到了恶化局势的决定性作用。新总统一就职,就立即对东部城市展开军事行动——假如没有西方的支持,弱小的乌克兰政府怎么敢动手?于是一场冷对抗变成了热战。

导致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的根源

可以说,是西方逼乌克兰倒向俄罗斯的,也是西方逼迫俄罗斯绝地反击“吞并”克里米亚的,更是西方导致乌克兰陷入内战状态的,也才最终导致马航飞机被击落的惨剧。而西方之所以这样做,根源还是在于遏制俄罗斯。只是世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苏联都解体了,俄罗斯也移植西方民主制度了,何以西方仍然不肯放过?

从常规讲,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关系都是它的邻国。乌克兰独立后,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从苏联解体至21世纪初,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一度成为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典范。比如乌克兰的库奇马总统在4年总统任期内和普京的会晤高达40次之多。2001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任命时任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出任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如此重量级人物成为大使,可以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高度重视。

可是自从乌克兰被西方当作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之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直至今天的全面危机。

迄今为止的乌克兰危机,让我们看到:首先,今天的西方和五百年前刚崛起时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或者进化。依然是以“力”当“理”,奉行的依然是强权即真理。我们因而可以理解,何以俄罗斯在自己利益受到西方威胁时,从来不会“温良恭俭让”。显然,这也是免费给中国当教员。

其次,不管是否能够查出导弹出自何处,但在西方的宣传下,俄罗斯已被“有罪推定”成了罪魁祸首。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如果再度升级,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也再无回旋余地,有朝一日东部真实现独立甚至加入俄罗斯亦未可知。双方不仅没有妥协的可能性,相反对抗的持久性将是必然的结果。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中国倒是利好——其实,假如这场悲剧再早发生几天,说不定美国参议院就不会通过要求中国石油钻探船撤出南海的议案。西方将把更多的资源消耗在俄罗斯身上。

另外一点也十分重要,虽然中俄签订了巨大的天然气协议,但建立在今天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下的协议,很难保在未来不发生变化。但俄罗斯和西方的对抗升级和长期化,一方面将使俄罗斯更需要中国,另一方面将全面弱化俄罗斯的力量。至少,从中国一方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都将认真履行条约。这种保险, 与领导人之间的承诺同样重要。

最后,从西方的国际关系准则来说,对西方而言,谁是马航真正的凶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进一步遏制俄罗斯。对于中国而言,这个问题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能够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

Wednesday 23 July 2014

柔王室商业帝国:谁是达英马力?

柔王室商业帝国:
谁是达英马力?

来源:《当今大马》2014年7月19日特别报道


《当今大马》 过去一周追踪报导柔佛南部的3个面积加起来几乎等同布城大小的填海计划。

这3项填海工程分别是上市公司宏洋控股(Benalec Holdings)在边佳兰与丹绒比艾,用来兴建石油和海事工业园的计划,以及中国顶尖发展商碧桂园集团(Country Garden Holdings)在丹绒古邦对岸的“森林城市”(Forest City)。

这些填海工程都有柔佛王室的踪迹,不管是苏丹依布拉欣本人,或是王储东姑依斯迈依德里斯(Tunku Ismail Idris)。

然而,另外一人——达英马力(Daing A Malek Daing A Rahaman)的名字也不断出现,他在柔佛王室有关的公司里担任董事或股东。

若询问任何柔佛政治人物有关达英马力的事迹,他们总会说此人跟柔佛王室有关。

媒体广泛报道达英马力是柔州王室顾问团成员,也是苏丹与已故前苏丹的密友。

曾因金钱政治被禁选

但达英马力(右图)的身份不仅仅单纯是商人,他也是一名巫统地方领袖,且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政治人物。

2008年,达英马力在巫统哥打丁宜区部党选中,带领其派系硬撼当时寻求蝉联的内政部长兼区部主席赛哈密。

达因马力一口气获得13个支部提名,反观1993年起出任区部主席的赛哈密则只获10个提名,在在显示这是一场硬战。

这一役因两派人马互相指摘贿选而形成恶斗,达英马力最后被发现涉嫌金钱政治,而遭巫统禁止竞选。

去年终拿下区部主席

然而,达英马力于2013年党选卷土重来,并在赛哈密放弃蝉联后,在没有对手下中选为哥打丁宜区部主席。

英力马力在巫统的角色,突显马来民族主义政党在柔州的动态,并不仅是简单的“巫统对垒王室”而已。

柔佛南部沿海地区的马来村民与原住民,特别是其生计遭到填海计划严重冲击的渔民社群,对这名涉足政商的人物都相当熟悉。

游说渔民勿反对填海

一名从2011年起便活跃于该区的环保份子说,“他(英达马力)叫渔民不要反对这项填海计划,而他们也将会获赔。”

这名不愿名字曝光的环保人士表示,他从柔佛海峡上至少2个渔村,即登加河(Sungai Danga)与丹绒古邦的渔民,听闻上述讯息。

根据渔业局发布的2012年渔业数据,新山以西就有613名注册渔民,而东边则有615名渔民。

受影响渔民多是巫裔

其中817名渔民是土著,127名是华裔,而其他族群则占284人。

“从本达斯(Pendas)到丹绒古邦的10公里沿海区,就有250名渔民,大部分是经营舷外摩托小渔船的巫裔。”

这名环保人士说,“这个森林城市的填海计划,其实就在海岸旁边。”

达英马力是Esplanade Danga 88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握有该公司15.6%股权,而这家公司则控制森林城市联营公司的34%股权。

多家王室公司小股东

苏丹依布拉欣则控制Esplanade Danga 88私人有限公司大多数股权,独占64.4%股权,而柔州政府所拥有的柔佛人民基建集团(KPRJ)则拥有剩下的20%股权。

同样的,柔佛王储东姑依斯迈握有坚定光谱私人有限公司(Spektrum Kukuh Sdn Bhd,简称SKSB)与智能光谱私人有限公司(Spektrum Budi Sdn Bhd,简称SBSB)21%股权;达英马力在这两家公司,不只掌握9%股权,也是两家公司股东。

SKSB负责的是宏洋控股在丹绒比艾岸外的1410.3公顷填海计划,而SBSB负责的是712.3公顷的边佳兰沿岸的填海计划。

发电厂项目爆发争议

除此,在苏丹依布拉欣握有51%股权的SIPP能源私人有限公司,又出现了达英马力的名字,他是这家公司的董事兼股东,握有公司24.5%股权。

SIPP能源私人有限公司是SIPP电力联营计划的一员,获得政府直接颁发4A发电厂计划,即在柔佛兴建与操作一座1000兆瓦至1400兆瓦的发电厂。

然而,在这项发电厂计划因未公开招标而爆发争议后,面对压力的杨忠礼电力就宣布退出4A发电厂项目,导致这项联营计划命运悬挂。

苏丹45亿卖地受关注

苏丹依布拉欣去年已备受关注,尤其在他去年12月将新山一块47公顷的黄金地段,以45亿令吉卖给中国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这块地段与国内新崛起的商业钜子林刚河所拥的依斯干达海滨控股土地库距离不远。苏丹曾形容林刚河是其商业伙伴。

此外,苏丹还以3亿9600万令吉购买MOL Access Portal公司15%股权,以及以2亿5000万令吉购买吉隆坡成功时代广场的20%股权。

苏丹依布拉欣在本月就为富力地产公司的发展计划主持动土仪式。这个发展计划目前被称为公主湾(Princess Cove)。

未持公主湾计划股份

在动土仪式上,苏丹就感激富力地产公司愿意在柔州投资,并称这不仅会改变州内的景观,且会制造就业机会。

在卖地后,市面曾传言苏丹或会参与富力地产公司的发展计划。

然而,根据从公司委员会获得的资料搜查,富力地产公司在大马的子公司富力发展私人有限公司(R&F Development Sdn Bhd)是由注册在英国维尔京群岛的Profit Range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Profit Range控股有限公司则由富力地产(香港)有限公司所拥有,而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最终的全资股东。




相关链接:
1、柔“森林城”背后的王室利益
2、柔王储30岁坐拥亿万身家
3、柔王室左手采砂右手填海

Tuesday 22 July 2014

柔王室左手采砂右手填海

柔王室左手采砂右手填海

来源:《当今大马》2014年7月17日特别报道


随着柔佛南部有逾3000公顷的填海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以及还有逾千公顷的填海在筹划中,砂土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原产品。

柔佛州务大臣卡立诺丁本月6日透露,州内正在推行中的填海工程占地3237.48公顷,相等于半个布城的面积。

莫哈末卡立也宣布,将针对填海工程鸠收每平方尺30仙的费用,总额1亿400万令吉,以协助受影响的渔民。

填海工程料惠及采砂公司

柔佛海峡填海工程所用的砂土,都是取自陆地或是其他海域的海砂。

砂需求量大增,预料将惠及砂矿开采公司,而柔州王室也涉足其中。

柔州王室是透过Mados私人有限公司参与开采砂石生意,这家公司很少出现在媒体上,却是业内耳熟能详的商标。

石矿曾发生坠石12人死伤

这家公司上一次出现在媒体,便是英文报《星报》去年报导,新山附近的斯里阿兰镇(Bandar Seri Alam)工业区的一个露天石矿,因巨石坠落导致1名尼泊尔籍工人丧命、11人受伤,同时压毁约20部车子。

根据大马公司委员会网站搜寻所得,已故苏丹依斯干达握有Mados私人有限公司的99.95%股权,而剩下的股权则是其第二任妻子,以及其两任婚姻所育的9名孩子拥有;前苏丹另一名孩子并未持有公司股权。

前苏丹的7名孩子,包括现任苏丹依布拉欣,也是该公司董事。

前苏丹于2010年驾崩,该公司最后一次更新资料是在2013年10月。

渔民申诉生计受采沙影响

根据一份《当今大马》所阅读、志期2002年的Mados公司备忘录,该公司确认本身是两个地点的海砂开采承包商,分别是在Ramunia Shoal PTD 2346与Kukup PTD 2923。

这份文件是一宗于2012年审讯的法庭呈堂证据,在这起民事诉讼中,124名渔夫起诉边佳兰独立码头有限公司(Pengerang Independent Terminal Sdn Bhd)、戴乐E&C私人有限公司(Dialog E&C Sdn Bhd),以及柔州政府3造。

起诉人指称,边佳兰岸外的独立深海石油港口工程,已摧毁他们的生计,然而渔民最后在新山高庭败诉。

尽管Mados公司未被列为答辩方,但高庭在审讯中有提到这间公司,因为渔民申诉该公司的挖泥船在PTD 2346与PTD 2923海域动工后,他们被禁止进入2区。

高庭宣判采砂活动未违法

承审此案的新山高庭司法专员张赛英(译音,Teo Say Eng)在志期2013年12月11日的书面判词表示,“我发现,呈堂证据显示有关海砂开采活动,是根据柔州政府发给Mados公司的合法采砂特约进行的。”

“没有证据显示,Mados公司挖砂活动违反法律。”

根据此案审讯抄本,哥打丁宜土地助理行政官也确认,Mados公司的临时营运执照,已于2011年获批延长5年。

《2009年总稽查司报告》就进一步透露,Mados公司在PTD 2346海域区采砂的更多详情。

不符合条规仍获延长执照

尽管稽查报告未点名该公司,但阐明柔州政府是在一片抗议声,以及未遵守联邦政府旗下机构的条规下,批准延长临时营运执照。

“稽查报告发现,在哥打丁宜东海区一块2万2265公顷的PTD2346海域,所进行的采砂活动,未获柔州渔业局支持。”

“哥打丁宜土地局也制定条件,要这家(砂土)供应公司提呈环境局所要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这家供应公司申请更新其采砂临时营运执照,获得柔州行政议会在2009年2月会议(会议编号为615/2009)上通过。然而,迄今仍未呈上环评报告以寻求通过。”

淤泥破坏海洋生态和拖网

稽查报告不仅阐明PTD2346海域是一个渔区,也警告采砂活动可带来危害。

稽查报告表示,“在海床上采砂,可导致海泥污染海水,并冲击海洋生态系统。海泥在沿岸区淤积,可令海边受污染。”

稽查补充,在访问柔佛州直落拉慕尼亚(Teluk Ramunia)的20名渔民后,发现他们的拖网捕鱼活动因海产栖息地被干扰而受到影响,不仅经常拖网受损,拖起来的也尽是淤泥。

柔佛公正党副主席哈山卡林(Hassan Karim)上月在一份致给大臣卡立诺丁,措词强烈的公开信中,投诉Mados公司进行的活动,终于令这家“隐形”的公司浮现在公众眼前。

人民若反抗大臣必须负责

在这封志期6月8日的公开信里,哈山卡林呼吁卡立砂(左图),在《2014年柔州房屋与地产局法案》赋予统治者行政权的风波中,应确保君主立宪制原则受到捍卫。

哈山表示,“若人民起而反抗柔佛王室,作为大臣的你,将须负起责任。”

“当Mados公司获得州政府批准在他们讨海的海域挖砂时,数以百计的各族贫困渔民,大部分是马来人,他们的饭碗形同渗入了砂。”

巫统旗下的英文报章《新海峡时报》总编辑阿都加里尔(Abdul Jalil Hamid)一周后在一篇标题为“柔大臣能否向王室说不”的评论中,也质问莫哈末卡立是否有能力制衡王室。

苏丹阐明不会干涉州行政

卡立诺丁在排山倒海压力下,最终决定修改《2014年柔州房屋与地产局法案》,将法案提及统治者的部分,改为州政府。
 
柔州苏丹依布拉欣之后也打破沉默,保证本身不会干预州务之余,也下令州政府在修正案通过前在全州进行巡回讲解。

明天,《当今大马》将会在本系列的最终篇,报导有关一名神秘巫统党员的事迹。其名字持续出现在柔佛王室参与的生意。




相关链接:
1、柔“森林城”背后的王室利益
2、柔王储30岁坐拥亿万身家
3、柔王室商业帝国:谁是达英马力?

Sunday 20 July 2014

李光耀心中的英语情结

李光耀心中的英语情结
作者/来源:春秋/《新加坡文献馆》
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12471

李光耀(资料图)

【《人民之友》编者按语】李光耀一生为他成功把新加坡改变成为一个消灭母语、独尊英语的社会而沾沾自喜,临终前却为中国可能不久赶超美国、华文或将取代英文成为国际第一大语文的局面到来而忧心忡忡,内心惶恐以至胡说八道。署名“春秋”的本文作者针对李光耀最近在七月份的《福布斯杂志》所撰写的《英语不会被取代》这篇文章做出了尖锐的批判,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消灭华文教育是他(李光耀)一生最大的罪恶。如今风烛残年,心里必定担忧有一天被清算。唯一能让他心里好受些的,不是写这样的文章,而是真诚忏悔。”

原文在《新加坡文献馆》分上、下篇刊出;插图与小标题为本部落格编者所加。以下是全文内容——

【上篇】

政客的言行跟其心态有密切的关系,其言行是其心态的反映。其心态又和早期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

本着这样的思路来看李光耀的言行,便能一清二楚了。

李光耀在七月份的《福布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英语不会被取代》(译文刊于六月二十八日《联合早报》)。这篇文章的内容并无新鲜之处。一个九十几岁的人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文章来老调重弹呢?这样的文章要是发表在新加坡倒是有作用的,因为可以一再重申他的语言政策是先知卓见,可是,这样的话题对美国人并无意义,因为美国人不会在这个时候考虑英语会不会被取代。

这篇文章,对于了解李光耀的心态很有帮助,因为反映出他内心的两点忧虑:

其一,他的内心深处有个英语情结;
其二,他担心有一天,英语被取代了,华文教育又再回来。

在了解李光耀的言行、思维、政策之前,先了解他此前的生活背景和心态。

李光耀一生中的四个语言时期

在李光耀以往的岁月中,经历了四个语言时期:

李光耀出生在一个峇峇人的家庭,他的母语是峇峇马来话,也就是峇峇话。这是一种马来话和闽南话混合的语言,而以马来话为主,所以是马来话的一种方言。

早期从中国南来的移民中,以闽南人为多。这些移民学马来话时,难免参杂自己的家乡话。这就是峇峇话的来源。

虽然峇峇话是闽南人起始的,其他非闽南人如:广府、潮州、客家、海南,也都接受,成为大家与马来人及印度人沟通的语言。

峇峇人把子弟送进英文学校就读。这第二代峇峇人学说英语。他们所说的英语也是带峇峇腔调的,就是峇峇英语。这些会说英语的峇峇人成为学校里的英文老师后,峇峇英语便得以在社会上传播。这就是现在常常听说的“新加坡英语”。

虽然峇峇英语并不高明,但是,这样的英语却是峇峇子弟在学校的“第一语言”,并成为他们日后的“工作语言”,让他们可以直接和英国人打交道,成为买办集团,发家致富。

靠英语发达起来的峇峇“富二代”,看不起马来人、印度人、中国人,自恃英语而养成傲慢自大的心态。

中国人对这些傲慢自大的峇峇人,也嗤之以鼻,互相看不起。中国人之中,有些经商务农而致富,超过了峇峇人,更造成中国人与峇峇人之间的敌视与仇恨。

因为峇峇人的富二代是以英语起家的,而峇峇话却是马来话,所以往往不以此为荣。他们更常说英语,效忠英王,唱《天佑吾王》的赞歌。正因此,李光耀在往后的岁月里,绝口不提他的母语,只在自传中一笔带过。

李光耀的母语虽然是峇峇话,但峇峇话并不是他上学后的“第一语言”。他的 “第一语言”是英语,也就是他口口声声说的“工作语言”。李光耀常常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峇峇英语。

由于李光耀的母语是峇峇话,他所说的英语很自然的带峇峇腔。虽然他在剑桥读书那几年,多少学了些剑桥地方的腔调,却始终无法掩饰他的峇峇腔。他写英文时,当然可以学英国人,但他并不是一个语言天分极强的人。他写英文的能力虽然比一般受华文教育的人强,但并无突出的个人风格,也欠缺文采。他毕竟不是泰戈尔,也不是丘吉尔。纳吉说的英语就比他强,无论发音、节奏、语调,都胜过他。只是纳吉是马来人,是他所看不起的。

尽管李光耀说英语带峇峇腔,他在面对非受英文教育的人时,始终自恃其英文而自高自大。他继承了峇峇人对非我族类的怨恨心理,加上他先天嚣张而又自私自利的本性(见《李光耀飘洋过海伦敦补遗》刊新加坡文献馆),以致成为英文沙文主义极端分子。在掌权之后,很自然的独尊英语,消灭了所有马来文、印度文、中文学校,只准办英文学校。

李光耀早年的生活背景,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个难解的英语情结。这对他日后从政造成巨大影响。

李光耀重功利、轻情义的本性

一个人的母语,乃是生命的一部分,在一生之中,至为重要,就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样。李光耀的母语本是峇峇马来话,但是,为了实利,他弃之如草芥,改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进而用为“工作语言”,最后成为“家庭语言”,即使为了选票而把孩子送进华校,仍然一家全说英语。这是他重功利,轻情义的本性造成的。

就因为他的这段经历,在他牢握政权之后,强迫所有华人改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进而用为“工作语言”,最后成为“家庭语言”。华文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体系就这样被销毁。

他不仅销毁华文学校,也销毁了马来文和印度文的学校。他要所有的人都按照他的习惯生活。他要所有的人都重功利,轻情义。他所塑造的新加坡社会便正是如此。

在他的第二个时期中,重功利,轻情义的本性,有更可怕的表露。

1941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前后约三年零六个月。虽然时间不长,在李光耀的一生中却十分重要,奠定他对权力的观念,施政的手段。通过李光耀的回忆片段,可以清楚看出他的本性(见《风雨独立路》第四章):

1月31日上午八点左右,莫里斯•贝克和我坐在莱佛士学院行政楼的栏杆上值勤。53年后,即1995年,贝克还记得当时戴尔教授绕过墙角,朝我们 走来,准备到他的办公室去。这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天崩地裂的爆炸巨响。我们都给吓得目瞪口呆。接着我脱口而出说:“英帝国的末日到了!”戴尔教授听见我的话,但把头转开,继续往前走。

莱佛士书院是李光耀的母校。他的母校被日军轰炸了,他并不感到悲伤,也不感到愤怒,只是听到爆炸声感到害怕而已。他对自己的母校毫无情义。这在他后来掌权之后,更加明显。
1972年,李光耀把莱佛士书院搬走,随后拆掉,让出地方来建旅店和购物商场。他显然对自己的母校毫无感情,就像她当初抛弃自己的母语一样。

莱佛士书院在1823年创立,是新加坡第一间书院,校舍属于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最不应该拆掉。虽然其地皮值钱,亦应保留。旅馆和商场可以建在别的地方。跟莱佛士书院紧邻的圣尼格拉女校、莱佛士酒店、圣约瑟书院、公教中学、道南小学等古雅建筑都得到保留,为何单单拆掉莱佛士书院?更何况莱佛士书院是他的母校。真不可理喻!是不是他当初就读莱佛士书院时有不好的记忆,非得拆掉不可呢?单就这一点便可以看出他的本性。就是这种本性导致他日后强迫别人改变母语,封闭别人的母校而不当一回事。

李光耀在日治时期苦学日文

日本人占领新加坡,政权转换了。这给李光耀带来机会。在他的母校被日本皇军轰炸的时候,他不禁“脱口而出说:英帝国的末日到了!”他当时心里必定在盘算着如何在新政权的管制下,升官发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功学日文。他回忆说(见《风雨独立路》第五章):

我发现日文不光由汉字组成,它有50音表,可以写成片假名(日语字母的楷书)和平假名(日语字母的草书)。如果在往后几年中,日本人将继续留在新加坡,成为我的主人,为了避免麻烦和便于谋生,我不得不学习他们的语文。于是,1942年5月我到奎因街日本当局所办的日本语学校报名,成为第一批学生。课程为期三个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其中有些来自中学,有些像我一样来自学院,其他都是20多岁的年轻工人。我考试及格,获颁文凭。我觉得学日文比学华文容易得多,因为它没有四声。但是在变音和文法方面,日文显得更加复杂。

日文班毕业典礼在皇历26O2年(1942年)8月2日星期天举行。日本皇历是由日本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建立时算起的。日本人也把所有的时钟拨快一个半小时,改为东京时间。我们朝东京日本皇宫的方向深深鞠躬,并唱日本国歌《君之代》。

峇峇人原本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皇家华人”,就读英文学校,以英文为“第一语文”和“工作语文”,效忠英王,唱《天佑吾王》的赞歌。英军溃败后, 李光耀赶紧看风使舵,投靠日本人。他把英文抛开一边,正如他前此抛开自己的母语一样,下定决心学日文,为日本皇军服务,以日文为“第一语文”和“工作语文”,效忠“我的主人”日本天皇,唱《君之代》的赞歌。

他用了三个月苦学日文,考试及格。在他的一生中,从未这样认真学过华文。他学华文学了五十多年,至今还是不及格。这反映出他重视日文远超过华文的心态。即使是在七十年后回想陈年往事,他仍然不忘诋毁华文:

我觉得学日文比学华文容易得多,因为它没有四声。

日文是世上最难学的语文。单是字母就有五十个,而且分两套。“片假名”和“平假名”并不仅仅是“楷书”和“草书”的区别,而是各有不同的用途。片假名用来标外来语音,平假名用来标日语音。所用汉字每一个都有几个读音。按照日语音来读,叫“训读”,按照汉字原本读音来读,叫“音读”。这音读的音又随当初传入日本的时间而异。大约六朝时候传入日本的读音叫“吴音”,唐朝时候传入日本的读音叫“汉音”,宋朝以后传入日本的读音叫“唐音”。

日文有两套字母,又有汉字,每一个汉字又有几个读音,是最难学的语文,没有一个语言学家认为日文容易学,而李光耀偏偏说“学日文比学华文容易得多”。他并不是一个有语言天分的人。他要是真的觉得日文较华文容易学,那是因为他是有目的而学日文,肯下苦功,所以考试及格。他从来都不曾认真学习过华文,只是想学“讲华语”,所以学了大半辈子都学不好。他从不忘记故意诋毁华文,为自己的语言政策辩解。

他认为华文难学的原因是因为华文有“四声”。他大概不知道,离开新加坡不远的邻国,泰国、越南、缅甸的语言都是有声调的。这几个国家的语文也难学吗?他对语文问题几乎一无所知,却常常以专家自居,说孤陋寡闻的话。这一点,他百年不变,虽风烛残年而仍不忘随时随地诋毁华文。

李光耀学了日文后,先在日本人的公司工作,日文更进步了,便为新主人,日本皇军收集情报(见《风雨独立路》第四章):

1943年末我在《昭南新闻》上看到日本“报道部”(即日本新闻或宣传部)刊登的一则征聘广告,要聘请几个英文编辑。当时,“报道部”设在国泰大厦。我前往应征,……我的职务是处理同盟国通讯社发出的电讯,包括路透社、合众社、美联社、中央社和塔斯社的电讯。它们是用莫尔斯电码发出的,由马来族无线电操作员负责接收。

这时候,日文是他的“第一语文”,也是“工作语文”。在李光耀的观念中,工作语文远比母语重要。因此,日文在他的一生中,远比华文重要,华文从来都不是他的“第一语文”,更不是“工作语文”,只是“选票语文”,偶尔讲几句来拉选票。

他给日本皇军收集情报,让皇军利用来杀害数以万计的人,尤其是受华文教育的抗日游击队人员(见《李光耀事不关己不劳心》,刊新加坡文献馆)。

由于他的本性重功利,轻情义,他并不认为替日本皇军收集情报是可耻的事。他完全无视汉奸的罪名,只求一时功利。他掌权之后,就以这样的观念来教导新加坡的下一代,导致新加坡人成为世界上最冷漠的人。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为什么战后他从不说一句谴责日本侵略的话,为什么他担心日本的人口老化而向日本献计献策,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他偏袒日本。日本在他心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给日本人服务,对他还有更重要的影响(见《风雨独立路》第七章):

日治时期的三年零六个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让我有机会把人的行为、人类社会以及人的动机和冲动看得一清二楚。没有这段经历,我就不可能了解政府的作用,也无法了解权力是进行彻底改革的工具。

他学习日本皇军的残暴手段,了解权力的重要,日后当政时,就用来对付反对他的人。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反对他的人送入监牢,残酷虐待,借此以白色恐怖的手段威吓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逼迫服从,以达到统治的目的。日本皇军是他的老师。他称赞皇军说(见《风雨独立路》第七章):

他们建立一种制度,平民、士兵和学生都得接受精神教育,背诵天皇圣旨,以接受天皇是神的意识。……我知道,关于谁说了算,谁能使人民改变行为,甚至改变效忠对象的争论,是由日本枪炮、日本军刀和日本暴行解决的。我说过,他们首先要人们服从,这一点,他们做到了;接着,便是强迫人们作出调整,接受日本人会长期统治下去的前景,让子女通过接受教育,适应新制度以及新制度之下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使自己变得有用,能找饭吃。

1965年以后,他要所有新加坡学生和军人,天天念“信约”,宣誓效忠,就是从日本皇军那里学来的。他的教育政策只有一个目的:“要人们服从”,接受他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使自己变得有用,能找饭吃。”

他绝没想到,今天最反对他的人,就是天天念他的“信约”,信誓旦旦的年轻一代。

1945年,正当李光耀投靠日本人,为皇军收集情报的时候,日本战败投降了。李光耀又急急忙忙看风使舵,投入英国人的怀抱。在得到另一个叫陈崇秋的汉奸的帮助,到英国读书(见《李光耀昭南岛纪实补遗》,刊新加坡文献馆)。

这是李光耀的第三个语言时期。他的“第一语言”和“工作语言”又变成了英语,用回第一个时期的语言。这在他无需多大改变,只是效忠的对象由“日本天皇”改为英国国王,所唱赞歌由《君之代》再改为《天佑吾王》。

这个时期的语言改变,在他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在这方面已经验丰富。

第一期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还来不及跻身买办集团,英国人就被日本人打垮了。现在英国人回来了,他便趁机倒入英国人的怀抱,为日后掌权铺路。

1960年代初被英国人扶持上台

英国一九六十年代外交部长乔治布朗(George Brown, 1914 –1985)曾经对李光耀说:

Harry, you're the best bloody Englishman east of Suez.
哈里(李光耀),你是苏伊士运河以东最优秀的英国人。

这个时期,在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得到英国人的扶植,登上政坛,实行他在日治时期学到的利用权力的手段。这在他个人是福,在新加坡老百姓是祸。他一上台就展现权力,迫害反对的人,就如皇军以杀人为乐一样。他对权力极度迷恋,即使九十高龄的今天,已经没有精力出席国会,却仍然当国会议员,死抓住权力不放,生怕一旦失去权力就会被遗弃,甚至于被清算。

权力,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英语,是他追求权力的工具。他在这个时期获得的政治权力,让他变为更加疯狂的英文沙文主义极端分子。

好景不长,二战之后,大英帝国的太阳渐渐日落西山,无法维持海外的军事基地。

1963年,在撤回老家之前,把几块殖民地组成马来西亚。这是英国人恶毒的计划。

李光耀按照英国人的意指,依据英国人制定的“内部治安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数以千计手无寸铁的反对者,无期监禁,残酷虐待。这是他从日本皇军那里学来的暴虐管治手段。

就因为他的手段毒辣,赢得英国的纳粹主义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一九七十年代的领袖John Tyndall(1934–2005)的赞赏。他曾经说过,他最崇拜三个人:希特勒、皮诺切特、李光耀。这三个人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马来西亚组成后,李光耀又面对语言问题。

马来西亚的“第一语言”和“工作语言”都是马来语。李光耀的母语虽然是峇峇马来话,但只能用在市井交谈,在官方的场合不管用。他坚持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和“工作语言”都是英语。

他的权力欲望无限膨胀,他要当马来西亚的总理(首相)。这导致他和马来人之间的冲突(见《李光耀的摆平政治思维 》,刊新加坡文献馆)。

【下篇】

李光耀1965年后找美国人做靠山

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

这个时候,他前此的两个主人,日本天皇与英国君王都已回到遥远的老家去了。他必须另外找个新主人做靠山。美国是很自然的首选。美国也需要新加坡来控制马六甲海峡,一拍即合。

从此,他开始面对美国英语,进入他的第四个语言时期。美国英语虽然有自己的腔调,但和英国英语沟通并无困难。李光耀不必学美国英语的腔调,在面对说美国英语的人时,靠他的峇峇腔英语便足够应用。

1980年,他关闭南洋大学之后,新加坡的整个华文教育系统从此消失,新加坡成为英语单一语言的国家。这很让美国人放心。李光耀当然也更加放心。

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新局面突然出现。邓小平就像汉朝的光武帝,领导中国中兴。他更没想到的是,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将赶上美国,而且很可能不久就超过美国。

中国可能不久赶超美国   李光耀忧心忡忡

李光耀面对这样的局面,当然十分担忧。他消解忧愁的办法很独特,只有他想得出。他的方法是:一方面到中国去献策,希望中国走新加坡的路;一方面到美国去献计,给美国打气,鼓励美国重回亚洲和中国抗衡。只要美国人回来,他就感到安全了。

在去年的叙利亚危机时,美国又想发动另一场伊拉克战争,所幸普京挺身而出,制止美国的侵略。这次危机是个分水岭,显示美国的影响力从此向下滑,逐步走上大英帝国的老路。

这样的局面当然令李光耀忧心忡忡,而最令他担心的,恐怕不是美国的生产总值缩减,而是华文教育复兴。华文可能有一天取代英文,成为国际第一大语言。就是这样的心态驱使他在七月份的《福布斯杂志》上发表《英语不会被取代》一文,给美国人打气。

坊间有个传说,李光耀曾经向邓小平建议,把英文定为中国的官方语文。果真有此事,可以反映他心态的两个方面:

其一,他希望中国像新加坡一样,变成英语国家,这样,华文教育就永远都不会在新加坡复苏了。

其二,在他灵魂深处,隐藏峇峇人傲慢自大的基因。他想以夜郎国君之尊给中国制定语文政策,以确保华文教育不再回来。

他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英语不会被取代》里说了些什么呢?这篇文章的内容十分可笑,虽然如此,却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反映。

就文章论文章,其文思混乱,近于语无伦次,几乎一无是处。

《英语不会被取代》说了些什么?

文章的题目是《英语不会被取代》,分上下两节。

上一节的内容和题目大致相关,只是最后一段说到新加坡的双文化精英,和题目无涉。

下一节说“中国的冲击”,并希望美国长期在亚洲制衡中国。这两个话题都深藏在他心中,是老调重弹,但都和题目无关。这显示出他面对目前的局面时,内心混乱不安。可是他无自知之明,日后必定还会再写这样的杂乱文章,向美国人献计献策。

文中的主要论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说英语不会被取代的原因:

其一,英国通过殖民地和工业革命把英语带到世界各地。
其二,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使到英语成为许多国家的第一或第二语言。
其三,要这些国家改用别的语言如法语和西班牙语很困难。

第二部分说华语不会取代英语的原因:

其一,中国历史上没有留下殖民地。
其二,华语有声调,很难学。
其三,汉字很难学,因为汉字“由象形字和表意字组成,没有任何拼音或符号来说明某个字要用哪个音。”
其四,“中国不同地区的人没有多少懂得双语,因为他们的方言非常不同。双语在欧洲人当中更为普遍,因为欧洲的许多语言都源于拉丁词根。”

李光耀的这篇文章是写给美国人看的,可是美国人目前并没有英语即将被华语所取代的担忧。这样的论题对美国人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却如实反映出他内心的状态。只要他在生一天,就会担心华文教育复苏一天。这是他心灵深处的黑暗面。

消灭华文教育是他一生最大的罪恶。如今风烛残年,心里必定担忧有一天被清算。唯一能让他心里好受些的,不是写这样的文章,而是真诚忏悔。

第一部分的三个理由虽也有些道理,但都很表面。因为他对语言问题很外行,所以只能说些外行话。

照一般情况,“第一语文”就是“母语”,只有新加坡例外。别的地方的人,母语是由妈妈决定的,只有新加坡人的母语是由李光耀决定的。这是李光耀畸形的语言政策所造成的,而他的语言政策是依照他的英文沙文主义心态来拟定的,所以新加坡人的“第一语文”并不是“母语”。
既然一般“第一语文”就是“母语”,那么,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纽西兰人都不可能放弃母语,改说法语或西班牙语,所以他的第三个论点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按常理,“第一语文”,也就是“母语”,是不会改变的,但是,第二语文是会改变的。李光耀大概不知道,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都正在把华语定为第二语文,取代原先的法语或西班牙语。或者正因为他知道了,所以才心慌。

一种语言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高低,是由受高等教育的人决定的,不是由一般市井百姓决定的。这是因为高等教育传授新知识,而知识是由语文传播的。传播新知识的语文地位就自然比较高。至于一般市井百姓,学不学外语都没有什么关系。到菜市场买菜,到杂货店买日用品,到咖啡店闲话,都不需要说外语。

一般社会,只要十分之一的人懂外语就已经很足够。

就中国来说,十分之一的人口是一亿三千万。这十分之一的人,都是受高等教育的。中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需要这么多懂外语的人,而一般人也不需要靠外语生活。

就新加坡而论,以本国人口三百万计算,十分之一是三十万人,如不够,则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六十万人,准够的了。李光耀断定全部人都得说英语,经济才能发展,纯出于英文沙文主义的偏见。

什么人需要懂外语呢?接受和传播新知识的人,尤其是科技界的人,以及发展对外经济的人,主要是工商业界的人。到菜市场买菜,到杂货店买日用品,到咖啡店闲话,为什么得说英语?如果说,只有全民说英语经济才能发展得好,那么,日本、德国、法国等等国家的经济该怎么办?英国人全都讲英语,为什么经济发展反而没有日本、德国、法国好?

在二战以前,世界科技的重心在欧洲,法国和德国最先进,法文和德文是当时科技的主要语言,比英文更重要。一直到今天,在欧洲大陆,法文和德文是通用的语言,仍然比英文重要。法国人即使会说英语,也不大愿意说。

工业革命(约在18世纪中叶)虽起源于英国,但很快就传到欧洲大陆。

日本在明治维新(1860年代)时期,开始输入欧洲工业技术。当时,日本模仿的对象是德国,不是英国。日本人的第二语文是德文,不是英文。清末到日本去的留学生,如鲁迅(1881-1936年)、郭沫若(1892-1984)、郁达夫(1896-1945)等人,除了学日文之外,还学第三语文(日本学生的第二语文),即德文。直到二战以后,日本才放弃德文,改以英文为第二语文。

从清末到民初这段时间,日文在中国高等知识分子间的地位,也远高于英文。

如果再向上推几百年,到文艺复兴(13至16世纪)时代,欧洲科技的中心在意大利,意大利文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语文,不只是科技,人文亦然。

李光耀对华文取代英文地位的恐慌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语文也一样。无论哪一种语文,其地位都不会永远不变。改变语文地位的因素,主要不是历史上有多少殖民地,而是这两个因素:科技和经济。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科技和经济两方面都逐渐领先世界,这就造成英文的地位大大提高,超过了法文和德文。如果有一天,美国在科技和经济两方面都走上大英帝国的老路,那么,英文的地位就必定下降。华文会不会取代英文,成为第一大语文,也取决于科技和经济这两个因素。

在清朝中叶以前,中国是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马可波罗时代的欧洲人十分向往中国。唐代是中国发展的高峰。今后的中国会不会像唐代一样辉煌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天必定如此。到那时候,中文的地位也必定大大提高。

李光耀目睹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复兴,心里自然十分惊慌。他说:“英文不会被取代”。这是他说来安慰自己的话。他也想这样安慰美国人。

他的这篇文章,实在不十分高明。思路混乱,一大半文不对题,反映出他的内心重重担忧,生怕有一天华文超越了英文,华文教育得以在新加坡复苏。

他说的华语不会取代英语的四个原因,几乎都和题目无关,内容近于胡说八道。

其一,中国历史上没有留下殖民地。

中国的确在历史上没留下殖民地,但这并不是中文地位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西班牙在历史上留下许多殖民地。南美洲人说的主要便是西班牙话。西班牙话前此是欧美国家的主要第二语言,可是,现在正让位给中文。语文地位的升和降,主要原因是:科技和经济。美国人已开始担忧其科技和经济,有一天将被中国超越。

其二,华语有声调,很难学。

李光耀是在1955年,陈六使创办南洋大学时,开始学华语的。那个时候,他已经三十二岁。华语在他是“外语”,绝不是他所说的“母语”。成年人学 任何外语都很困难。华语的声调,对初学的外国人的确不容易掌握。李光耀的情形,正是如此,但是,只要愿意用功苦学,也并不那么困难。罗杰斯的女儿,在新加 坡学了两年华语,就能表达自如。欧美人都能做到,为什么李光耀学了五十多年却做不到?因为他看不起华人和华语。他的内心深处有个英语情结。
其三,汉字很难学,因为汉字“由象形字和表意字组成,没有任何拼音或符号来说明某个字要用哪个音。”

说汉字难学,跟说华语难学是一样的心态。可是,他忘了他在自传中说的话:

我觉得学日文比学华文容易得多。

“日文”也用汉字,难道说日文的汉字比华文的汉字容易学吗?真是痴人说梦话!他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日文情结。

至于他说汉字“由象形字和表意字组成,没有任何拼音或符号来说明某个字要用哪个音。”这完全是随意诋毁,就像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反对他的人一样。

超过90%的汉字是“形声字”,“象形字和表意字”不足10%。每一个形声字都包含一个“声旁”。这声旁的功能就是“说明某个字要用哪个音”。他的中文程度很低,照理应该少开口对中文说三道四,但他不知自量,偏偏爱说三道四来误导别人。他的这篇文章是写给美国人看的,美国人不懂,他当然可以蒙混过关,也可以安慰自己,但却误导了别人,居心不良。

其四,“中国不同地区的人没有多少懂得双语,因为他们的方言非常不同。双语在欧洲人当中更为普遍,因为欧洲的许多语言都源于拉丁词根。”

欧洲有许多语言,有更多方言。虽然欧洲语言的许多词语源于拉丁词根,但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变化,未必可以沟通。

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属于拉丁语族,其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较为接近,多少可以通话,其他的语言就未必了。

英语和德语同属于日耳曼语族,但彼此不能通话。日耳曼语族和拉丁语族之间也都不能通话。写出来的书面语,也很不同,不能通读,还不如中国人和日本人可以借用汉字“笔谈”。

中国的方言虽然很多,幸得汉字,大家写出来的一样,完全可以借汉字沟通。清朝末年,提倡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主张革命的孙逸仙,都来自广东,除了广东话,他们说什么话都带浓重的家乡口音,其他人不易听懂,但写出来都一样,没有沟通困难。这一点,显然是李光耀所不知道的。

中国人会说两种方言的人很多。不必远求,就在李光耀消灭方言之前的新加坡,老一辈人之中,会说两三种方言的人,比比皆是,完全不必借用英语来沟通。年轻一辈因方言被消灭了,当然什么方言都不会说,也听不懂。诚然,“双语在欧洲人当中更为普遍”,但在中国人中更加普遍。这也是李光耀所不知道的。

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最好闭嘴,但李光耀与众不同,他特别爱说外行话。因为他手握大权,没人敢批评他。这就让他更加自以为是,口没遮拦。

李光耀害怕历史对他的审判和定罪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为什么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感到恐惧呢?因为乱臣贼子害怕给历史定罪。

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都害怕给历史定罪。李光耀到了风烛残年,内心深处也有这样的恐惧,害怕历史对他的审判,可是,他并不因此洗心革面,自剖忏悔,而是连续出书作文,为自己的罪行辩解,希望作《春秋》的人不要将他定罪。

1993年出版的《李光耀四十年政论选》附录的履历表中,企图掩饰李光耀替日本皇军收集情报的罪恶:

1942-1945,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经历过大检证,后被迫担任日本新闻社翻译员。

这里有两点篡改历史:

第一,他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申请的。他在自传中明明白白说“我前往应征”,并没有人强迫他。

第二,他不是“日本新闻社的翻译员”,而是“日本陆军报道部的情报员”。他当时以为英国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转而效忠天皇,为天皇服务。

给他编“履历表”的人显然意识到替日本人收集情报是当汉奸,所以替他粉饰,说是“被迫”。
为什么李光耀敢于在自传中承认是自己申请的呢?因为他很清楚,历史档案中的资料,总有一天会露出水面,自己承认,或许可以混淆视听,洗脱汉奸的罪名。

这履历表必定给李光耀审阅过。这样的篡改也必定是他同意的。他的内心深处显然是“乱臣贼子惧”。可是,即便如此篡改了,历史仍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位乱臣贼子。

与其篡改历史,著书为自己辩解,不如诚心做《忏悔录》。他会不会有一天自剖忏悔呢?那就要看他是否良知复萌了。

Saturday 19 July 2014

“MH17被山毛榉导弹击落”  美欧借马航惨剧打压俄罗斯

“MH17被山毛榉导弹击落”
美欧借马航惨剧打压俄罗斯

原标题:美欧借马航惨剧打压俄罗斯  奥巴马指责普京纵容战火

作者/来源:《观察者网》

“谁击落了马航MH17?”这毫无疑问是全球媒体昨天最想破解的谜团。一架载着298条生命正常飞行的客机17日突然在万米高空爆炸并坠毁,所有人遇难,这种惨剧在“真相无处躲藏”的互联网时代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个说法。

但事发后24小时,不论乌克兰政府、乌东部民兵还是俄罗斯,涉事方的表现让惨剧像极了“(凶手)不是我”的“杀人游戏”,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拿出些证据,证明“恶棍是他”。

目前国际社会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客机“很可能”被“山毛榉”地对空导弹击落,而俄、乌以及民兵三方都有这种“凶器”;这起“33000英尺高空的屠杀”必须被彻查。

1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坠机事件召开紧急会议,美常驻联合国代表称,很可能是亲俄罗斯的乌分离武装击落了MH17客机,奥巴马随后也就事件发表了讲话。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同日称,“向客机开枪的人必须受到惩罚”。298名无辜者究竟死于“蓄意屠杀”还是个别军人“匆忙误炸”?很多人仍在等待真相:谁在表演无辜,谁在道德自杀。

同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记者会,说明马航于乌克兰边境坠毁事件的最新了解情况。“你会把(空难)归咎在普京总统身上吗?”记者会上,记者们试图要求奥巴马作出清楚的表态。

奥巴马先回答不想在确切调查完成前作出判断,但话峰一转,直指俄罗斯的介入使乌克兰局势升温,并强调分离主义分子不可能单靠自己的力量,击落过去几架军机。“他们(乌克兰分离主义分子)全副武装、他们训练精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偶然,是因为背后有来自俄罗斯的支持。”

“如果普京先生作出决定,不允许重型武器和战斗机进入乌克兰及乌俄边境,这就会停止”,奥巴马说,“他(普京)对局势有最大的控制能力,但目前为止,他并没有执行。”

7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共同会见记者时,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坠毁事件发表谈话。习近平强调,我们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乌克兰东部坠毁表示震惊,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慰问。对这一事件应该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尽快查明真相。

马航MH17客机坠毁现场

国际社会:彻查真相!

纽约联合国总部,五个常任理事国代表18日齐聚于此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依据英国提议召开,而开会原因众所周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上空17日发生骇人听闻的惨剧。

阿姆斯特丹当地时间17日中午12时15分,马航MH17航班从这里起飞,飞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航班的航线会经过乌克兰东部分离武装与政府军激烈交战的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国家航空管理局本月初曾宣布关闭东部正进行“反恐行动”地区的领空,禁止民航客机进入,但关闭空域仅限于顿涅茨克上空约 10000米以下空域。马来西亚交通部长18日在记者会上也说,MH17所在航线有多家航空公司在飞,此前并未接到禁飞令。

但出事的偏偏又是马航。当MH17飞经距俄乌边界约50公里的顿涅茨克小镇托雷兹上空时,飞机信号突然从雷达上消失。小镇居民称听到巨大爆炸声,看到飞机变成巨大的火球落到地面。飞机残骸散落在直径15公里的范围内。截至本报昨晚发稿前BBC最新消息,救援力量已找到181具尸体,马航公布的数据显示机上乘客至少来自10国,其中荷兰189人、马来西亚44人、澳大利亚27人、英国9人等,尚有4人未确定国籍。

MH17坠毁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美国副总统拜登很快给出爆炸性说法,称情报显示“飞机是被击落的,不是事故,它是在空中爆炸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17日晚宣称不能排除飞机被导弹击落,同时强调乌克兰武装力量当日没有向该地区任何空中目标实施打击。

“这是马来西亚悲剧一年中的悲剧一天”,吉隆坡时间18日凌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召开记者会对悲剧发生表示哀悼。他同时强调,马政府无力证实客机是否如乌政府所言“被击落”,但如果传言属实,“罪犯必须受到惩罚”。

“所有国家政府,俄罗斯政府、乌克兰政府,所有人必须竭尽所能,把事件查个底朝天。”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话18日在国际社会颇具代表性,从华盛顿到基辅再到莫斯科,甚至顿涅茨克,各方这一天都呼吁对事件进行“彻底、透明、客观”的调查。经军事专家分析,肇事导弹被认定是俄制“山毛榉”地对空导弹系统,该武器俄军、乌军及亲俄民兵据信都有,但各方均否认与事件有关。

CNN18日援引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的话说,是东部“恐怖分子”击落了MH17。乌克兰方面当日最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证据是一份通话录音。英国《金融时报》称,录音内容似乎是一名亲俄民兵在向指挥官报告,他们原本以为击落了一架军机,但事实证明是一架客机。也有说法称,对话的两人都是俄罗斯军官,或是民兵在向俄罗斯军官汇报。CNN宣称无法证实录音真实性。

乌内务部顾问赫拉什琴科称,顿涅茨克“当地爱国者看到民兵武装移动该系统”,并将矛头直指俄总统普京。基辅还指责俄军事发前击落一架乌军战机。普京 17日深夜对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但坚称基辅该为事件负责。普京说,“如果在这片土地上是和平的,至少,如果乌克兰东南部地区没有重燃战火,那么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克里姆林宫当日表示不会再回应诸如“俄军击落MH17”等“荒谬谎言”。

奥巴马指责普京纵容战火
俄罗斯媒体当日出现多种说法。国际文传电讯社起初怀疑事发原因是乌政府企图炸毁俄总统专机,“暗杀普京”。但之后遭其他俄媒否认。俄《观点报》称, 悲剧极有可能是专业性差的乌克兰军人因操作失误所致,2001年乌克兰军方曾在演习中误炸过俄罗斯客机,造成78人死亡。俄国防部发言人称,乌军近期在顿涅茨克附近部署了第156防空团,装备27套“山毛榉”导弹。还有俄媒体援引基辅机场一西班牙籍调度员的推特内容称,事发前有乌军机尾随MH17,行凶者是乌军机。

找到真相的关键是黑匣子,而有关黑匣子下落的说法十分混乱。有乌克兰媒体称,该客机两个黑匣子都由乌紧急情况部找到。但更多媒体相信,黑匣子已落入对该地区实际控制的地方武装手中。美国广播公司称,叛军将黑匣子交付由俄罗斯主导的“国家间航空委员会”的高级专家处理,因而黑匣子将被送往莫斯科。俄外长拉夫罗夫18日对“俄罗斯24”电视台说:“我们将坚持客观、公开、独立的调查。”西方显然不会相信拉夫罗夫的说法。

美国白宫称,奥巴马事发后分别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俄总统普京、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与荷兰首相吕特通电话。他在与吕特通话时表示,事件必须立刻得到“迅速、全面、可靠、畅通无阻的国际调查”,美国将为此提供协助。他与波罗申科还都表示,所有坠机现场的证据必须留在乌克兰境内,等待国际调查人员进行全面调查。

从地方武装最初的反应看,他们对调查是配合的。有消息称,当地民兵同意休战3天,为调查开通人道主义走廊。欧安组织18日称,其30名工作人员已到达MH17事故地附近。

美国《洛杉矶时报》称,美国情报机构通过卫星图片和热能监测认定,MH17事故原因是被导弹击中。台湾一名军事专家18日就此对《环球时报》说,美国有能力确定发射轨迹及导弹发射的位置,监控数据现在在美国手中,应该是等待最恰当的时机才会公布,以增加对俄罗斯的压力。CNN则援引接触到核心信息的美国国防部官员的话说,最初分析结果认为,袭击最大可能性是乌东部亲俄民兵所为。但该报道并未给出美国军方做此判断的理由。

据马航18日确认,MH17在进入乌克兰领空后曾被地面要求降低高度,最后高度为10600米。事发后,分离武装宣称自己不掌握能打到万米高空目标的武器,顶多能击中3000米至4000米的目标。但美国《野兽日报》援引俄专家古尔特的话说,分离武装不久前曾击落6000米高空一架乌运输机。此外, 他们最近控制了一座乌军基地,从中斩获了“山毛榉”导弹系统。他说,分离武装可能误以为客机是乌军机而将其炸毁,他同时表示,乌政府军也有动机行凶,比如怀疑MH17是侵入领空的俄侦察机。

美国《时代》周刊17日提到历史上多次军人炸毁客机事件。文章说,1983年苏军击落从纽约飞往首尔的韩国客机,是因该客机的自动巡航出了错,侵入苏联领空。1998年美国“文森”号战舰发射导弹击落伊朗航空655航班,则是美军误以为该航班是实际上比客机小得多的伊朗军机。加上此次MH17被击落,已有857个无辜生命因军人的人为因素或致命决定丧命。文章认为,此次最大可能是亲俄的分离武装犯了大错。

“普京的导弹”,英国《太阳报》18日头版的标题非常醒目,并预言普京将面临来自全球的怒火。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称,坠机事件说明乌克兰冲突已持续太久,太危险了,而只有一个人能终结这场战争——普京。文章的论调与当日多家西方媒体相似,是普京把高精尖武器输送到亲俄民兵手中,当他看到缺乏训练、急于立功的亲俄民兵闯下大祸,恐怕很难收场。

乌克兰危机会有大转折?

CNN18日的分析文章中,有军事专家提出“山毛榉”导弹每一次发射需要有指挥车、雷达车、发射器、运弹车等系统复杂配合,如果真是这种导弹击落MH17,操作者必为职业军人,绝非随便凑几个人就可以发射。

在18日安理会紧急会议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鲍尔以此为由称,不能排除分离武装从俄罗斯人那里获得协助的可能性。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刘结一表示,当前重点是查明真相。在查明真相前,各方都不宜匆忙作出结论。中方支持对事件进行独立、公正和客观的调查。

无论凶手是不是亲俄民兵,乌克兰政府显然在世界中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同情。德国《时代周报》说,由于遇难乘客来自多个国家,乌克兰冲突因这一枚导弹变得国际化,“形势正在失控”。

《华盛顿邮报》说,MH17坠毁前,欧洲国家对制裁俄罗斯还显得很犹豫,但如果事件最终证实是俄罗斯支持的亲俄武装所为,国际社会的观点将出现根本性改变。
“假如事件与俄罗斯有关”,在这样的假设性前提下,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预言欧洲将会为制裁俄罗斯付出更多努力。白宫前欧洲政策顾问威尔逊说,“如果击落民航客机的导弹上有俄罗斯的指纹,这场游戏莫斯科就玩不下去了”。

路透社称,虽然客机事件有可能成为乌克兰危机的关键点,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事对美俄关系的影响“不宜高估”。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俄罗斯问题专家罗詹斯基说,“这次究竟发生了什么,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就算世界能归罪于亲俄武装,普京还是有很多推诿的理由”。

至于真相如何,《日本经济新闻》18日的看法比较悲观——即使找到至关重要的黑匣子,恐怕也将真相难寻。

Friday 18 July 2014

新加坡人民不满:政府掌管CPF模式

新加坡人民不满:
政府掌管CPF模式

原标题:新加坡人为什么抱怨公积金?

作者/来源:王江雨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南风窗网》

新加坡CPF这种无需政府负担甚至能给政府带来大量财务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今渐显疲态,颇受诟病。CPF设计的理念、演变和今日碰到的问题,可以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提供某种启迪——图片与说明,取自《南风窗网》。
2014年6月7日,在一向风平浪静的新加坡,发生了一场以本地标准来看堪称“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性活动:据报道有6000多人在新加坡唯一被允许进行公开示威的芳林公园集会,抗议国家的公积金养老制度,批评政府运作公积金制度的手法不透明,给的利息太低,不能满足新加坡人的养老需求。

久负盛名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在本地流行的名称是其简称 CPF(Central Provident Fund),如今被为数不少的新加坡民众如此激烈批评,颇为令人感叹。长期以来,CPF是被当作一个不是福利、胜似福利的养老安排,得到很多称道甚至是模 仿。当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公积金制度,也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新加坡现行的CPF制度,是英国殖民政府在1955年建立的,目的是让新加坡人为养老提前储蓄。从本质上讲,CPF是一种强制储蓄制度,政府以法令形式要求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必须将其工资收入之一部分储蓄起来,以为养老或其他重大经济需求预先准备资金,员工就职的公司也被要求做出相应的配套缴纳。根据最新的规定,大致来说,对于55岁以下的员工,个人须缴纳自己月工资的20%,雇主要缴纳16%。也就是说,每个月存在CPF里的钱要占到该员工月收入的36%左右,月积年累,这将会是一笔数额不菲的钱财,而且在法理上完全属于该员工自己,而不是像在一些福利国家一样,是属于政府补贴的福利。

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公积金局,对所缴纳的资金进行全国统一管理和使用。简而言之,这笔钱政府用来进行各种投资,给会员支付一定的利息,也允许会员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和支出CPF存款。经过演变之后,如今会员的CPF分为3个账户。一是普通账户,其存款可用来购房、购买CPF保险,也可用于投资和子女教育。 二是特别账户,用于养老需要及购买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三是保健账户,用于支付医疗费用。政府坐拥CPF巨款用于投资建设,会对会员支付一定利息,根据最新规定,对普通账户资金支付2.5%的利息,对特别和保健账户支付4%的利息。

这种无需政府负担甚至能给政府带来大量财务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今渐显疲态,颇受诟病。这种制度设计的理念、演变和今日碰到的问题,可以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提供某种启迪。

“家长”替“孩子”管钱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很早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东亚特色的“模范养老制度”。在《东亚之锋》这本很早就研究东亚发展模式的经典著作中,作者霍夫亨兹和柯德尔就将CPF当作东亚国家“社会保障筹金与工业增长的整个办法”的一个范例,给予极高评价,“既尊重了传统的自助信念,又努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保障。用现今流行的说法,新加坡现在已经找到了同时具备大炮和黄油的途径”。

公积金的数额有多大?2013年CPF的总余额是2000亿美元,而2012年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700亿美元,也就是说2013年CPF总值占到其前一年GDP的74%!可以说,政府掌管了来自人民的巨额财富。

CPF制度首要所体现的是新加坡特色的负责任的“严父”治国方式,以及李光耀不搞福利国家的决心。人民要努力工作才能过上好生活,政府不以福利取悦大众。李光耀一开始对这一点就很明确,尽管他早就察觉“在选举期间,要应付反对党提出的福利诱惑是非常困难的”,但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训对李而言也很重要: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福利国家的失败还是不言自明的,它的害处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才会显现……幸而我在理解选举中顶得住这些批评。直到80年代,西方媒体才承认福利国家的失败。”

不搞制度上的福利,但也要解决民生问题。新加坡政府通过法律,对人民支配自己收入的权利予以限制,旨在保障人民(1)在退休时有足够的储蓄,(2)一套完全自由没有按揭贷款的房产和(3)足够的钱支付医疗需要。换言之,虽然政府不提供福利,CPF的钱完全是人民个人存下的和雇主为人民存下的,但政府 “为了人民的好”,强制替人民做了这个主。

说到根子上,李光耀代表的新加坡政府,骨子里有着强烈的精英主义,内心不相信人民能够彻底为自己负责。比如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之外,还被延伸到了卫生保健领域。李光耀坚定地认为,政府不应该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因为免费医疗“这个理想和人类的实际行为是互相抵触的”。如下言辞,非常鲜活地表明李光耀对人民的自控能力有着何等的怀疑:

“在处理政府诊疗所和医院提供免费抗生素的问题时,我第一次有这种感受。当时医生每次免费配给病人抗生素后,病人服用了两天,觉得病情没好转,就扔掉剩余的抗生素。然后,他们向私人医生求诊,自己花钱买抗生素,吃完整个疗程的药,病就痊愈了。因此,我决定医生每开一次药病人须付5 角钱。这项收费,后来随着工资和通货膨胀率上升而逐渐提高。”

李光耀的建议是将医疗费用与公积金挂钩,将一部分公积金存款拨付进一个特别户头,让病人共同承担医药费,如此可以防止人们滥用医疗服务。他认为福利性质的免费,必然激发人们的自私和贪心,从而浪费医疗资源。他坚信所设计的制度,虽然是让政府强行处置人民的财产,但因为必定能比人民自己做的更好更靠谱, 所以既是可取的也是必须推行的。这个政策的核心是,“我们选择通过让资产增值来重新分配财富,而不是津贴消费”。

基于这种家长“替孩子管钱”的心态,CPF制度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道德主义。如霍夫亨兹和柯德尔所指出的,“新加坡领导人在强迫人民储蓄或者限定个人从自己已对其投放储备金的公共事业中获得应得给养的做法方面,丝毫不存在任何哲学上的疑虑,正如他们过去限制人们留长发或强迫人民剪短是不存在任何疑虑一样”。公积金制度理所当然地也被当作推行政府偏好的道德观念的工具。当公积金被扩展到医疗费用领域时,李光耀政府特地允许人们用保健储蓄户头的存款来支付会员直系亲属包括祖父母、父母、配偶和孩子的医药费,目的是“为了加强家庭凝聚力和责任感”。

政府的好处和难题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CPF为政府进行公共建设和投资提供了廉价的巨额资金,也增强了新加坡政府的财务能力,使其避免了某些发展中国家为发展工业而大量依赖外国银行提供资金的情形。在那种情形下,整个国家的主权和政府的自主性都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同样,政府也不必为了筹集政府重点项目所需资金而采取财政赤字的办法,更不必与私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争夺资金。

此外,CPF同时也具有大银行的某些功能,可以协助推行政府的货币政策,比如强制性的缴交率就是新加坡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一种工具,政府通过对存款占工资百分比的调整,来改变市场上货币的供应,从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储蓄率,刺激或限制总需求。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不推行福利政策而是采取公积金制度, 可以让政府有条件保持较低的税率,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将所得纳入囊中。事实上,新加坡的所得税属于世界上最低的之一。

反过来讲,CPF制度也对政府的货币政策造成一定制约。由于人们在公积金里有着可观的储蓄,政府给的存款利率也不高,必须给人民以信心,“相信自己的储蓄不会因为通货膨胀或者新元对其他货币贬值而化为乌有”,政府必须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水平,且利率要高过通货膨胀率。换言之,新元必须始终保持坚挺状态,几乎不能贬值。众所周知,货币贬值是一国政府为了扩大出口的常用手段,新加坡政府等于在这方面进行了自我阉割,只能通过其他手段促进出口。

不管别人怎么说,李光耀本人对CPF制度是感到非常自豪的。他在自己回忆录里指出:“中央公积金使新加坡变成了一个不同的社会。人们有了客观的储蓄和资产,对生活的态度也变了,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以及对自己和家庭应负的责任。”

然而从人民角度讲,CPF是否对他们有利,端的依赖CPF的管理者是不是一个“好政府”。可以看出,在CPF运作中,政府与人民的权益完全不对等,政府强制占有人民的部分财产,对其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使用,而对财产所有者本人处分该财产则施加了种种限制。更有甚者,对这笔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基本上完全由政府官僚做主,普通人难以了解其如何运作。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觉得政府管理CPF的手法太不透明,而且对CPF资金的使用限制太死,支付的利息也过低。对长期习惯坐享CPF利益的新加坡政府来说,如何向这些质询做出交代,确实是个难题。

转型期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平心而论,CPF制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体现了李光耀和他的同僚们对人性的洞察和冷峻务实的政策取向。毕竟,随着本地人生育率的降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加坡走向老龄化和高龄化已是必然趋势,养老将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既然传承李光耀治国哲学的新加坡政府有很好的理由坚决反对福利社会,希望新加坡人“勇猛刚强”、自力更生,而又必须给人民以社会主义式的照看,那么CPF这种安排就是一切限制条件之下可以选择的最佳模式了。收益虽不理想,但毕竟是个保障,而且钱最终也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没有被政府或其他人所侵吞,只是不能快意消费、独立处置而已。而有父权情怀的新加坡政府,怕的也就是人民拿着钱去挥霍,哪怕是人民自己的钱。

事实上抗议者们自己也知道这个制度本身的巨大优势,所以他们并没有要求“推倒重来”,废除公积金体系。他们只是要求政府在运作人民的储蓄时更透明,让人民更多知情,允许人民将CPF存款用于其他的更多方面包括教育投资等,并允许55岁以上的人将存款全部提出。此外,政府既然已经从CFP资金中得到巨大收益,也应该提高存款利率(一个组织者要求将利率提高到6.5%)。应该说,这些要求也不全然是技术问题,有些已经涉及CPF制度的本质和新加坡政府运作的基本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芳林公园几千人的抗议集会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实际上是新加坡社会进入某种转型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事情的起因是一个33岁的博客写手鄞义林发表博文《你的公积金到哪里去了?》,涉嫌影射身为政府投资公司主席的总理李显龙挪用公积金款项,李显龙随即对鄞义林发出律师函警告,最后对他提起控告。

被告后,鄞义林公开为律师费筹款,以原本寂寂无名之身,却在数日内收到超过9万新元的款项,体现一定范围的人心向背,有论者认为这表现了某些人对政府以李光耀时代惯用的法律诉讼手段对付不同意见者的做法已有不满。鄞义林更迅速组织芳林公园的集会,得到数千人出面参与,会上他强力抨击政府的高压政策,颇得到某些与会者的赞同。总而言之,自人民行动党在上届大选中前所未有地失掉一个集选区的全部国会议席后,新加坡政治已经进入转型期,反对党渐渐壮大,个别的人民也开始就自己的反对主张大声发言,一向以廉洁能干而著称的执政党,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如何应对,值得从多个角度认真观察。

此事尚未落幕,鄞义林已于6月10日被他所就职的政府医院陈笃生医院解雇。医院说他“玩忽职守”,滥用工作资源,对此鄞义林承认个人工作表现欠佳,但认为自己遭解雇,实因政治因素使然。毫无疑问,这是在重复以前发生多次的故事:异议者被处理的时机让人浮想联翩,但从纯法律的角度讲,其自身确实能被找出一堆拿不上台面的问题,从而使得这些“处理”在法律技术上几乎无懈可击。


[漫画]


保姆国家—不管是关于公积金,审查或……

Nanny state- be it for CPF , censorship...etc

作者:James Tan


不要轻视金砖里的“砖”

不要轻视金砖里的“砖”
作者/来源:王友明/《观察者网》专栏评论

金砖五国第六次峰会于7月15日至16日在巴西举行。
金砖国家领导人“福塔莱萨”峰会召开之际,关于金砖“褪色”的争论再度升温。其中,西方媒体唱衰 “金砖”的论调尤为凸显,它们宣称“金砖国家已成色不足、风光不再”。例如,巴西经济连续3年陷入颓势,已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退回第七;南非已被尼日利亚反超,让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印度、俄罗斯经济疲软,已进入下行轨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勉强保住“金砖”资格。在西方媒体炒作下,金砖国家似乎已经不再“金光闪闪”。

但笔者认为,与“金”相比,“砖”的意义更加重大,这象征着这些国家在各自区域发挥着“基石”的作用。因此,金砖国家的成色还要看它们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金砖之所以能从当初的概念发展到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合作机制,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关键因素。

金砖是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形下诞生的,其宗旨之一是形成合力,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金砖国家意识到,在争取国际发展空间中,单打独斗无力改变旧有秩序,只能加强国际合作,联手向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权力机制提出挑战,才能实现自身利益。

因此,金砖的生命力和闪光点在于其“合力合心,其利断金”的力量,从这点看,金砖的成色从未有半点减退,在历次全球气候谈判中,金砖抱团让美欧懊恼不已就是典型例证。

实际上,就金质而言,金砖国家也依然成色十足。经济增速的一时高低并非判定金砖成色的唯一标准,金砖国家从概念提出伊始,经济增速仅是其中的一项指标,更多的是其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可以看出,高盛当时组合的金砖国家均为“大块头”,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区大国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有的国家软硬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经济放缓并不影响它们的金砖资质,巴西依然是拉美地区的领头羊,中国与印度仍在亚洲龙象共舞;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让西方不敢小觑;南非加入金砖从来不是因为其经济规模因素,而是它在非洲地缘政治中无他国能及的影响力。金砖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它们的金砖资质。

西方“唱衰”金砖已不是新鲜事情,它们不希望金砖坐大坐强,与其分庭抗礼。当然,金砖成色未减,并不代表金砖发展一片坦途。金砖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和利益纠葛。实际上,金砖国家并非铁板一块、亲如一家,它们的关注点和利益契合点不尽相同,在市场竞争和地缘利益上还存在纠葛的一面。对此,金砖国家不但需要增强互信、消弭分歧,在金砖定位、发展方向上,增加共识,形成合力,而且需要对自身在金砖中的目标有一个合理预期,正确运用金砖平台的影响力获取自身利益,最终构建金砖国家间利益平衡与求同化异的合作机制。总之,分歧并不影响金砖合作走向深化的大趋势,也不影响金砖国家由国际权力机制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向内部的步伐。

通告 Notification

安华接受CCTV独家专访 

点击下图,观赏视频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